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宗教心理學」研究之現況分析(1974~2019):以期刊及學位論文為對象的考察
書刊名:臺灣宗教研究
作者:黃奕偉
作者(外文):Huang, I-wei
出版日期:2022
卷期:21:1
頁次:頁155-203
主題關鍵詞:宗教心理學宗教與科學宗教研究不可化約性Psychology of religionReligion and scienceReligious studiesIrreducibi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4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劉秋固(20010400)。從超個人心理學看瀕死經驗及其靈性、佛性對臨終者的宗教心理輔導。研究與動態,3/4,5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玉璽(20080900)。西方心理學的靈性治療研究--以詹姆斯、榮格與弗蘭克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7(1),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海源(19740100)。略談宗教心理學的兩個問題。人類與文化,3,8-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杏枝(19991000)。臺灣宗教社會學研究之回顧。臺灣社會學刊,22,173-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淑理(20150900)。西方皈依研究發展的回顧與評論。新世紀宗教研究,14(1),149-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怡佳(20141000)。天心與人心在祈禱中的會遇:宗教心理學的觀點。哲學與文化,41(10)=485,5-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文里、李亦園(19880600)。個人宗教性:臺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18(1),11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秋固(19980700)。超個人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對靈性問題之研究。宗教哲學,4(3)=15,173-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珣(19960600)。光復後臺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63-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蘭石(20171200)。源自死亡焦慮的宗教委身機制:分析與模型建構。本土心理學研究,48,231-2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秉華、黃奕暉、范嵐欣(20181000)。融入宗教/靈性的心理諮商在臺灣:回顧與展望。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45-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家麟(20080400)。宗教儀式的認知與感受--以「拜斗」參與者的宗教經驗為焦。真理大學人文學報,6,3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安倫(20130600)。禪修冥想通向天人合一的宗教共性。宗教哲學,64,6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文里(19980100)。不信之信:超自然象徵與情感意義叢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8(1),84-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文里(19961200)。以啟迪探究法重寫碟仙。本土心理學研究,6,6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秋固(20010300)。張紫陽內丹術的超個人心理學思想。宗教哲學,7(1)=25,94-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文三(20030200)。A Theoretical Study of Religious Psych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ral Education。教育與社會研究,5,47-75。new window  new window
18.沈碩彬(20090300)。道德教育的另一章:宗教心理學的觀點。學生事務,48(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雪鈴(20111200)。論中國神話與民俗中的負面女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4),66-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真君(20120700)。唐君毅的宗教意識研究--以《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為中心。鵝湖,38(1)=445,4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祥美、洪雅琴(2016)。卜舫濟在華的生命歲月:一個傳教士教育家的文化認同與衝突。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4,12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美芬(20141200)。al-Ghazzali的靈與心救贖:一個靈思心理學的解析。新世紀宗教研究,13(2),6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蔡怡佳(20150700)。臺灣高等教育宗教心理學課程建立及發展之探究。課程與教學,18(3),25-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維民(20041200)。宗教信仰與心理諮商--基督教與佛教的初步比較。新世紀宗教研究,3(2),60-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薛榮祥、丁興祥(2014)。理論即生命經驗: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為例。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2,5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薛榮祥、賴誠斌、鄭美芳(2017)。神仙、佛陀與菩薩--太虛大師原型之轉換與社會實踐。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5,4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鏡玲(19940600)。美國百年來心理學與宗教研究發展。當代,98,13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Francis, Leslie(20131100)。Mystical Orientation, Mystical Experience, and Mysticis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華人宗教研究,2,67-99。new window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雅慧(2006)。基督徒老人的宗教性與寬恕之探索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柏蓉(2008)。建構新的生命認同即是創意--馬偕的創意生命故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家鳳(2009)。從宗教學看佛教的懺悔思想與實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安生(2006)。宗教皈信的研究:以新竹市教會聚會所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雅萍(2007)。宗教心理治療暨意義治療對精神官能症效應之研究(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秋玉(2000)。禪修型新興宗教之社會心理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必忻(2010)。融入式生命教育成效之研究--「以宗教心理學課程為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淑麗(2008)。佛教徒皈依後出家與否之抉擇(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佩鈺(2004)。僧侶自我轉化經驗及其自我觀之敘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亮韶(2003)。出家僧侶與助人現象--佛法與心理治療之間(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姵璇(2002)。李叔同的自我覺察與實踐之路--李叔同的心理發展歷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妙惠(2011)。宗教教育對國民小學道德提昇之研究--以台北市民生國小四年級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秀蓉(2007)。葛印卡內觀禪修十日課程的心理健康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宜倫(2008)。安寧病房中靈性照顧者之靈性開展--以一位宗教師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紀佩妤(2009)。青少年感恩心測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冠廷(2010)。大學生之冥鬼信念與個人宗教性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道容(2005)。論新興宗教信徒入教因素及其影響--山達基教會個案研究(碩士論文)。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智龍(2003)。宗教對憂鬱症患者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長青(2007)。以僧人精神統合生命:聖嚴法師的心理傳記(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簡慧玲(2005)。宗教性之階層分析研究:以一貫道講師為例之初探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永成(2007)。天主教聖神同禱會祈禱經驗之研究--以南部某地區的聖神同禱會活動及其成員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瑞琳(2013)。大學生靈性衝擊經驗及其諮商療癒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家昌(2014)。藏傳佛教噶舉派皈信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怡君(2009)。基督信仰對諮商工作的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丹毓(2011)。基督徒心理師之信仰對諮商工作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睿瑛(2011)。基督徒諮商員在學習諮商過程信仰與諮商之間的衝擊與因應(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貞惠(2011)。從家族治療的觀點來探討家族系統排列之內涵--以華人家族心靈排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賴郁華(2014)。高齡者宗教信仰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薛榮祥(2017)。帝網重重中的太虛法師人間佛教:一個互為主體的心理傳記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耀光(2007)。台灣民間祝由文化之符籙療法的探索--天和門法師公的符籙信仰與療法(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蔡恆翠(2019)。基督信仰下的受苦轉化:一個存在現象學的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古育臣(2010)。宗教活動與宗教信仰對老年憂鬱情緒與幸福感之影響(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麗君(2009)。佛號與咒語對末期病患靈性照護之應用(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賴彥志(2017)。媽祖信仰心理意義之研究: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徒步參與者經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育憲(2012)。國小教師宗教信仰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清亮(2014)。桃園縣大園地區宗教信仰之研究--以仁壽宮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銘芳(2014)。天主教靈修應用於台灣臨終關懷的生命倫理(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阮介宏(2015)。禱告經驗之現象學探究--從人神溝通到自我轉化(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周麗玲(2010)。佛教法師出家時經歷親人態度的因應與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良奉(2019)。台灣成人的宗教參與行為對憂鬱情緒的影響:以心理資本為中介變項(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佩琪(2013)。台灣老年人的宗教教育與活動--以基督教為主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恩如(2012)。佛教布施實踐者內在經驗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淑理(2018)。當代台灣修女與比丘尼皈依生涯之比較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淑瑛(2013)。國小學童宗教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苗栗市及公館鄉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甄君(2011)。靈性療癒歷程分析--以三位基督徒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洪子雅(2019)。探討宗教信仰對護理人員個人的意義與影響(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洪梓源(2009)。創造與感受--榮格《基督教時代》的書寫與風格(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范重光(2016)。宗教臨終關懷應用於大學生命教育教學之探討--以佛教與天主教對比的討論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徐敏芳(2006)。國小學童宗教信仰之研究--以苗栗縣公館地區國小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徐瓊梅(2014)。大華嚴寺竹南分院在家信徒皈信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徐寶航(2011)。中國神話中渾沌、開展、斷絕與回歸的象徵--以《山海經》為主的分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文玉(2015)。殯葬禮俗對悲傷的轉化--在客家釋教科儀祭品之生熟形式轉換中考察生死的持續連結(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正昌(2017)。安寧療護推廣員之生命意義感(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逸華(2015)。教牧輔導員執行靈性評估與所遇困境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雅惠(2014)。信仰、宗教、哲學、終極關懷 林語堂的人生追問(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梁國超(2015)。對追求往生淨土成佛現象的再思考:以梵本Sukhāvatīvyūha(略本《樂有莊嚴》)為參考點(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許瀞(2012)。從個人醫院牧靈經驗出發談憂鬱症靈性關懷(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世芬(2006)。瑪利亞與母親原型--榮格分析心理學派之評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陶牧群(2008)。我寫‧我說‧我就是我:馮玉祥自傳文本中的認同危機(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彭姵甄(2012)。基督信仰與安寧療護(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彭馨儀(2017)。信仰成熟與職業倦怠之關係--以使命感為中介因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曾宏隆(2010)。牧靈關懷員角色功能的研究--以天主教湖口仁慈醫院為主(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曾榆婷(2017)。國中教師之依附關係、宗教信仰與幸福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月珠(2011)。宗教融入喪親兒童生死教育與輔導的行動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彥芬(2008)。念佛療心:從一位佛教徒皈依的生命敘說探討佛法和心理治療之間的關係(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美芬(2014)。靈與心的救贖:從靈思心理學解讀al-Ghazzali的蘇非之道(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温民宇(2016)。天主教諮商心理師宗教信仰對諮商工作之影響(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葉玉瑛(2018)。新竹科學園區「個人宗教性」初探--以新唐科技晶圓製造廠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瑞雯(2016)。樂齡學習中心靈性課程參與者生命意義感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劉富珍(2014)。佛教在家信徒皈信行為之探討--以苗栗縣公館大坑行修寺志工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美惠(2005)。高中生宗教信仰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蔡鳳媖(2016)。青少年社會興趣與靈性健康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蔡馥好(2013)。中風者之憂鬱與宗教態度、宗教因應及靈性的關係:以本土宗教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鄭淑敏(2016)。華人改宗基督宗教歷程之探討--以生命危機者為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釋聖玄(2007)。由榮格「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論台灣佛教性別平權的發展(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如芬(2006)。諮商員之人格特質、宗教信仰、自我效能與諮商表現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宋文里(20200000)。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邁向心理學的下一頁。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彥仁(2012)。從宗教的「不可化約性」論華人學術處境中的宗教研究。華人學術處境中的宗教研究:本土方法的探索。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里(2014)。[宗教的動力心理學]譯者導讀。宗教的動力心理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宏信、余德慧(20050000)。華人的宗教經驗與行為。華人本土心理學。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1. 大興“二朱”與四庫全書館
2. 臺灣「有字之史」:從十六世紀傳統東亞針路知識考察
3. 臺灣水下考古的現狀
4. 邊界的多元可能--從〈回莫村〉看人類學與當代藝術的關係
5. 書評:胡其瑞(Hu, Chijui),《中國西南苗族基督徒與國家(1900~1960)》(Identity, Nationality, and Modernity: The Hmong People's Journey towards Christianity in South-West China, 1900~1960) (新北市:臺灣基督教文藝,2022)
6. 書評:周偉馳(Zhou, Wei Chi),《太平天國與基督教研究資料選編》(Selected Research Material of Taiping Rebellion and Christianity)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7. Book Review: Chow, Christie Chui-Shan (周翠珊), «Schism: Seventh-day Adventism in Post-Denominational China» (分裂:後宗派時期中國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21)
8. 書評:Shagan, Ethan H. (沙甘),«The Birth of Modern Belief: Faith and Judgment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Enlightenment» (現代信仰的誕生:從中世紀到啟蒙運動的信仰與判斷)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8)
9. 書評:Thatamanil, John J. (約翰.塔馬尼爾),«Circling the Elephant: A Comparative Theology of Religious Diversity» (環行於大象:一個宗教多樣的比較神學)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20)
10. 書評:沈艾娣(Harrison, Henrietta);郭偉全譯,《傳教士的詛咒:一個華北村莊的全球史》(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1)
11. 罪與邊界:明末清初天主教的罪論及其社會意義
12. Timidity and Safety in Philippians 3:1
13. 介紹一篇出土文獻中的孔子論政類文章--《上博二.從政》
14. 章黃衍脈,道南傳學--高明先生人格風範與學術成就
15. 變動時代的經學家--杜鋼百經學研究述評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