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國文字構形研究
作者:陳立
作者(外文):Lee Chen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葉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構形戰國文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7
本論文分為十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寫作的目的、使用材料的內容與範圍、研究的方法,以及各章節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為「戰國文字材料斷代」,現今所見的戰國文字材料十分多,為了瞭解不同時期的文字形構變化,以及不同地域的材料之差異,首先將出土的戰國文字材料分為楚、晉、齊、燕、秦等五個系統,每一個系統下再細分為銅器、簡牘帛書、璽印、貨幣、陶器、玉石等,利用出土的墓葬資料,或是器物上所記載的歷史事件、人物名稱等線索,將之斷代。
第三章至第八章屬正文的部分,依序為「形體結構增繁分析」、「形體結構省減分析」、「形體結構異化分析」、「形體結構訛變分析」、「形體結構類化分析」、「形體結構合文分析」。戰國文字異形的現象十分嚴重,或增繁、或省減、或改易形體,為了探究文字變化的原因,依序觀察、討論文字形構的變易情形,並且透過甲骨文、金文等相關資料,與戰國文字作一比較,分析其間文字的演變,以及戰國五系文字的形體差異,並且找出形構之增繁、省減、異化、訛變、類化、合文的因素,知曉五系文字的特色。
第九章為「異時異域文字關係考」,透過春秋、戰國文字的比較,戰國五系文字的比對、分析,找出文字形構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以及處於同一時期而不同地域者的特色,並重新評論王國維東西土說的是非。
第十章為「結論」,係將本論文各章討論的重點,予以整理,作為本文的結束,藉以瞭解戰國五系文字的異同之處,並且找出戰國文字的特質與價值。
一、
經部
二畫
(宋)丁度等,《集韻》,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
四畫
(漢)毛公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3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漢)公羊壽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
館,1993年。
(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
館,1993年。
五畫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
印書館,1993年。
六畫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94年。
七畫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晉)杜預註,《春秋經傳集解》,臺北:新興書局,1992年。
八畫
(清)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九畫
(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春秋蔣蝬ヰ`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十畫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
(清)孫詒讓,《名原》,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清)郝懿行、王念孫、錢繹、王先謙等著,《爾雅•廣雅•方言•釋名--清疏四
種合刊(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十一畫
(宋)郭忠恕,《汗簡》,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晉)郭羲`、(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宋)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
(漢)雪V撰、(宋)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雪V撰、(南唐)徐鍇傳釋,《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雪V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韻樓藏版),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
十二畫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傅隸樸,《周易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十四畫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十五畫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史部
四畫
(晉)孔晁注,《逸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
年。
五畫
(周)左丘明,《國語》,臺北︰宏業書局,1980年。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日本)瀧川
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
八畫
(清)吳式芬,《攈古錄金文》,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年。
九畫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後漢書集解》,臺北︰藝文印書
館,1996年。
十畫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6年。
十二畫
(清)乾隆敕編,《西清古鑑》(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1986
年。
十三畫
(清)鄒安,《周金文存》,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8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十五畫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90年。
(清)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子部
七畫
(周)呂不韋撰、(漢)高誘註,《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周)李耳撰、(晉)王弼注,《老子》,臺北︰中華書局,1993年。
十畫
(周)荀卿撰、(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94年。
(唐)徐堅,《初學記》,臺北︰新興書局,1972年。
(漢)高誘注,《淮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十一畫
(周)莊周撰、(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
年。
十三畫
(漢)賈誼撰、(清)盧文弨校,《賈子新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十八畫
(周)韓非撰、(清)王先慎集解,《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周)韓非撰、(民)陳奇猷著,《韓非子集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集部
六畫
(宋)朱熹集注,《楚辭集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七畫
(清)沈德潛選輯、王蒓父箋註、劉鐵冷校刊,《古詩源箋注》,臺北:華正書局,
1986年。
九畫
(宋)洪興祖補注、(清)蔣驥注,《楚辭補注•山帶閣注楚辭》,臺北︰長安出版
社,1991年。
十八畫
(梁)蕭統選輯、(唐)李善注釋,《文選》,臺北:正中書局,1985年。
二十畫
(清)嚴可均校輯,《全後漢文》,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二、
三畫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年。
于省吾,《詩經楚辭新證》,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四畫
王力,《王力文集•字的寫法、讀音和意義》第三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5年。
王世征、宋金蘭,《古文字學指要》,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7年。
王國維,《定本觀堂集林》,臺北︰世界書局,1991年。
王輝,《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王輝,《秦文字集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王輝,《秦出土文獻編年》,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
天津歷史博物館藏,《中國歷代貨幣(先秦部分)》,天津︰楊柳青畫社,1990年。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戰國楚簡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古文
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1976-197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北京︰中華書局,1980-1983
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
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社,200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雨臺山楚墓》,北
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
版社,1991年。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年。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輝縣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中州路(西工段)》,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北京:
文物出版社,1973年。
《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北京:中華書
局,1995年。
五畫
石泉等,《楚國歷史文化辭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六畫
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朱活,《古錢新探》,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七畫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
李家浩,《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李學勤、艾蘭,《歐洲所藏中國青銅器遺珠》,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李學勤、齊文心、艾蘭,《英國所藏甲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何浩,《楚滅國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何琳儀,《古幣叢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汪慶正,《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八畫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V墓--戰國中山國國王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庫考古發掘隊、淅川縣博物館,《淅川下寺春秋
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
周法高,《金文詁林》,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
周法高,《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年。
周曉陸、路東之,《秦封泥雧》,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
金祥恆,《金祥恆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90年。
金德建,《金德建古文字學論文集》,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年。new window
林澐,《古文字研究簡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年。
邱德修,《新訓詁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
九畫
胡小石,《胡小石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姚孝遂、蕭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廣州:嶺南
美術出版社,1999年。
洪家義,《金文選注繹》,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
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兒坡秦墓》,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施謝捷,《吳越文字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十畫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年。
馬文熙、張歸璧,《古漢語知識詳解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990年。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書局,1991年。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年。
徐谷甫,《鳥蟲書大鑑》,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
徐谷甫、王延林,《古陶字彙》,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
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高明,《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高明、葛英會,《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孫慰祖,《古封泥集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殷虛文字記》,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
唐蘭,《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1年。
唐蘭,《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十一畫
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金文形義通解》,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
1995年。
張守中,《中山王�V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張光裕、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2年。
張光裕、袁國華,《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
年。
張光裕、滕壬生、黃錫全,《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張頷,《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陳松長,《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
年。
陳邦懷,《一得集》,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陳振裕、劉信芳,《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陳章太、李行健,《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匯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
年。
陳漢平,《金文編訂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陳煒湛,《甲骨文簡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陳夢家,《海外中國銅器圖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郭沫若,《金文叢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九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
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郭寶鈞,《山彪鎮與琉璃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商承祚,《福氏所藏甲骨文字》,香港:香港書店,1973年。
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匯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商承祚,《長沙古物聞見記•續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商承祚,《殷契佚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
商承祚、王貴忱、譚隸華,《先秦貨幣文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年。
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國家文物局,《2002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曹旅寧,《秦律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曹錦炎,《古璽通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
曹錦炎,《鳥蟲書通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
曹錦炎、張光裕,《東周鳥篆文字編》,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釩繙~,《漢語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淄博市博物館、齊故城博物館,《臨淄商王墓地》,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十二畫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9年。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73年。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曾榮汾,《字樣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湯餘惠,《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
湯餘惠等,《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黃錫全,《先秦貨幣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黃錫全,《先秦貨幣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十三畫
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考古大事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葉玉森,《殷虛書契前編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董作賓,《董作賓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董楚平,《吳越文化新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董蓮池,《金文編校補》,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楊寬,《戰國史》(增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new window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臺北:大通書局,1974年。
詹鄞鑫,《漢字說略》,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十四畫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滕銘予,《秦文化:從封國到帝國的考古學觀察》,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年。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年。
十五畫
蔡季襄,《晚周繒書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劉英茂,《普通心理學》,基隆:大洋出版社,1979年。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
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鄭家相,《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香港:龍門書店,1978年。
蔣善國,《漢字形體學》,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
十六畫
賴非,《山東新出土古璽印》,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潘重規,《龍龕手鑑新編》,臺北:石門圖書公司,1980年。
十七畫
臨時澳門市政局,《珍秦齋藏印--秦印篇》,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
臨時澳門市政局,《珍秦齋藏印--戰國篇》,澳門:澳門基金會,2001年。
十九畫
顧廷龍,《古匋文孴錄》,臺北:文華出版社,1970年。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臺北:文華出版社,1970年。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羅福頤,《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羅福頤,《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二十畫
嚴一萍,《金文總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
嚴志斌,《四版《金文編》校補》,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
蘇州博物館,《真山東周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饒宗頤、曾憲通,《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1985年。
三、
三畫
于中航,〈「元年閏」矛〉,《文物》1987:11,北京︰文物出版社。
于省吾,〈陳僖壺銘文考釋〉,《文物》1961:10,北京︰文物出版社。
于省吾,〈「鄂君啟節」考釋〉,《考古》1963:8,北京:科學出版社。
于省吾,〈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局,1979年
于省吾,〈釋百〉,《江漢考古》1983:4,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
于豪亮,〈中山三器銘文考釋〉,《考古學報》1979:2,北京:科學出版社。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長治市分水嶺古墓的清理〉,《考古學報》1957:
1,北京:科學出版社。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晉東南地區文化局,〈山西省潞城縣潞河戰國墓〉,
《文物》1986:6,北京︰文物出版社。
山東沂水縣博物館,〈山東沂水縣近年發現的幾座戰國墓〉,《文物》2001:10,
北京︰文物出版社。
山東諸城縣博物館,〈山東諸城臧家莊與葛布口村戰國墓〉,《文物》1987:12,
北京︰文物出版社。
大冶縣博物館,〈鄂王城遺址調查簡報〉,《江漢考古》1985:3,武漢︰《江
漢考古》編輯部。
大冶縣博物館,〈大冶縣出土戰國窖藏青銅器〉,《江漢考古》1989:3,武漢︰
《江漢考古》編輯部。
四畫
王人聰,〈關於壽縣楚器銘文「�H」字的解釋〉,《考古》1972:6,北京:科
學出版社。
王人聰,〈古璽考釋〉,《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
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3年。
王人聰,〈真山墓地出土「上相邦璽」辨析〉,《故宮博物院院刊》1998:2,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王方,〈山東章丘出土齊刀、賹化圜錢〉,《中國錢幣》1994:2,北京:《中
國錢幣》編輯部。
王紅武、吳大焱,〈陜西寶雞鳳閣嶺公社出土一批秦代文物〉,《文物》1980:
9,北京︰文物出版社。
王健民、梁柱、王勝利,〈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青龍白虎圖象〉,《文物》
1979:7,北京︰文物出版社。
王嗣洲、孫德源、趙華,〈遼寧莊河市近年出土的戰國貨幣〉,《文物》1994:
6,北京︰文物出版社。
王夢華,〈漢字形體演變中的類化問題〉,《東北師大學報》1982︰4,長春︰
東北師大學報編輯部。
王輝,〈殷人火祭說〉,《古文字研究論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年。
王輝,〈跋朔縣揀選的四年�_相樂�z鈹〉,《考古與文物》1989:3,西安:《考
古與文物》編輯部。
王輝,〈秦印探述〉,《文博》1990:5,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王輝,〈秦文字釋牘訂補(八篇)〉,《考古與文物》1997:5,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王輝,〈秦曾孫駰告華大山明神文考釋〉,《考古學報》2001:2,北京:考古
雜誌社。
王翰章,〈燕王職劍考釋〉,《考古與文物》1983:2,西安:《考古與文物》
編輯部。
尤仁德,〈春秋戰國八璽考釋〉,《考古與文物》1982:3,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尤仁德,〈館藏戰國六璽考釋〉,《考古與文物》1990:3,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考古部、寶坻縣文化館,〈寶坻秦城遺址試掘報告〉,《考古
學報》2001:1,北京:科學出版社。
牛濟普,〈新鄭館藏東周陶文試析〉,《中原文物》1989:2,鄭州:《中原文
物》編輯部。
牛濟普,〈河南陶文概述〉,《中原文物》1989:4,鄭州:《中原文物》編輯
部。
牛濟普,〈楚系官璽例舉〉,《中原文物》1992:3,鄭州:《中原文物》編輯
部。
五畫
四川省博物館、青川縣文化館,〈青川現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牘--四川青川縣戰國
墓發掘簡報〉,《文物》1982:1,北京︰文物出版社。
四川省博物館、新都縣文物管理所,〈四川新都戰國木槨墓〉,《文物》1981:
6,北京︰文物出版社。
包山墓地竹簡整理小組,〈包山2號墓竹簡概述〉,《文物》1988︰5,北京︰
文物出版社。
石志廉,〈陳喜壺補正〉,《文物》1961:10,北京︰文物出版社。
石志廉,〈「楚王孫��(漁)」銅戈〉,《文物》1963:3,北京︰文物出版社。
石志廉,〈館藏戰國七璽考〉,《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79年總一期,北京:
文物出版社。
石志廉,〈戰國古璽考釋十種〉,《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0年總二期,北
京:文物出版社。
石志廉,〈戰國古鉨文字考釋十一種〉,《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9年總十
三、十四期,北京:文物出版社。
白於藍,〈包山楚簡補釋〉,《中國文字》新廿七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new window
年。
白冠西,〈郢爰考釋〉,《考古通訊》1957:1,北京:科學出版社。
白雲翔,〈遼寧撫順市發現戰國青銅兵器〉,《考古》1996:3,北京:科學出
版社。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市北道區文化館,〈甘肅天水放馬灘戰國秦漢墓群
的發掘〉,《文物》1989:2,北京︰文物出版社。
丘寶怡,〈燕國璽印文字研究〉,《問學二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
及文學系,1997年。
史黨社、田靜,〈郭沫若〈詛楚文考釋〉訂補〉,《文博》1998:3,西安:陜
西人民出版社。
六畫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西安北郊尤家莊二十號戰國墓發掘簡報〉,《文物》
2004:1,北京︰文物出版社。
安志敏,〈金版與金餅--楚漢金幣及其有關問題〉,《考古學報》1973:2,北京︰
科學出版社。
安志敏、陳公柔,〈長沙戰國繒書及其有關問題〉,《文物》1963︰9,北京︰
文物出版社。
安徽阜陽地區展覽館文博組,〈安徽鳳臺發現楚國「郢大�B」銅量〉,《文物》
1978:5,北京︰文物出版社。
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安徽淮南市蔡家崗趙家孤堆戰國墓〉,《考古》1963:
4,北京︰考古雜誌社。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潛山縣文物管理所,〈安徽潛山公山崗戰國墓葬發掘報
告〉,《考古學報》2002:1,北京:科學出版社。
朱京葛,〈河南長葛出土一件戰國銅鈹〉,《文物》1992:4,北京︰文物出版
社。
朱華,〈山西運城出土戰國布幣淺析〉,《中國錢幣》1985:2,北京:《中國
錢幣》編輯部。
朱淵清,〈孔子詩論〉,簡帛研究網站,2001年12月18日。
朱淵清,〈「孔」字的寫法〉,簡帛研究網站,2001年12月18日。
朱德熙,〈中山王器的祀字〉,《文物》1987:11,北京︰文物出版社。
朱德熙、裘錫圭,〈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文物》1979:1,
北京︰文物出版社。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一、二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江陵望山沙
塚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七畫
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江漢考古》1993:3,武漢︰《江漢考
古》編輯部。
李天虹,〈郭店楚簡文字雜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守奎,〈江陵九店56號墓竹簡考釋4則〉,《江漢考古》1997︰4,武漢︰《江
漢考古》編輯部。
李光軍、宋蕊,〈二年寺工師壺、雍工敃壺銘文再釋〉,《考古與文物》1993:
4,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李先登,〈河南登封陽城遺址出土陶文簡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2年。
李先登,〈滎陽、邢丘出土陶文考釋〉,《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9年總十
一期,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仲操,〈八年呂不韋戈考〉,《文物》1979:12,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昭和,〈青川出土木牘文字簡考〉,《文物》1982:1,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政、曹硯農,〈關注里耶--「湘西里耶秦簡學術研討會」掃描〉,《中國文物
報》2002年8月9日,第五版。
李恩佳,〈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陶量〉,《文物》1987:4,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家浩,〈試論戰國時期楚國的貨幣〉,《考古》1973:3,北京:科學出版社。
李家浩,〈戰國�_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李家浩,〈楚國官印考釋〉,《江漢考古》1984:2,武漢︰《江漢考古》編輯
部。
李家浩,〈戰國於疋布考〉,《中國錢幣》1986:4,北京:《中國錢幣》編輯
部。
李家浩,〈齊國文字中的「遂」〉,《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3,
武漢:《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
李家浩,〈十一年皋落戈銘文釋文商榷〉,《考古》1993:8,北京:科學出版
社。
李家浩,〈江陵九店五十六號墓竹簡釋文〉,《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
出版社,1995年。
李家浩,〈戰國官印考釋兩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
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李家浩,〈信陽楚簡「樂人之器」研究〉,《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
育出版社,1998年。
李家浩,〈傳賃龍節銘文考釋--戰國符節銘文研究之三〉,《考古學報》1998:1,
北京:科學出版社。
李家浩,〈燕國「洀谷山金鼎瑞」補釋〉,《中國文字》新廿四期,臺北:藝文
印書館,1998年。
李家浩,〈五六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李家浩、裘錫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9年。
李景聃,〈壽縣楚墓調查報告〉,《田野考古報告》第一冊,臺北:南天書局,
1978年。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叢考〉,《古漢語研究》1997:1,長沙:古漢語研究
雜誌社。
李零,〈戰國鳥書箴銘帶鉤考釋〉,《古文字研究》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
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文及文學系,1997年。
李零,〈秦駰禱病玉版的研究〉,《國學研究》第六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北京: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
李零,〈參加「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幾點感想〉,簡帛研究網站,2000
年11月16日。
李零,〈容成氏〉,《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李零、劉雨,〈楚�R陵君三器〉,《文物》1980:8,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來,〈山東肥城市發現一件戰國有銘銅戈〉,《考古》2002:9,北京:考
古雜誌社。
李學勤,〈談近年新發現的幾種戰國文字資料〉,《考古參考資料》1956︰1,
北京︰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李學勤,〈戰國時代的秦國銅器〉,《文物參考資料》1957︰8,北京︰文物出
版社。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上)〉,《文物參考資料》1959︰7,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中)〉,《文物參考資料》1959︰8,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參考資料》1959︰9,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北京揀選青銅器的幾件珍品〉,《文物》1982:9,北京︰文物出版
社。
李學勤,〈秦國文物的新認識〉,《文物》1980:9,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試論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殘片〉,《文物》1992︰11,北京︰文物出版
社。
李學勤,〈古越閣所藏青銅兵器選粹〉,《文物》1993:4,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鈹〉,《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廣州:嶺南美術出版
社,1999年。
李學勤,〈秦玉牘索隱〉,《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2,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李學勤,〈「梪」字與真山楚官璽〉,《國學研究》第八卷,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1年。
李學勤,〈荥陽上官皿與安邑下官鍾〉,《文物》2003:10,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79:2,
北京:科學出版社。
宋國定,〈新蔡發掘一座大型楚墓〉,《中國文物報》,1994年10月23日,第
一版。
何琳儀,〈中山王器考釋拾遺〉,《史學集刊》1984:3,長春:《史學集刊》
編輯委員會。
何琳儀,〈長沙帛書通釋〉,《江漢考古》1986︰2,武漢︰《江漢考古》編輯
部。
何琳儀,〈返邦刀幣考〉,《中國錢幣》1986:3,北京:《中國錢幣》編輯部。
何琳儀,〈平安君鼎國別補正〉,《考古與文物》1986:5,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何琳儀,〈古璽雜識讀〉,《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
何琳儀,〈魏國方足布四考〉,《文物季刊》1992:4,太原:《文物季刊》編
輯部。
何琳儀,〈包山竹簡選釋〉,《江漢考古》1993︰4,武漢︰《江漢考古》編輯
部。
何琳儀,〈郭店竹簡選釋〉,《文物研究》總第十二輯,合肥:黃山書社,1999
年。
何琳儀,〈戰國兵器銘文選釋〉,《考古與文物》1999:5,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何琳儀,〈滬簡詩論選釋〉,簡帛研究網站,2002年1月17日。
何雙全,〈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地圖初探〉,《文物》1989:2,北京︰文物出
版社。
孝感地區第二期亦工亦農文物考古訓練班,〈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發掘簡
報〉,《文物》1976:6,北京︰文物出版社。
余謹,〈上博藏簡(一)討論會綜述〉,簡帛研究網站,2002年1月1日。
八畫
河北省文化局文化工作隊,〈河北邯鄲百家村戰國墓〉,《考古》1962:12,北
京:考古雜誌社。
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發掘簡報〉,《文物》
1979:1,北京︰文物出版社。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第一隊,〈我國考古史上的空前發現信陽長臺關發掘一
座戰國大墓〉,《文物參考資料》1959︰9,北京︰文物出版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駐馬店市文化局、新蔡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河
南新蔡平夜君成墓的發掘〉,《文物》2002:8,北京︰文物出版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信陽市文物工作隊,〈河南信陽長臺關七號楚墓發掘簡
報〉,《文物》2004:3,北京︰文物出版社。
林仙庭、高大美,〈山東棲霞出土戰國時期青銅器〉,《文物》1995:7,北京︰文物出版社。
林素清,〈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new window
十一本第一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
林素清,〈楚簡文字綜論〉,「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
研究院,2000年。
林素清,〈上博楚竹書〈昔者君老〉釋讀〉,「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
討會」,苗栗: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2003年。
林清源,〈《殷周金文集成》新收戰國秦戈考釋〉,《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
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林澐,〈釋古璽中從「朿」的兩個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
書局,1992年。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文物管理所,〈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發現藺相如銅戈〉,《文
物》1998:5,北京︰文物出版社。
周亞,〈郾王職壺銘文初釋〉,《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八期,上海:上海書畫出
版社,2000年。
周鳳五,〈《 睪命案文書》箋釋--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研究之一〉,《文史哲學
報》第四十一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年。
周鳳五,〈包山楚簡《集箸》、《集箸言》析論〉,《中國文字》新二十一期,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周鳳五,〈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中國文字》新廿四期,臺北:藝文
印書館,1998年。
周鳳五,〈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臺北:
楚文化研究會籌備處,1999年。
周鳳五,〈郭店楚簡識字札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
學生書局,1999年。
周鳳五,〈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新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
刊》第七十本第三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周鳳五,〈〈秦惠文王禱詞華山玉版〉新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new window
刊》第七十二本第一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年。
周鳳五,〈〈孔子詩論〉新釋文及注解〉,簡帛研究網站,2002年1月16日。
周鳳五,〈遂公盨銘初探〉,「楚簡綜合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古文字與古文
獻為議題」,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
周鳳五,〈論上博〈孔子詩論〉竹簡留白問題〉,簡帛研究網站,2002年1月
19日。
周曉陸,〈盱眙所出重金絡�怴B陳璋圓壺讀考〉,《考古》1988:3,北京︰科
學出版社。
周曉陸、紀達凱,〈江蘇連雲港市出土襄城楚境尹戈讀考〉,《考古》1995:1,
北京︰科學出版社。
岳起,〈咸陽塔兒坡秦墓新出陶文〉,《文博》1998:1,西安:陜西人民出版
社。
吳振武,〈《古璽彙編》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3年。
吳振武,〈戰國「廩」字考察〉,《考古與文物》1984:4,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吳振武,〈古璽合文考(十八篇)〉,《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
吳振武,〈試說齊國陶文中的「鍾」和「溢」〉,《考古與文物》1991:1,西
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吳振武,〈說梁重釿布〉,《中國錢幣》1991:2,北京:《中國錢幣》編輯部。
吳振武,〈戰國璽印中的「虞」和「衡鹿」〉,《江漢考古》1991:3,武漢︰
《江漢考古》編輯部。
吳振武,〈古璽和秦簡中的「穆」字〉,《文史》第三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
1994年。
吳振武,〈釋雙劍誃舊藏燕「外司聖鍴」璽〉,《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吳鎮烽,〈工師文罍考〉,《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四輯,西安:西北大學出
版社,1997年。
吳鎮烽、尚志儒,〈陜西鳳翔高莊秦墓地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1:1,
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金祥恆,〈楚繒書「�釤堙v解〉,《金祥恆先生全集》第二冊,臺北:藝文印書
館,1990年。
武漢市文物商店,〈武漢市收集的幾件重要的東周青銅器〉,《江漢考古》1983:
2,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
邵磊,〈戰國古璽分域叢談〉,《南方文物》1996:4,南昌:《南方文物》編
輯部。
官德杰,〈山東臨朐新出武城戈〉,《考古與文物》1999:1,西安:《考古與
文物》編輯部。
邱德修,〈甲骨文「喪」字考〉,《中等教育輔導叢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1996年。
邱德修,〈甲骨文「套字」考--以鬥系為例〉,「紀念甲骨文發現百週年文字學
研討會」,臺中:私立靜宜大學中文系,1999年。
邱德修,〈春秋〈子�雿s鐘銘〉考釋〉,《第十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
邱德修,〈《金文編•附錄》「倲」字考〉,《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
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邱德修,〈春秋�噁d鐘銘研究〉,《中國學術研刊》第二十三期,臺北:國立臺new window
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年。
邱德修,〈如何利用「二聲字」解經〉,《第三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九畫
胡文春,〈江陵紀南城遺址內出土「 公」陶豆〉,《江漢考古》1993:1,武
漢︰《江漢考古》編輯部。
姜亮夫,〈秦詛楚文考釋--兼釋亞馱、大沈久湫兩辭〉,《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1980:4,蘭州:《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
姜建成,〈山東青州市出土齊國刀幣〉,《中國錢幣》1987:3,北京:《中國
錢幣》編輯部。
郎保利,〈長平古戰場出土三十八年上郡戈及相關問題〉,《文物》1998:10,
北京︰文物出版社。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市西工區212號東周墓〉,《文物》1985:12,北京︰
文物出版社。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市針織廠東周墓(C1M5269)的清理〉,《文物》2001:
12,北京︰文物出版社。
洛陽博物館,〈河南洛陽出土「繁陽之金」劍〉,《考古》1980:6,北京:科
學出版社。
洛陽博物館,〈洛陽哀成叔墓清理簡報〉,《文物》1981:7,北京︰文物出版
社。
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涇陽寶豐寺秦墓發掘簡報〉,〈文博〉2002:5,西
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姚漢源,〈鄂君啟節釋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范毓周,〈甲骨文中的合文字〉,《國文天地》第七卷第十二期,臺北︰國文天new window
地雜誌社,1992年。
施謝捷,〈《古璽匯編》釋文校訂〉,《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十畫
流火,〈銅龍節〉,《文物》1960:8、9,北京︰文物出版社。
唐友波,〈新見頁�砦岸p識〉,《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九期,上海:上海書畫出
版社,2002年。
唐石父、高桂雲,〈燕國明刀面文釋「明」之新證〉,《燕文化研究論文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
3,北京︰文物出版社。
馬承源,〈商鞅方升和戰國量制〉,《文物》1972:6,北京︰文物出版社。
馬承源,〈前言:戰國楚竹書的發現保護和整理〉,《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孔子詩論〉,《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1年。
馬承源,〈子羔〉,《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馬承源,〈魯邦大旱〉,《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2年。
馬國權,〈鳥蟲書論稿〉,《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馬璽倫、李玉婷、王元平,〈山東沂水縣出土一件「平阿左戈」銅戈〉,《文物》
1991:10,北京︰文物出版社。
徐中舒,〈陳侯四器考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四分,new window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2年。
徐中舒、伍仕謙,〈中山王三器釋文及宮室圖說明〉,《中國史研究》1979:4,
北京:中國史研究雜誌社。
徐在國,〈戰國官璽考釋(三則)〉,《考古與文物》1999:3,西安:《考古與文
物》編輯部。
徐秉琨,〈說「陽安」布〉,《中國錢幣》1985:2,北京:《中國錢幣》編輯
部。
郝本性,〈新鄭「韓鄭故城」發現一批戰國銅兵器〉,《文物》1972:10,北京︰
文物出版社。
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江陵藤店一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73︰9,北京︰
文物出版社。
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王家臺十五號秦墓〉,《文物》1995:1,北京︰文物
出版社。
荊州博物館,〈江陵李家臺楚墓清理簡報〉,《江漢考古》1986︰3,武漢︰《江
漢考古》編輯部。
荊沙鐵路考古隊,〈江陵秦家嘴楚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1988︰2,武漢︰
《江漢考古》編輯部。
高至喜,〈試論湖南楚墓的分期與年代〉,《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高英士,〈朔縣趙家口發現戰國劍〉,《考古與文物》1989:3,西安:《考古
與文物》編輯部。
高鴻縉,〈頌器考〉,《師大學報》第四期,臺北:臺灣省立師範大學,1959new window
年。
連劭名,〈秦惠文王禱詞華山玉簡文研究〉,《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0:1,
北京:文物出版社。
容庚,〈鳥書考〉,《頌齋述林》,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又
收入《燕京學報》之〈鳥書考〉、〈鳥書考補正〉、〈鳥書三考〉,與《中山大
學學報》1964︰1之〈鳥書考〉)
晏昌貴、徐承泰,〈「无比當斤」布時代及國別之再探討〉,《江漢考古》1998:
1,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
孫昌盛、馬勇、蹇麗麗,〈山東蒙陰發現兩件銘文銅戈〉,《文物》1998:11,
北京︰文物出版社。
孫華,〈先秦貨幣雜考〉,《考古與文物》1990:2,西安:《考古與文物》編
輯部。
孫敬明,〈「車大夫長畫」戈考〉,《文物》1987:1,北京︰文物出版社。
孫敬明,〈齊城左戈及相關問題〉,《文物》2000:10,北京︰文物出版社。
孫敬明、蘇兆慶,〈十年洱陽令戈考〉,《文物》1990:7,北京︰文物出版社。
殷國光,〈《呂氏春秋》含「之」的體詞性向心結構的考察〉,《紀念王力先生
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殷滌非,〈安徽壽縣新發現的銅牛〉,《文物參考資料》1959:4,北京︰文物
出版社。
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B鎬」〉,《文物》1980︰4,北京︰文物出版社。
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文物參考資料》1958:4,
北京︰文物出版社。
烏蘭察布盟文物工作隊,〈內蒙古清水河縣拐子上古城發現秦兵器〉,《文物》
1987:8,北京︰文物出版社。
十一畫
郭子直,〈戰國秦封宗邑瓦書銘文新釋〉,《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輯,北京:中
華書局,1986年。
郭沂,〈郭店竹簡與中國哲學(論綱)〉,《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郭沫若,〈由壽縣蔡器論到蔡墓的年代〉,《考古學報》1956:1,北京︰科學
出版社。
郭沫若,〈者 鐘銘考釋〉,《考古學報》1958︰1,北京︰科學出版社。
郭沫若,〈信陽墓的年代與國別〉,《文物參考資料》1958:1,北京︰文物出
版社。
郭沫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8︰4,北京︰文物出
版社。
陳平,〈遼陽新出四十年上郡守起戈銘補釋〉,《考古》1994:9,北京:科學
出版社。
陳立,〈郭店竹書〈六德〉文字零拾〉,「第一屆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年。
陳立,〈〈孔子詩論〉的作者與時代〉,《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陳立,〈試由上博簡〈緇衣〉從「虍」之字尋其文本來源〉,「新出土文獻與古
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所,2002年。
陳立,〈楚系簡帛資料所見符號初撢〉(待刊稿)。new window
陳玉寅、姚世英,〈者�@鎛的發現與考略〉,《文物》1992:2,北京︰文物出
版社
陳邦懷,〈對〈陳喜壺〉一文的補充〉,《文物》1961:10,北京︰文物出版社。
陳邦懷,〈戰國楚帛書文字考證〉,《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1年。(又收入《一得集》)
陳松長,〈湖南常德新出土銅距末銘文小考〉,《文物》2002:10,北京︰文物
出版社。
陳佩芬,〈緇衣〉,《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陳佩芬,〈昔者君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2年。
陳振裕,〈望山一號墓的年代與墓主〉,《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陳偉,〈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1998︰4,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
陳偉,〈郭店楚簡〈六德〉諸篇零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5,武昌:《武漢大學學報》編輯部。
陳偉,〈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簡帛研究網站,2002年1月24日。
陳偉武,〈雙聲符字綜論〉,《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
社,1999年。
陳煒湛,〈包山楚簡研究(七篇)〉,《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州︰廣
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陳爾俊,〈戰國古璽文字考釋補正〉,《文物研究》總第二期,合肥:黃山書社,
1986年。
陳燮君,〈序〉,《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陳鐵卿,〈一種常見的古代貨幣--明刀〉,《燕文化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陶正剛,〈山西屯留出土一件「平周」戈〉,《文物》1987:8,北京︰文物出
版社。
陶正剛,〈山西臨縣窯頭古城出土銅戈銘文考釋〉,《文物》1994:4,北京︰
文物出版社。
陶榮,〈甘肅崇信出土的秦戳記陶器〉,《文物》1991:5,北京︰文物出版社。
寇玉海,〈新鄭發現一件刻款戰國銅矛〉,《中原文物》1992:3,鄭州:《中
原文物》編輯部。
張正寧,〈四川西昌發現戰國「車大夫長畫」銘文戈〉,《考古與文物》1993:
5,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張光裕,〈從政〉,《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張政烺,〈卲王之�A鼎及簋銘考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八
本第三分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9年。
張政烺,〈中山王�V壺及鼎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
1979年。
張春龍、龍京沙,〈湘西里耶秦簡「復活」秦國歷史〉,《中國國家地理》第十
八期,臺北:故鄉出版社,2002年。
張桂光,〈古文字中的形體訛變〉,《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張國維,〈山西運城發現秦彘鍪量〉,《考古與文物》1986:1,西安:《考古
與文物》編輯部。
張震澤,〈燕王職戈考釋〉,《考古》1973:4,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頷,〈魏幣陜布考釋〉,《中國錢幣》1985:4,北京:《中國錢幣》編輯部。
張雙峰,〈河北興隆發現窖藏明刀幣〉,《文物》1985:6,北京︰文物出版社。
張懋鎔、王勇,〈「王太后右和室」銅鼎考略〉,《考古與文物》1994:3,西
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張懋鎔、蕭琦,〈秦昭王十五年高陵君鼎考論〉,《考古》1993:3,北京:科
學出版社。
商志�Z,〈記商承祚教授藏長沙子彈庫楚國殘帛書〉,《文物》1992︰11,北京︰
文物出版社。
商承祚,〈鄂君啟節考〉,《文物精華》1963︰2,北京︰文物出版社。
商承祚,〈戰國楚帛書述略〉,《文物》1964︰9,北京︰文物出版社。
釧�綱、于臨祥,〈遼寧新金縣後元臺發現銅器〉,《考古》1980:5,北京:
科學出版社。
陴Q珍,〈臨淄齊國故城新出土陶文〉,《考古與文物》2003:4,西安:《考
古與文物》編輯部。
雀i雄,〈十八年相邦平國君銅劍--兼談戰國晚期趙國的相〉,《中國文字》新
十七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曹淑琴、殷瑋璋,〈壽縣朱家集銅器群研究〉,《考古學文化論集(一)》,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7年。
曹錦炎,〈釋戰國陶文中的「�獢v〉,《考古》1984:1,北京:科學出版社。
曹錦炎,〈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考古與文物》1985:4,西安:《考古
與文物》編輯部。
曹錦炎,〈甲骨文合文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
曹錦炎,〈戰國古璽考釋(三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1993年。
曹錦炎,〈越王嗣旨不光劍銘文考〉,《文物》1995:8,北京︰文物出版社。
曹錦炎,〈關於真山出土的「上相邦璽」〉,《故宮博物院院刊》1998:2,北
京:紫禁城出版社。
曹錦炎等,〈浙江省博物館新入藏越王者旨於睗劍筆談〉,《文物》1996:4,
北京︰文物出版社。
常德市文物處,〈湖南常德德山戰國墓出土鳥篆銘文戈〉,《江漢考古》1996:
3,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
常德地區文物工作隊、桃源縣文化局,〈桃源三元村一號楚墓〉,《湖南考古輯
刊》第四輯,長沙:岳麓書社,1987年。
十二畫
舒之梅、王紀潮,〈曾侯乙墓的發現與研究〉,《鴻禧文物》第二期,臺北︰鴻
禧藝術文教基金會,1997年。
舒城縣文物管理所,〈舒城縣秦家橋戰國楚墓清理簡報〉,《文物研究》總第六
輯,合肥:黃山書社,1990年。
黃文杰,〈秦系簡牘文字譯釋商榷(三則)〉,《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3,廣州:《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
黃美麗,〈煙臺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戰國銅戈〉,《文物》2002:5,北京︰文物
出版社。
黃家祥,〈四川青川縣出土九年呂不韋戈考〉,《文物》1992:11,北京︰文物
出版社。
黃盛璋,〈關於陳喜壺的幾個問題〉,《文物》1961:10,北京︰文物出版社。
黃盛璋,〈試論三晉兵器的國別和年代及其相關問題〉,《考古學報》1974:1,
北京︰科學出版社。
黃盛璋,〈司馬成公權的國別、年代與衡制問題〉,《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0
年總二期,北京:文物出版社。
黃盛璋,〈新出信安君鼎、平安君鼎的國別年代與有關制度問題〉,《考古與文
物》1982:2,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黃盛璋,〈平山戰國中山石刻初步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八輯,北京:中華
書局,1983年。
黃盛璋,〈「匈奴相邦」印之國別、年代及相關問題〉,《文物》1983:8,北
京︰文物出版社。
黃盛璋,〈跋「車大夫長畫」戈兼談相關問題〉,《文物》1987:1,北京:文
物出版社。
黃盛璋,〈新發現三晉兵器及其相關問題〉,《文博》1987:2,西安:陜西人
民出版社。
黃盛璋,〈魏享陵鼎銘考論〉,《文物》1988:11,北京:文物出版社。
黃盛璋,〈三晉銅器的國別、年代與相關制度問題〉,《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
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黃盛璋,〈新發現之戰國銅器與國別〉,《文博》1989:2,西安:陜西人民出
版社。
黃盛璋,〈關於加拿大多倫多市安大略博物館所藏三晉兵器及其相關問題〉,《考
古》1991:1,北京:科學出版社。
黃盛璋,〈燕齊兵器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
黃盛璋,〈新發現的「屯氏」三孔幣與相關問題答覆〉,《中國錢幣》1993:4,
北京:《中國錢幣》編輯部。
黃盛璋,〈關於安徽阜陽博物館藏印的若干問題〉,《文物》1993:6,北京︰
文物出版社。
黃德寬,〈蔡侯產劍銘文補釋及其他〉,《文物研究》總第二期,合肥:黃山書
社,1986年。
黃錫全,〈楚幣新探〉,《中國錢幣》1994:2,北京:《中國錢幣》編輯部。
黃錫全,〈「干關」方足布考--干關、扞關、挺關、麋關異名同地〉,《訓詁論
叢》第二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棗陽市九連墩楚墓〉,《考古》2003:7,北京:
考古雜誌社。
湖北省宜昌地區文物工作隊,〈湖北當陽縣金家山兩座戰國楚墓〉,《文物》1982:
4,北京︰文物出版社。
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1997︰7,北京︰文物
出版社。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天星觀1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1,北
京︰科學出版社。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墓地整理小組,〈荊門市包山楚墓發掘簡報〉,《文
物》1988︰5,北京︰文物出版社。
湖北省博物館,〈襄陽蔡坡戰國墓發掘報告〉,《江漢考古》1985:1,武漢︰
《江漢考古》編輯部。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江陵雨臺山21號戰國楚墓〉,《文物》1988︰5,北京︰
文物出版社。
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縣文物工作組發掘小組,〈湖北江陵拍馬
山楚墓發掘簡報〉,《考古》1973:3,北京:科學出版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利縣文物保護管理研究所,〈湖南慈利石板36號戰
國墓發掘簡報〉,《文物》1990︰10,北京︰文物出版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利縣文物保護管理研究所,〈湖南慈利縣石板村戰國
墓〉,《考古學報》1995︰2,北京︰科學出版社。
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沙楊家灣M006號墓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
1954︰12,北京︰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
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槨墓〉,《考古學報》1957︰
1,北京︰科學出版社。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子彈庫戰國木槨墓〉,《文物》1974︰2,北京︰文物出
版社。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常德德山楚墓發掘報告〉,《考古》1963:9,北京:考
古雜誌社。
馮沂,〈山東臨沂市出土一批齊國刀幣〉,《中國錢幣》1992:2,北京:《中
國錢幣》編輯部。
喬志敏、趙丙喚,〈新鄭館藏東周陶文簡釋〉,《中原文物》1988:4,鄭州:
《中原文物》編輯部。
程長新,〈北京市揀選的春秋戰國青銅器〉,《文物》1987:11,北京︰文物出
版社。
彭浩,〈江陵九店六二一號墓竹簡釋文〉,《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出
版社,1995年。
彭澤元,〈魏「十四年鄴兵庫」戈考釋〉,《江漢考古》1989:3,武漢︰《江
漢考古》編輯部。
傅淑敏,〈祁縣下王莊出土的戰國布幣〉,《文物》1972:4,北京︰文物出版
社。
湘鄉縣博物館,〈湘鄉縣五里橋、何家灣古墓葬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
第三輯,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
華義武、史潤梅,〈介紹一件先秦有銘銅矛〉,《文物》1989:6,北京:文物
出版社。
湯餘惠,〈略論戰國文字形體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6年。
湯餘惠,〈關於全字的再探討〉,《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
湯餘惠,〈戰國文字中的繁陽和繁氏〉,《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
書局,1992年。
湯餘惠,〈古璽文字七釋〉,《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1993年。
裘錫圭,〈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7,北京︰文物出
版社。(又收於《古文字論集》)
裘錫圭,〈戰國文字中的「市」〉,《考古學報》1980:3,北京:科學出版社。
裘錫圭,〈《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一)〉,《文史》第十三輯,北京:中
華書局,1982年。
裘錫圭,〈《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二)〉,《文史》第十三輯,北京:中
華書局,1982年。
裘錫圭,〈〈武正丰X土平安君鼎〉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82:2,西安:
《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裘錫圭,〈以郭店〈老子〉簡為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郭店〈老子〉--東西
方學者的對話》,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曾憲通,〈楚帛書研究四十年〉,《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1985年。
曾憲通,〈論齊國「�A�B之璽」及其相關問題〉,《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曾憲通、楊澤生、蕭毅,〈秦駰玉版文字考釋〉,《考古與文物》2001:1,西
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
十三畫
楊少哲,〈安徽太和發現郢爰〉,《中國錢幣》2002:2,北京:《中國錢幣》
編輯部。
楊五銘,〈兩周金文數字合文初探〉,《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1年。
楊凱夫,〈河北圍場出土戰國明刀幣〉,《文物》1992:10,北京︰文物出版社。
楊寬,〈雲夢秦簡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農業政策〉,《上海博物館集刊--建館三
十周年特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楊鳳翔,〈前所未見的「陽」字蟻鼻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