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
作者:陳室如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李威熊、王年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近代旅行旅遊域外晚清域外遊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7
鴉片戰爭後,在列強船堅砲利的叩關之下,封閉許久的中國,終於被迫打開大門,進入世界化的座標體系中,尋找自己的方位。隨著政治局勢的變遷,域外遊記開始大量出現,不論是文人學者、抑或官派駐外使節、還是海外謀生者……等,不同身分背景的旅人,紛紛留下了精采多樣的域外旅行書寫作品。
經歷1895年馬關條約割台、1909年新文學運動高潮、1912年民國成立……等各種大事紀的洗禮之下,近代105年所展現的域外遊記內容及旅行模式,呈現了眾多旅人們不同的自我辯證歷程,這些作品更真實反映了在時代變遷之中,海外旅行者的所見所思與他們的文化啟蒙歷程,不但是珍貴的考察實錄,更記錄了中國及臺灣在劇烈變動的動盪時代裡,所共同參與的現代化歷程,對近現代文學觀念的影響極為巨大,更直接影響當代海外旅行書寫的創作,也是另一種比較文化研究的先驅,擁有獨特的研究價值。
透過文本的析論,將能更明顯瞭解當時旅人世界觀的改變與轉折,對於近代旅行文化的深層意涵及深遠影響,也能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本論文主要以近代域外遊記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年限的斷代,由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 ,至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共105年。文體選擇部分,主要以散文為主,包含古典散文及1919年以後以白話散文書寫的海外遊記。
正文分為九章,首先以重要歷史事件區分近代域外遊記的不同發展階段,共分為四期:一、1840(鴉片戰爭)-1874、二、1875(清廷派遣首任駐外使節)─1894(甲午戰爭)、三、1895(馬關割台)-1911(滿清政權被推翻)、四、1912(民國成立)-1945(日治結束),探討各期重要作品的特色與意義。其次,從政治定義上來看,日治時期的臺灣與大陸已分屬不同政權,彼此互為域外,中國大陸與臺灣旅人遊記中所書寫的中國/臺灣圖像,在對照之下,呈現了複雜的解讀空間。本文亦藉由比較對照的手法,探討此段期間海峽兩岸旅人所書寫的臺灣遊記與大陸遊記。
最後再打破時間限制,針對近代不同階段域外遊記的重要議題進行綜論分析,分別從外在形式與主題內容兩點,探討近代域外遊記的傳統繼承與創新開拓;近代中國與臺灣的傳播形式都產生了巨大的變革,新式媒體的引進與不同的政治/商業操縱模式,對遊記的書寫與發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遊記不再只是單純的個人心得抒發,涉及了更為複雜的權力運作,這也成為本文所欲探討的焦點。
在進行完縱向的域外遊記發展史耙梳與橫向的外緣探討後,最後總結整體成果,希望藉由系統性的整理與論述,開啟近代域外遊記更完整的弘觀研究。
一、專書
(一)、近代域外遊記
(清)王大海撰著、姚楠、吳琅旋校註:《海島逸誌》 (香港:學津書店,1992年,初版)
(清)王韜著、王稼句點校:《漫遊隨錄圖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初版)
(清)李鳳苞:《使德日記》(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初版)
(清)康有為著、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列國遊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初版)
(清)康有為:《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初版)
(清)楊芾:《扶桑十旬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初版)
(清)圖理琛:《異域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台一版)
(清)蔡廷蘭著、陳益源校錄:《海南雜著》(越南所藏抄本)(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初版)
(清)謝清高口述、楊炳南筆錄、安京校釋:《海錄校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初版)
(清)釋大汕:《海外紀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上海圖書館藏清康熙寶鏡堂刻本」(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初版)
巴金:《海行雜記》(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3年,初版)
戈公振:《從東北到庶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王立誠編校:《郭嵩燾等使西記六種》(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初版)
王統照:《歐遊散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
王統照:《歐遊集》(北京市 :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初版)
王雲五:《戰時英國》(重慶:商務印書館,1944年,初版)
王摶今:《海外雜筆》(台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複印本)
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初編、補編、再補編)(台北:廣文書局,1990年,初版)
王寶平主編:《日本軍事考察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初版)
仲躋翰:《東西洋考察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初版)
冰心:《寄小讀者》(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
吉鴻昌:《環球視察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初版)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版)
朱自清:《倫敦雜記》(台北:臺灣開明書局,1985年,台一版)
朱自清:《歐遊雜記》(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江亢虎:《台游追記》(上海:中文書局,1935年,初版)
江亢虎:《南遊迴想記》(上海:中華書局,1925年,初版)
艾蕪:《漂泊雜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
莊啟:《戰後歐遊見聞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初版)
吳濁流:《南京雜感》(台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初版)
呂順長主編:《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教育考察記》(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呂碧城:《歐美漫遊錄》,劉納編著:《呂碧城》(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初版)
李春生:《東游六十四日隨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初版)
李時霖:《臺灣考察報告》(廈門:廈門市政府,1937年,初版)
李健吾:《義大利遊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
汪洋:《台灣視察報告書》(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台一版)
杭立武:《訪英簡筆》(重慶:中華書局,1944年,初版)
林獻堂:《環球遊記》,《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初版)
邱文鸞等:《臺灣旅行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初版)
洪棄生:《八州遊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初版)
胡石青:《三十八國遊記》(開封:中華書局,1933年,初版)
胡愈之:《莫斯科印象記》(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初版)
郁達夫:《郁達夫遊記集》,(台南:大行出版社,1989 年)
郁達夫:《郁達夫南洋隨筆》(台北:洪範書店,1978年,初版)
郁達夫:《感傷的行旅:郁達夫游記全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96年,初版)
孫福熙:《歸航》(上海:開明書店,1926年,初版)
孫福熙:《山野掇拾》(上海:開明書局,1929年,初版)
孫福熙著、商金林編 :《孫福熙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初版)
徐志摩:《巴黎的鱗爪》、《歐遊漫錄》,《徐志摩全集(三)》(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年,初版)
徐訏:《海外的情調》(台北:正中書局,1977年,初版)
徐訏:《海外的鱗爪》(台北:正中書局,1978年,初版)
張若谷:《遊歐獵奇印象》(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再版)
張遵旭等:《臺灣遊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初版)
曹谷冰:《蘇俄視察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香港:三達出版公司,1961年,初版)
梁紹文:《南洋旅行漫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2年,初版)
盛成:《意國留蹤記》(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再版)
許傑:《椰子與榴槤》(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
連橫:《大陸遊記》,《雅堂先生餘集》(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2年,初版)
曾昭掄:《東行日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傅紹曾:《南洋見聞錄》(北京:求知學社,1923年,初版)
馮至:《山水》(台北:大雁出版社,1989年,初版)
黃遵憲等:《東遊日記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初版)
楊文瑛:《暹羅雜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初版)
葉夏聲:《西行逐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初版)
鄒魯:《二十九國遊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1年,台一版)
寧協萬:《西征紀事》(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初版)
劉雨珍、孫雪梅主編:《日本政法考察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初版)
劉海粟:《歐遊隨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
蔣師轍:《台游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初版)
蔣彝、阮叔梅譯:《倫敦畫記》(台北:西遊記文化出版社,2006年,初版)
蔣彝著、阮叔梅譯:《愛丁堡畫記》(台北:西遊記文化公司,2006年,初版)
蔡運辰:《旅俄日記》(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初版)
鄭子建:《南洋三月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初版)
鄭振鐸:《歐行日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
蕭乾:《海外行蹤》(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
龍川黃強:《臺灣別府鴻雪錄》(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28年,初版)
儲安平:《英國采風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初版)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初版)

冊別 收錄內容 出版年份
1 林鍼《西海紀遊草》/斌椿《乘槎筆記》/志剛《初使泰西記》/張德彝《航海述奇》、《歐美環遊記》 1985
2 容閎《西學東漸記》/祁兆熙《游美洲日記》/張德彝《隨使法國記》/林汝耀等《蘇格蘭遊學指南》 1985
3 羅森《日本日記》/何如璋等《甲午以前日本遊記五種》 /王韜《扶桑遊記》、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注》 1985
4 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 1985
5 曾紀澤《出使英法俄國日記》 1985
6 王韜《漫遊隨錄》/李圭《環遊地球新錄》/黎庶昌《西洋雜志》/徐建寅《歐遊雜錄》 1985
7 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 1985
8 康有為《歐洲十一國遊記二種》/梁啟超《新大陸遊記及其他》/錢單士釐《癸卯旅行記》、《歸潛記》 1985
9 劉錫鴻《英軺私記》/張德彝《隨使英俄記》 1986
10 蘇爾康等《李鴻章歷聘歐美記》/戴鴻慈《出使九國日記》/戴澤《考察政治日記》 1986

瞿秋白:《赤都心史》(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初版)
瞿秋白:《新俄國遊記》(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初版)
廬隱:《東京小品》(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初版)
(二)、其他遊記
(明)徐弘祖著,褚紹唐、吳應壽整理:《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初版)
何子英:《百年百篇經典遊記》(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初版)
沈新林:《中國歷代遊記精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初版)
貝遠辰、葉幼明:《歷代遊記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
孟樊主編:《旅行文學讀本》(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初版)
林非:《中華遊記百年精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林非:《百年遊記》(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胡錦媛主編:《臺灣當代旅行文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倪其心:《中國古代遊記選》(上、下)(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85年,初版)
張成德等:《中國遊記散文大卷》(太原:書海出版社,2003年,初版)
張潤今:《中國古代旅遊文學作品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89年,初版)
陳正祥:《中國遊記選注‧第一輯》(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初版)
臧維熙:《中國遊記鑑賞辭典》(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初版)
蔣松源主編:《歷代山水小品》(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初版)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著、王志弘譯:《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文化初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三)、旅行、遊記相關研究
方豪:《中西交通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初版)
王立群:《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
王柯平:《旅遊美學綱要》(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7年,初版)
王柯平:《旅遊審美活動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初版)
王淑良:《中國旅遊史:古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8年,初版)
王淑良、張天來:《中國旅遊史:近現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9年,初版)
台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主編:《臺灣旅遊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中技術學院,2005年,初版)
甘朝有等:《旅遊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初版)
朱希祥:《中西旅遊文化審美比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朱德發:《中國現代紀遊文學史》(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0年,初版)
江紹源:《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台二版)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初版)
李天元:《旅遊學概論》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1年,初版)
李伯齊:《中國古代紀遊文學史》(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初版)
李揚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的世界觀念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
李憲章:《旅遊新思維》(台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初版)
沈祖祥主編:《旅遊文化概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版)
沈福偉:《中西交通史》(台北:東華書局,1989年,初版)
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旅遊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初版
邵驥順:《中國旅遊文化概論》(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初版)
周冠群:《遊記美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年,初版)
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青島出版社,1997年,初版)
梅新林、俞璋華主編:《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初版)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
陳昭如:《新女遊主張》(台北:探索文化出版社,1995年,初版)
陳益源:《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初版)
陳高華等:《中國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初版)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
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初版)
章尚正:《中國旅遊文學》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初版)
喻學才:《中國旅遊文化傳統》(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初版)
馮乃康:《中國旅遊文學論稿》(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 旅行
楊慧等主編:《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賈鴻雁:《中國遊記文獻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
臧維熙等編:《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初版
趙長華主編:《旅遊學概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初版)
劉昭明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
劉德謙:《中國旅遊文學新論》(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7年,初版)
薛荔華:《中國旅遊文學與語言研究論叢(一)》(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
謝彥君:《基礎旅遊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9年,初版)
謝崇耀:《清代宦遊文學研究》(台北:蘭台出版社,2002年,初版)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 (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初版)
龔鵬程:《遊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版)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著、廖月娟譯:《旅行的藝術》(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
Edward & Lance著、蔡儷伶譯:《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0年,初版)
羅貝爾.朗卡爾(Lanquar, Robert)著、陳立春譯:《旅遊和旅行社會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初版)
Casey Blanton. Travel writing : the self and the world 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7
Clifford, James. Routes: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Cambridge:Harvard UP,1997
George Robertson [et al.] Travellers' tales: narratives of home and displacement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1994.
Kaplan, Caren. Questions of Travel. Durham&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6.
(四)史料、評論及其他
(宋)石介著、載陳植鍔點校:《徂徠石先生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初版)
(明)吳納、徐師曾著;于北山、羅根澤校點:《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初版)
(明)閻從簡:《殊域周咨錄》(臺灣:華文書局,1969年,初版)
(清)王國維著、 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初版)
(清)王闓運:《湘綺樓書牘》,《湘綺樓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初版)
(清)王韜:《弢園尺牘》(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初版)
(清)李慈銘:〈桃花聖解盦日記〈,《越縵堂國事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初版)
(清)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初版)
(清)杜受田纂輯,文慶、賈楨、寶鋆等編校:《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初版)
(清)姚瑩:《東溟文後集》,《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初版)
(清)秋瑾撰、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秋瑾先烈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2年,初版),
(清)康有為著、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初版)
(清)康有為著: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 (台北:宏業書局,1976年,初版)
(清)梁啟超:《梁啟超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清)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初版)new window
(清)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83年,台3版)
(清)梁啟超:《飲冰室專集》(台北:中華書局,1987年,台3版)
(清)馮桂芬:《校邠廬抗議》(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初版)
(清)歐家廉恭纂 《清實錄》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
(清)張潮:《幽夢影》(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 年,初版)
(清)曾樸:《孽海花》(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初版)
(清)黎庶昌:《拙尊園叢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初版)
(清)薛福成著,丁鳳麟、王欣之編 :《薛福成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
(清)蘇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譜》(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初版)
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初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
丁鳳麟:《薛福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輯:《日據時期臺灣人赴大陸經驗》(台北:中研院代史研究所,1994年,初版)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中國近現代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
中國史學會主編:《戊戌變法》(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初版)
尹章義:《臺灣近代史論》(臺北:自立晚報,1986年,初版)
孔令人、李德征主編:《中國近代化與洋務運動》(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
孔祥吉編著 :《救亡圖存的藍圖──康有為變法奏議輯證》(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998年,初版)
天津圖書館、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袁世凱奏議(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初版)
戈公振:《中國報業史》(台北:學生書局:1965年,初版)
方豪:《中西交通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初版)
王一川:《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王天濱:《臺灣報業史》(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3年,初版)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初版)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new window
王治河編:《後現代主義辭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初版)
王彥威輯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台北:傳記文學社,1976年,初版)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十)》(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年,初版)
王國芳、郭本禹著:《拉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王國璠編:《臺北市志•文化志•文化事業篇》(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年,臺一版)
王逢振:《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台北:揚智文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 年,初版)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初版)
王曉波:《走出台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出版社,1986年,初版)
王曉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初版)
王興國:《郭嵩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亓冰峰:《清末革命與君憲的戰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年,初版)new window
丘立本:《從世界看華人》(香港:南島出版社,2000年,初版)
白少帆等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初版)
石泉:《甲午戰爭前後之晚清政局》(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初版)
刑福增:《衝突與融合: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集》(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年,初版)
曲義偉編:《中國禁史.纏足文化史》(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初版)
朱光潛:《談美》(台北:文房出版社,2001年,初版)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new window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初版)
吳文星:《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86年,初版)
吳寶曉:《初出國門──中國早期外交官在英國和美國的經歷》 (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5年,初版)new window
呂新昌:《鐵血詩人吳濁流》 (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初版)
李又寧編:《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初版)
李又寧、張玉法主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初版)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初版)new window
李志剛:《容閎與近代中國》(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初版)new window
李良榮:《中國報紙文體發展概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初版)
李明水:《台灣雜誌事業發展史》,(台中:台灣省省政府,1986年,初版)
李明輝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台北:正中書局,1995年,初版)
呂碧城著、李保民箋注:《呂碧城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初版)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五: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初版)
李恩涵、張朋園等著:《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與自強運動》 (台北:食貨出版社,1977年,初版)
李雲光《康有為家書考釋》(香港:匯文閣書店,1979年,初版)
李黃臏:《台灣第一思想家──李春生》(桃園:聖環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初版)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new window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台一版)
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晚清文化、文學與現代性》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初版)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初版)
李瞻編:《中國新聞史》(台北:臺灣學生,1979 年,初版)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初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初版)
杜蘅之:《中外條約關係之變遷》(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1年,初版)
汪一駒著、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台北:久大文化出版社,1991年,初版)
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初版)
周作人:《藝術與生活》(長沙:岳麓書社,1989年,初版)
周康燮主編:《洋務運動研究論集》(香港:崇文書局,1973年,初版)
周寧:《鴉片帝國》(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初版)
孟華主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孟樊:《後現代的政治認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new window
季平子:《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初版)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初版)
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台北:雨墨文化出版社,1994年,初版)
林柏燕主編:《吳濁流百年誕辰紀念專刊》(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0年,初版)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81年,初版)
林啟彥、黃文江編:《王韜與近代世界》(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0年,初版)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 (年譜.遺著.追思錄)》(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初版)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2000年,初版)
金耀基:《中國的現代轉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初版)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5年,初版)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初版)
阿剛、林明華、小全選評編輯:《浪漫主義的調情聖手──徐志摩》(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初版)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
施正鋒 :《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初版)new window
施正鋒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初版)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等編:《台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出版)
柳書琴、邱貴芬主編:《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初版)
洪鈞培:《國民政府外交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初版)
胡適:《三百年中的女作家》(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三版)
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初版)
胡曉貞編:《民族國家論述──從晚清、五四到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初版)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范培松:《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
范銘如主編:《挑撥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初版)
倪炎元:《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2003年,初版)new window
夏光:《東亞現代性與西方現代性:從文化的角度看》(北京:三聯出版社,2005年,初版)
夏曉虹:《返回現場──晚清人物尋蹤》(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5年,初版)
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初版)
夏曉虹:《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初版)
夏鑄九 :《空間‧歷史與社會》(台北:唐山出版社,1995年,初版)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4年,初版)new window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初版)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徐松榮:《維新派與近代報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初版)
徐復觀等著、周陽山編:《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初版)
曹先錕等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文化事業篇》(台北:臺灣文獻委員會,1958年,初版)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初版)new window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初版)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台北:五南,2003年,初版),
馬洪林:《康有為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輯:《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 (台北:政大文學院,1997年,初版)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初版)new window
張海林:《王韜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
張靜:《郭嵩燾思想文化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張禮恒:《從西方到東方: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初版)
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
梁明雄:《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初版)new window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初版)new window
梁儂剛:《回歸佛洛依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初版)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店,1986年,初版)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初版)new window
郭延禮:《近代西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初版)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初版)
陳左高:《中國日記史略》(上海: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初版)new window
陳平原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初版)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台一版)new window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 (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初版)new window
陳惇、孫景堯、謝天振主編:《比較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初版)
陳獨秀:《獨秀文存》(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初版)
陳學恂:《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
陶東風等主編:《文化研究.第1輯》(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初版)
陶飛亞:《衝突的解釋: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政治》(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年,初版)
鹿憶鹿:《走看臺灣九○年代的散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初版)
傅安明編:《中國近代史大事紀:由鴉片戰爭到台灣經驗(上、下)》(台北:金禾出版社,1996年,初版)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初版)
湯志鈞:《康有為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初版)
程玉凰:《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國史館,1997年,初版)
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初版)
黃克武:《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初版)
黃克武、張哲嘉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 年,初版)new window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初版)
黃美玲:《連雅堂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初版)new window
黃朝琴:《我的回憶》(台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初版)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初版)new window
楊昌江:《冰心散文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初版)
楊聯芬:《晚清到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社,2003年,初版)
溫元凱、倪端:《中國國民性改造》(香港:曙光圖書出版,1988 年,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1987年,初版)
葉榮鐘:《臺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5年,初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初版)
董士偉:《康有為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年,初版)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 至1911 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初版)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初版)
廖炳惠:《另類現代情》(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
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年 ,初版)
熊達雲:《近代中國官民の日本視察》(東京:成文堂,1998年,初版)
臧世俊:《康有為大同思想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初版)
臺灣日日新報社編:《臺灣日日三十年史》(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8年,初版)
臺灣民報社:《臺灣民報社論》(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初版)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初版)new window
趙長天:《孤獨的外來者──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年,初版)
趙憲章主編:《二十世紀外國美學文藝學精義》(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初版)
劉岱編:《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初版)
劉紀蕙編:《他者之域——文化身份與再現策略》(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初版)
劉善齡:《西洋風:西洋發明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初版)
蔡培火等著:《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年,初版)new window
鄭明娳:《當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初版)
鄭喜夫編撰:《連雅堂先生年譜》(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2年,初版)
鄭翔貴《晚清傳媒視野中的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初版)
學生書局編:《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台北:學生書局,1973年,初版)
憶秋白編輯小組主編:《憶秋白》(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初版)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初版)new window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初版)
蕭公權著、汪榮祖譯:《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new window
蕭功秦:《危機中的變革 清末現代化進程中的激進與保守》(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初版)
賴光臨:《七十年中國報業史》(台北:中央日報社,1981年,初版)
錢亦石:《中國外交史》(上海:生活書店,1947年,初版)
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初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再版)
戴月芳等編:《台灣全紀錄》(台北:錦繡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初版)
瞿立鶴:《清末留學教育》(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初版)
瞿海源、文崇一:《現代化與價值變遷》(台北:《思與言》雜誌社,1997年,初版)
魏紹昌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事記》(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初版)
羅香林:《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香港:中國學社,1961年,初版)new window
羅銅、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蘇振申:《中日關係史事年表》(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初版)
蘇精:《馬禮遜與中文印刷》(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初版)new window
(日)小野秀雄著、陳固亭譯:《中外報業史》(台北:正中書局,1984年,台7版)
(日)井出季和太著《台灣治績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據日本昭和十二年排印本影印)
(日)田中一二編:《臺灣年鑑(十六)》 (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復刻版)
(日)吉野秀公《台灣教育史》(台北:南天出版社,1997 年,初版)
(日)依田熹家著 卞立強譯:《日中兩國近代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初版)
(日)陳舜臣著、卞立強譯:《鴉片戰爭實錄》(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85年,初版)
(日)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初版)
(日)實藤惠秀撰、陳固亭譯:《明治時代中日文化的連繫》(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初版)
(日)廚川白村著、魯迅譯:《出了象牙之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初版)
(日)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 :《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初版)
(日)鶴見祐輔著、魯迅譯:《思想.山水.人物》(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初版)
阿希克洛夫特(Ashcroft, Bill)等著、劉自荃譯:《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1998年,初版)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k Anderson)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丹尼斯.朗(Dennis H. Wrong)著、高湘澤、高全余譯:《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 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初版)
唐諾.里齊(Donald A. Ritchie)作、王芝芝譯:《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初版)
易勞逸 (Eastman, Lacyd E.)著、陳紅民等譯:《1927-1937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流產的革命》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等譯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蔡源林譯 :《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單德興譯 :《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二版)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 (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初版)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二十世紀史1914-1991》(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初版)
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 著、顧良,施康強譯:《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初版)
富蘭克林.包默(Franklin L. Baumer)著 李日章譯 :《西方近代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初版)
托馬斯‧古德爾(Goodale, Thomas L.)、杰弗瑞‧戈比(Godbey, Geoffrey C.)著;成素梅等譯:《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初版)
哈伯瑪斯(Habermas, Jürgen)著、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初版)
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 、張匯文等合譯 :《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卷2》(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初版)
約.羅伯茨(J.A.G. Roberts)編著,蔣重躍、劉林海譯:《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初版)
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戴行鉞譯:《觀看之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初版)
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著、劉森堯譯:《閒暇:文化的基礎》(臺北:立緒文化事業,2003 年,初版)
約瑟夫.R.勒文森(Joseph R. Levenson)著 、劉偉等譯 :《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初版)
伯里(J. P. T Burry)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組譯編:《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10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初版)
蒲魯謀(Leonard Broom)等著、張承漢譯 :《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初版)
荊子馨(Leo Ching)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初版)
馬泰•卡林內斯庫(Matei Calinescu)、顧愛彬、李瑞華譯:《現代性的五副面孔》(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初版)
利瑪竇(Matteo Ricci)、金尼閣著、何高濟等譯:《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初版)
Mike Crang著 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 :《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初版)
皮亞杰(Piaget, Jean)著、王憲鈿等譯:《發生認識論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初版)
柯文(Paul A. Cohen)著,雷頤、羅檢秋譯:《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版)
柯靈烏(Robin George Collingwood)著、黃宣範譯:《歷史的理念》(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初版)
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著 李幼蒸譯 :《符號學原理》(北京:三聯書店,羅莎琳‧邁爾斯(Rosa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 :《女人的世界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初版)
塞繆爾.亨廷頓(SamuelP. Huntington)著、周琪等譯:《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整》(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初版)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原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初版)
斯圖爾特.霍爾(Stuart Hall)編;徐亮、陸興華譯:《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初版)
湯馬斯.摩爾(Thomas More)原著 宋美璍譯注:《烏托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初版)
Thomas R. Dye著,丘為君等譯:《社會科學概論:權力與社會》(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初版)
二、單篇論文
(一)、旅行、遊記相關研究
尹德翔:〈美文還從形象說──黎庶昌《卜來敦記》的形象學解讀〉,《名作欣賞》2006年3期,
方腊全:〈遊紀文學發展當議〉,《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 年5 期
王立群:〈遊記的文體要素與遊記文體的形成〉,《文學評論》2005年3期
王立群:〈論山水遊記的起源和形成〉,《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4期
王基鞏:〈從古代遊記看傳統思維和語言的困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卷1期(2000年1月)
王雪梅:〈近代中國早期的海外旅遊〉,《中華文化論壇》2001年4期
王曉秋:〈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舉-1887年海外遊歷使初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卷3期(2001年3月)
包曉玲:〈中國現代旅外遊記的文化心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5卷5期(2004年5月)
石曉奇:〈略論歷代西域遊記的整理與出版〉,《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2期
安京:〈《海錄》作者、版本、內容新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年1期
朱維錚:〈晚清的六種使西記〉,《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1期
朱德發:〈試論中國遊記散文的文體特徵〉,《荷澤師專學報》2001年1期
朱雙一:〈南洋遊記.逃難記.獄中記──若干值得注意的早期東南亞華文作品〉,《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2年2期
江伯煒:〈城市、記憶與歷史:中國首部旅歐遊記《身見錄》抄本的考察〉,《城市與設計學報》2、3期(1997年12月)
何江:〈人格和心靈的真實披露-論郁達夫的遊記散文〉,《榆林高專學報》17期(1997年1月)
吳琅璇:〈王大海與《海島逸志》〉,《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
呂文翠:〈晚清上海的跨文化行旅:談王韜與袁祖志的泰西遊記〉,《中外文學》34卷9期(2006年2月)new window
呂孝虎:〈古代遊記的歷史地理文獻地位〉,《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5期
宋美璍:〈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 〉,《中外文學》26卷4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宋德華:〈《新大陸遊記》與梁啟超的美國觀〉,《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3期
李可亭:〈單士釐和她的《癸卯旅行記》〉,《商丘師專學報》15卷1期(1999年2月)
李明:〈放開眼光看世界,拋卻舊我換新聲──談朱自清歐遊二記中的「我」〉,《衛陽醫學院學報》1卷1期(2000年3月)
李秀娟:〈航向帝國邊境:女性旅行與吳爾芙《出航》中的慾望版圖〉,《中外文學》,27卷12期(1999年5月)
李尚德、張桂娜:〈早期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7卷5期(2005年9月)
李鴻瓊:〈空間.旅行.後現代:波西亞與海德格 〉,《中外文學》26卷4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沈松橋:〈江山如此多嬌──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台大歷史學報》37期(2006年6月)
汪毅夫:〈臺灣遊記裡的臺灣社會舊影-讀日據時期的三種臺灣遊記〉,《臺灣研究集刊》2000年第2期
周宏偉:〈中國古代非知名遊記的地理學價值管窺〉,《湖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3期
林瑩:〈郁達夫遊記個人話語探尋〉,《寧波教育學院學報》4卷3期(2000年9月)
胡景華:〈單士釐:近代走向世界的女性先驅〉,《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胡錦媛: 〈繞著地球跑(下)——當代台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516期(1996年12月)
南方朔:〈中國旅行記號學〉,《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3年2月19日)
南治國:〈「凝視」下的圖像──中國現代作家筆下的南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6期(2005年3月)
翁聖峰:〈江亢虎遊台爭議與《台游追記》書寫〈,《台北師院語文集刊》9期(2004年11月)
馬曉京:〈近代中國出境旅遊活動的歷史考察〉,《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6卷2期(1998年2月)
張自南:〈彼得大帝時代俄羅斯見聞-圖理琛《異域錄》〉,《歷史月刊》105期(1996年10月)
張惠珍:〈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析論〉,《臺灣文學學報》6期(2005年2月)new window
曹家治:〈山水遊記的內在生命〉,《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2期
曹流:〈論晚清外交使節的歐美之旅〉《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卷1期(2004年2月)
梅新林、崔小敬:〈遊記文體之辨〉,《文學評論》2005年6期
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卷2期(1998年6月)new window
陳方:〈論中國近代烏托邦小說的意義〉,《明清小說研究》1995年2期
陳長房:〈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 〉,《中外文學》26卷4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陳長房:〈疆域越界:論後現代英文旅行文學 〉,《中外文學》27卷5期(1998年10月)new window
陳濤:〈旅遊文學——現代的理論詮釋〉,《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卷1期(2000年1月)
彭援軍:〈古籍中的海外遊記專著〉,《旅遊科學》1998年2期
黃萬機:〈自強、開放的探尋與呼吁——晚清旅外文學初探〉,《貴州社會科學》1995年5期
稂艷玲:〈海外遊歷與王韜思想的發展〉,《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0卷(2001年5月)
賈鴻雁:〈中國古代的域外遊記及其價值〉,《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175期(2002年3月)
廖炳惠:〈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29卷2期(2000年7月)
熊娉婷:〈試析李圭的環球旅行〉,《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8卷2期(2002年12月)
趙可:〈梁啟超城市觀念初探──以《新大陸遊記》為中心〉,《社會科學研究》1998年05期
趙憲章:〈日記的私語言說與解構〉,《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3期
劉虹風:〈「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真實/虛構之間〉 ,《誠品好讀》1期(2000年7月)
劉維公:〈符號化的旅遊與旅遊的終結〉,《誠品好讀》1期(2000年7月)
歐明俊:〈亟待開掘的文學寶藏——近代域外遊記述論〉,《中文自學指導》2005年04期
鄭大華、哈豔:〈論梁啟超晚年的文化取向和政治取向及其疏離──以《歐遊心影》為中心的分析〉,《中州學刊》149期(2005年5月)
賴維菁:〈帝國與遊記--以三部維多利亞時期作品為例〉,《中外文學》26卷4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賴維菁:〈不列顛之外的粉紅色世界──試讀安東尼‧崔珞普的《澳洲行》〉,《中外文學》27卷5期(1998年10月)new window
閻奇男:〈論王統照歐遊創作中的現代化自然景物之美-兼論在全球化語境中與王韜的不同〉,《濟南大學學報》13卷6期(2003年6月)
戴可來、于向東:〈略論釋大汕及其越南之行〉,《嶺南文史》1994年1期
譚家健:〈南朝山水遊記初探〉,《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1期
顧農:〈樊守義及其《身見錄》〉,《滄桑》2000年1期
Sara Mills 作、張惠慈譯:〈女性主義批評中的女遊書寫〉,《中外文學》27卷12期(1999年5月)new window
Wolff, Janet作、黃筱茵譯:〈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27卷12期(1999年5月)new window
(二)、其他評論
丁曉原:〈論晚清散文的現代性元素〉,《文史哲》287期(2005年2月)
丁曉原:〈韜奮報告文學的國際視野〉,《吳中學刊(社會科學版)》1995年2期
方孝謙:〈 英雄與土匪:日本據台初期的敘事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7期(2000年3月)
王一川:〈王韜--中國最早的現代性問題思想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王奇生:〈清黨以後國民黨的組織蛻變〉,《近代史研究》2003年5期(2003年5月)
王茜:〈拉康:鏡像、語符與自我身分認同〉,《河北學刊》2003年6期
王超:〈清代海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卷1期(2001年1 月)
王爾敏:〈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期(1969年8月)new window
王濟成:〈回憶父親王統照〉,《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2期
王關興:〈瞿秋白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六個第一〉,《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2期
王韻秋:〈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轉型對早期現代化的影響〉,《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9卷4期(2002年7月)
任云仙:〈晚清駐外使臣的群體構成與知識結構〉,《貴州社會科學》195期(2005年5月)
朱昭華:〈晚清駐外使節制度的建立〉,《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卷2期(2005年5月)
何國璋:〈通訊體裁及其異化的思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卷3期(1995年7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6期(1991年8月)new window
呂美頤:〈評中國近代關於賢妻良母主義的論爭〉,《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5期(1995年9月)
李忠興:〈近代化進程中的防範性抵拒──劉錫鴻個案剖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
李承機:〈植民地新聞としての《台灣日日新報》論──「御用性」と「資本主義性」のはざま〉,《植民地文化研究》2號(2003年7月)
李政亮:〈帝國、殖民與展示:以1903年日本勸業博覽會「學術人類館事件」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卷2期(2006年4月)new window
李繼峰:〈閒適派散文的個人筆調與現代散文的文體自覺〉,《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2期
吳祖鯤:〈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西學東漸中的郭嵩燾〉,《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2期
宋冬陽:〈 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 〉,《文學界》10期(1984年5月)
李永熾:〈 從巫女到遊女──日本文化史的一章〉,《當代》138期(1999年2月)李孝悌:〈當西方知識遇見東方權力─跨越文明的分水嶺〉,《聯合報》,第45版,「讀書人周報」(1998年3月9日)
李靜:〈中國域外文學的發展脈絡與總體特徵〉,《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
汪毅夫:〈日據時期的閩台關係〉,《瞭望新聞周刊》15期(2005年4月11日)
周谷平:〈晚清中國人眼中的異域教育-初出國門的外交官對西方教育的觀察和考量〉,《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5卷1期(2005年1月)
周寧:〈天下辨夷狄:晚清中國的西方形象〉,《書屋》2004年4期
周寧:〈鴉片帝國:浪漫主義時代的一種東方想像〉,《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5期
易得見:〈絕域留印亦留心──王之春的使俄草〉,《書屋》2006年3期
林元輝:〈以連橫為例探析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期(1998年9月)new window
林玉体:〈「余,台灣人也」──論連雅堂先生之鄉土認同〉,《師大學報》42期(1997年10月)new window
林柏燕:〈吳濁流的大陸經驗〉,封德屏主編:《鄉土與臺灣》(臺灣:文訊雜誌社,1994年,初版)
林德政:〈連雅堂在大陸的活動〉,《傳記文學》87卷5期(2005年11月)
林耀椿:〈江亢虎在台灣〉,《台北文獻直字》149期(2004年9月)
林瓊:〈甲午戰前清政府駐外使節回國後的命運與結局〉,《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卷4期(2002年7月)
邱貴芬:〈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台灣身份/認同政治〉,《中外文學》 23卷11期(1995年4月)new window
姚振黎:〈單士釐教育思想析論〉,《浙江月刊》,34卷12期(2002年12月)
胡景華:〈單士釐:近代走向世界的女性先驅〉,《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風月俱樂部、南方雜誌社編輯:《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台北:南天書局,2000年,初版)
孫邦華:〈西朝衝擊下晚清士大夫的變局觀〉,《二十一世紀》65 期 (2001年6月)new window
徐志嘯:〈「桃花源」=「烏托邦」?〉,《中國文學研究》1995年1期,
徐興慶:〈王韜與日本維新人物思想之比較〉,《台大文史哲學報》64期(2006年5月)new window
高岱:〈「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考釋〉,《歷史研究》1998年2期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期(1995年8月)new window
張禹東:〈寬容:一種生存方式──以海外華僑華人的生存實踐為例〉,《哲學動態》2005年11期
張海蓉:〈拉康的主體認證理論〉,《哈爾濱學報》25卷6期(2004年6月)
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卷3期 (1999年3月)
張慧:〈朱光潛凝神物我的「移情說」辨析〉,《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張灝:〈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二十一世紀》第52期(1999年4月)new window
張灝:〈重訪五四──論五四思想的兩歧性〉,《開放時代》1999年2期
戚其章:〈甲午戰爭與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的發展〉,《東岳論叢》1994年4期
梁志明:〈論近代殖民主義對東南亞擴張的動因〉,《東南亞》1999年2期
梁華璜:〈 日據時代臺民赴華之旅券制度〉,《臺灣風物》39卷3期(1989年9月)new window
盛甯:〈後殖民:文化批評與第三世界的聲音〉 《美國研究》1998年3期
郭瑩:〈菁英人物與中國近代化進程〉,《學術月刊》1994年1期(1994年1月)
陳姃湲:〈簡介近代亞洲的「賢妻良母」思想-從回顧日本、韓國、中國的研究成果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0期(2002年12月)new window
陳芳明:〈 台灣文學史第二章──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聯合文學》15卷11期(1999年9月)
陳俊宏:〈 李春生與禮密臣的一段軼事──1895年日軍和平占領臺北城事件的發微〉,《臺北文獻》122期(1997年12月)new window
曾光光:〈桐城派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江淮論壇》2004年6期
黃宗慧:〈 看誰在看誰?:從拉岡之觀視理論省視女性主義電影批評〉,《中外文學》25卷4期(1996年9月)new window
黃金麟:〈革命與反革命──「清黨再思考」〉,《新史學》11卷1期(2000年3月)new window
黃邨成:〈談談《南音》〉,《台北文物》3卷2期(1954年8月)
楊念群:〈戊戌知識分子改革中國的模式〉,《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6期(1991年8月)new window
溫振華:〈 日本殖民統治下台北社會文化的變遷〉, 《台灣風物》37卷4期(1987年12月)new window
熊月之:〈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3年6期
趙彥寧:〈國族想像的權力邏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6期(1999年12月)
劉人鵬:〈「西方美人」慾望裡的「中國」與「二萬萬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國族與「婦女」〉,《清華學報》30卷1期(2000年3月)new window
劉洪濤:〈對比較文學形象學的幾點思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153期(1999年3月)
劉偉:〈試論甲午戰爭前後士大夫的中國觀〉,《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4卷5期(1995年10月)
劉開鈴:〈女性書信特質:「女英雄們」("The Heroides" by Ovid)與「米花拉書簡」("The Mixquiahuala Letters" by Ana Castillo) 〉,《中外文學》22卷11期(1994年4月)new window
劉潔:〈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呂碧城文學創作的矛盾性之解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2期。
鄭也夫:〈西學東漸與近代新型知識分子的產生〉,《浙江學刊》,1994年第4期
鄭愛華:〈晚清中國人的神道觀〉,《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1期
閻奇男:〈茅盾與王統照文藝觀之比較〉,《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3卷5期(2002年10月)
鍾淑敏:〈日本外交史料館所藏「臺灣籍民」關係檔案介紹〉,《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6期(1993年9月)new window
羅久蓉:〈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14期(1985年6月)new window
羅志田:〈夷夏之辨與「懷柔遠人」的字義〉,《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49期(1998年10月)new window
(日)川島真著、鍾淑敏譯:〈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相關資料之介紹(1897-1934)〉,《臺灣史研究》4卷2期(1999年6月)new window
Charles Taylor著、容邵武譯:〈承認他人存在的政治〉,《當代》97期(1994年5月)
Duyfhuizen, Bernard作、黃嘉音譯 :〈書信體敘事的傳遞和踰越〉,《中外文學》22卷11期(1994年4月)new window
Philip A. Kuhn(1991/9):〈西方對近代中國政治參與及政治體制的影響〉,《新史學》,2卷3期(1991年9月)
三、學位論文
尤靜嫺:《帝國之眼:晚清旅美遊記研究》 (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王黎明:《清末的變法思想(1860-1898)》 (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new window
余芳珍:《消閑閱讀習慣在近代中國:《良友畫報》出版體與圖畫想像空間之擴展》 (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呂淳鈺:《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明德:《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運動》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new window
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 (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徐千惠:《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胥明義:《晚清歐美游記研究》 (蘇州: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耿秋芳:《郁達夫遊記散文創作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高美芸:《王韜對時代的關懷及其尋求的解決之道》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new window
張生:《晚清使臣與近代外交(1875-1911)》 (蘇州:蘇州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安琪:《日治時期台灣白話漢文的形成與發展》 (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張靜茹:《以林癡仙、連雅堂、洪棄生、周定山的上海經驗論其身分認同的追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new window
莊惠惇:《文化霸權.抗爭論述──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分析》 (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莊燕玉:《康南海《列國遊記》研究》 (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明柔:《日據時代臺灣知識分子的思想風格及其文學表現之研究(1920──1937)》 (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玟伶:《哈伯瑪斯公共領域之理念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信昌:《「東遊日記」之研究:以幼稚園、小學校為中心(1894-1918)》 (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臺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 (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游勝冠:《殖民進步主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