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蕭蕭詩學發展與臺灣現代詩場域流變-
作者:陳政彥
書刊名:簡約書寫與空白美學:蕭蕭新詩論評集;黎活仁, 羅文玲 (主編)
頁次:1-35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主題關鍵詞:蕭蕭詩學現代詩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張誦聖(20050600)。「文學體制」、「場域觀」、「文學生態」:臺灣文學史書寫的幾個新觀念架構。現代中文文學學報,6(2)/7(1),207-2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93)。中國純粹性詩學與現代詩學、詩作的關係。台灣詩學季刊,3,3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20020100)。臺灣新文學史(14)--現代主義文學的擴張與深化。聯合文學,18(3)=207,142-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游振(20031100)。論布迪厄的傑出階級與反思社會學。哲學與文化,30(11)=354,93-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豔(20090600)。誤讀與文學批評理論話語的轉型--以梁啟超、王國維為例。中國現代文學,15,2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游喚(19911200)。新世代詩學批判。當代青年,1(5)=5,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麗珠(20030700)。一九八一∼二OO一年的臺灣現代詩研究略論--以中(國)文研究所博、碩士論文為例。國文天地,19(2)=218,4-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天助(20071200)。國家意志下,人文社會學術生產的再反思:Bourdieu 場域分析的啟示。圖書資訊學研究,2(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政彥(2002)。蕭蕭詩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明柔(1999)。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0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進(2007)。文學與「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批評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蕭(1977)。鏡中鏡。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古遠清(2008)。臺灣當代新詩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ish, Stanley E.、文楚安(1998)。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pple, Michael W.、長尾彰夫、Whitty, Geoff、楊思偉、溫明麗(1997)。課程、政治:現代教育改革與國定課程。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R.姚斯、R.C.霍拉勃、周寧、金元浦(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李猛、李康(2008)。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懷恩(1997)。認識臺灣--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臺北市:風雲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皮耶•布迪厄、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蕭(1991)。現代詩縱橫觀。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嘉誠(1992)。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台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焦桐(1998)。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拉瓦爾、馬樂伯、李正治(1987)。意識批評家:日內瓦學派文學批評導論。臺北市: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Poulet, Georges、郭宏安(2002)。批評意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孟樊(20060000)。文學史如何可能:臺灣新文學史論。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Jauss, Hans Robert、Timothy(1982)。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t。Brighton:Harvester Pres。  new window
18.蕭蕭(1980)。燈下燈。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onnewitz, Patrice、孫智綺(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Foucault, Michel、王德威(1993)。知識的考掘。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宗濤(1999)。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1988-1996。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洪靜芳(20080700)。《現代新詩美學》[蕭蕭著]評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騰(19771200)。《鏡中鏡》--話蕭蕭的第一本現代詩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婉真(20071200)。麥比烏斯環式的新詩美學建構--蕭蕭《臺灣新詩美學》、《現代新詩美學》讀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須文蔚(1997)。邁向網路時代的文學副刊:一個文學傳播觀點的初探。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潛誠(1990)。八〇年代台灣文學批評的衍變趨勢。世紀末偏航。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正惠(1995)。七、八十年代臺灣鄉土文學的源流與變遷。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奚密(2001)。導論:臺灣新疆域。二十世紀台灣詩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尉天驄(1978)。西化的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的回顧。臺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illiams, Raymond(1977)。Structure of feeling。Marxism and Ltera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海頓•懷特、張京媛(1993)。作為文學虛構的歷史文本。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明德(2009)。老中青聚焦蕭蕭。蕭蕭新詩乾坤。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皮耶•布迪厄、包亞明(2000)。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四卷後現代景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蕭(2004)。導論:臺灣新詩美學的共構現象。臺灣新詩美學。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蕭(2007)。結論:二元對立與多方和諧的悖論美學。現代新詩美學。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向陽(1985)。康莊有待--七〇年代臺灣現代詩風潮試論。康莊有待。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姚斯、張廷琛(1989)。文學史對文學理論的挑戰。接受理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應鳳凰(2004)。九〇年代臺灣文學的體制化--國家文學館及臺灣文學系所之設立。臺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