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族認同迷思的辯證-台灣皇民文學本質之探析
作者:褚昱志
作者(外文):CHU, YU-CHIH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文學系
指導教授:黃莘瑜
陳信元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國族認同台灣皇民文學National identityTaiwan imperial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翻開台灣新文學史,台灣皇民文學的本質,至今仍難在台灣文學界取得一個共識,有人將其解釋為是一個日據末期,台灣人為配合日本戰爭國策而所創作的宣傳文學,但有人則直接將其詮釋為就是傷害中華民族情感的漢奸文學,彼此爭議不休。然而如果仔細去研讀這些被視為皇民文學作品的內容,對於這兩派的說法,都可以找出其中偏頗的缺失。那麼台灣皇民文學真正的本質是什麼,筆者認為它不僅僅單純地只是為配合日本戰爭國策的宣傳文學,也絕對不是所謂的漢奸文學,而是台、日籍作家們,站在各自國族認同的立場上,為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而發聲。
  由於日據時代台籍作家及在台日人作家在國族認同立場上的差異,因此彼此間對於當時所創作的皇民文學,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然而如果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而同時加入國家、民族認同的要素來考量的話,那麼筆者認為單純地配合戰爭國策的宣傳文學,只能視為是狹義的皇民文學之概念。而除了配合國策的宣傳文學之外,還包含了解決台灣人為何要皇民化,以及如何皇民化的議題,才是廣義的皇民文學之概念。而這樣概念下的皇民文學定義,才是真正的台灣皇民文學本質之所在。
  本論文就是試圖透過台籍作家及在台日人作家對國族認同立場上的差異,並以此為視角,切入到他們創作皇民文學作品的內容,以此詮釋作家們欲藉這些作品所要傳達的意涵,最終以證成筆者認為台灣皇民文學的本質,是根植於這個國族認同的論點上,並希冀化解台學文學界對台灣皇民文學解構的迷思。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obtain a consensus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Taiwan, and it was interpreted as a propaganda literature created by the Japanese people at the end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with the Japanese national policy of war. It is directly interpreted as hurt the Chinese nation's tragedy literature, mutual controversy. However, if you carefully study these are regarded as the contents of the works of the imperial culture, for the two factions of the argument, you can find the biased missing. So what is the true nature of Taiwanese imperial literature, I believe that it is not only simply to promote the literature with the Japanese national policy of war, but also is not the so-called traitor literature, but Taiwan, Japanese writers, standing in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position, for the country,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voic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aiwanese writers and the Taiwanese writers in the national identity, they also ha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mperial literature that was created at that time. However, if it is sta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join the national, national identity elements to consider, then I believe that with the war national policy of propaganda literature,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a narrow sense of the concept of imperial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o the propaganda literature with the national policy, but also contains the solution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why the imperialization, and how the imperialization of the issue, is the concept of the general concept of imperial culture. And the concept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imperial literature, is the real essence of Taiwan's imperial literature.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riters of Taiwanese writers and the Japanese writers on the identity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from this perspective, cut into the contents of their creation of the works of the people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writers want to take these works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ultimately to prove tha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aiwan's imperial literature is rooted in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argument, and hope to resolve the Taiwan literary literature on Taiwan imperial civilization deconstruction of the myth.
一、專書(中文著作)
王昶雄著、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1-11卷》,台北縣:北縣文化局,2002年。
王昶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編選,《台灣-從文學看歷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王德威、黃英哲主編,《華麗島的冒險—日治時期日本作家的臺灣故事》,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
王曉波,《被顛倒的臺灣歷史》,台北:帕米爾出版社,1986年。
王曉波編,《臺胞抗日文獻選編》,台北:帕米爾出版社,1985年。
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出版社,1985年。
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新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
呂正惠,《殖民地的傷痕-臺灣文學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
呂明純,《徘徊於私語與秩序之間-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2007年。
李文卿,《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地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年。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亞細亞的孤兒》,台北:遠景出版社,1970年。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1-6卷》,台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吳濁流,《泥濘》,台北:林白出版社,1971年。
吳濁流,《吳濁流選集(小說卷)》,台北:廣鴻文出版社,1966年。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年。new window
吳密察等編,《帝國裡的「地方文化」 : 皇民化時期的臺灣文化狀況》,台北:播種者出版社,2008年。
吳密察、吳瑞雲編譯,《台灣民報社論》,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10年。
林呈蓉,《皇民化社會的時代》,台北:台灣書房,2010年。new window
林呈蓉,《水野遵-一個台灣未來的擘畫者》,新北市:台灣書房出版社,2011。
林瑞明,《楊逵畫像》,台北:筆架山出版社,1978年。
林瑞明,《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出版社,1996年。new window
周金波,《周金波集》,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出版公司,2003年。new window
柳書琴,《荊棘之道—台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new window
許維德,《族群與國族認同的形成—台灣客家、原住民與台美人的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2013年。
許世楷、盧千惠著,《台灣是台灣人的國家》,台北:玉山社,2008年。
許介鱗,《後藤新平-一個殖民地統治者的記錄》,台北:文英堂出版社,2008年。
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1-10冊》,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2年。
施正鋒,《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施淑編,《賴和—小說集》,台北:洪範出版社,1994。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0—一九五0)》,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 上、下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new window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芳明,《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社,2011年。new window
陳映真,《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台北:遠景出版社,1984年。
陳映真,《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
陳少廷,《臺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1-8冊》,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2002年。
陳淑容,《「曙光」初現 : 臺灣新文學的萌芽時期(1920-1930)》,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年。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   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new window
黃惠楨,《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0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台北:秀威出版社,2009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79年。
葉石濤,《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景出版社,1983年。
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遠景出版社,1985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葉石濤,《府城瑣憶》,高雄:派色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葉石濤編譯,《台灣文學集1-2・日文作品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葉榮鐘著、李南衡編,《臺灣人物群像》,台北:帕米爾出版社,1985年。
葉珈盈執行編輯,《皇民文學論戰:1937-1945》,台北:少年臺灣雜誌出版,2004年。
張恒豪主編,《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張良澤編,《吳新榮全集•1-8冊》,台北:遠景出版社,1981年。
張麗芬,《再現台灣.92後藤新平》,台中:莎士比亞文化事業出版,2006年。
張子文、郭啟傳著,《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出版,2002年。
蔡錦堂編,《戰爭體制下的臺灣》,台北:日創社文化,2005年。
楊雲萍著、許雪姬主編,《楊雲萍全集1-8卷》,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1-14卷》,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年。
楊逵,《楊逵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楊逵,《羊頭集》,台北:輝煌出版社,1976年。
楊逵,《鵝媽媽出嫁》,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年。
楊逵,《綠島家書》,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
褚昱志,《皇民文學與反皇民文學之研究》,台北:秀威出版社,2009年。
褚昱志,《吳濁流及其小說之研究》,台北:秀威出版社,2010年。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1-8卷》,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
鍾肇政著、莊紫蓉編,《臺灣文學十講》,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1-8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岡崎郁子,《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尾崎秀樹,《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2004年。
《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史料特展(圖錄)上・下冊》,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2003年12月
《典藏台灣記憶—2009館藏台灣學研究書展專輯》,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2009年12月
專書(日文中譯)
阮斐娜著、吳佩珍譯,《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臺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年。
呂赫若著、鍾瑞芳譯,《呂赫若日記-一九四二-一九四四年》,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年。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臺灣連翹》,台北:南方出版社,1987年。
許世楷著、李明峻、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台北:玉山社,2005年。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黃英哲編、凃翠花譯,《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2013年。
下村作次郎著、邱振瑞譯,《從文學讀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井手勇,《決戰時期臺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2001年。
中島利郎編,《日據時期台灣文學雜誌.總目.人名索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北岡伸一著,魏建雄譯,《後藤新平傳-外交與卓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帕米爾出版社,1985年。
庄司總一著、黃玉燕譯,《陳夫人》,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9年。
西川滿著、葉石濤譯,《西川滿小說集1卷》,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西川滿著、陳千武譯,《西川滿小說集2卷》,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西川滿著、陳藻香監製,《華麗島顯風錄》,台北:致良出版社,1999年。
西川滿著、黃玉燕譯,《台灣縱貫鐵道》,台北:柏室科技藝術,2005年。
西川滿.池田敏雄著、陳藻香監製,《華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1999年。
橋本恭子著,涂翠花、李文卿譯,《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的體驗與解譯》
濱田隼雄著、黃玉燕譯,《南方移民村》,台北:柏室科技藝術,2004年。
專書(英文中譯)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社,2010年。

二、期刊論文
王昶雄,〈老兵過河記〉,《臺灣文藝》第七六期,1982年5月。
王郁雯,〈真摰與孤獨—周金波小說中的現代日本與臺灣鄉土〉,《國際文化研究:真理大學通識教育學報》,2005年。new window
王學玲,〈日據時期「皇民論述」的身份認同策略—以陳火泉〈道〉為主的討論〉,《中外文學》第三十卷第十期,2002年3月。
羊子喬,〈歷史的悲劇・認同的盲點—讀周金波「水癌」、「尺的誕生」有感〉,《台竹木灣文學》第八期,1993年10月。
林瑞明,〈騷動的靈魂—決戰時期的臺灣作家與皇民文學〉,《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出版社,1996年。new window
陳芳明,〈皇民化運動下的四0年代文學〉,《聯全文學》第十六卷第七期,2000年。
張恒豪,〈反殖民的浪花—王昶雄及其代表作「奔流」〉,《暖流》第二卷第二期,1982年8月。
張恒豪,〈「奔流」與「道」的比較〉,《文學臺灣》第四期,1992年9月。
陳火泉,〈被壓迫靈魂的昇華〉,《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1987年7月。
鄭清文,〈最後一滴墨水—悼念陳火泉先生〉,《文訊》第一六五期,1999年7月。
錢鴻鈞,〈論陳火泉、鍾肇政的戰後歷程〉,《台灣文學評論》第二卷第一期,2002年1月。new window
劉紀蕙,〈從「不同」到「同一」:台灣皇民主體「心」的改造〉,《台灣文學學報》第五期,2004年6月。
星名宏修著,莫素微譯,〈「血液」的政治學—閱讀台灣「皇民化時期文學」〉,《台灣文學學報》第六期,2005年2月。

三、期刊雜誌
《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四冊》,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10
《台灣新文學》,台灣新文學社出版,昭和12年1、5、6月(1937.1.5.6)
《文藝台灣》,台灣文藝家協會、文藝台灣社出版,昭和15年1月-19年1月(1940.1-1944.1)
《台灣文學》,啟文社、台灣文學社出版,昭和16年5月-18年12月(1941.5-1943.12)
《台灣文藝》,台灣文學奉公會出版,昭和19年5月-20年1月(1944.5-1945.1)

四、學位論文
王郁雯,《臺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王敬翔,《日本統治期臺灣「皇民文學」之考察:以決戰時期文學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吳素芬,《楊逵及其小說作品研究》,國文台南大學教育學院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姚蔓嬪,《王昶雄小說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的文學活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許麗芳,《戰鬥與追尋、衝擊與消沉:皇民文學中的知識份子心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明娟,《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臺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采琪,《跨時代的「皇民文學」作家--陳火泉研究》,國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曾巧雲,《未完成進行式:戰前、戰後的皇民文學論爭/述》,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宗彬,《臺灣日治時期文學作品研究:庄司總一之陳夫人》,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鄭美蓉,《七0年代以後的臺灣皇民文學論述評介》,私立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學士論文,2001年。
賴婉玲,《皇民文學論爭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五、報紙
鍾肇政,〈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盲點—對「皇民文學」的一個考察〉,《聯合報》  第十二版,1979年6月1日。
鍾肇政,〈問題小說「道」及作者陳火泉〉,《民眾日報》副刊第十二版,1979年7月1日。
陳火泉,〈從日文到國文—寫到天荒地老〉,《民眾日報》副刊第十二版,1979年7月1日。
陳火泉,〈關於「道」這篇小說〉,《民眾日報》副刊第十二版,1979年7月7日。
陳火泉,〈道〉,《民眾日報》副刊第十二版連載1-41回,1979年7月-8月16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