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季袁世凱外交策略之研究-2冊
作者:呂慎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 五編;第22-23冊/王明蓀主編
ISBN:9789862544358
主題關鍵詞:外交史外交政策晚清史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李恩涵(19730500)。唐紹儀與晚清外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上),5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綠薇(19951100)。袁世凱對中國警政建設的貢獻。警學叢刊,26(3)=103,299-3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啟華(20061100)。清季官方修約觀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6,12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啟華(20050500)。清末民初中國對「海牙保和會」之參與(1899-1917)。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3,4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田濤(2000)。19世紀下半期中國知識界的國際法觀念。近代史研究,116(2),102-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靜雪(19900700)。袁世凱的家庭與妻妾子女:「民國人物的三妻四妾」之3。傳記文學,57(1)=338,119-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長青(1994)。中英開平礦務案始末。南開學報,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存奎(2003)。略論中國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勢觀。安徽史學,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曉青(1993)。義和團運動時期美國對華政策新探。中國近代史,19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玉(2001)。袁世凱與晚清直隸礦權交涉。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曲廣華(2000)。戊戌維新精英對十九世紀人才思想的繼承與超越。學術交流,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道緝(19990600)。近代海外華人國家認同的塑造:以中暹建交談判為例(1869-1937)。政大史粹,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明德(20040600)。袁世凱與19世紀末的朝鮮政局。韓國學報,18,8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開友(2005)。袁世凱與日本對華二十一條談判。廣西社會科學,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昆財(20030300)。清季袁世凱的外交表現(一八九九至一九0八年)。人文藝術學報,2,159-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苑宏光、李荔(2002)。論晚清時期的中朝關係。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厚青(2000)。日俄戰爭中清政府的局外中立與列強態度。惠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在善(1997)。袁世凱與十九世紀末的朝鮮。社會科學研究,1997(6),125-127+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茅海建(2005)。救時的偏方:戊戌變法期間司員士民上書中軍事外交論。近代史研究,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邦華(20010600)。西潮衝擊下晚清士大夫的變局觀。二十一世紀,65,52-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昉(2007)。試論日俄戰爭時期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良玉(2005)。袁世凱與二十一條。歷史教學,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強(2003)。袁世凱甲午戰爭前夕行為及其後果探析。商邱師範學院學報,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強(2001)。甲午戰前清韓宗藩關係的強化及其後果。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照明(2001)。論近代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對西方列強的認識。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曉飛(2002)。伍廷芳均勢外交思想初探。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劍林(1994)。關於袁世凱評價的幾個問題。河北學刊,19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商鳴臣(2000)。義和團運動與山東「新政」。濱州教育學院學報,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廷湘(2003)。論奕訢的外交思想。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烏愛潔(2003)。庚子之後山東地區教案減少原因探析。泰山學院學報,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濤(2003)。論黃遵憲「伸自主之權、保公眾之益」的外交思想。黔東南民族師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玉山(2001)。論維新運動時期維新派的人才觀。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2),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國平、吳佩林(2003)。中日「二十一條」交涉與袁世凱帝制野心無關--讀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西昌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華騰(1994)。袁世凱奏參賣礦賊。殷都學刊,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華騰(2001)。試析庚子戰前袁世凱對教案的態度。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馮君(2004)。洋務派的近代人才觀。廣西社會科學,200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景東升、蘇全有(2003)。袁世凱與俄國遠東外交。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4),54-57+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天宏(2005)。北洋外交與治外法權的撤廢--基於法權會議所做的歷史考察。近代史研究,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麗祝(19830500)。二辰丸事件之交涉與抵制日貨運動。嘉義農專學報,9,2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曉梅(1997)。近代中國對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與適應。北方論叢,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楚雙志(2003)。清末袁世凱的用人特點及思路。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臧永祥(2008)。外交決策理論探析。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費馳(2005)。呂海寰外交思想與交涉事略。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廖一中(1994)。「東南互保」與袁世凱。貴州社會科學,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廖一中(1980)。論清政府與義和團的關係。歷史研究,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溫秉忠(1982)。最先留美同學錄。近代史資料,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趙樹好(2004)。晚清教案分佈特點新探。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蔣賢斌(2000)。試論近代的地方外交交涉機關。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4),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董浩軍(1994)。論晚清的「以夷制夷」。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管書合(2007)。袁世凱對日外交述論。史學集刊,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趙樹好、張禮恒(2000)。平原教案研究中的兩個問題。濱州教育學院學報,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鄭雲波(2005)。論清末梁啟超的外交思想。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保剛(1999)。論晚清士大夫公法觀念的演變。浙江學刊,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海岩(2005)。八國聯軍佔領期間天津若干問題考析。歷史檔案,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海岩(2006)。清末民初天津水供給系統的形成及其影響。歷史檔案,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增合(1998)。1840-1884年晚清外交觀念的演進。社會科學戰線,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偉(2006)。晚清對外交涉體制的演變與影響。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啟強(2004)。矛盾角色的嬗換--袁世凱與20世紀初的中國鐵路建設。寶山師專學報,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悅斌(1997)。張之洞外交思想論。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海岩(2005)。庚子八國聯軍都統衙門與天津政權的歸還。歷史教學,200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譚耀芳(2003)。英人攫占開平礦務局經過。文史精華,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戴逸(1999)。戊戌年袁世凱告密真相及袁和維新派的關係。清史研究,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薛玉琴(2003)。馬建忠對近代西方外交理念的接受與運用。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蘇全有(1995)。論袁世凱的對外理性抗爭思想。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蘇全有(1998)。論袁世凱的對外開放思想。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冀滿紅、李慧(2006)。試論晚清時期袁世凱幕府的特色。安徽史學,2006(3),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舒泰峰(2007)。袁世凱舊宅修繕風波。Record記事,2007(3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唐啟華(19980600)。民國初年北京政府「修約外交」之萌芽,1912-1918。文史學報.中興大學,28,117-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蘇全有(2002)。袁世凱與維新運動關係再認識。許昌師專學報,21(3),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呂慎華(2001)。「中日滿蒙條約善後會議」研究。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台北:香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香港珠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任天豪(2004)。胡惟德與清末民初的「弱國外交」(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芳(20050420)。宗藩體制與晚清外交(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振豐(2005)。晚清外務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萬杰(1982)。袁世凱在朝鮮的軍事與外交行動(一八八二-一八九四)(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申彥嶺(20070401)。袁世凱與清末鐵路(碩士論文)。河南師範大學,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仝瑞中(20060601)。清末山東收回礦權運動研究(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湖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勁軍(20030430)。袁世凱與中朝交涉(碩士論文)。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森霖(1994)。中國外交制度現代化(1901-1911年之外務部)(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秋月(2005)。晚清駐德公使呂海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班一魯(1972)。拳亂前後袁世凱的處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門祥(2003)。試析薛福成的外交思想(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英愛(20020518)。淺析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日本對朝鮮的政策(碩士論文)。延邊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齊顯(2000)。北京政府外交部組織與人事之研究(1912-1928)(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國棟(2005)。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中立政策研究(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華騰(20050416)。北洋集團崛起研究(1895-1911)(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玥涓(1982)。民初袁世凱外交政策之研究(一九一一年十月至一九一六年六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熊劍峰(2003)。試論清末袁世凱的外交思想與實踐(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湖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沈祖憲、吳闓生(1966)。容庵弟子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濱(1980)。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1975)。宮中檔光緒朝奏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志茗(2002)。晚清四大幕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昌華(1995)。淮系人物列傳--文職、北洋海軍、洋員。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世凱、沈祖憲(1966)。養壽園電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北京敷文社(1970)。最近官紳履歷彙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1986)。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ackinnon, Stephen R.(1980)。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 1901-190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0.施肇基(19670101)。施肇基早年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遼寧省檔案館(1995)。日俄戰爭檔案史料。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葆田(1969)。山東通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1959)。義和團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世誠(2006)。李鴻章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明德(1984)。袁世凱與朝鮮。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田濤(1999)。清朝條約全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劍農(1992)。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國祁(1984)。張之洞的外交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翁萬戈(1998)。翁同龢文獻叢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3)。籌筆偶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孔祥吉(1998)。晚清佚聞叢考:以戊戌維新為中心。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鴻章(1997)。李鴻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守中(1988)。德國侵略山東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1995)。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鈕先鍾(1977)。第一次世界大戰史。臺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細珠(2003)。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立誠(1991)。中國近代外交制度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金士宣、徐文述(1986)。中國鐵路發展史(1876-1949)。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魏秀梅(2002)。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1985)。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恩涵(19780000)。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曹汝霖(19800601)。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沈祖憲(1966)。養壽園奏議輯要。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煥宗(1998)。唐紹儀與清末民國政府。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復光(1990)。有清一代之中俄關係。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赫德、葉鳳美(2005)。這些從秦國來--中國問題論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岡本隆司(20071110)。馬建忠の中国近代。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秦國經、唐益年、葉秀雲(1997)。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盛宣懷(1963)。愚齋存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1998)。清末教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6)。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梁啟超(2004)。李鴻章傳。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史丁(2005)。日本關東軍侵華罪惡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家駱(1973)。中日戰爭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費正清、劉廣京(1993)。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洪祥(1993)。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租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禺生(1997)。世載堂雜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旭麓、顧廷龍、汪熙(2001)。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七:義和團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馬陵合(2004)。清末民初鐵路外債觀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華騰(2003)。袁世凱與近代名流。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杜春和、耿來金、張秀清(1986)。榮祿存札。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歐陽輔之(1968)。劉忠誠公(坤一)遺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彭年(1968)。畿輔通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研究室(1994)。辛丑和約訂立以後的商約談判。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礦務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甘厚慈(1966)。北洋公牘類纂。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喜所、劉集林(2000)。近代中國的留美教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樹槐(1974)。庚子賠款。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魏子初(1954)。帝國主義與開灤煤礦。神州國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5)。光緒朝硃批奏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郭廷以(1994)。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天津市檔案館(1990)。袁世凱天津檔案史料選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4)。1901年美國對華外交檔案:有關義和團運動暨辛丑條約談判的文件。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孫瑞芹(1960)。德國外交文件有關中國史料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熊性美、閻光華(2004)。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劉海岩(2005)。八國聯軍佔領實錄:天津臨時政府會議紀要。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中美關係史料.光緒朝。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委會、魏子初(1954)。帝國主義與開灤煤礦。上海市:神州國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1990)。義和團檔案史料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北洋軍閥史料編委會(1992)。北洋軍閥史料.袁世凱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亮、王彥威、王敬立(1963)。西巡大事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亮、王彥威、王敬立(1963)。清季外交史料。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楊家駱(1978)。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萬仁元(1994)。袁世凱與北洋軍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中華書局(1987)。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楊儒(1985)。中俄會商交收東三省電報彙鈔。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楊家駱(1973)。義和團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清代起居注冊.光緒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趙爾巽(1977)。新校本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徐世昌、吉林師範學院古籍研究所、李澍田(1989)。東三省政略。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鐵崖(1957)。中外舊約章彙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1979)。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紀元前七年(一九○五)一至十二月份。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廖一中、羅真容(1987)。袁世凱奏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1981)。山東義和團案卷。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袁世凱、駱寶善(2005)。駱寶善評點袁世凱函牘。湖南: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陳霞飛(1996)。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干函電匯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1970)。袁世凱奏摺專輯。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周學熙、虞和平、夏良才(1999)。周學熙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瓦德西、大西洋圖書公司(1970)。瓦德西拳亂筆記。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黃遠庸(1966)。遠生遺著。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長翼(1985)。八十三天皇帝夢。北京: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吉田良太郎、八詠樓主人(1973)。西巡回鑾始末記。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石建國(1999)。陸徵祥傳。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佐藤鐵治郎、孔祥吉、村田雄二郎(2005)。一個日本記者筆下的袁世凱。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顏惠慶、姚崧齡(19890601)。顏惠慶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金林、齊德生、郭曼曼(1987)。清代碑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廖一中(2004)。一代梟雄袁世凱。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憶江(2004)。袁世凱評傳。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鈴木隆史、周啟乾(1998)。日本帝國主義與滿州。台北市:金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余思凱、孫立新、劉新利(2005)。在「模範殖民地」膠州灣的統治與抵抗--1897-1914年中國與德國的相互作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羅曼諾夫、民耿(1981)。帝俄侵略滿洲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承仁、劉鐵君(1998)。李鴻章思想體系研究。湖北省: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王芸生(2005)。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王明星(1998)。韓國近代外交與中國(1861-191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王璽(1978)。中英開平礦權交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德征(1987)。義和團運動史。台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宓汝成(1980)。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1847-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呂秋文(1988)。義和團事變期間東南互保運動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陶文釗(1997)。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吳景平(1993)。從膠澳被佔到柯爾訪華--中德關係1861-1992。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張學繼(2005)。袁世凱幕府。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楊永剛(1997)。中國近代鐵路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鄭曦元、李方惠、胡書源、鄭曦元(20030201)。帝國的回憶。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黎仁凱、衡志義、傅德元(1993)。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龔書鐸(1999)。求是齋漫筆。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戴玄之(1964)。義和團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蘇志良、張華騰、邵雍(2006)。袁世凱與北洋軍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Nish, Ian H.(1972)。Alliance in Decline, a Study in Anglo-Japanese Relations, 1908-1923。The Athlone Press, University of London。  new window
120.Leutner, Mechthild、Mühlhahn, Klaus(1997)。Musterkolonie Kiautschou: die Expansion des Deutschen Reiches in China: deutsch-chinesische Beziehungen 1897 bis 1914: eine Quellensammlung。Berlin:Akademie Verlag。  new window
121.高麗大學校亞細亞問題研究所舊韓國外交文書編纂委員會(19710220)。舊韓國外交文書。漢城:高麗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繩祖(1995)。國際關係史。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岑學呂(1962)。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宓汝成(1963)。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1863-1911)。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李齊芳(2000)。中俄關係史。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丁韙良(1898)。同文館題名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劉鳳翰(19780000)。武衛軍。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Schrecker, John E.(1971)。Imperialism and Chinese Nationalism。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new window
129.外務省(19591015)。日本外交文書。財團法人日本國際連合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楊鋼、張品興、王相宜(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馬士、楊志信、馬伯皇、伍丹戈、張匯文(2000)。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朱壽朋、張靜廬(1958)。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邱啟炘。金邦平的清末民初歲月,http://yixian.gov.cn/dt2111112483.asp?DocID=2111119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啟華。中國對「二十一條」的抵制:兼論外交史中的神話與史實,http://blog.yam.com/ritla/article/12312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走向共和》到底走了有多遠,http://past.people.com.cn/BIG5/wenyu/223/10752/index.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守孔(1986)。清季山東之教案與拳亂。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十三編:庚子拳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慎華(2006)。袁世凱的外交策略--以中日二十一條交涉為中心。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新(2006)。晚清袁世凱與歸國留學生關係淺析。袁世凱與北洋軍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洪卓(1989)。1901到1904年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唐紹儀研究論文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啟華(2002)。陸徵祥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俊彥(1986)。拳亂後中俄交收東三省問題(1900-1902)。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十五編:清季對外交涉(二)俄、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榮孟源、莊新平(1985)。從《山東義和團案卷》看義和團運動的幾個問題。義和團運動。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駱寶善(1989)。唐紹儀與袁世凱。唐紹儀研究論文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全有(2006)。袁世凱與二十一條新論。袁世凱與北洋軍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紹震(1986)。庚子年中俄在東三省之衝突及其結束。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十五編:清季對外交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