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古代原生性「正變文學史觀」詮釋模型之重構
書刊名:政大中文學報
作者:顏崑陽
作者(外文):Yen, Kun-ya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5
頁次:頁49-110
主題關鍵詞:正變文學史觀進化史觀唯物史觀風雅正變詩體正變Normal and mutated perspectives on literary history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literary historyMaterialistic perspective on literary historyNormal and mutated airs and the odesNormal and mutated poetic genr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9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鄭振鐸(1922)。整理中國文學的提議。文學旬刊,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勛初(2000)。文學「一代有一代之所勝」說的重要歷史意義。文學遺產,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崑陽(20110600)。中國古代原生性「源流文學史觀」詮釋模型之重構初論。政大中文學報,15,231-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龔鵬程(19831200)。試論文學史之研究:以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為例。古典文學,5,357-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齊森華、劉召明、余意(2004)。「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論獻疑。文藝理論研究,2004(5),4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齊洲(2002)。「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文學史觀的現代意義。文藝研究,2002(6),5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崑陽(20091200)。混融、交涉、衍變到別用、分流、佈體--「抒情文學史」的反思與「完境文學史」的構想。清華中文學報,3,113-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崑陽(20070900)。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清華中文學報,1,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崔文娟(1990)。中國詩學「正變」觀念析論(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仁(2006)。近現代中國文學進化史觀之生成與影響(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明陽(1996)。許學夷《詩源辯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傳甲(1986)。中國文學史。台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人(1905)。中國文學史。上海:國學扶輪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吉平平、黃曉靜(1996)。中國文學史著版本概覽。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球(2004)。文學史的書寫型態與文化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振鐸(1932)。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琬、李聖華(2010)。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子顯(1955)。南齊書。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文吉、連文萍(1996)。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1949-1994)。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毅(1977)。中國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繼中(2000)。文學史新視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燮、霍松林(1979)。原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統、李善(1982)。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悔吾(1992)。中國小說史漫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適(1957)。白話文學史。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孟瑤(1966)。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鍾陵(2003)。文學史新方法論。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玉堂(1986)。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3)。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生(1976)。杜工部詩說。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嶸、曹旭(2009)。詩品箋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易(1960)。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根澤(19910100)。樂府文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2003)。中國文學史學史。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Spencer, Herbert、嚴復(1970)。群學肄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公偉(1967)。中國文學史。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平原(1999)。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文仁(2011)。啟蒙與迷魅--近現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學進化史觀。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紹虞(1979)。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嚴羽、張健(2012)。滄浪詩話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范曄、李賢、王先謙(1982)。後漢書集解。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程千帆、吳新雷(1991)。兩宋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玄、孔穎達(1973)。禮記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毛亨、鄭玄、孔穎達(1973)。詩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荀子、王先謙(1971)。荀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梁乙真(1932)。中國婦女文學史綱。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龍沐勛(1970)。中國韻文史。樂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師培(1972)。中古文學史。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1962)。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士弘(1982)。唐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沈德潛(1987)。古詩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國球(1986)。胡應麟詩論研究。香港:華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魯迅、吳俊(1998)。魯迅學術論著。浙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廷焯、屈興國(1983)。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Spengler, Oswald、陳曉林(1986)。西方的沒落。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蕭滌非(1976)。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組(1958)。中國文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逸、洪興祖(1968)。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伯海(1995)。中國文學史之宏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鄭振鐸(1965)。中國俗文學史。臺北巿: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班固、陳立、吳則虞(1987)。白虎通疏證。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顧炎武(1975)。原抄本日知錄。唯一書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嚴建強、王淵明(2001)。西方歷史哲學。臺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國維(1964)。宋元戲曲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梁乙真(1958)。清代婦女文學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忠林、左松超、皮述民、金榮華、邱燮友、黃錦鋐、傅錫壬、應裕康(1985)。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劍國(1984)。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陶東風(1994)。文學史哲學。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阿英(1988)。晚清小說史。臺北:天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戴燕(2002)。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司馬遷(1955)。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嚴迪昌(1990)。清詞史。江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夢曾(1914)。中國文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之純(1915)。中國文學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Vico, Giambattista、朱光潛(1987)。新科學。台北: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72)。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鄭振鐸(1969)。中國文學史。台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莊周、郭慶藩(1974)。莊子集釋。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魯迅(1969)。中國小說史略。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方回、李慶甲(2005)。瀛奎律髓彙評。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曰剛(1987)。中國詩歌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許總(1994)。唐詩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胡雲翼(1979)。增訂本中國文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許慎、段玉裁(1966)。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錢鍾書(2011)。談藝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朱自清(2001)。詩言志辨。臺北:頂淵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譚正璧(1929)。中國文學進化史。上海:光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1952)。傅孟真先生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柱(1965)。中國散文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鄭振鐸(2000)。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柳存仁(1979)。中國文學史。台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游國恩(1990)。中國文學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馬積高、黃鈞(1992)。中國古代文學史。湖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王文生(1989)。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胡毓寰(1966)。中國文學源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劉麟生(1977)。中國文學史。臺北:中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劉大杰(1941)。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顏崑陽(20160000)。詮釋的多向視域: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謝無量(1967)。中國大文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袁珂(1991)。中國神話史。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蘇軾(1975)。蘇東坡全集。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悔吾(1995)。中國小說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73)。周易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高棅(1983)。唐詩品彙。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許學夷、杜維沫(1998)。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徐師曾(1988)。文體明辨。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葉慶炳(1987)。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左丘明、韋昭(1978)。國語。九思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盧前(1971)。明清戲曲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老子、王弼(1972)。老子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吳訥、于北山(1977)。文章辨體序說。太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姚鼐、王文濡(1969)。古文辭類纂評注。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竇警凡(1906)。歷朝文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1991)。中國文學通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門化1955級集體(1983)。中國文學史。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吉林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史教材編寫小組(1959)。中國文學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曰剛(1976)。中國文學流變史(三)--詩歌編。聯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曰剛(1987)。中國辭賦流變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周貽白(1940)。中國戲劇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孟瑤(1960)。中國戲曲史。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庚(1963)。中國文學史。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胡小石(1930)。中國文學史。人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胡懷琛(1980)。中國文學史略。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陸侃如、馮沅君(1969)。中國詩史。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陸侃如、馮沅君(1957)。中國文學史簡編。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程章燦(1990)。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1997)。中國文學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趙景深(1958)。中國文學史小史。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劉大杰(1956)。中國文學發達史。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劉麟生(1965)。中國駢文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羅錦堂(1956)。中國散曲史。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龔鵬程(2009)。中國文學史。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Huxley, Thomas Henry、嚴復(1965)。天演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嚴可均(199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嚴復、王栻(1986)。嚴復集:書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謝無量(1973)。中國婦女文學史。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劉勰、周振甫、王文進(1984)。文心雕龍注釋。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李昉(1992)。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胡適、歐陽哲生(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馬積高(1987)。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房玄齡、吳士鑑、劉承幹(1972)。晉書斠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傅斯年、陳槃(1980)。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張惠言、董毅、李次九(1971)。詞選續詞選校讀。臺北: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朱希祖(1916)。中國文學史要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