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客家族群與客家社會:臺灣竹塹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
作者:羅烈師
書刊名: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徐正光 (主編)
集叢: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第2冊
頁次:115-152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客家社會臺灣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林美容(1986)。由祭祀圈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奕麟(1996)。The Lineage-Village Complex in Southeastern China: A Long Footnote in the Anthropology of Kinship。Current Anthropology,37(3),429-450。  new window
3.Cohe, Myron(1993)。Shared Beliefs: Corporations, Community and Religion Among the South Taiwan Hakka During the Ch'ing。Late Imperial China,14(1),1-33。  new window
4.Watson, James L.(1982)。Chinese Kinship Reconsidere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Research。The China Quarterly,92,589-622。  new window
5.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添福(19900600)。清代臺灣「番黎不諳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6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增能(1994)。客家喪葬文化。客家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279-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彥貴(1998)。試掘舊嘉義縣(1727-1887)下平原客蹤。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5月1-3日)。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容(1997)。台灣區域性祭典組織的社會空間與文化意涵。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央究院民族學究所 (會議日期: 3月20-22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國楨(1997)。華南農村的「一田二主」:汀州與台灣的比較。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研究工作討論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3 月24-26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曉華(1997)。論閩客族群的方言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研究工作討論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7/03/24-1997/03/26)。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烈師(1998)。喪葬儀式的交換制度與客家地方社會結構。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5月1-3日)。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羅烈師(1997)。新竹大湖口的社會經濟結構:一個客家農村的歷史人類學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忠司(1998)。台灣語言音標。台北:台灣語文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慶典籌備委員會(1989)。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特刊。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慶典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房學嘉(1994)。客家源流探奧。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義明(1988)。台灣地理圖記。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誠(1984)。明末農民戰爭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衣凌(1986)。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彥杰(1996)。閩西客家宗族社會研究。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銘銘(1997)。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滬寧(1991)。當代中國村落家族文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項探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肇錦(19900000)。台灣的客家話。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鵬雲、曾逢辰(1959)。新竹縣志初稿。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支平(1997)。客家源流新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ertz, Robert(1960)。Death and the Right Hand。Glencoe, Illinois: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14.Craib, Ian、廖立文(1986)。當代社會理論。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ohen, Abner、宋光宇(1987)。權力結構與符號象徵。台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羅香林(1975)。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古亭書屋。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香林(1989)。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房學嘉(1996)。梅州地區的廟會與宗族。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房學嘉(1997)。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耀華(1986)。金翅。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莊孔韶(1996)。銀翅。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莊英章(1988)。台灣平埔族究書目導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菅雄秀雄(1938)。新竹市沿革史。新竹市:新竹市沿革史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桂培(1872)。淡水廳志。台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勞格文、羅勇(1997)。南地區的廟會與宗族。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傅衣凌(1972)。明清農業社會經濟。九龍:實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新竹文獻委員會(1983)。新竹文獻會通訊。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文衡、張平(1993)。中國的風水。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彥杰(1997)。閩西的城鄉廟會與村落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戴炎輝(1979)。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羅烈師(1998)。從孤魂野鬼到護國忠靈:地方社會結構史的觀點。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Dean, Kenneth(1993)。Taoist Ritual and Popu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4.Freedman, Maurice(1958)。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London:The Athlone Press。  new window
35.Pasternak, Burton(1972)。Kinship and Community in Two Chinese Village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6.莊英章(1994)。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Faure, David、Siu, Helen F.(1995)。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8.Bell, Catherine M.(1992)。Ritual Theory, Ritual Pract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Freedman, Maurice(1966)。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Athlone Press。  new window
40.吳學明(19860000)。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一八三四-一八九五。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邱彥貴(1997)。義民廟中元祭典:以湖口大庄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來錦(1854)。為全淡粵冤事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來錦(1871)。義民爺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魏捷茲(1996)。澎湖群島的村廟「公司」與人觀。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84)。宗教人類學的實用性。人類學與現代社會。台北:水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光華(1989)。把歷史的還給歷史。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特刊。新竹: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慶典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曉望(1987)。明清閩浙贛邊區山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炎憲、李季樺(1995)。竹塹社勢力之衰退之探討。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楨(1987)。明清福建土地私人所有權內在結構的研究。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國禎、陳支平(1987)。從山契看明代福山地的私有化。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烈師(1998)。廣西客家宗族現象。清華社人所暑期大陸田野工作報告。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烈師(1998)。通往地獄的天堂之路:道卡斯竹塹社文化之衰落。新商教師研究與進修專輯。新竹:省立新竹高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agerwey, John、劉義章(1996)。The Li Lineage of Hukeng。家宗族與民間文化。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Wagner, Roy(1974)。Are There Social Group in Highland New Guinea?。Frontiers of Anthropology。New York:D. Van Nostrand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