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類學與臺灣社會
作者:黃應貴
書刊名:人類學的評論
頁次:75-130
出版日期:2002
出版項:臺北:允晨文化
主題關鍵詞:人類學臺灣臺灣社會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3) 專書論文(7)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7
期刊論文
1.潘英海(1994)。平埔研究的再思考與再出發 : 記「平埔族群研究」學術研討會。臺灣史研究,1(1),16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其南(1976)。光復後高山族的社會人類學研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0,19-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衛惠林(1964)。論繼嗣群結構原則與血親關係範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8,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崧興(1965)。非單系社會の硏究--臺灣Atayal族とYami族中心を中心として。民族學研究,30(3),193-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崧興(19770900)。Famil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秋文(19871000)。社會變遷與價值觀念:臺東縣海端鄉利稻村布農族聚落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年報,18,119-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昌銳(1975)。臺東縱谷土著族的經濟變遷:泰雅布農阿美三個聚落的比較研究。民族社會學報,13,4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木柱(19790900)。Father Absence, Son's Masculinity,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A New Evidence from Modern Taiwa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8,7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嘉明(1972)。瓦磘庄之分家與繼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2,345-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en, Chi-lu(1970)。The Taiwanese Family。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7,64-79。  new window
11.陳奕麟(19841200)。重新思考Lineage Theory與中國社會。漢學研究,2(2)=4,403-4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奕麟(19840600)。The Meaning of Crisis and the Crisis of Meaning in History: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glo-Chinese Opium War。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169-228。  new window
13.陳運棟(19851200)。臺東縣海端鄉利稻村布農族氏族結構及其變遷。臺灣文獻,36(3/4),165-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紹馨(1950)。瑞岩民族學初步調査報告:人口、教育及家族的構成份子。文獻專刊,1(2),9-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英章(1977)。社寮農村的經濟發展與家族結構的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6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莊英章(19890600)。Ch'ing Dynasty Chinese Immigration to Taiwan: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4,179-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英章、吳文星(19851200)。清代頭城的拓墾與發展。臺灣文獻,36(3/4),213-2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宣衛(19920500)。評謝世忠《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臺灣社會研究,12,141-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應貴(19830600)。東埔社的宗教變遷:一個布農族聚落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105-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應貴(19830400)。近五年來臺灣地區出版人類學論著選介。漢學研究通訊,2(2)=6,7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應貴(1995)。對於〈人文學及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哲學反思〉之我見。文哲研究通訊,5(1),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蔣斌(19860600)。蘭嶼雅美族家屋宅地的成長、遷移與繼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8,8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蕙馨(19910900)。Women's Self-Growth Groups and Empowerment of the "Uterine Family" in Taiwa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1,2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盧蕙馨(19930400)。兩個婦女團體的「談心」聚會:挑戰男性霸權的儀式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183-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Mintz, S. W.(1989)。The Sensation of Moving, While Standing Still。American Ethnologist,16(1),786-796。  new window
26.Sahlins, Marshall D.(1965)。On the Ide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Descent Groups。Man,65,104-107。  new window
27.Scheffler, H. W.(1966)。Ancestor Worship in Anthropology: Observations on Descent and Descent Group。Current Anthropology,7,54-98。  new window
28.石磊(19840600)。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4,7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光弘(19790900)。東賽德克泰雅人的兩性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8,3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崧興(19710300)。中日祖先崇拜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1,235-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亦園(19841200)。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一個象徵人類學理論模型的建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燕和(19860600)。中國宗族之發展與其儀式興衰的條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131-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其南(19851010)。四十年來臺灣人類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人類學研究與社會科學中國化。中國論壇,21(1)=241,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尹建中(19831000)。臺灣宗親組織之變遷。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3,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應貴(19891200)。近六年來臺灣地區出版人類學論著選介。漢學研究通訊,8(4)=32,227-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莊英章(19780600)。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研究評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4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應貴(19940900)。從田野工作談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的關係。山海文化雙月刊,6,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莊英章(19730900)。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若干問題--寺廟宗祠與竹山的墾殖型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Sallnow, Michael J.(1981)。Communitas Reconsidered: The Sociology of Andean Pilgrimage。Man (n.s.),16(1),163-182。  new window
40.胡台麗(1981)。臺灣農村婚姻的變貌:兼談社會文化現象的瞭解與解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6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許功明(19871200)。由社會階層看藝術行為與儀式在交換體系中的地位--以好茶村魯凱族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179-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亦園(19790900)。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臺灣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五個村落的初步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8,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崧興(19860600)。論漢人社會的家戶與家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12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Firth, Raymond W.(1957)。A Note on Descent Groups in Polynesia。Man,57(2),4-8。  new window
45.莊英章(19720900)。臺灣農村家族對現代化的適應:一個田野調查實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8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莊英章(19810900)。社會變遷中的南村家族--五個家族的個案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文德(19870600)。阿美族親屬制度的再探討:以胆(月曼)部落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4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衛惠林(19580300)。臺灣土著社會的世系制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石磊(19760300)。馬蘭阿美族宗教信仰的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97-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應貴(19780900)。農業機械化:一個臺灣中部農村的人類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6,3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莊英章(19810700)。臺灣鄉村社區研究的回顧。思與言,19(2),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宋文里、李亦園(19880600)。個人宗教性:臺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18(1),11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徐正光(19911200)。一個研究典範的形成與變遷:陳紹馨「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臺灣」一文的重探。中國社會學刊,15,29-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茂泰(19730900)。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許木柱(19931200)。臺灣民族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0,143-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崧興(19730900)。濁大流域的民族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珣(19960600)。光復後臺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63-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其南(19800300)。清代臺灣社會的結構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9,115-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應貴(19840600)。光復後臺灣地區人類學研究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10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其南(19850600)。房與傳統中國家族制度:兼論西方人類學的中國家族研究。漢學研究,3(1)=5,127-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斌雄(19870900)。臺灣南部地區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臺灣風物,37(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亦園(19860600)。中國家族與其儀式:若干觀念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4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國祁(19751200)。清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1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余光弘(19940400)。雅美人食物的分類及其社會文化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6,2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黃應貴(19810900)。柬埔社土地制度之演變--一個臺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2,115-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蔣斌(19840600)。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應貴(19730900)。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臺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3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謝繼昌(19860600)。輪伙頭制度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9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人英(19730300)。宗族發展與社會變遷--臺灣小新營李姓宗族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5,87-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石磊(19750900)。建和村卑南族的社會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11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應貴(19750900)。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8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亦園(19931200)。民族誌學與社會人類學--臺灣人類學研究與發展的若干趨勢。清華學報,23(4),341-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黃應貴(19931200)。作物、經濟與社會--東埔社布農人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5,133-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文德(19900600)。胆(月曼)阿美族年齡組制度的研究與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105-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鄭依億(19891000)。血緣、地緣與儀式: 向天湖賽夏族三儀式之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7,10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陳玉美(19941200)。論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從當地人的一組概念--Nisoswan(水渠水源)與Ikauipong do soso(喝同母奶)談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4),1029-10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李亦園(19940600)。傳統中國宇宙觀與現代企業行為。漢學研究,12(1)=2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黃應貴(19891000)。人的觀念與儀式:東埔社布農人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7,177-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黃宣衛(19800500)。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三個臺灣高山族的例子(阿美、泰雅及賽夏族)。思與言,18(1),10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鄭美能(19740300)。農業政策與臺灣農村社會經濟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7,113-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黃應貴(19900900)。東埔社布農人的新宗教運動--兼論當前臺灣社會運動的研究。臺灣社會研究,3(2/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黃應貴(19891200)。布農族的傳統經濟及其變遷--東埔社與梅山的例子。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6,67-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陳奇祿(19651100)。Age Organization and Men's Hous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5/26,93-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林美容(1990060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王長華(19850700)。魯凱族階層制度及其演變:以多納為例的初步探討。思與言,23(2),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許木柱(19850700)。從琉璃珠到違章建築:臺灣土著族群的傳統文化與現代適應 (專號序言)。思與言,23(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陳奇祿(19780600)。中國民族學研究的回顧和前瞻。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黃應貴(19840600)。東埔社布農人的家庭。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4,85-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黃應貴(19850600)。臺灣土著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7,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余光弘(1994)。鹿港天后宮的影響範圍。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455-4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67)。臺灣的民族學田野工作。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專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4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英章、陳運棟(1982)。清代頭份的宗族與社會發展史。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中國社會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333-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亦園(1962)。臺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宗教結構系統。第二屆亞洲史學會議,241-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木柱(1992)。臺灣與菲律賓母系社會的文化類緣關係:方法論的探索。「區域研究的回顧」小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香妹(1992)。臺灣與菲律賓母系社會的文化類緣關係:民族誌資料初步分祈。「區域研究的回顧」小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台北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亦園(1982)。臺灣民間信仰發展的趨勢。「民俗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臺灣省政府民政廳。8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尹建中(1992)。文化人類學的回顧與前瞻。大學人文教育教學研討會,臺灣大學文學院主辨 。臺北。5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亦園(1993)。從民間文化看文化中國。「文化中國:理論與實際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主辦]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木柱(1974)。長光:一個母系社會的涵化與文化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英章(1971)。崎漏:一個南臺灣漁村的社會人類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瑋嬪(1991)。火樹銀花耀通宵--鹽水蜂炮儀式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喬宗忞(1990)。魯凱族的經濟變遷與社會階層制度--以霧台鄉大武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維憲(1972)。湖内:一個北臺灣茶庄的社會人類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長華(1984)。多納魯凱族的社會階層及其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淑媛(1992)。兩性、親屬與人的觀念:以霧鹿布農人為例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嵩山(1985)。鄒族政治制度研究--一個高山族聚落適應變遷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光弘(1976)。環山泰雅人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依憶(1987)。賽夏族歲時祭儀與社會群體間的關係的初探:以向天湖部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梅霞(1990)。規範、信仰與實踐:一個泰雅族聚落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斌(1980)。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並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其南(1975)。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建立及其結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應貴(1974)。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經濟人類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茂泰(1973)。泰雅族經濟變遷與調適的研究:平靜與望洋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文德(1984)。阿美族的親屬制度--一個海岸聚落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仁煌(1978)。變遷中的薄薄阿美族社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譚昌國(1992)。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土坂村為例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台麗(1984)。My Mother-in-law's Village :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Change in Taiwan。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山(1990)。阿里山鄒族之歷史與政治。臺北:稻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容(1989)。人類學與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英章、潘英海(1994)。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紹馨、傅瑞德(1968)。臺灣人口之姓氏分佈。臺北:臺灣大學社會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千千岩助太郎(1938)。臺灣高砂族住家の研究。臺北:台灣建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臺中: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末成道男(1983)。台湾アミ族の社会組織と変化:ムコ入り婚からヨメ入り婚へ。東京: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亦園(19700000)。一個移殖的市鎮:馬來亞華人市鎮生活的調查研究。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美君(1978)。Urban Chinese Families: An Anthropological Field Study in Taipei City。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 window
11.Chen, Chung-min(1977)。Upper Camp: A Study of a Chinese Mixed-cropping Village in Taiwan。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new window
12.陳中民、莊英章、黃樹民(1994)。Ethnicity in Taiwan: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崔伊蘭(1987)。Are Married Daughter's“Spilled Water"?:A Study o f Working Women in Urban Taiwan。臺北:臺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國樞(1978)。社會及行為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衛惠林(1956)。臺灣風土誌‧下篇「土著志」。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衛惠林、余錦泉、林衝立(1965)。臺灣省通志稿(卷八):同胄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世忠(1987)。認同的汚名: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變遷。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Sallnow, M. J.(1987)。Pilgrims o f the Andes: Regional Cults in Cusco。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new window
19.李亦園、楊國樞(1972)。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討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木柱(19910000)。Culture, self, and adaptation: The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of two Malayo-Polynesian groups in Taiwan。臺北: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new window  new window
21.莊英章(19940000)。家族與婚姻--臺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國樞、曾仕強(1988)。中國人的管理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木柱(1987)。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莊英章(1977)。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亦園(1966)。文化與行為。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Freedman, Maurice(1958)。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London:The Athlone Press。  new window
28.張文智(19930000)。當代文學的臺灣意識。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謝繼昌(1984)。仰之村的家族組織。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正光、宋文里(1989)。臺灣新興社會運動。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人英(19670000)。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其南(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美容(19930000)。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崧興(19670000)。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施添福(1987)。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台灣省文獻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Bourdieu, Pierre(1990)。The Logic of Practice。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8.楊國樞、文崇一(19820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丘其謙(1966)。布農族卡社群的社會組織。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喬健(1994)。中國人類學發展的困境與前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依憶。「族群關係」與儀式:向天湖賽夏族pas-taai之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滿紅(1980)。評介陳著〈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亦園(1991)。臺灣民間宗教的現代趨勢--彼得柏格教授東亞發展文化因素論的回應。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香港: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應貴(1982)。布農族社會階層之演變:一個聚落的個案研究。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崧興(1981)。論地緣與血緣:濁水大肚兩溪流域漢人之墾殖與聚落。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豹(1994)。Commerce, Marriage and Ritual: Elite Strategies in Tung-kang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南港: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尹建中(1981)。臺灣宗親組織之變遷。臺灣史蹟源流。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磊(19860000)。在漢文化影響下阿美族的家庭結構。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亦園(1984)。宗教問題的再剖祈。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亦園(1994)。[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序。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翔鶴(1994)。南靖鄉和漢、奎洋等地單姓區域形成的探討。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美容(1988)。由祭祀圏到信仰圏: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木柱(1978)。社會文化變遷與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以環山泰雅族為例的初步研究。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功明(1993)。排灣族古樓村喪葬制度變遷:兼論人的觀念。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奇祿(1989)。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in Taiwan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the Taiwan Area: Accomplishment and Prospects。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 window
14.莊英章(1981)。南村的漁業發展與家族變遷。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芮逸夫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景輝(1994)。陳埭丁氏回族漢化的研究。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少聰(1994)。客家話與閩南話的接觸--以和平縣九峰客話為例。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智慧(1993)。論天理教「人的觀念」:神與人之間。人觀、意義與社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應貴(1992)。關於臺灣南島民族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的一些芻議。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應貴(1993)。[人觀、意義與社會] 序。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樹民(1981)。從早期大甲地區的開拓看臺灣漢人社會組織的發展。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淵洯(19860000)。清代臺灣的移墾社會。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振滿(1994)。仙遊沿海的生態環境與人口變遷。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謝世忠(1993)。代序:從族群意識研究的學理基礎談起。當代文學的臺灣意識。臺北:自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Constable, Nicole(1994)。Hist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kka Identity。Ethnicity in Taiwan: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Taipei: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25.謝繼昌(1982)。中國家族研究的檢討。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宣衛(19860000)。奇美村阿美族的宗教變遷。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馬淵東一(1960)。The Aboriginal Peoples of Formosa。Social Structure in Southeast Asia。New York:Wenner-Green Foundation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new window
28.唐美君(1981)。臺灣傳統的社會結構。臺灣史蹟源流。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莊英章、陳其南(1982)。現階段中國社會結構研究的檢討:臺灣研究的一些啟示。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莊英章、陳運棟(19860000)。晚清臺灣北部漢人拓墾型態的演變--以北埔姜家的墾闢事業為例。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蔣斌、李靜怡(19950000)。北部排灣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潘英海(1994)。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玉美(19950000)。夫妻、家屋與聚落--蘭嶼雅美族的空間觀念。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應貴(19950000)。土地、家與聚落--東埔社布農人的空間現象。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