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人印刷業的發展--以臺北市為中心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許芳庭
作者(外文):Hsu, Fang-ti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70:1
頁次:頁53-94
主題關鍵詞:臺北印刷株式會社黃塗活版所大明社臺灣新民報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3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施博爾(19651000)。伍佰舊本「歌仔冊」目錄。臺灣風物,15(4),4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書琴(20120800)。《臺灣新民報》向右轉:賴慶與新民報日刊初期摩登化的文藝欄。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2,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順隆(19930900)。談臺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臺灣風物,43(3),109-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碩斌(20111000)。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像的社會機制。新聞學研究,109,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0200)。二二八事件專號。口述歷史,4,15-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碩斌(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讀者想像:印刷資本主義作為空間想像機制的理論初探。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袓銘(2000)。臺灣石版印刷術的傳入與發展之研究。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94)。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灣省政府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祖銘(1999)。1930-1990年代的台灣活版印刷發展之研究。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野史惠(2008)。日據時期日台官紳的另外交流方式--以木村匡為例(1895-1925)(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士博(2011)。日治時期台灣印刷媒體「世代」的誕生:暨陳逢源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宗曄(2009)。《臺灣文藝叢誌》(1919-1924)傳統與現代的過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勝全(2017)。《臺灣民報》的生命史:日治時期臺灣媒體的報導、出版與流通(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良亦(2018)。臺灣日治時期以會社為主導的印刷產業研究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永彬(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姿華(2004)。台灣說唱黃塗版歌仔冊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杜仲奇(2009)。台灣歌仔冊《正派三國歌》之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錦堂(1994)。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同成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1933)。臺灣經濟問題の特質と批判。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若林正丈、吳密察(2004)。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ebvre, Lucien、Martin, Henri-Jean、李鴻志(2005)。印刷書的誕生。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獻堂、許雪姬、周婉窈(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培火、張漢裕(2000)。蔡培火全集(一):家世生平與交友。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台灣人士鑑。台北:台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連橫(1963)。雅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永智(20070000)。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北州內務部(1929)。臺北州の工場。臺北:臺北州內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文月(2010)。青山青史:連雅堂傳。有鹿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連橫(1960)。臺灣詩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煥清(1932)。臺灣新民報要覽。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上田元胤、湊靈雄(1901)。臺灣士商名鑑。臺北:にひた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鶴見俊輔、邱振瑞(2008)。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臺北:行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澄清(1916)。大正五年擇吉全書。臺北:敬授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陸兆友(2006)。甲子行腳:臺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60週年慶特刊。臺北:臺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鷹取田一郎(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連橫(19920331)。臺灣詩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岩崎潔治(1912)。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岩崎潔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三連、吳豐山(1991)。吳三連回憶錄。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春生、陳俊宏(2002)。新註《東遊六十四日隨筆》。李春生的思想與日本觀感。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得時(1992)。台灣詩薈與連雅堂先生。台灣詩薈。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下村作次郎、蔡易達(1986)。王詩琅先生口述回憶錄--以文學為中心。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台北市:弘文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炎憲、胡慧玲、胡慧玲(1995)。鄧進益訪談錄。臺北南港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承機(2008)。日本殖民地統治下「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苦鬪」: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史料解題。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1932.4.15-5.31)。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得時、小野純子(2012)。晴園讀書雜記。黃得時全集‧創作卷二:日文隨筆。臺南: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俊宏(20100000)。李春生、李延禧與第一銀行。近代東亞變局中的李春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俊宏(2002)。臺灣第一書《主津新集》。李春生的思想與日本觀感。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毓琪(2012)。臺灣詩薈。臺灣文學期刊史導論(1910-1949)。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振富(2017)。印刷、鐵路交通與文學社群:日治前期新興文學傳播網路的形成。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鈍鐵(1933)。書臺灣王隱君友竹詩稿。友竹行窩遺稿。臺北:王奎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