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再議《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建構
作者:蕭麗華
書刊名:求法與弘法: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釋果鏡, 廖肇亨 (主編)
頁次:105-140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法鼓文化
主題關鍵詞:佛教文學中國佛教文學史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宇文所安(2008)。史中有史:從編輯《劍橋中國文學史》談起。讀書,2008(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康宜(2005)。新的文學史可能嗎?。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0),99+101-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晶(1990)。文學史研究的重要突破--《中國中古詩歌史》。中國社會科學,1990(2),218-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柯慶明(2002)。關於文學史的一些理論思維。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台北:里仁出版社。183-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麗華(2005)。佛教文學網路建構的現在與未來。「佛學數位資源之應用與趨勢」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0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晴慧(1999)。六朝漢譯佛典偈頌與詩歌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贊寧(2006)。宋高僧傳。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傳文(2004)。佛經的文學性解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預衡(2000)。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培恆、駱玉明(2007)。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alan, F. W.(1985)。Historic Structures: The Prague School Project, 1928-1946。Austin:U of Texas P。  new window
6.王鍾陵(2003)。文學史新方法論。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紅珠(2005)。寒山資料考。台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崔小敬(2010)。寒山:一種文化現象的探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行霈(2002)。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行霈(1991)。中國文學史綱要。台北:曉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培恆、駱玉明(1996)。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藍吉富(1997)。佛教史料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伯海(1995)。中國文學史之宏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華書局編輯部(1999)。全唐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Jauss, Hans Robert、Bahti, Timothy(1982)。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16.傅璇琮、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梵志、項楚(19911000)。王梵志詩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棗莊、劉琳、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1988)。全宋文。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董誥(1979)。全唐文。台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汝鈞(1989)。佛學研究方法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梁容若(2004)。中國文學史研究。臺北市:東大出版社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加地哲定、劉衛星(1990)。中國佛教文學。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溥(1986)。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臺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國瓔(2006)。中國文學史新講。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鍾陵(1998)。中國中古詩歌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西谷啟治(1974)。講座禪第六卷--禪の古典:中國。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玉堂(1986)。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龔鵬程(2009)。中國文學史。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昌武(2010)。中國佛教文化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靜農(2004)。中國文學史。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Iser, Wolfgang(1974)。The Implied Reader: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in Prose Fiction from Bunyan to Beckett。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立信(1994)。論偈頌對我國詩歌所產生之影響。文學與佛學的關係。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月亮(1997)。輯錄與案語--讀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平原(1997)。作為文學史家的魯迅。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球(1997)。文學史的思考。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2005)。致王冶秋。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麗華(2011)。《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方法論芻議。文學典範的建立與轉化研究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葛兆光(1997)。陳列與敘述--讀謝無量《中國大文學史》。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