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民報》的報導取材與新聞採訪:以黃旺成的記者生涯為例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莊勝全
作者(外文):Chuang, Sheng-chua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6:1
頁次:頁59-111
主題關鍵詞:黃旺成臺灣民報殖民地近代報刊反殖民意識報導取材新竹騷擾事件Ng Ong-sengThe Taiwan MinpaoColonial modern pressAnti-colonial consciousnessReport materialsHsinchu commotion incid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9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桑兵(1991)。清末民初傳播業的民間化與社會變遷。近代史研究,1991(6),5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婉窈(20110600)。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臺灣史料研究,37,2-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若林正丈(1978)。資料紹介台湾総督府秘密文書「文化協会対策」。台湾近現代史研究,創刊號,159-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勝全(20160600)。紅塵中有閒日月:1920年代黃旺成的社會觀察、政治參與及思想資源。臺灣史研究,23(2),111-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劍(1924)。社說:希望改正新聞紙令(許可主義要改為屆出主義)。臺灣民報,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基亨、陳允元(20121200)。文化政治期的檢閱政策與殖民地媒體。臺灣文學學報,21,173-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碩斌(20111000)。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像的社會機制。新聞學研究,109,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碩斌(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讀者想像:印刷資本主義作為空間想像機制的理論初探。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義麟(1993)。台湾知識人における植民地解放と祖国復帰--謝南光の人物とその思想を中心として(碩士論文)。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承機(2004)。台湾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說--植民地とメディア(博士論文)。東京大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世昌(1997)。《臺灣民報》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明如(2007)。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秀政(1987)。《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1920-1932)。彰化:現代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若林正丈(2001)。台湾抗日運動史研究。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獻堂、許雪姬(2001)。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朝琴(1981)。我的回憶。台北:黃陳印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獻堂、許雪姫、鍾淑敏(2004)。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鈴木清一郎(1937)。臺灣出版關係法令釋義。東京:杉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cLuhan, Herbert Marshall、賴盈滿(2008)。古騰堡星系:活版印刷人的造成。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國興(2002)。亦儒亦商亦風流--陳逢源(1893-1982)。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水心、許雪姬(2014)。楊水心女士日記(一):一九二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獻堂、許雪姬、鍾淑敏(2001)。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旺成、許雪姬(2014)。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三):一九二六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翠蓮(20080000)。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一九五〇。臺北: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cLuhan, Herbert Marshall、鄭明萱(2006)。認識媒體:人的延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簡炯仁(2001)。臺灣民眾黨。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德南(1999)。堅勁耿介的社會運動家--黃旺成。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士榮(20130000)。近代心智與日常臺灣:法律人黃繼圖日記中的私與公(1912-1955)。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獻堂、許雪姬、周婉窈(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柏維(1993)。台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鷲巢敦哉、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吳密察(1995)。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培火、張漢裕(2000)。蔡培火全集(一):家世生平與交友。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榮鐘、葉芸芸、藍博洲(2000)。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中:晨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駒込武(2015)。世界史のなかの台湾植民地支配--台南長老教中学校からの視座。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吉見俊哉、蘇碩斌(2009)。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獻堂、許雪姬、何義麟(2001)。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〇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文松(2015)。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翠(19930000)。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三連、吳豐山(1991)。吳三連回憶錄。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煥清(1932)。臺灣新民報要覽。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河崎吉紀(2006)。制度化される新聞記者:その学歷・採用・資格。東京:柏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旺成、許雪姬(2015)。黃旺成先生日記(十四):一九二七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旺成、許雪姬(2012)。黃旺成先生日記(八):一九二一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旺成、許雪姬(2012)。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一九二三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旺成、許雪姬(2017)。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七):一九三〇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旺成、許雪姬(2016)。黃旺成先生日記(十六):一九二九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旺成、許雪姬(2017)。黃旺成先生日記(十八):一九三一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賴婉蓉(2014)。謝春木及其作品研究。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若林正丈、臺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2007)。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播種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昭堂、黃英哲(20020000)。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婉窈(19890000)。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旺成、許雪姬(2015)。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五):一九二八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培豐(20130000)。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仁淵(20070000)。思想轉型時期的傳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報刊與新式出版業。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承機(2015)。殖民地時期臺灣人社會「知」的迴路:語言工具性的「侵占」與「復權」。「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承機(2004)。殖民地臺灣媒體使用語言的重層構造:「民族主義」與「近代性」的分裂。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世慶(1991)。黃旺成先生訪問記錄。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1999)。日治時期霧峰林家產業經營初探。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承機(2008)。日本殖民地統治下「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苦闘」: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史料題解。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1932/4/15-5/31。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承機(2009)。殖民地臺灣「輿論戰線」之變遷:〈輿論〉兩義性的矛盾與「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困境。六然居存日刊臺灣新民報:社說輯錄1932-35。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淇瀁(2001)。日治時期臺灣啟蒙論述的反挫:《臺灣新民報》系的「同化主義」表意。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肇嘉(2007)。附錄:《臺灣新民報》小史。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駒込武(2018)。植民地主義。日本植民地研究の論点。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炎憲(1996)。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叡人(2001)。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新自然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