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鍾肇政大河小說論
作者:錢鴻鈞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遠景
ISBN:9789573908388
主題關鍵詞:臺灣小說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詹宏志、黃春秀(1982)。時代社會再現的企圖--談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台灣文藝,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石濤(198202)。臺灣文學的里程碑--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對談紀錄。台灣文藝,75,218+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瑞金(1983)。追尋,迷惘與再生--戰後的吳濁流到鍾肇政。臺灣文藝,83,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aniels, Chistian、蔡秀菊、陳千武(1996)。零間的曙光--從「明臺報」透視臺灣籍日本兵的戰後像。臺灣文藝,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瑞金(1989)。土地的歌,生活的詩--鍾理和的《笠山農場》。台灣春秋,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喬(1982)。女性的追尋--鍾肇政的女性塑像研究。台灣文藝,75,251-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紫蓉(19980800)。探索者 奉獻者--鍾肇政專訪。臺灣文藝,163/164,5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肇政(19730700)。論鍾肇政的鄉土風格。臺灣文藝,10(40),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明輝、鍾肇政、彭瑞金、吳鳴(19860400)。文學的傳燈者--鍾肇政。聯合文學,2(6)=18,6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19660700)。臺灣作家論(吳濁流、鍾肇政)。臺灣文藝,12,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肇政(20011000)。臺灣精神「插天山之歌」及其他。臺灣文藝,178,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肇政(19821000)。李喬<寒夜三部曲>討論會。文學界,4,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肇政、謝芳郁(19860500)。田雅各作品「最後的獵人」討論會。文學界,18,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肇政、錢鴻鈞、陳俊光(1994)。鍾肇政lau後生閒談《怒濤》。客家雜誌,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秀菊(19980800)。大河小說在臺灣的發展--兼談李喬的「寒夜三部曲」。臺灣文藝,163/164,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紅波(20030700)。「插天山之歌」就是鄉愁之歌。臺灣文學評論,3(3),38-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燁(19911000)。永遠的赤子--鍾肇政紀事。臺灣文藝,7=127,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建忠(20090400)。詮釋權爭奪下的文學傳統:臺灣「大河小說」的命名、詮釋與葉石濤的文學評論。文學臺灣,70,307-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褚昱志(20050700)。臺灣大河小說之先驅--試論李榮春的《祖國與同胞》。臺灣文學評論,5(3),84-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秀菊(19980800)。大河小說在臺灣的發展--兼談李喬的「寒夜三部曲」。臺灣文藝,163/164,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紅波(20030700)。「插天山之歌」就是鄉愁之歌。臺灣文學評論,3(3),38-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燁(19911000)。永遠的赤子﹣﹣鍾肇政紀事。臺灣文藝,7=127,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建忠(20090400)。詮釋權爭奪下的文學傳統:臺灣「大河小說」的命名、詮釋與葉石濤的文學評論。文學臺灣,70,307-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傑銘(20071200)。論鍾理和文化身分的含混與轉化。臺灣學研究,4,4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褚昱志(20050700)。臺灣大河小說之先驅--試論李榮春的《祖國與同胞》。臺灣文學評論,5(3),84-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鍾延豪(1980)。霧社今昔。台灣文藝革新號,1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蔡秀菊(19971000)。陳千武的小說與詩表現和「死」、「生」、「愛」的關連。文學臺灣,24,172-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杜偉瑛(20000800)。從鍾肇政小說「卑南平原」談卑南族與其遺址搶救、古文化。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3,91-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杜偉瑛(19990800)。從鍾肇政的原住民小說「馬利科彎英雄傳」--談泰雅族。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5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玉欣(1986)。企望鍾肇政文學的另一高峰--對《高山組曲》兩部小說的沈思。南方,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德政(19850800)。霧社抗日精神的延續--評介鍾肇政著<川中島>。文訊,19,9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素貞(1994)。高一生專輯。台灣文藝,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傑銘(20071200)。論鍾理和文化身分的含混與轉化。臺灣學研究,4,4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東年(19871000)。在黑潮之畔嘆卑南之古:評鍾肇政的 <卑南平原>。聯合文學,3(12)=36,215-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秋芳(19930800)。解讀鍾肇政的《怒濤》。臺灣文藝,18=138,5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彭瑞金(19850500)。吳濁流.陳若曦 亞細亞的孤兒。文學界,14,93-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喬(1997)。那時代的感受/介紹《怒濤》。新觀念雜誌,106,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藍建春(2006)。在台灣的土地上書寫台灣人歷史:論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的典律化過程。台灣大河小說家作品學術硏討會。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4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瑞金(2003)。《插天山之歌》背後的台灣小說書寫現象探索。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1/23),8-1-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瑞金(2002)。台灣客家作家的土地三書。客家學術研討會,美和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2/0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華萱(2012)。論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灣意識的書寫策略。東亞漢學研究學會第三屆國際學術會議,(會議日期: 2012/0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紅波(1998)。南北二鍾與山歌。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1998/11/21)。新竹市:清華大學中文系。175-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建忠(2009)。台灣歷史小說研究芻議:關於研究史、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反思。台灣文學的大河:歷史、土地與新文化:第六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萬益(1994)。誰能料想三月會作洪水--二二八小說《怒濤》與《反骨》合論。台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華萱(2012)。論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灣意識的書寫策略。東亞漢學研究學會第三屆國際學術會議,(會議日期: 2012/0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紅波(1998)。南北二鍾與山歌。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1998/11/21),175-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萬益(1994)。誰能料想三月會作洪水--二二八小說《怒濤》與《反骨》合論。台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藍建春(2006)。在台灣土地上書寫台灣人歷史--論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的典律化過程。台灣大河小說家作品學術研討會。台南:國家台灣文學管籌備處。4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藍建春(2010)。歷史、生態:王家祥原住民系列小說中的歷史敘事--歷史魅影的靈魂記憶與書寫。2010高雄文學發聲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會議日期: 2010/11/06),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秋芳(1993)。巨濤掀浪掩重城--解讀鍾肇政的《怒濤》。桃竹苗地區文學會議,(會議日期: 199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季平(1998)。原住民文學的課程設計。台灣原住民文學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8/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娃丹。原住民影像的迷失。原住民權利國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智慧(2002)。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後殖民情境下的解讀。涓滴成流--日常經驗與凝聚記憶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2/09/19-09/20)。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淑雯(1994)。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臺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為焦點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靖雅(1994)。鍾肇政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華(2004)。鍾肇政大河小說中的殖民地經驗(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華萱(2007)。台灣五0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明孝(2001)。鍾肇政長篇自傳性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申惠豐(2005)。台灣歷史小說中的土地映像--土地意識的回歸、認同與實踐(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欣怡(2010)。敘史傳統與家國圖像︰以呂赫若、鍾肇政、李喬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奕利(2005)。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研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所描寫日治時期女性為主(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慧華(2004)。鍾肇政小說中的原住民圖像書寫(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玉菁(2009)。鍾肇政《插天山之歌》及其改編電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謙繼(1996)。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麗敏(2003)。二二八文學研究--戰前出生之台籍作家對「二二八」的書寫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砡娟(2007)。鍾肇政小說中反殖民意識之研究--以《台灣人三部曲》、《怒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玉慧(2010)。歷史記憶與傷痕的書寫--鍾肇政《怒濤》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正吉(2006)。鍾肇政長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盛甲(2004)。鍾肇政小說鄉土情懷之研究--以《大壩》與《大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明慧(2004)。台灣文學薪傳的一個案例--由吳濁流到鍾肇政.李喬(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淑玲(2012)。施叔青「台灣三部曲」中的後殖民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敬堯(2012)。論施叔青「台灣三部曲」之時空敘事與文本疑慮--「癥狀式閱讀」的逆讀策略(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翠華(2010)。六○年代《臺灣文藝》小說研究(1964-1969)--以認同敘事為中心的考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賴宛瑜(2008)。台美人與世界人的文學實踐--黃娟《楊梅三部曲》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竹君(2002)。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昭玟(2002)。戰後跨語一代小說家及其作品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賴松輝(1991)。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歷史語言(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慧芬(1999)。台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人物的文化認同(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文智(1990)。從族類意識(ethnicity)的角度分析當代本土文學的「臺灣意識」現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明成(2002)。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下村作次郎、朱教授、施正鋒(200102)。霧社事件: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肇政。濁流三部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肇政。獨流三部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肇政。大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肇政。原鄉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肇政。中短篇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肇政。中短篇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肇政。中短篇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鍾肇政。中短篇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肇政。書簡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鍾肇政。書簡集(二)肝膽相照--張良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肇政。書簡集(三)情深書簡--李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鍾肇政。演講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鍾肇政。書簡集(七)情純書簡--葉石濤、黃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鍾肇政。書簡集(六)情誠書簡--江文雙、朱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鍾肇政。書簡集(五)情摯書簡--呂昱、林瑞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肇政。書簡集(四)情真書簡--鄭清文、李秋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鍾肇政。訪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鍾肇政。客家族群史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鍾肇政。隨筆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鍾肇政。歌德文學之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鍾肇政。八十大壽紀念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鍾肇政。大河之歌--紀念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鍾肇政。八十大壽紀念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鍾肇政。書簡集(八)台灣文學兩地書(續)下村作次郎、江百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鍾肇政。劇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鍾肇政。劇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鍾肇政、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1999)。鍾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鍾肇政、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2000)。鍾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鍾肇政、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2002)。鍾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鍾肇政、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2003)。鍾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肇政、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王婕(2003)。鍾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晴佳、古偉瀛(2003)。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巴特萊特、李維(1998)。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鍾肇政、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2004)。鍾肇政全集。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周憲(1997)。超越文學--文學的文化哲學思考。上海:三聯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沃爾什、王任光(1984)。歷史哲學導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利里安‧弗斯特、李今(1989)。浪漫主義。台北:昆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佛洛伊德、徐偉(2001)。論文學與藝術。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姚介厚(1996)。當代美國哲學。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阿徳勒、葉頌茲(1998)。自卑與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法蘭茲‧法農、陳瑞樺(2005)。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馬斯洛、孫大川(1990)。人的價值和潛能。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榮格、楊奇銘(1986)。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利紅(2009)。詩與真--近代歐洲浪漫主義史學思想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豫(1998)。西洋史學史。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鍾肇政、裝紫蓉(2000)。臺灣文學十講。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伊格爾斯、彭剛、顧航(2006)。德國的歷史觀。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喬(1992)。文學評論--台灣文學造型。高雄:派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良澤(19880915)。四十五自述。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鍾鐵民(1997)。鍾理和全集。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鍾理和、鍾肇政、錢鴻鈞(1998)。台灣文學兩鍾書。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莊華堂(2008)。鍾肇政口述歷史。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彭瑞金(2009)。鍾肇政評傳。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葉石濤(1979)。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歐宗智(2002)。走出歷史的悲情--臺灣小說評論集。臺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娟(1993)。政治與文學之間。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錢鴻鈞(2005)。台灣文學的萬里長城--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台北:文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錢鴻鈞(2002)。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台北:文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歐宗智(2007)。台灣大河小說作家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中村聖、洪金珠、稠仔絲萊渥(1997)。山深情遙。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瓦歷斯‧尤幹(1992)。番刀出鞘。台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鄧相楊(2000)。風中緋櫻。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鄧相揚(1998)。霧重雲影。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麗伊京‧尤瑪(1999)。回歸歷史真相。台北:原住民史料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沈明仁(1998)。崇信袓靈的民族--賽德克人。台北:海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蔡慧玉(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戴國燁(1999)。台灣史探微--現實與史實的相互往還。台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阿威赫拔哈(2000)。霧社事件的證言。台北:臺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伊藤金次郎(2000)。台灣不可欺記。台北:文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布興‧大立(1995)。寧死不屈的原住民。台北:信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賽義得、羅鋼、劉象愚、陳永國(199904)。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嚴建強、王淵明(2001)。西方歷史哲學。臺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鍾肇政。魯冰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鍾肇政。大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鍾肇政。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鍾肇政。馬黑坡風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鍾肇政。馬利科彎英雄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鍾肇政。青春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鍾肇政。望春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鍾肇政。川中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鍾肇政。戰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鍾肇政。靈潭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鍾肇政。卑南平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鍾肇政。夕暮大稻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鍾肇政。怒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鍾肇政。綠色大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鍾肇政。圳旁一人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鍾肇政。八角塔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彭瑞金(1980)。泥土的香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彭瑞金(1995)。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鄧相揚(1998)。霧社事件。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古繼堂(1989)。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劉昌元(1991)。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林瑞明(19960000)。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彭瑞金(1994)。鍾理和傳。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周婉窈(1997)。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林瑞明(19960000)。臺灣文學的本土觀察。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施正鋒(20000000)。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Stein, Murray、朱侃如(1999)。榮格心靈地圖。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張京媛(1993)。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Wellek, Rene、Warren, Austin、王夢鷗、許國衡(2000)。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呂昱(1983)。血染櫻花的後裔們,蘭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昱(1985)。山地文學發展的可能性--《高山組曲》討論會,南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彭瑞金(19930312)。怒濤評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瑞金(19940226)。值得仔細聆聽的憤怒聲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850501)。塞達卡•達耶的英雄史詩--評鍾肇政的《高山組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肇政(19940613)。簡談大河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肇政(19821230)。馬黑坡溪畔的沈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肇政(19851221)。日安,卑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肇政(19881103)。霧社的真實--兼介阿烏伊•黑巴哈《證言霧社事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肇政,李敏勇,莊紫蓉(19930421)。演講「歷史與文化的結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肇政,陳萬益,錢鴻鈴(19940310)。從《怒濤》到台灣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凱筑(20070428)。試就李榮春《祖國與同胞》探其與台灣大河小說之淵源(三校研究生碩博士論文聯合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70328)。廖清秀致鍾理和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21015)。文心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640406)。馮馮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630227)。陳世敏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640811)。陳韶華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鴛英,錢鴻鈞(19640810)。沈英凱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爽學(19930409)。二二八註--評鍾肇政小說《怒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板(19930402)。地方感的重塑--《怒濤》讀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630820)。林海音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641101)。陳永善致鍾肇政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柏燕(19931206)。從《怒濤》看中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羊子喬(19940112)。比歷史還真實的小說《怒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秋芳,廖子嫣,錢鴻鈞(19940109)。《怒濤》評論(鍾肇政鄉土小說討論會),桃園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呂昱(1983)。解開苛政隱忍圖存的奧秘--評鍾肇政的《川中島》,蘭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呂昱(1983)。歷史就是歷史--評鍾肇政的《戰火》,蘭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錦發(19850605)。山地文學的再出發--鍾肇政山地小說《高山組曲》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呂昱(19870322)。鍾肇政高山組曲--第一部川中島、第二部戰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淑美(1999)。被淹沒的島嶼戰史:高砂義勇隊,http://www.sinorama.com.tw/ch/1999/199903/803078cl.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000)。我們為了日本而戰爭--花蓮壽豐的三個老人,http://www.realpangcah.net/record/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森勇(20000410)。大武戰將--悲戀高砂義勇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舒傳世。難忘的「霧社事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智慧,莊紫蓉(20010402)。高砂義勇隊紀念碑、館該怎麼建,公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智慧,胡婉玲(2001)。悲壯的歷史--還原高砂義勇隊真相,民視新聞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索克魯曼(20010530)。真正的驕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Miles, Lynn(20010823)。Hakka writer brings Taiwan spirit to Japan。  new window
36.葉石濤(1993)。台灣人的譴責小說《怒濤》--接續「祖國」臍帶後所目睹的怪現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韻梅(19961200)。鍾肇政《卑南平原》評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肇政。年表、補遺、演講大綱。鍾肇政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喬(1992)。女性的追尋--鍾肇政的女性塑像研究。文學評論--台灣文學造型。高雄:派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瑞金(2006)。台灣客家作家的土地三書。台灣文學史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瑞金(1992)。傳燈者。瞄準台灣作家。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瑞金(1980)。血染的櫻花。泥土的香味。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93)。台灣人的譴責小說《怒濤》--接續「祖國」臍帶後所目睹的怪現狀。展望台灣文學。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肇政、李喬(1994)。鍾肇政鄉土小說討論會(二)--《插天山之歌》。八十二年度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年刊。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肇政、彭瑞金(1994)。鍾肇政鄉土小說討論會(一)--《滄溟行》。八十二年度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年刊。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9)。鍾肇政簡介。第三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肇政(1985)。日安,卑南。願嫁山地郎。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肇政(2001)。台灣精神--講詞概要。「台灣與日本的詩」節目書。「祈和平」交響樂訪日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芳明(1998)。戰後大河小說的起源--以吳濁流的自傳性作品為中心。台灣現代小說縱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照(1995)。歷史大河中的悲情--論台灣的「大河小說」。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翁聖峰(2007)。八四課程標準高中國文賴和教材試論。彰化文學大論述。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建忠(2003)。後戒嚴時期的後殖民書寫:論鍾肇政《怒濤》中的「二二八」歷史建構。大河之歌。桃園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萬益(1996)。誰能料想三月會作洪水--二二八小說《怒濤》與《反骨》合論。于無聲處聽驚雷。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翁聖峰(2007)。八四課程標準高中國文賴和教材試論。彰化文學大論述。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芳明(1998)。戰後大河小說的起源--以吳濁流的自傳性作品為中心。台灣現代小說縱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照(1995)。歷史大河中的悲情--論台灣的「大河小說」。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萬益(1996)。誰能料想三月會作洪水--二二八小說《怒濤》與《反骨》合論。于無聲處聽驚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建忠(2003)。後戒嚴時期的後殖民書寫:論鍾肇政《怒濤》中的「二二八」歷史建構。大河之歌。桃園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鍾鐵民(2004)。我的祖父與笠山農場。鍾理和論述。台北: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俊雅(2000)。憤怒的波濤巨浪--鍾肇政的《怒濤》。島嶼容顏--台灣文學評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娟(1986)。墜落的星。政治與文學之間。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芝眉(1986)。花果飄零的傷痕。鍾延豪集。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智慧(2001)。The Yamatodamashi of the Takasago Volunteers of Taiwan: A Reading of the Postcolonial Situation。Globalizing Japan: Ethnography of the Japanese Presence in Asia, Europe, and America。London: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27.鍾肇政。影像集。鍾肇政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周婉窈(1997)。美與死:日本領臺末期的戰爭語言。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