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李美枝鍾秋玉
出版日期:1996
卷期:6
頁次:頁260-299
主題關鍵詞:工具性特質兩性化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差異情感表達特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1) 博士論文(10) 專書(4) 專書論文(5)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6
  • 點閱點閱:235
     「男外女內」的分工型態曾有生態學與生物學的歷史淵源,並成為建立 男女有別之認知基礎。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差異是國外社會心理學者的二個 主要性別研究議題。工具取向的男性化特質與情感表達性之女性化特質的刻板知 覺具有跨文化性的普遍性。性別差異的後設分析發現了部份符合刻板印象的特 質,但是不符合者佔多數。台灣性別議題的研究以性別刻板印象及四種性別角色 類型與各種幾頂之相關為主流。在研究方法、測量工具及研究深度方面,並沒有 突出方框架的地方;研究結果主要是支持已有的發現。從記載中國傳統社會有關 女性角色的規範與戒律的文獻,發現柔順曲從是儒家思想特別要求於女性的特 質。柔順是性別角色量表中女性化的重要特質,曲從隱含容忍的意涵,則不見於 量表中。純用抽象化的特質項目來測量的方法,不易顯露中國人性別角色的特 色。本文透過個案的自述及真實行為的錄影記錄,提示了女性具備情感性特質的 根源及傳統女性柔順曲從與男女尊卑有序的中國文化特色。本文也試著整合既有 的性別角色理論以廓勒出性別角色在一文化中傳承與變化的可能歷程。
期刊論文
1.Bem, Sandra L.、Martyna, Wendy、Watson, Carol(1976)。Sex typing and androgyny: Further explorations of the expressive domai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4(5),1016-1023。  new window
2.Bergen, D. J.、Williams, J. E.(1991)。Sex stereotyp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visited: 1972-1988。Sex Rolas,24(4),413-423。  new window
3.鄭淑子(19920600)。大學生的性別角色取向、道德雙重標準和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實踐學報,23,55-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m, S. L.(1977)。On the utility of alternative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45(2),196-205。  new window
5.Bem, S. L.、Lewis, S. A.(1975)。Sex role adaptability: One conseq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1(4),634-643。  new window
6.呂玉瑕(19800900)。社會變遷中臺灣婦女之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omer, M. J.(1972)。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achievement-related conflicts in women。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8(2),157-176。  new window
8.Bassoff, E. S.、Glass, G. V.(198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roles and mental health. A meta-analysis of twenty-six studies。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10,105-112。  new window
9.徐美惠(19820600)。社會變遷中女性角色期望之研究。輔導學報,5,5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皎眉(1986)。性別角色態度、個人現代性與逃避事業成就傾向及工作滿意程度的關係。婦女研究報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nderson, K. L.(1986)。Androgyny, flexibility, and individualis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50(2),265-278。  new window
12.Antill, J. K.(1983)。Sex role complementarity versus similarity in married coup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5,145-155。  new window
13.Barry, H.、Bacon, H. K.、Child, I. L.(1957)。A cross-cultural survey of some sex differences in socialization。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55,327-332。  new window
14.Kelly, J. A.、Furman, W.、Young, V.(1978)。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ological measurement of sex roles and androgyn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46(6),1574-1576。  new window
15.Kurdek, L. A.、Schmitt, J. P.(1986)。Interaction of sex role self-concept with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relationship beliefs in married, heterosexual cohabiting, gay, and lesbian coup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2),365-370。  new window
16.O'Heron, C. A.、Orlofsky, J. L.(1990)。Stereotypic and nonstereotypic sex role trait and behavior orientations, gender 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8(1),134-143。  new window
17.Stericker, A. B.、Kurdek, L. A.(1982)。Dimensions and correlates of third through eighth graders' sex-role self-concepts。Sex Roles,8,915-919。  new window
18.Taylor, M. C.、Hall, J. A.(1982)。Psychological androgyny: Theories, method, and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92,347366。  new window
19.李美枝(19831200)。兩性之間的喜歡、愛情與婚前性行為容許度。中華心理學刊,25(2),12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邦傑(19811200)。性別角色與自我防衛、生活適應、認知能力的關係。中華心理學刊,23(2),10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何英奇(19810600)。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221-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國樞(19810600)。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形成及蛻變。中華心理學刊,23(1),3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Bem, Sandra L.(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42(2),155-162。  new window
24.李美枝(19810600)。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1),2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美枝(1978)。台灣女工的性別觀念及其對事業、婚姻與家庭的態度。現代人與其工業環境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362-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采風(1985)。台灣女醫的專業、婚姻與家庭覯的初步研究。婦女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121-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i, M. C.、Hsieh, K. H.(1990)。The comparisons of attitudes toward equality of husband/wife rules and sex-related personality trait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fter 40 years of separation。1990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s,(會議日期: 08/12)。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彥寧(1990)。“意識型態”--司迪麥--性別角色(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曼妮(1990)。報紙廣告中女性角色的研究--以一九六年至一九八九年聯合報廣告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秀珠(1994)。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敏龍(1994)。中國人之忍的概念:理論的與實徵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新鄉(1988)。不同性質類科高職女生性別角色與行為適應職業成熟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惠琴(1981)。大學女生的性別角色與事業態度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志禹(1986)。年級、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雲霞(1987)。大學生自我統整成訧動機、性別角色與事業發展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游慧卿(1986)。性別角色在個人、家庭、社會價值間的差異與生活適應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鄒慧英(1989)。高中男、女分校與其學生性別角色、成就動機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簡馨籬(1982)。性別角色、社經地位與少年犯罪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俐伶(1988)。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與傳統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田秀蘭(1988)。影響男女大學生職業興趣類型及職業選擇人境適配程度之有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俊民(1992)。運動員與非運動員之性別角色對成就動機及生活通應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宣燕(1991)。電視廣告的性別角色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玉僑(1986)。員工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其知覺上司影響技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姚德慈(1984)。女性在現代與傳統間的認知衝突與身心適應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敏華(1982)。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子女之人格適應性別刻板化與成就動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子璋(1977)。婦女傳播行為與傳統角色變遷--以大學女生為對象的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慶瑞(1991)。女性採訪記者性別角色與逃避事業成就傾向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報社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惠瑾(1983)。家庭內聚型態與兒童自尊行為困擾及性別角色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瓈灧(1989)。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工作角色、家庭角色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陶福瑗(1991)。我國雜誌廣告中女性角色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程瓊瑩(1989)。大專(商科)女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與職業期望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玉梅(1989)。兒童讀物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翠瑛(1992)。基層農會女性推廣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雀(1982)。我國女性教育主管人格特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鄒中慧(1987)。從「社會現實建構理詮」觀點探討我國電視節目--國語連續劇的女性角色塑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關永馨(1987)。科系角色適切性、性別角色態度、個人現代性與逃避成功傾向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莊淑芳(1993)。已婚職業婦女知覺之夫妻性別角色及成就差異性與其成功恐懼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默英(1983)。性別、年級、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金針(1986)。國中學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學習成就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沈姍姍(1984)。性別角色、價值觀念與人際吸引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青蓉(1986)。國中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性別角色與其個人性別角色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靜芬(1984)。性別角色與國中男女生學習家政之需要及興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牛慶福(1981)。由電視劇看中國婦女角色的變遷(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世瑞(1987)。性別角色認定課程對國中女生角色認定、自尊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riedl, Ernestine(1975)。Women and Men: An Anthropologist's View。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window
2.Williams, J. E.、Best, D. L.(1982)。Measuring Sex Stereotypes: a thirty nation study。Sage。  new window
3.葉紹國(1986)。大學生的女性角色態度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ippa, R. A.(1994)。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5.理察‧道金斯、趙淑妙(1995)。自私的基因。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pence, J. T.、Helmreich, R. L.(1978)。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heir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correlates, and antecedents。Austin, TX: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new window
7.邱瑞穗(1994)。異情歲月。台北:日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玉瑕(1987)。已婚婦女之性別角色態度與勞動力參與之關係:一個美國底特律的調查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善牧基金會(1997)。我痛!走出婚姻暴力的陰影。台北:張老師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Schutz, A.、盧嵐蘭(1962)。舒茲論文集(第一冊):社會現實的問題。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ccoby, E. E.、Jacklin, C. N.(1974)。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黃光國(19980000)。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嘉貞(1995)。中國人情愛型態的源起--嬰幼兒的依附行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美枝(1984)。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秉愉(1993)。正位於內--傳統社會的婦女。中國文化新論--社會篇。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挽華(1976)。杜十娘怒沈百寶箱中的定時鐘。中國古典小説中的愛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