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為士之道 : 中唐士人的自省風氣-
作者:王德權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政大出版社
ISBN:9789866475207
主題關鍵詞:知識分子唐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8)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5
期刊論文
1.王德權(1998)。從「漢縣 」到「唐縣 」-- 3〜8 世紀河北縣治體系變動的考察。唐研究,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權(20030300)。古代中國體系的摶成--關於許倬雲先生「中國體系網絡分析」的討論。新史學,14(1),143-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權(20060300)。東京與京都之外--渡邊信一郎的中國古代史研究。新史學,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毛漢光(19840900)。唐代蔭任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戶崎哲彥(1996)。唐代中期における「民主主義」の出現(2 ) -- 呂溫と柳宗元の「主權在民」の思想。彥根論叢,3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辻正博(1987)。唐朝の對藩鎮政策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西村元佑(1978)。唐代における勳官の相對價值の消長と絕對價值。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紀要,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曉路(1989)。唐代「孤寒」釋。中國史研究,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正勝(19820800)。傳統家族試論。大陸雜誌,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宗國(1982)。進士科與唐朝後期的官僚世襲。中國史研究,19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燦浩(1983)。試論牛李二黨內部關係的不同特點。寧波師專學報,19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谷川道雄(1955)。武后末年より玄宗朝初年にいたる政爭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耀中(1996)。唐代江南的淫祀與佛教。唐研究,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雷聞(2004)。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層與運作。歷史研究,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愛宕元(1974)。五代宋初の新興官僚--臨淄の麻氏を中心として。史林,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渡邊信一郎(20081100)。中國古代帝國的中心和周邊 : 從財政史的觀點出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0,257-2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森正夫(1982)。中国前近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会の視点。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史學〉,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傅璇琮(1984)。論唐代進士的出身及唐代科舉取士中寒士與子弟之爭。中華文史論叢,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弱水(2001)。中晚唐五代福建士人階層興起的幾點考察。中國社會科學評論,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倬雲(20030300)。對王德權先生「古代中國體系的摶成」的回應--許倬雲先生的對話。新史學,14(1),203-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紙屋正和(1982)。前漢時代の郡、國の守 、相の支配權の強化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如雷(1979)。唐代牛李黨爭研究。歷史研究,197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柳立言(2006)。所謂「唐宋變革」。中華文史論叢,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長部悅弘(1985)。隋の辟召制廢止と都市。東洋史研究,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松井秀一(1968)。北宋初期官僚の—典型--石介とその系譜を中心に。東洋學報,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松井秀一(1957)。唐代後半期の江淮--江賊及び康全泰 、裘甫の叛亂を中心として。史學雜誌,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紹光(19911200)。關於「市民社會」的幾點思考。二十一世紀,8,102-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倬雲(19741100)。漢代的市場化農業經濟。思與言,12(4),20-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增貴(19920100)。漢魏士人同鄉關係考論。大陸雜誌,84(1),1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宮崎市定、于志嘉(19890100)。宋代官制序說:宋史職官志的讀法。大陸雜誌,78(1),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德權(19890700)。唐代律令中的「散官」與「散位」--從官人的待遇談起。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1,3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弱水(19940300)。柳宗元與中唐儒家復興。新史學,5(1),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宮崎市定、于志嘉(19890200)。宋代官制序說:宋史職官志的讀法。大陸雜誌,78(2),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盧瑞容(20000600)。戰國時代「勢」概念發展析探。臺大歷史學報,25,5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毛漢光(19770900)。中國中古賢能觀念之研究--任官標準之觀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8(3),333-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德權(20041100)。「士人」合理性的重構--以柳宗元的政治社會批判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2,67-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德權(20060500)。「核心集團與核心區」理論的檢討--關於古代中國國家權力形成的一點思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5,147-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德權(19980600)。從「罷郡存州」到「改州為郡」--隋代河北政區調整個案研究。歷史學報,26,4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聯陞(19361000)。東漢的豪族。清華學報,11(4),1007-1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村哲、牟發松(1997)。中國前近代史理論的重構。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甘懷真(2008)。中國古代的周禮國家觀與《通典》。基調與變奏。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渡邊信一郎、牟發松(1997)。關於意識型態階級--中國專制國家的統治階級。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柳立言(1988)。從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國際宋史研究會。台北:文化大學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佐竹靖彥(2008)。從宏觀的立場理解唐宋變革的歷史性質。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權(19910000)。試論唐代散官制度的成立過程。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843-9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德權(2011)。彝倫攸敘--唐代官人待遇等級結構的分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佐竹靖彥(1994)。中國における國家と社會--地域性幻觀點。名古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德權(1989)。唐代官制中的散官與散位(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承翰(2009)。五到八世紀財政物流的形成--以軍糧調度為線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淑慧(2011)。漢魏之際政治身體觀的建構與演變(博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雲薇(2004)。從唐代官員的宦遊生活看其對家庭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俊峰(2009)。唐宋之間的國家與祠祀--兼論祠祀的「中心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村圭爾(1987)。六朝貴族制研究。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桓寛、王利器(1992)。鹽鐵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質(1990)。漢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休(1987)。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僧佑(1974)。弘明集。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世民(1995)。帝範。台北: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徵(1995)。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知幾、浦起龍、呂思勉(1981)。史通釋評。台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封演(2005)。封氏聞見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啖助、趙匡(1985)。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贄(2008)。陸贄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韓愈、馬其昶(1987)。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璘(1978)。因話錄。台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處誨(1985)。明皇雜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牧(1978)。樊川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裴庭裕(1994)。東觀奏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棨(1975)。北里誌。台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8)。玉泉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攄(1975)。雲谿友議。台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定保(1985)。唐摭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崇遠(1985)。金華子雜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欽若(1982)。冊府元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綬、楊家駱(1972)。唐大詔令集。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范仲淹(1975)。范文正公政府奏議。台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歐陽修(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歐陽修(1995)。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蘇轍(1990)。欒城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安石(1974)。王文公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熹(2000)。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葉適(1961)。葉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讜、周勛初(1983)。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亮(1987)。陳亮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洪邁(2005)。容齋四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孫甫(1939)。唐史論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岳珂(1939)。愧郯錄。長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昶(1997)。金石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嚴可均(1999)。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木村正雄(1965)。中國古代帝國の形成。東京:不昧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中村哲、凍國棟(1994)。奴隸制與農奴制的理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中國史研究會(1983)。中國史像の再構成 :國家と農民。東京:文理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中國史研究會(1990)。中國史像の再構成II : 中國專制國家と社會統合。東京:文理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布目潮颯(1968)。隋唐史の研究。京都:同朋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史念海(1995)。唐史論叢。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伯重(1990)。唐代江南農業的發展。北京: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岑仲勉(1957)。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正裕(2003)。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吳宗國(2004)。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谷霽光(1985)。府兵制度考釋。台北: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何炳棣(2005)。讀史閱世六十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牟發松(1988)。唐代長江中游的經濟與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谷川道雄、馬彪(2002)。中國中世社會と共同體。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戴偉華(1994)。唐方鎮文職僚佐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嚴耕望(1990)。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錢穆(2010)。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錢穆(2009)。國史大綱(修訂本)。台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錢穆(1973)。中國史學名著。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錢穆(1966)。秦漢史。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閻步克(2002)。品位與職位。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澤華(1996)。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啟良(1994)。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鄧小南(2006)。祖宗之法。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雷聞(2009)。郊廟之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蒙文通(1933)。古史甄微。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溝口雄三、李甦平(1996)。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葛兆光(2010)。宅茲中國。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光輝(2001)。漢唐封爵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Skocpol, Theda、劉北成(1998)。國家與社會革命。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Wallerstein, Immanuel、郭方(1998)。近代世界體系。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渡邊信一郎(2011)。中國古代の財政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渡邊信一郎(2008)。魏書食貨志•隋書食貨志譯註。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渡邊信一郎(2003)。中國古代の王權と天下秩序。東京:校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渡邊信一郎(2000)。天空の玉座--中國古代帝國の朝政と儀禮。東京:柏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渡邊信一郎(1994)。中國古代國家の思想構造--專制國家のイデオロギ。東京:校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黃惠賢、陳峰(1996)。中國俸祿制度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陳弱水(1992)。柳宗元與唐代思想變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陳寅恪(2001)。陳寅恪讀書札記二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寅恪(1982)。元白詩箋證稿。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陳明光(1991)。唐代財政史新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陶希聖(1972)。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台灣食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陶希聖(1934)。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海:新生命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許倬雲、鄒永杰(2006)。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許倬雲(1998)。漢代農業。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許倬雲(1980)。求古編。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郭沫若(1930)。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海:聯合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章釗(1971)。柳文指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韋伯、康樂、簡惠美(1985)。支配的諸類型。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2008)。九品官人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徐旭生(1960)。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孫昌武(1998)。柳宗元評傳。南京: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侯外廬(2000)。中國古代社會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侯外廬(1959)。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郁賢皓(1987)。唐剌史考。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胡阿祥(2001)。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胡如雷(1979)。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松本保宣(2006)。唐王朝の宮城と御前會議。京都:晃洋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林甘泉(1982)。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林文勛(2008)。中國古代「富民」階層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呂不韋、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顧炎武(1959)。顧亭林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陳寅恪(1982)。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魏收(1995)。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孫星衍(1990)。漢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Giddens, Anthony、趙力濤、胡宗澤、王銘銘(1998)。民族--國家與暴力。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尾形勇、張鶴泉(2010)。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皮日休(1981)。皮子文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1997)。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陳壽(1995)。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鄧小南(1993)。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孫光憲、賈二強(2002)。北夢瑣言。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袁宏(2002)。後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閻步克(2009)。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曹寅(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班固、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大澤正昭(1996)。唐宋變革期農業社會史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戴建國(2010)。唐宋變革時期的法律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唐長孺(1982)。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楊寬(1993)。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錢穆(1980)。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杜佑(1988)。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錢穆(1977)。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王溥、方詩銘(2006)。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歐陽詢、汪紹楹(1982)。藝文類聚。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許倬雲(1988)。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1979)。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高明士(1982)。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臺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張世英(1995)。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渡邊信一郎(1986)。中國古代社會論。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張躍(1994)。唐代後期儒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邢義田(19870000)。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顧炎武、徐文珊(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西嶋定生、武尚清(2004)。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黃震(1984)。黃氏日抄。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嚴耕望(1969)。唐史研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Mannheim, Karl、黎鳴、李書崇(2000)。意識型態與烏托邦。北京: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張國剛(1987)。唐代官制。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仁井田陞(1964)。唐令拾遺。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葛兆光(2001)。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傅璇琮(1986)。唐代科舉與文學。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徐復觀(1976)。增訂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費爾南.布勞岱爾、施康強、顧良(1993)。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谷川道雄、李濟滄(2004)。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硏究。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董誥、孫映逵(2002)。全唐文。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金春學(1993)。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唐曉峰(2010)。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梁啟超(1980)。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馬端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2011)。文獻通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副島一郎、王宜瑗(2005)。氣與士風--唐宋古文的進程與背景。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Bol, Peter K.、劉寧(2001)。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川勝義雄、徐谷芃、李濟滄(2007)。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李百藥(1972)。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錢穆(1977)。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薛居正、劉迺龢(1976)。舊五代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司馬光、胡三省、章鈺(1956)。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柳宗元、吳文治(1979)。柳宗元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劉禹錫、《劉禹錫集》整理組、卞孝萱(1990)。劉禹錫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閻步克(2008)。官階與服等。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錢易、錢明逸、黃壽成(2002)。南部新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徐松、趙守儼(1984)。登科記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周紹良、趙超(1992)。唐代墓誌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荀卿、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蘇軾、茅維、孔凡禮(1986)。蘇軾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李昉、汪紹楹(2003)。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司馬遷、裴駟、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張鷟、趙守儼(1997)。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中斌(20100812)。胡錦濤最大的敵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大庭脩(1982)。刑罰としての歸故郡、就國について。秦漢法制史研究。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木村正雄(1979)。漢代における第二次農地の形成と崩壞。中國農民叛亂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毅(1974)。李椿年與南宋土地經界。宋史研究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內藤乾吉(1992)。唐代的三省。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法律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池田溫(1967)。中國律令と官人機構。前近代における法と社會-- 仁井田博士追悼論文集。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成一農(2003)。唐代的地緣政治結構。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西嶋定生(1992)。碾磑尋蹤。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伯勤(1996)。中國土地國有問題。亞歐封建社會比較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正勝(1981)。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洪義(1996)。早期道教和《太平經》的政治思想。中國政治思想史卷二 :秦漢魏晉南北朝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洪義(1996)。漢魏之際的名法思想。中國政治思想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德章(2010)。六朝南方開發的幾個問題。魏晉南北朝史叢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板野長八(2000)。荀子の思想。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史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板野長八(2000)。荀子の禮節。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史の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谷川道雄、牟發松(1996)。六朝時代城市與農村的對立關係。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谷川道雄(1992)。六朝時代の都市と農村の分化に關する試論。中國の都市と農村。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佐竹靖彥(1990)。杭州八都から吳越王朝へ。唐宋變革の地域的研究。京都:同朋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佐竹靖彥(1992)。朱溫集團の特性& 後梁王朝の形成。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台北:中研院史語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佐竹靖彥(2006)。中國古代的共同體與共同體論。佐竹靖彥史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錢穆(1991)。錢賓四先生論學書簡。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閻步克(2001)。魏晉南北朝的質文論。樂師與史官。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後濱(2004)。從三省體制到中書門下體制--隋唐五代。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溝口雄三(2006)。論天理觀的形成。中國的思維世界。南京: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溝口雄三(1997)。《明夷待訪錄》的歷史地位。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一民(1988)。漢代豪強經濟的歷史地位。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渡邊信一郎(2008)。漢代國家的社會性勞動的編制。殷周秦漢史學的基本問題。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渡邊信一郎(2004)。元會的建構。中國的思維世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渡邊信一郎(1995)。漢代的財政運作和國家物流。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傅斯年(1933)。夷夏東西說。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北平: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永年(1995)。說狄仁傑的奏毀淫祠。唐史論叢。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穩蘋(2002)。啖、趙、陸《春秋》學中的「制經論世」觀研究。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國剛(1987)。唐代藩鎮進奉試析。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光直(1999)。從商周青銅器談文明與國家的起源。中國青銅時代。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分田(1996)。隋唐諸帝成熟且完備的君道論。中國政治思想史卷三 :隋唐宋元明清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弱水(2009)。排佛思潮與六、七世紀中國的思想狀態。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弱水(2009)。思想史中的杜甫。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弱水(2009)。論中唐古文運動的一個社會文化背景。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寅恪(198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金明館叢稿二編。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寅恪(1982)。崔浩與寇謙之。金明館叢稿初編。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明光(2003)。漢唐之際的國家權力、鄉族勢力與「據貲定稅」。漢唐財政史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明光(2003)。陸贄論兩稅法平議。漢唐財政史論。長沙:岳鹿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倬雲(1986)。漢代中國的體系網絡。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恩格斯(1972)。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復觀(1980)。誰賦豳風七月篇。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臺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孫國棟(1980)。唐宋之際社會門第之消融。唐宋史論叢。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侯外廬(1979)。中國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問題。中國封建社會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佐竹靖彥(2006)。《作邑自箴》研究--對該書基礎結構的再思考。佐竹靖彥史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毓生(1983)。五四時代的激烈反傳統思想與中國自由主義的前途。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森正夫(2006)。中國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地域社會視角。中國的思維世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范曄、李賢、司馬彪、楊家駱(1965)。後漢書。楚王英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延壽(1975)。南史。武帝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唐長孺(1955)。晉代北境各族「變亂」的性質及五胡政權在中國的統治。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毛漢光(1988)。從士族籍貫遷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許倬雲(1982)。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求古編。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毛漢光(1990)。緒論:中古核心區核心集團之轉移--陳寅恪先生「關隴」理論之拓展。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內藤乾吉(1963)。唐の三省。中國法制史考證。有斐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