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年輕世代如何「看」布袋戲?--「隱性戲迷」之認同衝突探析
書刊名: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
作者:左珮柔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7
頁次:頁15-30
主題關鍵詞:布袋戲認同衝突語言態度國語政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1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許慧如(20191000)。後國語運動的語言態度--臺灣年輕人對五種華語口音的態度調查。臺灣語文研究,14(2),217-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明德(20190900)。霹靂日系布袋戲:《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的演藝特質。民俗曲藝,205,265-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武昌(19901000)。臺灣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88-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19470107)。電各縣市政府為轉發「查禁民間不良習俗辦法」,希遵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宋丁儀(2002)。消費社會的閱聽人--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明德(2004)。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為考察對象(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書吟(2007)。掌中春秋,百年癡迷--霹靂布袋戲迷文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祐成(2010)。戰後臺灣「改善民俗運動」之探討(1945-1990)(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文懿(2001)。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庭宇(2018)。七年級世代語言態度與族群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博鈞(2018)。台灣男同志的自我認同、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韻永(2009)。網路迷文化之創意實踐與互動連結:以霹靂布袋戲戲迷為觀察對象(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anon, Frantz Omar、陳瑞樺(2007)。黑皮膚,白面具。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的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武昌(1995)。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管仁健(20160629)。小S不是在開玩笑,是在嘲笑,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6-29/74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