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開映中不許發奇聲--劉吶鷗小說中的聲響、噪音與認同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吳佳鴻
作者(外文):Wu, Chia-hu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8
頁次:頁119-141
主題關鍵詞:聲音新感覺派劉吶鷗現代性都市SoundShanghai neo-sensationismLiu NaouModernityUrb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楊建章、呂心純(20101200)。音聲空間研究的全球趨勢與本土回應初探。關渡音樂學刊,13,7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志松(2002)。新感覺文學在中國二、三十年代的翻譯與接受--文體與思想。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2),6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孟君(20090600)。影戲眼/心眼/心病的多層視窗:上海新感覺派小說中視覺書寫所繪製的心靈圖像。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3,49-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柳書琴(2014)。魔都尤物:上海新感覺派與殖民都市啟蒙敘事。山東社會科學,2014(2),3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詩詠(2018)。上海新感覺派小說中的聲音景觀。文學,2018(春/夏),115-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詩詠(2018)。欲望政治與文化身份想像--穆時英小說、流行音樂與跨文化現代性。文學與文化,2018(2),102-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彩杰(20170300)。文學風格的回應--保爾‧穆杭、橫光利一和劉吶鷗。清華學報,47(1),117-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長房(19970200)。考掘地理、性別與文類的交集:論南非與西印度群島的後殖民文學。中外文學,25(9)=297,5-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Cutivet, Sakina、王佩琳、許秦蓁(2005)。劉吶鷗「新感覺派」1927年日記中的語文表現。劉吶鷗國際研討會。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121-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正芳(2005)。文明開化--一個日治時期台籍文化人的案例。劉吶鷗國際研討會。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69-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碩文(2009)。上海三十年代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1927-1937)(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家琦(2015)。東京/上海:從日本「新興文學」視域重探日、中新感覺派的多重現代性交涉(1920s-1930s)(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來新、許秦蓁、劉吶鷗(2001)。劉吶鷗全集。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少陽(2004)。「文」與日本的現代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gue, Ronald、李育霖(2006)。德勒茲論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穆時英、嚴家炎、李今(2008)。穆時英全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小妍(20120000)。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〇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威(2007)。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chafer, R. Murray(1994)。The Soundscape: Our Sonic Environment and the Tuning of the World。Destiny Books。  new window
8.梁慕靈(20180000)。視覺、性別與權力:從劉吶鷗、穆時英到張愛玲的小說想像。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史書美、何恬(2007)。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家炎(2009)。新感覺派小說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川成美(2009)。モダニティの想像力--文学と視覚性。東京:新曜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歐梵、毛尖(2000)。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上海1930-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小妍(20010000)。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Deleuze, Gilles、Guattari, Felix(1986)。What is a Minor Literature。Kafka: 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2.藤井省三(2010)。臺灣新感覺派作家劉吶鷗眼中的一九二七年政治與性事--論日本短篇小說集《色情文化》的中國語譯。劉吶鷗全集:增補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