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小生戲曲表演之女性閱聽人接收分析:以《客家戲曲》為例-
作者:曹芳榕吳翠松
書刊名:閱讀山城女書:苗栗女性的在地生存境遇與反思;李威霆 (主編)
頁次:331-356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松慧
主題關鍵詞:戲曲表演女性閱聽人客家戲曲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Jensen, K. B.、Rosengren, K. E.(1990)。Five Traditions in Search of the Audience。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5,207-238。  new window
2.王安祈(20041000)。性別、表演、文本--京劇藝術的一個方向。婦研縱橫,7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玉佩(20040600)。閱聽人概念的探索:從網路經驗出發。中華傳播學刊,5,37-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美枝、鍾秋玉(19961200)。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庭榮(2008)。諧擬式扮裝與後現代藝術的挪用手法(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瓊芳(2010)。歌仔戲坤生性別與表演文化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彥瑮(2007)。臺灣客家戲劇團之經營管理研究--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崇民(2008)。臺灣歌仔戲女身男相之角色轉化--以府城秀琴歌劇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佳玲(2010)。客家戲班的文化展演:以新竹地區三個客家戲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駿杰(2012)。「犀利人妻」之接收分析--以台灣大學生閱聽人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易慧慈(2000)。扮裝的媒體再現之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雅婷(2008)。探討閱聽人對韓劇《我叫金三順》的解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魯萍(2008)。在台播映的日本偶像劇類型與閱聽人解讀分析(博士論文)。世新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怡汝(2010)。從接收分析觀點探討閱聽人反身性的實踐:以實境節目〈超級名模生死鬥〉的收視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玉佩(2003)。當代閱聽人研究之理論重構:試論閱聽人的思辨能力(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佩英(2005)。韓劇《大長今》之接收分析研究:男女閱聽人對「長今」角色的解讀(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嵐蘭(20050000)。媒介消費:閱聽人與社會。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莫光華(1996)。台灣歌仔戲論文輯錄。臺北: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健英(2006)。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ivingstone, Sonia(1998)。Making Sense of Television: The Psychology of Audience Interpretation。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5.Finnegan, R.(1992)。Oral traditions and the verbal art: A guide to research practices。Routledge。  new window
6.Stone, R. M.(1982)。Let the Inside be Sweet: The Interpretation of Music Event among the Kpelle of Liberia。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Fiske, J.(1989)。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Boston:Unwin Hyman。  new window
8.趙景勃(2004)。戲曲角色創造教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永義、游宗蓉、林明德(2002)。台灣傳統戲曲之美。台中市: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ickinson, Roger、Harindranath, Ramaswami、Linne, Olga、單波(2006)。受眾研究讀本。北京:華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榮興(2001)。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苗栗縣後龍鎮: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ng, I.(1985)。Watching Dallas: Soap Opera and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London:Methuen。  new window
13.盧嵐蘭(2008)。閱聽人論述。台北:紅螞蟻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芳玫(1994)。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時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葳威(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嵐蘭(20070000)。閱聽人與日常生活。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洪瓊芳(2013)。女扮男角的性別訓練:從臺灣歌仔戲看另類男性特質的塑造,新竹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