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閨怨詩與豔詩的「主體」
書刊名:文史學報. 中興大學
作者:朱崇儀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 Chung-yi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9
頁次:頁73-91
主題關鍵詞:中國閨怨詩女性主體伊希迦黑Irigara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3)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59
     中國閨怨詩往往是由男詩人模擬女性的生因而寫成,一般論者往往以雙性人格來 解釋此特殊現象。筆者則認為雖然男性詩人刻意在詩中建構了一癡情女子的偽象, 但此形象不具主體性,僅可稱為一偽主體。建構此虛幻的女性主體的必要條件仍 為加深男女之間的時空距離,兩造永不可能同時出現。準此,此女性偽象實為男 詩人內心欲求的投影,充滿異質性,並且含納了傳統(男主女客,男尊女卑)的 觀點,故仍不被賦與主體性。由於文學意識一重要的意識型態國家機器(state ideological apparatus),詩論述往往強化現存的兩性不平等倫理關係,假想以 男女之愛情超越時空距離,卻無法體女性創造一個新身份(identity),新文學傳 統,而仍傾向以客體的姿態呈現女性。並且根據法國女性主義學者伊希迦黑 (Irigaray)的看法,由於傳統上性一直擔任再現的下層基礎(the substratum of representation),因此反而變成是不可再現的(not representable)。
期刊論文
1.楊雋(1922)。臣妾意識與女性人格。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22(11),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正果(1991)。風騷與艷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雲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lthusser, Louis、Brewster, Ben(1971)。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London:New Left Book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