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朱文光
作者(外文):Chu, Wen-kua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
頁次:頁195-229
主題關鍵詞:考證典範解釋大乘止觀法門哲學史思想史論述牟宗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1
  • 點閱點閱:82
     本文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嘗試從「論述實踐」的角度出發,思考「歷史考證」與「研究典範」之間形成的辯證性張力。 本文首先以釋聖嚴及牟宗三兩人對《大乘止觀法門》作者問題展開的論述實踐為例,探討「考證」作為一種論述實踐所展現的姿態,考證在「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上的異化,考證在符號表徵過程中顯現的「思維結構」。 繼而分析「學術╱思想史」與「哲學╱觀念史」在研究策略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之間的關聯。
Other
1.李世傑。天臺宗的成立史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黃俊傑(19770500)。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4,357-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英善(19930700)。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中華佛學學報,6,279-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35)。中國禪宗的發展。師大月刊,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曼濤(1978)。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rkheim, Emile(1938)。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New York, NY: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3.胡昌智(1986)。歷史知識的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聖嚴(1979)。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翠寶(1989)。智者的思路:二十世紀西方哲學思維方式。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olakowski, Leszek(1972)。Positivist philosophy。Harmondsworth。  new window
7.李弘祺(1991)。史學研究前景的我觀:方法及視野的一些反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eber, Max(1946)。From Max Weber。From Max Weber。New York。  new window
9.Collingwood, Robin George(1956)。The Idea of History。New York。  new window
10.陳寅恪(1982)。金明館叢稿二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光明(1991)。歷史與思考。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馮友蘭(1990)。中國哲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汪榮祖(1984)。史家陳寅恪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89)。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偉勳(1990000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汎森(19870000)。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Kuhn, Thomas Samuel(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9.太虛(1982)。佛之修學法。太虛大師選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印順(1972)。論入世與佛學。無諍之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慧嶽。天臺大師之性惡思想。天臺思想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90)。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文光。關於思想研究在論證方法上的幾點討論:以《大乘止觀法門》與「天臺思想」之間的關係為例。(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傅偉勳(1994)。現代儒學的詮釋學暨思維方法建立課題:從當代德法詮釋學爭論談起。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Finley, Moses I.(1982)。考古學與歷史學。當代史學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Flew, A.(1952)。Logic and Language。Logic and Language。Oxgord。  new window
27.Collingwood, Robin George(1972)。Essay on Metaphysicsm。Essay on Metaphysicsm。Chicago。  new window
28.(1979)。代序。兩漢思想史(卷3)。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乘止觀釋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灝(1989)。新儒家與當代中國的思想危機。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台北:聯經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韋政通(1987)。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臺北:水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