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比較研究
作者:歐純純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謝海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陸游楊萬里詠梅詩梅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5
《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比較研究》論文摘要
梅花是宋代重要的園林景觀,加上梅花蘊含的精神特質以及意象內涵趨於成熟,使得梅花相關專著問世,歌詠梅花的詩作也大量增加。在這樣的情形下,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詩,正展現出梅花富含的各種特質,極具代表性。本文針對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詩,共分七章討論,分別就二人的生平經歷,詠梅詩的內容、修辭、意象、語言風格等特點,作出分析與比較,將他們詠梅詩的個別特色及同異點呈現出來。
第二章陸游與楊萬里的時代及生平,分為三方面論述,依序為時代背景、陸游的生平、楊萬里的生平。其中時代背景,又分政治環境與社會環境兩部分立論,由政治背景的了解,讓我們看到南宋內外紛擾的情形,對外是外敵環伺,對內是權臣專擅,加上君王昏庸無能,所以國勢日衰,人民生活於不安與戰亂中,而這種變亂的時代,激發文人對國家的愛國熱忱,及憂國憂民的思維。再由社會環境的了解,使我們得知社會經濟形態的轉變,也帶動文學藝術的發展。至於陸游與楊萬里的生平介紹,從家世、仕宦、性格三角度切入,明白他們兩人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仕宦歷程、人格特質的差異,使我們更清楚的獲知他們的創作背景。所以從時代、生平的探討,有助於我們介紹與了解他們的詠梅詩。
第三章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內容,可分為「通體詠梅」與「藉梅寫情」兩方面來說。其中通體詠梅,即是從梅花的外在形體,進行描寫與刻劃,舉凡花、香、枝、影、色,均是描繪的內容。藉梅寫情,即是著重梅花的內在意涵,及其引起人內心的種種情感,此包含梅花耐寒、堅貞、亭亭獨立等特質,予人遺世獨立、堅貞高潔等感受。當梅花與時間結合,即具有年光不可追、年華逝去的歲月之感。當梅花與友情結合,即呈現以梅為友、以梅會友之內容。當梅花與個人情趣結合,即包含折梅之樂與食梅花之樂。其中陸游詠梅詩的內容呈現,有通體詠梅,但大多是藉梅寫情,包含了梅花的精神特質、梅花與歲月結合、與梅為友、折梅之樂等。楊萬里詠梅詩的內容呈現,是通體詠梅與藉梅寫情兼具,包括描寫梅花的形體、將梅花與歲月結合、以梅會友、折梅之樂、食梅花之樂等。
第四章修辭方法的適當運用,不但可增加詩作婉約含蓄的美感,也能適切的傳達出作品各種意涵。所以從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的修辭技巧分析,除可了解其創作手法外,也可進一步明白作品中含蓄多元的內涵。本文於第四章,分兩大類型探討:一是表意方法調整之修辭法;一是優美形式設計之修辭法。表意方法調整之修辭法,是一種強調意義呈顯與傳達的修辭法,此分為三點論述:一是陸游使用比例高於楊萬里的修辭法,此包含用典、設問、夸飾、示現等;二是楊萬里使用比例高於陸游的修辭法,此包含借代、白描等;三是二人使用比例相當的修辭法,此包含擬人、譬喻、摹寫、對比等。又就優美形式設計的修辭法而言,也分為三點說明:一是陸游使用比例高於楊萬里的對偶;二是楊萬里使用比例高於陸游的複疊;三是楊萬里獨用的頂真。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的修辭手法,雖然是以使用比例來劃分,但除了表示二人使用比例的差異外,同時也根據修辭內容的呈現,探討陸游與楊萬里修辭的內容與形式特色,以觀察二人之同異。
第五章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之意象比較。「意象」,是外在物象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相互交融而產生的內涵特質。外在的物象雖然相同,但只要作者本身的思想、情感、生平、經歷等,任何一因素有了差異,意象內涵就可能有不同的面貌展現。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詩,都是歌詠梅花,外在的物象相同,但二人的情感、思想、經歷等內在的意並不相同,所以他們所詠梅的意象呈現,就產生了區別。他們詠梅的意象內涵,有同有異,就相同點而言,包含遺世獨立之意象、堅貞高潔之意象、大地春回之意象、年光飛逝之意象等。就相異點而言,包含知音難尋的意象,思念家園之意象等,此是屬於陸游詠梅獨具的意象內涵。我們可以說,意象的經營及呈現,使詩歌的境界與內涵不斷擴大,展現源源不絕的藝術生命。
第六章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之語言風格比較。語言是文學呈現的主要方式,語言的華樸、雅俗、壯弱等風格特質,都會使文學風貌的呈現,產生很大的差異。且語言風格的形成,與思想、主旨、經歷、性格、題材、用字用語等因素,密切相關。所以語言風格的研究探討,是文學藝術的重要環節。今根據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詩,將其所呈現的語言風格,分為莊重與俗謔;沉鬱與率真;新巧與平實等三大類。其中陸游詠梅詩的語言風格呈現,包含莊重、沉鬱、率真、平實等風格;楊萬里詠梅詩的語言風格,包含俗謔、率真、沉鬱、新巧、平實等風格。從他們詠梅詩語言風格的展現,不但可以得知二人詠梅詩的風格差異,也可印證二人性格、思想、用字用語等,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將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詩,從內容、修辭手法、意象、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不但呈現出二人的個別特色,也將二人的同異處突顯出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從六朝以來,梅花逐漸受到重視,意象內涵愈來愈完整,其為百卉之首的地位更加穩固之情況。藉由本論文的撰寫,除了將梅花的特質與精神作一闡述發揚外,也從陸游與楊萬里的詠梅詩中,發掘更多面的梅花風貌,了解梅花與文人間的密切互動,或詠梅以託物起興、擬人自況、以物賦志等等,不但對詠梅詩有進一步的認識,且對於陸游與楊萬里與梅花的交流,亦可得到完整的呈現。
參考書目
壹、專書
一、古籍類
1、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分類法,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
2、四大類中,再依作者年代先後為序。
(一)經部
尚書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九月 十二刷 十三經注疏本
周禮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九月 十二刷 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九月 十二刷 十三經注疏本
論語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九月 十二刷 十三經注疏本
孟子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九月 十二刷 十三經注疏本
大戴禮記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 新一版 叢書集成初編本
(二)史部
高士傳 (晉)皇甫謐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 新一版 叢書集成初編本
後漢書 范曄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宋史 脫脫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三)子部
世說新語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一年 叢書集成初編本
玄怪錄 (唐)牛僧孺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七月
石湖梅譜 (宋)范成大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五年 百部叢書集成
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 新一版 叢書集成初編本
山家清供 (宋)林洪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五年 百部叢書集成
陳氏香譜 陳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月不詳 四庫全書珍本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一九七四年三月
(四)集部
昭明文選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十二版
本事詩 (唐)孟啟 台北縣 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六年 百部叢書集成
歐陽修全集 (宋)歐陽修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一九七五年三月
渭南文集 (宋)陸游 中國書店出版 一九九五年五月 四刷
誠齋集 (宋)楊萬里 台北 世界書局 一九八八年 四庫全書薈要
誠齋集 (宋)楊萬里 台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0年 四部叢刊本
胡澹文集 (宋)胡銓 台北 漢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七0年七月
文忠集 (宋)周必大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月不詳 四庫全書珍本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補注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三年九月
蠡海集 (宋)王逵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 新一版 叢書集成初編本
桐江集 (元)方回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九七0年三月
桐江續集 (元)方回 線裝書 出版時地不詳 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
徐文長三集 (明)徐渭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九六八年七月
徐文長文集 (明)徐渭 台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六月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袁中郎全集 (明)袁宏道 台北 世界書局 一九九0年十一月 三版
全唐詩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一月 六刷
甌北詩話 (清)趙翼 台北 廣文書局 一九七一年五月 再版
隨園詩話 (清)袁枚 台北 廣文書局 一九七九年四月 再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校輯 京都 中文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六月 三版
杜詩詳註 (清)仇兆鰲註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九月 再版
杜詩鏡銓 (清)楊倫 台北 天工書局 一九八八年九月
李太白集注 (清)王琦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二、現代著作
1分為思想、歷史、文學藝術三大類
2再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3作者姓氏同筆畫者,依出版先後為序
(一)思想類
列•謝•維戈茨基 藝術心理學 中國社會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等編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九月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七年三月 二刷new window
朱良志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三月 二刷
郭有遹 創造心理學 台北 正中書局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四刷
魯樞元 錢谷融 文學心理學 台北 新學識文教出版 一九九0年八月
(二)歷史類
刁抱石 宋陸放翁先生年譜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0年
于北山 陸游年譜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朱東潤 陸游傳 台北 華世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二月
李劍農 宋元明經濟史稿 台北 華世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劉向 列仙傳校箋 王叔岷校箋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一九九五年四月
洪任吾編 二十四史大事縮編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一九九0年四月
鄒元初編 中國皇帝要錄 台北 百川書局 一九九二年七月
劉維崇編 陸游評傳 台北 正中書局 一九七九年九月 四版
歐小牧 陸游年譜 台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五月
錢穆 中國文化史導論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五月
(三)文學藝術類
丁傳靖 宋人軼事彙編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二年九月 臺二版
丁福保 歷代詩話續編 台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七月
孔凡禮 齊治平編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陸游卷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六五年六月 二刷
方瑜 杜甫夔州詩析論 台北 幼獅文化公司 一九八五年五月
尤崇魁編 梅花盆栽入門 台北 園藝世界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月 再版
王夢鷗 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一九九七年四月 二刷new window
王世厚等編 全宋詩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二版二刷
古遠清 孫光萱合著 詩歌修辭學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一九九七年六月
朱東潤 陸游選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十月 二刷
朱光潛 詩論 台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一九九0年三月
成偉鈞等編 修辭通鑑 台北 建宏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一月
李伯齊校注 何遜集校注 濟南 齊魯書社 一九八九年十月
杜松柏 詩與詩學 台北縣 洙泗出版社 一九九0年十二月
李致洙 陸游詩研究 台北 文史哲出板社 一九九一年九月new window
李栖 兩宋題畫詩論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一九九四年七月
吳曉 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 台北 書林出版公司 一九九五年三月
李銘龍編 應用色彩學 台北 藝風堂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五月
鄧之誠注 東京夢華錄注 (北宋)孟元老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四年三月
吳淑芬 花的奇妙世界 台北 綠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五年五月
余秋雨 藝術創造工程 台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一九九七年四月 六刷
呂正惠 詩詞曲格律淺說 台北 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五刷new window
杜書瀛 文藝美學原理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吳文治主編 宋詩話全編 江蘇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何小顏 花與中國文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一月
周汝昌 楊萬里選集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一九七二年七月
胡明珽 楊萬里詩評述 台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七六年
胡傳安 詩聖杜甫對後世詩人的影響 台北 幼獅文化公司 一九八五年二月 四版
周啟成 楊萬里和誠齋體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一九九三年四月
洪炎秋 文學概論 台北 文化大學出版部 一九八八年六月 四版
侯迺慧 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六月
胡正山 陳立君主編 花卉鑒賞辭典 湖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三月
涂公遂 文學概論 台北 華正書局 一九八八年七月
徐應佩 中國古典文學鑑賞學 江蘇 江蘇教育出板社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陳夢雷編 楊家駱類編 古今圖書集成 台北 鼎文書局 一九七七年
陳香 梅詩九百首(上)(下) 台北 國家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月
敏澤 形象意象情感 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四月
中草藥學 台北 啟業書局 一九八九年一月
陳植鍔 詩歌意象論 秦皇島市 新華書店 一九九0年八月
陳俊愉 程緒珂主編 中國花經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五月 五刷
陸應南 陸游詩選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一九九二年八月 三刷
陳慶輝 中國詩學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許世瑛 中國文法講話 台北 臺灣開明書店 一九九六年十月 二十三版
陳望道 修辭學發凡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郭紹虞集解 詩品集解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二00一年十月 二刷
陸相若 古典詩歌習作 台北 華聯出版社 出版年月不詳
馮浩 玉谿生詩集箋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十月
黃永武 詩與美 台北 洪範書局 一九八五年五月
湛之 楊萬里范成大資料彙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九月 三刷
越福 詩品新釋 廣東 花城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
程兆熊 論中國庭園花木 台北 明文書局 一九八七年六月 增定三版
張健 文學概論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五版
彭會資主編 中國文論大辭典 廣西 百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0年七月
黃永武 中國詩學-思想篇 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五月
黃慶萱 修辭學 台北 三民書局 一九九二年九月 增訂六版
疏影編 歷代梅花詩選 台北 天工書局 一九九三年四月
張簡坤明 詩學理論與詮釋 板橋市 駱駝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一月
張高評 宋詩之新變與代雄 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五年九月
黃永武 中國詩學─設計篇 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一九九六年五月
黃永武 中國詩學-鑑賞篇 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張夢機 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板橋市 駱駝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
張雙棣 淮南子校釋 北京 北京大學出板社 一九九七年八月
劉勰 黃叔琳注 李詳補注 增訂文心雕龍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二000年八月
漢光文化事業編輯委員會 梅花 台北 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八一年
劉鐵冷 作詩百法 台北 廣文書局 一九七一年五月 再版
廚川白村 林文瑞譯 苦悶的象徵 台北 志文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八月 再版
孟元老 鄧之誠注 東京夢華錄注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四年三月
劉岱 意象的流變 台北 聯經出板社 一九八七年二月 五刷
劉斯翰 楊萬里詩選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一九九一年七月
黎運漢 張維耿編 現代漢語修辭學 台北 書林出版公司 一九九一年九月
蔡宗陽 余崇生主編 中國文學與美學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二000年九月
歐純純 唐代琴詩之風貌 台北 文津出版社 二000年十月
錢仲聯校注 劍南詩稿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九月
簡恩定 周彥文 中國文化概論 台北縣 國立空中大學 二000年八月
蕭翠霞 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 台北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貳、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
一、期刊
1、依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2、作者姓氏同筆畫者,依出版先後為序
王琛 玉梅謝後陽和至 散與群芳自在香-宋代詠梅詩管窺 南都學壇哲社版 一期 一九九七年
王樹溥 陸游詩作中的自我形象的塑造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二期 一九九九年
王雪盼 楊萬里誠齋体詩中的雅與俗 文教資料 二期 二000年
孔瑞明 陸游的詩歌理論和創作 山西教育學院學報 三卷 三期 二000年
皮元珍 映日荷花別樣紅-論楊萬里詩歌創作的自我超越 藝苑縱橫 六期 二00一年
朱明秋 從陸游蜀中詞看其在川九年的心境 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 二期 一九九九年
李炳海 淨土法門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詩及其與佛教的因緣 東北師大學報 四期 一九九五年
呂立琢 陸游醉夢謫居詩的愛國情思 鹽城師專學報哲社版 二期 一九九八年
李新彬 梅花意象的文化內蘊 社會縱橫 四期 一九九八年
宋邦珍 從<臨安春雨初霽>看陸游的苦悶 中國語文 八十二卷 六期 一九九八年六月
余力文 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與詠花詩 國文天地 十五卷 二期 一九九九年七月new window
周蔚 中國古代文藝批評中的形神論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六期 一九九八年
邱占勇 宋人詠梅詩的三種境界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科版 一期 一九九九年
金荷山 華海鏡 梅花賦予中國人的美學價值 中國園林 三期 二00一年
宣炳善 陸游晚年的詩情與意趣 文字與文學藝術 三期 一九九八年
胡迎建 論楊萬里的文學思想及其詩論 江西社會科學 三期 一九九九年
徐國基 「形神兼備」釋疑-試論「以神寫形」還是「以形寫神」 陶瓷研究 一期 一九九七年
夏春豪 陸游詩的自省意識 淮陰師專學報 十九卷 二期 一九九七年
陳義成 歷代對楊萬里作品之論評評議 逢甲學報 第十九期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陳義成 楊萬里詩之技巧與風格 逢甲學報 二十期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陳義成 楊萬里家世考 逢甲學報 第二十一期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陳義成 楊萬里周必大交誼考辨 逢甲中文學報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莫礪鋒 論楊萬里詩風的轉變過程 求索 四期 二00一年
張健 陸游的文學理論研究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八卷 第一期 一九九七年六月
黃永武 千年寒氣萬年雪•鍊得梅花是國花-梅花精神的歷史淵源 中國文化月刊 二十七期 一九八二年
張雪松 陸游的婚姻悲劇 國文天地 八卷 四期 一九九二年九月new window
張乘健 論陸游的道學觀旁及其他 文學遺產 四期 一九九七年
張玉璞 楊萬里與南宋晚唐詩風的復興 文史哲 二期 一九九八年
程杰 梅花意象及其象徵意義的發生 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 四期 一九九八年
張君如 冬賞梅花春海棠-談南宋四大家的詠花詩 育達學報 十二期 一九九八年
程杰 美人與高士-兩個詠梅擬象的遞變 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 六期 一九九九年
張瑞君 論楊萬里的人格 天津師大學報 六期 一九九九年
程杰 梅與雪-詠梅範式之一 陰山學刊 一期 二000年
程杰 梅與水、月-一個詠梅模式的發展 江蘇社會科學 四期 二000年
張小豔 楊萬里詩動態助詞研究 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二二卷 二期 二00一年
張瑞君 楊萬里在宋代詩歌發展中的地位及影響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 二期 二00一年
程杰 梅花象徵生成的三大原因 江蘇社會科學 四期 二00一年
程杰 從魏晉到兩宋:文學對梅花美的抉發與演繹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六期 二00一年
程杰 林逋詠梅在梅花審美認識史上的意義 學術研究 七期 二00一年
楊淳雅 試論楊萬里詩風之嬗遞與蛻變 中國文化月刊 二0八期 一九九七年七月
楊吉榮 陸游南鄭從軍生活與詩歌創作 漢中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 三期 一九九七年
楊鑄 中國古代藝術形神觀念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六期 一九九八年
榮斌 詠梅詩史概說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五期 一九九七年
陸游宦蜀期間佛道傾向的變化及其原因探微 趙萬宏 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 二期 二00一年
歐陽炯 楊萬里之思想性情德行與功業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十七卷 二期 一九八四年
鍾美玲 楊萬里的詩歌創作論 中國文化月刊 二五一期 二00一年二月
二、博碩士論文
1、依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2、作者姓氏同筆畫者,依出版先後為序
田啟文 包慎伯文學理論研究 中興碩論 一九九七年六月
宋邦珍 陸游詩歌研究 高師博論 二000年六月new window
林珍瑩 楊萬里山水詩研究 高詩碩論 一九九二年七月
陳聖萌 唐人詠花詩研究 政大 一九八0年
陳義成 楊萬里生平及其詩研究 文化博論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new window
康育英 陸游紀遊詩研究 逢甲碩論 一九九九年六月
陳貞俐 蘇軾詠花詩研究 高詩碩論 二00一年六月
歐陽炯 楊萬里及其詩學 東吳碩論 一九八一年五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