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中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為例
作者:洪麗完
書刊名:客家族群關係;謝世忠 (主編)
頁次:33-82
出版日期:2019
出版項: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題關鍵詞:客家福客關係三山國王廟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5)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洪麗完(1988)。臺中沙轆社平埔族遺跡。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8,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增田福太郎(1968)。清代臺灣における村落の發展--とくに寺廟ならびに土地契約と發展と關連して。福岡大學法學論叢,12(4),392-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完(19851200)。清代臺中移墾社會中「番社」之處境。東海大學歷史學報,7,243-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枝萬(19660900)。臺灣之瘟神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2,5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枝萬(19600600)。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臺灣文獻,11(2),37-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菼(1974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頻繁之主因。臺灣風物,24(4),7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彥貴(19931000)。粵東三山國王信仰的分布與信仰的族群--從三山國王是臺灣客屬的特有信仰論起。東方宗教研究,3,107+109-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春聲(19960400)。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6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秀政(19791200)。清代臺灣的分類械鬥事件。臺北文獻(直字),49/50,360-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邱彥貴(19920600)。三山國王是臺灣客屬的特有信仰?--粵東移民原居地文獻考察的檢討。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3,66-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漢光(19720300)。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85-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麗完(20170400)。19世紀臺灣岸裡熟番建醮意義考察--兼論內部關係與社會階層化現象。歷史人類學學刊,15(1),83-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文良(20030600)。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與社會相。臺大歷史學報,31,14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宗仁(20150600)。十八世紀清朝臺灣邊防政策的演變:以隘制的形成為例。臺灣史研究,22(2),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麗完(19920900)。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1683-1874)。臺灣文獻,43(3),16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春聲(1994)。地方神明正統性的創造與認知--三山國王來歷故事分析。潮州學國際研討會。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45-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彥貴(1997)。宜蘭溪北地區的三山國王信仰:自傳說看歷史性的族群關係論述。「宜蘭研究」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266-3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完(2017)。帝國邊緣人群交流與社會關係:以清代臺灣恆春半島社寮土生囝為中心。2017年漢民族學會暨漢民族與陝西文化兩岸學術研討會,陝西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與人類學研究所、中國民族學學會漢民族分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17年9月14-17日)。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偉盛(1988)。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增田福太郎(1975)。臺灣の宗教。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家泰(1956)。臺灣地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台灣中部碑文集成。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子光(1959)。台灣紀事。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台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培元(1993)。噶瑪蘭志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敏麟(1984)。台灣舊地名之沿革。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鹿苹(1984)。台灣小區域地理研究集。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承敦(1983)。臺灣張氏族譜考。臺中:欣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正祥(1960)。臺灣地誌。臺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麗完(2009)。清代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之考察(1700-1900)。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郁永河(1959)。禆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省臺中縣寺廟調查書。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炎、江萬哲(1959)。李氏族譜。臺中:新遠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保安宮慶成祈安三朝清醮建醮管理委員會(1984)。沙鹿保安宮三山國王建醮紀念特刊。臺中:保安宮慶成祈安三朝清醮建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 : 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鍾瑄(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文達(1961)。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元文(1960)。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尹章義(19890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仇德哉(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施添福(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璽(1962)。彰化縣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莊吉發(1985)。故宮博物院現藏臺灣開闢檔案簡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