:::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天人合一」下的「本體實踐學」--以《存有三態論》為核心的展開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2015
卷期:74
頁次:頁29-43
主題關鍵詞:存有根源總體本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2
本論文旨在汲取儒、道、佛思想,以「天人合一」為思想之視域,經由《存有三態論》之理論建構而展開本體實踐學之論述。依漢語脈絡,華人的「心靈意識」,「心」是就「總體義」說,而「靈」是就「感通義」說,「意」是「指向」,而「識」是「了別」。通過了漢語式的詮解,以儒、道、佛的文化土壤做為背景,因之而企圖建構一漢語脈絡的心理闡析方式。就「意」之「調適而上遂於道」,而有一「定向」,如此為「志」,合稱「意志」。就「意」之「下委於形」,而「涉著於物」,如此為「念」,合稱「意念」。再就此意念而起「貪取」、「占有」,如此而為「欲」(欲望)。就此「意念」之及於物,而起一「了別」則為「識」,合稱「意識」。「存有三態」指的是「存有的根源」、「存有的開顯」以及「存有的執定」,這與「心靈意識」的闡析是和合為一的。「志」同於「道」,意志的定向必得通極於存有的根源之道,而「識」別於「物」,意識的了別必得落實於存有的執定之物。「識」而有「知」,此為「知識」,「知」而周及於天地萬物之為「常」,是為「知常」,這便是上溯於「道」,是「知常曰明」。「道」為「總體的根源」,「德」為「內在的本性」,關聯著以上的闡釋,最後我們強調「志道、據德」,「尊道、貴德」之和合為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