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五代兩浙地區經濟發展之研究
作者:朱祖德
作者(外文):Chu,Tsu Te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吉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浙東浙西唐代蘇州越州Che-hsiChe-tungTang DynastySoochowYueh-cho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論文提要
第一章敘述本文的撰寫動機及對象,並界定研究範圍及闡述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對以往的相關研究成果亦加以說明及介紹。
第二章則說明兩浙地區的地理環境及經濟條件、六朝時期的經濟開發及唐代人口的分佈及其變化。
第三章詳述兩浙地區的農業發展、手工業的進步及交通運輸條件,並對商業的佈局及草市、鎮的興起和發展進行論述。
第四章首述六朝時期兩浙地區的經濟發展,其次詳述唐五代時期兩浙地區城市經濟的發展,最後,論述兩浙地區城市分佈的變遷及其原因。
第五章則敘述安史之亂後,唐中央對兩浙的倚賴與其原因,並對兩浙藩鎮與中央關係的由密而疏進行論述,再者,吳越國的經濟建設及對五代政局的影響,亦本章所要探討的重要論點。
第六章則對本文的論點進行總結性的敘述,並期許唐代區域經濟史研究,在未來能有更豐碩的成果。
參考書目
一、史籍
王 溥(宋)撰,《唐會要》,一OO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初版。
王 溥(宋)撰,《五代會要》,三O卷,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2月4版。
王 讜(宋)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上、下),八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初版2刷。
王夫之(清)撰,《讀通鑑論》,三O卷,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7月再版。
王定保(五代)撰,姜漢椿校注,《唐摭言校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312頁。
王欽若、楊億(宋)等編,《冊府元龜》,一OOO卷,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8月3版。
王象之(宋)撰,《輿地紀勝》,二OO卷,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10月2版。
元 開(日)撰,汪向榮校注,《唐大和上東征傳》,一卷,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初版,與《日本考》合刊。
元 稹(唐)撰,《元稹集》,六O卷,附外集八卷及篇目索引,臺北,漢京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10月初版。
白居易(唐)撰,《白居易集》,七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7月。
司馬光(宋)撰,胡三省(元)注,《資治通鑑》,二九四卷,附胡氏《通鑑釋文辨誤》十二卷,陳垣《通鑑胡注表微》二十篇,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3月6版。
朱長文(宋)撰,金菊林點校,《吳郡圖經續記》,三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伊本•胡爾達茲比赫(阿拉伯)撰,宋峴譯注,《道里邦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2月初版,283頁。
宋綬、宋敏求(宋)編,《唐大詔令集》,一三O卷,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4月再版。
杜 佑(唐)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二OO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再版。
杜 牧(唐)撰,斐延翰編,《樊川文集》,二O卷,附《外集》、《別集》,臺北,漢京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11月初版。
李 白(唐)撰,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三六卷,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0月初版8刷。
李昉、宋白(宋)等輯,《文苑英華》,一OOO卷,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5月。
李 昉(宋)等編,《太平廣記》,五OO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再版。
李 昉(宋)等編,《太平御覽》,一OOO卷,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5月初版。
李 華(唐)撰,《李遐叔文集》,四卷,收入《文淵閣四庫全庫》,臺北,商務印館,1983年。
李 肇(唐)撰,《唐國史補》,三卷,收入楊家駱主編,《唐國史補等八種》;臺北,世界書局,1991年6月4版。
李吉甫(唐)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今存三四卷,附繆荃孫《元和郡縣圖志闕卷逸文》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初版2刷。
李希泌主編,《唐大詔令集》(補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初版。
李林甫(唐)等撰,《唐六典》,三O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初版。
沈約等(南朝梁)撰,《宋書》,一OO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1月5版。
吳 縝(宋)撰,《新唐書糾繆》,二O卷,附錄一卷,收入《新舊唐書合鈔並附編十六種》第七冊;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5月初版。
吳 綱主編,《全唐文補遺》(1-7),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2000年。
吳任臣(清)撰,《十國春秋》,一一四卷,收入新校本《新五代史附十國春秋》;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11月5版。
吳廷燮(清)撰,《唐方鎮年表》,八卷,附《考證》二卷,上海開明書店《二十五史補編本》,北京,中華書局景印,1991年3月初版6刷。
吳松弟編撰,《兩唐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849頁。
周紹良、趙超等編,《唐代墓誌匯編》,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2574頁。
周紹良、趙超等編,《唐代墓誌匯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1178頁。
周勛初主編,《唐人軼事匯編》(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2236頁。
柳宗元(唐)撰,王國安箋釋,《柳宗元詩箋釋》,四卷,附諸家評論輯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
韋應物(唐)撰,陶敏、王友勝校注,《韋應物集校注》,一0卷,附拾遺及附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房玄齡(唐)等撰,《晉書》,一三O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初版。
皇甫遵(漢)撰,周生春校注考證,《吳越春秋輯校匯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姚思廉(唐)撰,《陳書》,三六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5版。
洪 邁(宋)撰,《容齋隨筆》,共五集七四卷,附《宋史洪邁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
洪亮吉撰,謝鍾英(清)補注,《補三國疆域志補注》,一五卷,上海開明書店《二十五史補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3月初版6刷。
洪亮吉(清)撰,《東晉疆域志》,四卷,上海開明書店《二十五史補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3月初版6刷。
范 曄(南朝宋)、司馬彪(西晉)等撰,《後漢書》,一三O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9月初版。
范成大 (宋) 撰,陸振岳校點,《吳郡志》,五0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計有功(宋)撰,王仲鏞校勘箋證,《唐詩紀事校箋》(二冊),八一卷,附錄一五篇;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8月初版。
班 固(漢)等撰,《漢書》,一OO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9月7版。
孫光憲(五代)撰,賈二強點校,《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6月初版。
馬 令(宋)撰,《南唐書》,三O卷,《四部叢刊續編•史部》,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6月臺2版,第11冊,頁5157~5274。
高 適(唐)撰,劉開揚箋注,《高適詩集編年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9月初版。
張 鷟(唐)撰,趙守儼點校,《朝野僉載》(與《隋唐嘉話》合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初版2刷。
張 鷟(唐)撰,田濤、郭成偉校注,《龍筋鳳髓判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張宏庸編注,《陸羽全集》,桃園,茶學文學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133頁。
張敦頤(宋)撰,張忱石點校,《六朝事跡編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167頁。
彭定求、沈三曾(清)等纂修,《全唐詩》,九OO卷,附知不足齋本日本上毛河世寧輯《全唐詩逸》三卷,共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6刷。
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一三O冊,臺北,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初版。
陳 壽(西晉)撰、裴松之(南朝劉宋)注,《三國志》,六十五卷,臺北,新校標點本,洪氏出版社,1984年8月2版 。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初版,1796頁。
崔致遠(新羅)撰,《桂苑筆耕集》,二O卷,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六O冊,頁91至144;臺北,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初版。
許 嵩(唐)撰,孟昭庚等點校,《建康實錄》,二十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初版。
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彙編》,共十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初版。
路 振(宋)撰,《九國志》,一二卷,《宛委別藏叢書》,第43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1年10月初版。
陸 游 (宋)撰,《南唐書》,一五卷,收錄於四部叢刊史部,第11冊,頁5275~5372;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1976年6月臺2版。
陸 贄(唐)撰,劉澤民點校,《陸宣公集》,二二卷,附輯補及附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
路廣微(唐)撰,曹林娣校注,《吳地志》,二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董 誥(清)等編,《全唐文》,一OOO卷,附陸心源輯,《唐文拾遺》七二卷、《唐文續拾遺》一六卷;勞格、岑仲勉兩位學者〈讀全唐文札記〉及全唐文作者索引,共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2刷。
樂 史(宋)撰,《太平寰宇記》,一三O卷,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初版。
歐陽修、宋祁(宋)等撰,《新唐書》,二二五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1月7版。
歐陽修撰,徐無黨(宋)注,《新五代史》,七四卷,新校標點本,附吳任臣(清)《十國春秋》,一一四卷;臺北,鼎文書局,1994年6月6版。
劉 昫(後晉)等撰,《舊唐書》,二OO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5月7版。
劉 肅(唐)撰,許德楠等點校,《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初版3刷。
劉長卿(唐)撰,儲仲君箋注,《劉長卿詩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初版。
劉禹鍚(唐)撰,《劉賓客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12月臺2版。
劉禹鍚(唐)撰,蔣維崧等箋注,《劉禹鍚詩集編年箋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
劉義慶(南朝宋)撰,余嘉鍚箋疏,《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劉緯毅,《漢唐方志輯佚》,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440頁。
盧照鄰(唐)撰,祝尚書箋注,《盧照鄰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蔡次薛編,《中國工商稅收史資料選編》第三輯隋唐五代部分,北京,中國財政
經濟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262頁。
錢 易(宋)撰,黃壽成點校,《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6月初版。
錢 儼(宋)撰,《吳越備史》,四卷,收入四部叢刊續編史部,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6月臺2版。
戴 孚(唐)撰,方詩銘輯校,《廣異記》,原二O卷,方氏自《太平廣記》等書輯校(與唐臨,《冥報記》合刊),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3月初版。
薛居正(宋)等撰,邵晉涵(清)輯,《舊五代史》,一五O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4月7版。
蕭 統(梁)編,李善(唐)注,《文選》,六O卷,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初版。
蕭子顯(蕭梁)撰,《南齊書》,五九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1月5版。
裴庭裕(唐)撰,《東觀奏記》,三卷,田廷柱點校;與鄭處誨(唐),《明皇雜錄》合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9月初版。
魏 收(北齊)撰,《魏書》,一三O卷,新校標點本,附謝啟崑(清)撰,《西魏書》,二四卷;臺北,鼎文書局,1993年10月7版。
魏 徵、令狐德棻(唐)等撰,《隋書》,八五卷,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5月5版。
韓 愈(唐)撰,馬通伯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八卷,附外集二卷及附錄,香港,中華書局,1991年11月重印。
羅 隱(唐)撰,潘慧惠校注,《羅隱集校注》,含《甲乙集》、《讒書》、《兩同書》及《廣陵妖亂志》等及雜撰、附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釋圓仁(日)撰,白化文等校註,周一良審閱,《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四卷,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初版。
顧祖禹(清)撰,《讀史方輿紀要》,一三O卷,附錄四卷;臺北,樂天出版社,1973年10月初版。
權德輿(唐)撰,《權載之文集》,一九卷,收入《宋蜀刻本唐人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二、一般論著
(一)、中文
王 恢撰,《中國歷史地理》,二冊,臺北,學生書局,1976年出版,141頁。
王 儀撰,《隋唐與後三韓關係及日本遣隋使遣唐使運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12月初版,148頁。
王 謇撰,《宋平江城坊考》,附條目索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401頁。
王永興撰,《陳門問學叢稿》,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443頁。
王吉林撰,《唐代宰相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263頁。
王仲犖撰,《隋唐五代史》,二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冊,1992年3月初版2刷;下冊,1990年12月初版,共1444頁。
王仲犖撰,《魏晉南北朝史》,二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6刷,1069頁。
王仲犖撰,《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317頁。
王仲犖撰,《金泥玉屑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8初版,440頁。
王長俊主編,《江蘇文化史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467頁。
王賽時撰,《唐代飲食》,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3月初版,276頁。
王衛平、王建華等撰,《蘇州史紀》(古代部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2刷,255頁。
王壽南撰,《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大化書局,1980年9月初版,1020頁。
王壽南撰,《唐代宦官權勢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4月臺初版3刷,181頁。
王壽南撰,《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年7月初版,341頁。
木宮泰彥撰,陳捷譯,《中日交通史》,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4年7月初版, 462頁。
中村圭爾、辛德勇編,《中日古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初版,290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魏晉隋唐史研究室編,《隋唐五代史論撰目錄》,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602頁。
中國唐史學會編,《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265頁。
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3刷,494頁。
牛致功撰,《唐代碑石與文化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510頁。
平岡武夫編,《唐代的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初版,381頁。
平岡武夫、市原亨吉編,《唐代的行政地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初版,382頁。
平岡武夫、市原亨吉編,《唐代的詩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178頁。
平岡武夫、市原亨吉、今井清等編,《唐代的詩篇》(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1822頁。
加藤繁撰,譯者不詳,《唐宋時代之金銀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4年12月初版,551頁。
加藤繁撰,譯者不詳,《中國經濟史考證》,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854頁。
史念海撰,《中國史地論稿(河山集)》,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1月初版,329頁。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二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356頁。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三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四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306頁。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五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304頁。
史念海撰,《中國歷史人口地理和歷史經濟地理》,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11月初版,289頁
史念海撰,《河山集》(第五輯),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六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史念海撰,《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533頁。
史念海撰,《河山集》(第七輯),西安,陝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588頁。
朱 雷主編,《唐代的歷史與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580頁。
朱大渭等撰,《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527頁。
朱玉龍撰,《五代十國方鎮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6月初版,654頁。
朱惠勇撰,《中國古船與吳越古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2刷,399頁。
全漢昇撰,《中國經濟史論叢》,二冊,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年8月初版,815頁。
全漢昇撰,《中國經濟史研究》,二冊,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1015頁。
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編,《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292頁。
江蘇省社聯歷史學會、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編,《江蘇史論考》,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岑仲勉撰,《岑仲勉史學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7月初版,797頁。
岑仲勉撰,《岑仲勉史學論文續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初版,408頁。
岑仲勉撰,《唐史餘瀋》,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278頁。
岑仲勉撰,《通鑑隋唐紀比事質疑》,臺北,九思出版公司,1978年5月臺一版,420頁。
岑仲勉撰,《隋書求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新一版,378頁。
吳 楓撰,《隋唐歷史文獻集釋》,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349頁。
吳玉貴撰,《資治通鑑疑年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318頁。
吳汝煜等編,《唐五代交往詩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1503頁。
吳松弟撰,《中國移民史》(隋唐五代卷),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458頁。
李志庭撰,《浙江地區開發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372頁。
李伯重撰,《唐代江南農業的發展》,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338頁。
李伯重撰,《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5月初版,505頁。
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463頁。
李廷先撰,《唐代揚州史考》,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612頁。
李寅生撰,《論唐代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成都,巴蜀書社出版社,2001年11月初版,216頁。
李萬生撰,《南北朝史拾遺》,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188頁。
李錦繡撰,《唐代財政史稿》(上卷),三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1277頁。
李錦繡撰,《唐代財政史稿》(下卷),二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1357頁。
李學勤、徐吉軍主編,《長江文化史》(上、下冊),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2版,1362頁。
杜 瑜撰,《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唐宋間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546頁。
谷川道雄撰,馬彪譯,《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月初版,333頁。
谷川道雄撰,李濟滄譯,《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362頁。
汪向榮撰,《古代中日關係史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232頁。
邱添生撰,《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229頁。
周 峰主編,《隋唐名郡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251頁。
周 峰主編,《吳越首府杭州》(修訂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370頁。
周長山撰,《漢代城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周勛初撰,《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294頁。
武秀成撰,《『舊唐書』辨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初版,353頁。
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月初版,865頁。
房仲甫、李二和撰,《中國水運史》,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334頁
柳春藩撰,《秦漢魏晉經濟制度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339頁。
姜錫東撰,《宋代商人和商人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月初版,415頁。
胡 戟等主編,《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958頁。
胡如雷撰,《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初版,394頁。
施堅雅主編,葉光庭等譯,陳橋驛校,《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4月初版2刷,832頁。
郁賢皓撰,《唐刺史考全編》(1-5冊),合肥市,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3489頁,附索引一冊,368頁。
高 敏主編,《魏晉南北朝經濟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1093頁。
高 敏撰,《南北史掇瑣》,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702頁。
高明士撰,《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6月增訂新版,417頁。
高明士撰,《隋唐貢舉制度》,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442頁。
高明士撰,《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初版,446頁。
唐宋運河考察隊編,《運河訪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427頁。
唐文基主編,《福建古代經濟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643頁。
唐任伍撰,《唐代經濟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287頁。
唐長孺撰,《三至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初版,103頁。
唐長孺撰,《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5月初版,285頁。
唐長孺撰,《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493頁。
唐長孺撰,《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外一種),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2刷,651頁。
宮崎市定撰,邱添生譯,《中國史》,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初版,637頁。
馬正林編撰,《中國城市歷史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2刷,478頁。
馬植杰撰,《三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1刷,465頁。
郭 鋒撰,《唐史與敦煌文獻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506頁。
孫洪升撰,《唐宋茶葉經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366頁。
桑原騭藏撰,楊鍊譯,《唐宋貿易港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8臺1版,154頁。
凍國棟撰,《唐代的商品經濟與經營管理》,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初版,197頁。
凍國棟撰,《唐代人口問題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490頁。
凍國棟撰,《中國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677頁。
徐連達撰,《唐朝文化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初版,514頁。
徐庭雲主編,《中國社會通史˙隋唐五代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初版,557頁。
翁俊雄撰,《唐初政區與人口》,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0年8月初版,291頁。
翁俊雄撰,《唐朝鼎盛時期政區與人口》,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5年9月初版,282頁。
翁俊雄撰,《唐代人口與區域經濟》,臺北,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9月初版,653頁。
翁俊雄撰,《唐後期政區與人口》,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9年12月初版,314頁。
許 輝、蔣福亞主編,《六朝經濟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404頁。
堀敏一撰,韓昇編,韓昇、彭建英譯,《隋唐帝國與東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163頁。
陳文華撰,《農業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205頁。
陳尚君撰,《唐代文學叢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548頁。
陳明光撰,《漢唐財政史論》,長沙,岳麓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330頁。
陳寅恪撰,《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合刊),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8月再版,304頁。
陳寅恪撰,《陳寅恪讀書札記---新舊唐書之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4月再版,397頁。
陳寅恪撰,《元白詩箋證稿》,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4月初版,383頁。
陳衍德、楊權撰,《唐代鹽政》,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186頁。
陳國燦、奚建華撰,《浙江古代城鎮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357頁。
陳國燦、劉健明撰,《全唐文職官叢考》,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502頁。
陳國燦撰,《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
陳萬里撰,《瓷器與浙江》,上海,中華書局,1946年。
陳橋驛撰,《陳橋驛方志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初版,514頁。
陳橋驛撰,《吳越文化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初版,577頁。
馮先銘撰,《中國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7刷,656頁。
張 弓撰,《唐朝倉稟制度初探》,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初版,175頁。
張國剛撰,《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269頁。
張國剛主編,《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1185頁。
張澤咸撰,《唐五代賦役史草》,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0月初版,498頁。
張澤咸撰,《唐代工商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498頁。
張澤咸撰,《唐代階級結構研究》,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516頁。
張澤咸撰,《隋唐時期農業》,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369頁。
張曉旭撰,《蘇州碑刻》,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225頁。
張學恕撰,《中國長江下游經濟發展史》,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初版。
張劍光撰,《唐五代江南工商業布局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初版,471頁。
黃正建撰,《唐代衣食住行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初版,221頁。
黃永年撰,《唐代史事考釋》,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1月初版,643頁。
黃約瑟、劉健明合編,《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3年初版,324頁。
黃約瑟撰、劉健明編,《黃約瑟隋唐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初版,226頁。
黃玫茵撰,《唐代江西地區開發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275頁。
黃淑梅撰,《六朝太湖流域的發展》,臺北,聯鳴文化有限公司,1982年3月再版,189頁。
黃惠賢、李文瀾編,《古代長江中游的經濟開發》,漢口,武漢出版社,1988年1月初版,482頁。
黃新亞撰,《消逝的太陽--唐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272頁。
黃今言主編,《秦漢江南經濟述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黃展岳撰,《先秦兩漢考古與文化》,臺北,允晨文化,1999年8月初版。
陶希聖、武仙卿撰,《南北朝經濟史》,臺北,食貨出版社,1979年4月。
斯波義信撰,方 健、何忠禮譯,《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646頁。
瑞特(Arthur F. Wright)等撰,陶晉生等譯,《唐史論文選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12月初版,339頁。
程民生撰,《宋代地域經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2刷,358頁。
程存潔撰,《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1初版,296頁。
傅宗文撰,《宋代草市鎮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604頁。
寧 可主編,《中國經濟通史—隋唐五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703頁。
楊 遠撰,《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向南發展》,二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91年初版,826頁。
齊 濤撰,《魏晉隋唐鄉村社會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246頁。
齊東方撰,《唐代金銀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464頁。
齊東方撰,《隋唐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242頁。
馮賢亮撰,《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547頁。
萬繩楠等撰,《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6月初版,383頁。
樂承耀撰,《寧波古代史綱》,寧波,寧波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2刷,458頁。
葛劍雄撰,《中國移民史》(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裴安平、熊建華撰,《長江流域的稻作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初版,513頁。
黎 虎撰,《魏晉南北朝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2刷,622頁。
劉玉峰撰,《唐代工商業形態論稿》,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9月初版,310頁。
劉志寬等撰,《十大古都商業史略》,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5月初版。
劉希為撰,《隋唐交通》,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2年3月臺1版,296頁。
劉昭民撰,《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年12月修訂版1刷,307頁。
劉淑芬撰,《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10月初版,480頁。
諸葛計撰,《吳越史事編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初版。
潘 鏞撰,《隋唐時期的運河與漕運》,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年5月,128頁。
鄭學檬撰,《五代十國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初版,236頁。
鄭學檬主編,《中國賦役制度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726頁。
鄭學檬、冷敏述主編,《唐文化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603頁。
鄭學檬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岳麓出版社,2003年10月修訂再版,382頁。
臧 嶸撰,《隋唐五代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405頁。
蔣兆成撰,《明清杭嘉湖社會經濟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初版,488頁。
盧華語撰,《唐代桑蠶絲綢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初
版,198頁。
謝和耐撰,耿 昇譯,《中國五~十世紀的寺院經濟》,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3年初版,419頁。
戴偉華撰,《唐方鎮文職僚佐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683頁。
戴偉華撰,《唐代使府與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278頁。
錢 穆撰,《古史地理論叢》,北京,三聯出版社,2004年8月初版,302頁。
錢公麟、徐亦鵬撰,《蘇州考古》,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251頁。
應岳林、巴兆祥撰,《江淮地區開發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363頁。
鞠清遠撰,《唐代財政史》,臺北,食貨出版社,1978年12月臺再版,170頁。
魏明孔撰,《隋唐手工業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初版。
魏嵩山撰,《太湖流域開發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284頁。
羅宗真撰,《魏晉南北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羅傳棟主編,《長江航運史》(古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6月,460頁。
譚其驤撰,《長水集》,二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
譚其驤撰,《長水集》(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494頁。
譚其驤撰,《長水粹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2刷,494頁。
韓國磐撰,《南北朝經濟史略》,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351頁。
嚴其林、程 建撰,《京口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333頁。
嚴耕望撰,《中國歷史地理~隋‧唐‧五代十國篇》,收入中國歷史地理(二),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年初版。
嚴耕望撰,《唐史研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年初版,656頁。
嚴耕望撰,《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5月初版,658頁。
龔向農撰,《舊唐書札迻》,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199頁。

(二)、日文
仁井田陞撰,《唐令拾遺》,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64年,1006頁。
谷川道雄編,《日中國際共同研究---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所起的作用》,日本,玄文社,1989年3月初版,292頁。
佐伯 富撰,《中國鹽政史研究》,京都,法律文化社,1988年9月第2刷,807頁,索引105頁。
周藤吉之撰 ,《唐宋社會經濟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65年3月發行,上、下卷,929頁;索引12頁。
周藤吉之撰,《宋代經濟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1年7月第2刷。
宮崎市定撰,《東洋的近世》,收入《宮崎市定全集》第二卷(岩波書店,1992年初版)。
梅原 郁編,《中國近世都市文化》,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4年3月版,518頁。
愛宕 元撰,《中國的城郭城市》,中央公論社,1991年,220頁。
愛宕 元撰,《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京都,同朋舍出版,1997年2月,506頁。

(三)、英文
Edited by Arthur F. Wright &Denis Twitchett,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3.
Eisenstadt, S.N., The Political Systems of Empir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7.
Skinner, G. William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
大澤正昭撰,牟發松譯,〈唐宋時代的小生產方式及其發展階段〉,收入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頁443~465。
日野開三郎撰,黃正建譯,〈唐代商稅考〉,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四卷(六朝隋唐)(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初版),頁405~444。
王 平撰,〈「安史之亂」對唐朝對外交通的影響〉,《黔南民族師專學報》(哲社版),1996年1月,頁77~80;87。
王子今撰,〈試論秦漢氣候變遷對江南經濟文化發展的意義〉,《學術月刊》,1994年9月,頁62~69。
王力平撰,〈唐肅、代、德時期的南路運輸〉,收入《古代長江中游的經濟開發》(漢口,武漢出版社,1988年1月),頁331~345。
王吉林撰,〈南詔與晚唐關係之研究〉,《華岡學報》第七期(1973年7月),頁283~353。
王永平撰,〈兩漢時期江南士人行跡述略〉,《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頁39~49。
王永興撰,〈唐代土貢資料繫年—唐代土貢研究之一〉,收入《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4期,頁60~65;59。
王永興撰,〈敦煌寫本唐開元水部式校釋〉,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三輯(北京,北京大學,1986年2月),頁4~67。
王永興撰,〈試論唐代紡織業的地理分佈〉,收入《陳門問學叢稿》(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頁309~336。
王仲犖撰,〈唐天寶初年地志殘卷考釋〉,收入氏撰,《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頁1~75。
王仲犖撰,〈從茶葉經濟發展歷史看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特徵〉,收入氏撰,《蜡華山館叢稿》(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4月初版),頁119~155。
王志高、周維林撰,〈南京江寧出土東吳買地卷〉,《中國文物報》,1996年5月5日。
王洪軍撰,〈唐代的茶葉生產---唐代茶葉史研究之一〉,《齊魯學刊》,1987年第6期,頁14~21。
王洪軍撰,〈唐代水利管理及其前後期興修重心的轉移〉,《齊魯學刊》,1999年4月,頁77~81。
王朝中撰,〈唐安史亂後漕糧年運量驟降原因初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年3月,頁67~76。
王賽時撰,〈論唐代的造船業〉,《中國史研究》,1998年2月,頁70~78。
王賽時撰,〈唐代的酒肆〉,《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訊》,2001年11月,頁39~45。
王壽南撰,〈唐代藩鎮與宦官〉,《思與言》,第七卷第一期,1969年5月,頁45~49。
王壽南撰,〈從藩鎮之選任看安史之亂後唐中央政府對地方之控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六期,1988年9月,頁1~18。
甘懷真撰,〈唐代官人的宦遊生活---以經濟生活為中心〉,載《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唐代學會出版, 1995年9月),頁39~60。
牛致功撰,〈圓仁目睹的唐武宗滅佛〉,載《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學術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頁242~255。
牛致功撰,〈圓仁筆下的「茶」〉,載氏撰《唐代碑石與文化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頁273~283。
牛致功撰,〈圓仁目睹的新羅人—讀《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札記〉,載氏撰《唐代碑石與文化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頁260~272。
孔祥星撰,〈唐代江南和四川地區絲織業的發展—兼論新疆吐魯番出土的絲織品〉,收入《唐史研究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
方亞光撰,〈六朝隋唐時期的金陵與廣陵〉,收入《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92~102。
方亞光撰,〈論唐代江蘇地區的經濟實力〉,《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1期,頁31~41。
石受祿撰,〈六朝時期京口港和商業都會的形成〉,收入《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240~246。
石雲濤撰,〈唐後期方鎮使府僚佐遷轉〉,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四期(1996年)。
石墨林撰,〈《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圖文本簡明目錄對照表〉,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五期(1997年),頁206~210。
石墨林撰,〈《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圖文本簡明目錄對照表(續完)〉,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六期(1998年),頁354~355。
石墨林撰,〈三種新出版吐魯番文書人名地名索引〉,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八期(2001年),頁218~252。
史念海撰,〈論唐代揚州和長江下游的經濟地區〉,《揚州師院學報》,1982年第2期,頁21~27。
史念海撰,〈春秋戰國時代農工業的發展及其地區的分佈〉,收入氏撰《中國史地論稿(河山集)》(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1月初版),頁87-118。
史念海撰,〈隋唐時期長江下游農業的發展〉,收入氏撰,《中國史地論稿(河山集)》(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1月初版),頁239~254。
史念海撰,〈隋唐時期自然環境的變遷及與人為作用的關係〉,《歷史研究》,1990年第1期,頁51~63。
史念海撰,〈兩《唐書》列傳人物本貫的地理分佈〉,《河山集》第五輯(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頁402~501。
史念海撰,〈隋唐時期的交通與都會〉,《唐史論叢》第六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頁1~57。
史念海撰,〈隋唐時期運河和長江的水上交通及其沿岸的都會〉,《河山集》第七輯(西安,陝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頁174~211。
田廷柱撰,〈新羅僧人入唐求法與佛教東漸〉,收入朱雷主編,《唐代的歷史與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頁430-440。
全漢昇撰,〈唐宋時代揚州經濟景況的繁榮與衰落〉,收入氏撰,《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年8月),上冊,頁1~28。
全漢昇撰,〈唐宋帝國與運河〉,收入氏撰,《中國經濟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1月),上冊,頁265~396。
朱 江撰,〈朝鮮半島和揚州的交通〉,《揚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頁126~129及頁132。
朱 雷撰,〈唐代「均田制」實施過程中「受田」與「私田」的關係及其他〉,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四期(1996年)
朱祖德撰,〈唐代揚州的盛況及其繁榮因素試析〉,《淡江史學》,第十期(1999年6月),頁277~298。
朱祖德撰,〈唐代浙江地區的經濟發展〉,《淡江史學》,第十二期(2001年12月),頁1~22。
朱祖德撰,〈試論唐代蘇州繁榮的經濟基礎〉,《淡江史學》,第十三期(2001年12月),頁91~103。
岑仲勉撰,〈唐代兩稅基礎及其牽連的問題〉,收入氏撰,《岑仲勉史學論文續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初版),頁17~36。
辛德勇撰,〈唐高僧籍貫及駐錫地分佈〉,載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四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頁287~306。
牟發松撰,〈略論唐代的南朝化傾向〉,《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2期,頁51~64。
吳 震撰,〈敦煌石室寫本唐天寶初年『郡縣公廨本錢簿』校注並跋〉,《文史》第十三輯,頁89~145;《文史》第十四輯,頁67~112。
吳松弟撰,〈唐後期五代江南地區的北方移民〉,《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第3期。
吳松弟撰,〈就《兩宋蘇州經濟考略》致方健先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3期,頁241~245。
吳松弟撰,〈盛唐時期的人口遷移及其地域特點〉,載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頁151-217。
何 徵撰,〈五代吳越國錢鏐與浙江越窯〉,《陶瓷研究》,2001年3月,頁35~37;41。
何海燕撰,〈近二十餘年來中國漢唐城市地理研究概述〉,載中村圭爾、辛德勇編,《中日古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初版),頁58~83。
何榮昌撰,〈六朝時期長江下游商業的發展〉,收入《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247~255。
汪家倫撰,〈東晉南朝江南農田水利的發展〉,載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編,《六朝史論集》(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9月初版),頁94~105。
李文瀾撰,〈唐代長江中游水患與生態環境諸問題的歷史啟示〉,《江漢論壇》(武漢),1999年第1期,頁60~64。
李 軍撰,〈論早期越窯青瓷〉,《東南文化》,1999年第4期,頁88~96。
李天石撰,〈唐代江蘇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述論〉,《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91年第3期,頁43~49。
李伯重撰,〈略論唐代的「日絹三尺」〉,收入《唐史論叢》第二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頁101~118。
李伯重撰,〈「江南地區」之界定〉,收入氏撰,《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5月初版),頁447~460。
李志庭撰,〈唐末杭州城垣界址之我見〉,《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李志庭撰,〈也談錢鏐“保境安民”國策〉,《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3期,頁92~98。
李孝聰撰,〈唐代城市的形態與地域結構---以坊市制的演變為線索〉,載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頁248-306。
李廷先撰,〈唐代江、淮地區的賦稅〉,《揚州師院學報》,1990年第3期,頁119~123。
李季平、王洪軍撰,〈唐代淮南、江南兩道的茶葉生產〉,收入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編,《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184~194。
杜文玉撰,〈唐五代時期江西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江西社會科學》,1989年第4期,頁103~108。
邱添生撰,〈由政治形態看唐宋間的歷史演變〉,《大陸雜誌》第四九卷第六期,1974年12月,頁14~35。
邱添生撰,〈由田制與稅法看唐宋間的歷史演變〉,《師大歷史學報》第四期,1976年4月,頁103~140。
邱添生撰,〈由貨幣經濟看唐宋間的歷史演變〉,《師大歷史學報》第五期,1977年4月,頁229~252。
邱添生撰,〈論唐宋間的歷史演變〉,《幼獅月刊》第四七卷第五期,1978年5月,頁45~50。
邱添生撰,〈論唐宋變革期的歷史意義-以政治、社會、經濟之演變為中心〉,《師大歷史學報》第七期,1979年5月,頁83~111。
辛德勇撰,〈唐高僧籍貫及駐錫地分佈〉,《唐史論叢》第四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頁287~306。
林立平撰,〈唐代江南地區的開發〉,《史學集刊》,1984年第2期,頁33~36。
林立平撰,〈試論唐宋之際城市分佈重心的南遷〉,《暨南學報》,1989年第2期,頁71~81。
林立平撰,〈中唐後城市生活的「俗世化」趨向〉,載中國唐史學會編,《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頁229-247。
林文勛撰,〈唐代茶葉產銷的地域結構及對全國經濟聯繫的影響〉,載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頁218-247。
林敏明撰,〈宋代對兩浙路的經營〉,《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28期(1996年8月),頁167~220。
浙江文物管理委員會,〈杭州水田畈遺址發掘報告〉,載《考古學報》,1960年第2 期。
周少華撰,〈古銀錠湖青瓷窯址考古記---兼談越窯相關問題〉,《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五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頁125~133。
周秀蓉撰,〈唐宋浙江茶文化繁榮原因探析〉,《浙江社會科會》,1999年第5期。
孟文鏞撰,〈唐代越州經濟的發展〉,《紹興師專學報》,1985年第4期。
孟昭庚、張學鋒撰,〈論唐代江南在唐帝國地位的演變〉,載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編,《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114~127。
武漢市博物館,〈閱馬場五代吳國墓〉,收入《江漢考古》,1998年3期,頁67~72。
查屏球撰,〈新補《全唐詩》102首---高麗《十抄詩》中所存唐人佚詩〉,《文史》,2003年第1期,頁140~168。
俞永炳撰,〈試談絲綢之路上的唐城〉,收入《漢唐與邊疆考古研究》(第一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頁169~172。
姜光斗、顧啟撰,〈韋應物任蘇州刺史時的建樹和晚唐概況〉,收入《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86年4期,頁122~126。
袁英光、李曉路撰,〈唐代文風南興及其經濟原因管窺〉,載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編,《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277~291。
姚關穆撰,〈唐代創建的杭州都市給水系統〉,《自來水會刊》,第21卷2期,2001年9月。
高明士撰,〈隋唐使臣赴倭及其禮儀問題〉,《台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年6月),頁199~238。
高明士撰,〈從律令制的演變看唐宋間的變革〉,《台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年12月),頁1~31。
高榮盛撰,〈唐代江淮漕運的歷史考察〉,《安徽史學》,1998年第3期。
唐剛卯撰,〈「庫露真」與「襄祥」--唐代漆器研究之一〉,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七期(2000年),頁178~187。
唐啟淮撰,〈唐五代時期湖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5年第4期,頁22~34。
徐孝忠撰,〈淺識壽州窯〉,《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五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頁19~22。
夏定域撰,〈吳越錢氏之文化〉,《文瀾學報》第一期,1935年1月。
夏善宏撰,〈從唐詩看唐代商業〉,《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7月。
費 省撰,〈論唐代的人口分佈〉,《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8年第2輯,頁111~158。
費 省撰,〈唐代藝術家籍貫的地理分佈〉,載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四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頁109~146。
桑原隙藏撰,黃約瑟譯,〈歷史上所見的南北中國〉,收入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初版),頁19~68。
宮崎市定撰,黃約瑟譯,〈東洋的近世〉,收入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初版),頁153-242。
施和金撰,〈唐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地理基礎〉,《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頁35~42。
翁俊雄撰,〈唐代長江三角洲核心地區經濟發展初探〉,載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編,《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頁15~36。
翁俊雄撰,〈唐後期民戶遷徙與兩稅法〉,收入氏撰,《唐代人口與區域經濟》(臺北,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9月初版),頁211~248。
翁俊雄撰,〈開元、天寶之際的逃戶〉,收入氏撰,《唐代人口與區域經濟》(臺北,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9月初版),頁199~210。
翁俊雄撰,〈唐代虎、象的行蹤〉,載《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學,1997年初版),頁381~394。
凍國棟撰,〈唐代蘇州商品經濟發展初探〉,《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3期。
凍國棟撰,〈六朝至唐吳郡大姓的演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997年6月,頁19~27。
凍國棟撰,〈唐代的小農經濟與經營方式管見〉,收入《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77~500。
凍國棟撰,〈唐代長江下游地區的開發與市埸的擴展〉,收入《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頁222~239。
凍國棟撰,〈隋代人口的若干問題管見〉,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四期(1996年),頁109~121。
凍國棟撰,〈羅隱《吳公約神道碑》所見唐末之”杭州八都”〉,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五期(1997年6月),頁94~99。
凍國棟撰,〈隋唐時期的人口政策與家族法—以析戶、合貫(戶)為中心〉,載《唐研究》第四卷(1998年12月初版),頁319~335。
徐明德撰,〈論唐代揚州國際大港的繁榮與歷史地位〉,載《揚州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8月初版),頁139-178。
徐明德撰,〈論七至九世紀亞洲第一國際商貿大港---中國揚州港〉,《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頁24~33。
柴德賡撰,〈從白居易詩文中論証唐代蘇州的繁榮〉,《江蘇師院學報》,1979年1、2期。
孫永如、張建生撰,〈論唐代後期淮南道鹽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收入《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頁195~203。
孫永如撰,〈高駢史事考辨〉,收入《唐史論叢》,第五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7月),頁208~222。
莊華峰撰,〈五代時期東南諸國的政策與經濟開發〉,《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4期,頁96~106。
曾一民撰,〈唐魯國公孔戣治廣州之政績〉,收入黃約瑟、劉健明編,《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出版,1993年),頁93~105。
曾一民撰,〈李唐對嶺南的經營〉,收入朱雷主編,《唐代的歷史與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頁150~172。
曹爾琴撰,〈唐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歷史地理》,第二輯,頁147-155。
曹爾琴撰,〈唐長安的商人與商業〉,收入《唐史論叢》第二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頁118~136。
梁 勵撰,〈南唐建國史略〉,《歷史教學》,1997年第9期,頁46~47。
梁庚堯撰,〈宋元時代的蘇州〉,載氏撰《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4月)。
梁庚堯撰,〈宋代太湖平原農業生產問題的再檢討〉,《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4期(2001年5月),頁261~303。
梁庚堯撰,〈宋元時蘇州的農業發展〉,收入許倬雲等編,《第二屈中國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圖書館漢學中心,1983年)。
成一農撰,〈唐代的地緣政治結構〉,載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頁8-59。
康才媛撰,〈唐代文人飲茶文化〉,載《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30期(臺北,中國歷史學會,1998年10月初版),頁113~137。
黃正建撰,〈韓愈日常生活研究〉,載《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12月初版),頁251~273。
黃宣佩、吳貴芳、楊嘉祐等撰,〈從考古發現談上海成陸年代及港口發展〉,《文物》,1976年第11期,頁45~55。
黃盛璋撰,〈唐代礦冶分布與發展〉,《歷史地理》第七輯,頁1~13。
黃清連撰,〈高駢縱巢渡淮──唐代藩鎮對黃巢叛亂的態度研究之一〉,《大陸雜誌》,八O卷一期,民國1990年1月,頁3~22。
黃錫之撰,〈太湖障堤中吳江塘路的歷史變遷〉,《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頁112~114。
張國剛撰,〈唐代藩鎮類型及其動亂特點〉,《歷史研究》,1983年4期,頁98~110。
張學鋒撰,〈菰菜、羹、鱸魚膾與吳人的鄉思〉,載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編,《六朝史論集》(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9月初版)。
張澤咸撰,〈漢唐時期的茶葉〉,載《文史》,第十一輯(1981年3月),頁61~79。
張澤咸撰,〈試論漢唐間的水稻生產〉,載《文史》,第十八輯,頁33~68。
張澤咸撰,〈唐代的誕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一輯(1991年6月),頁129~137。
張澤咸撰,〈唐代的五金生產〉,《新史學》,第二卷第三期,1991年9月,頁67~98。
張劍光撰,〈唐代藩鎮割據與商業〉,《文史哲》,1997年4月,頁74~80。
張劍光、鄒國慰撰,〈略論唐代環太湖地區經濟的發展〉,《蘇州大學學報》,1999年3月,頁98~105。
張劍光、鄒國慰撰,〈唐五代環太湖地區的水利建設〉,《南京大學學報》,1999年3月,頁114~121。
張偉然撰,〈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區域及地理意象〉,載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頁307~412。
許 輝撰,〈東晉、南朝前期徐、揚地區經濟的發展及其產生的影響〉,收入谷川道雄編,《日中國際共同研究---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所起的作用》(日本,玄文社,1989年3月初版)。
郭正忠撰,〈吳畝、浙尺、湖步—唐宋之際太湖流域的特殊步畝與尺度〉,《浙江學刊》,1993年6月,頁65~69。
郭黎安撰,〈魏晉隋唐之間江淮地區水利業發展述論〉,《江海學刊》(南京),1988年第3期,頁118~124。
陳 勇撰,〈唐代長江下游大地產的發展〉,《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
陳 勇、劉秀蘭撰,〈唐後期長江下游戶口考〉,《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頁84~97。
陳 勇撰,〈唐後期的人口南遷與長江下游的經濟發展〉,《華東師大學報》,1996年第5期,頁84~90。
陳 勇、黃修明撰,〈唐代長江下游的茶葉生產與茶葉貿易〉,《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1期,頁11~22。
陳 雄撰,〈論隋唐宋元時期寧紹地區水利建設及其興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1期。
陳 鋒撰,〈試論唐宋時期漕運的沿革與變遷〉,《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3期,頁83~93。
陳仲安、牟發松撰,〈《隋書‧地理志》州郡縣名便檢(州名編)〉,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六期(1998年),頁223~268。
陳尚君撰,〈唐詩人占籍考〉,收入《唐代文學叢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頁138-170。
陳尚君撰,〈毛文錫《茶譜》輯考〉,收入《唐代文學叢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頁421-432。
陳尚勝撰,〈唐代的新羅僑民社區〉,《歷史研究》,1996年第1期,頁161~166。
陳衍德撰,〈唐代專賣收入初探〉,《中國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1期,頁30~37。
陳國燦撰,〈吐魯番出土漢文文書與唐史研究〉,收入黃約瑟、劉健明編,《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出版,1993年),頁295~301。
陳橋驛撰,〈浙江省歷史時期的自然災害〉,《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7年第1輯,頁5~18。
陳橋驛撰,〈古代紹興地區天然森林的破壞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載氏撰《吳越文化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初版),頁258~281。
陳橋驛撰,〈古代鑒湖興廢與山會平原水利〉,載氏撰《吳越文化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初版),頁230~257。
陳橋驛撰,〈《吳越春秋》及其記載的吳、越史料〉,載氏撰《吳越文化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初版),頁93~105。
陳橋驛撰,〈浙東運河的變遷〉,載氏撰《吳越文化論叢》,頁346~353。
陳橋驛撰,〈歷史時期紹興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載氏撰《吳越文化論叢》,頁354~380。
陳橋驛撰,〈歷史時期西湖的發展和變遷〉,載氏撰《吳越文化論叢》,頁106~118。
童光俠撰,〈唐代陶瓷與陶瓷詩歌〉,《中國陶瓷工業》,第6卷1期(1999年3月),頁44~47。
萇 嵐撰,〈中國唐五代時期外銷日本的陶瓷〉,載《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馮漢鏞撰,〈唐宋時代的造船業〉,《歷史教學》,1957年第10期,頁10~14。
楊志玖撰,〈試論唐代藩鎮割據的社會基礎〉,《歷史教學》,1980年6期,頁24~28。
楊希義撰,〈略論唐代的漕運〉,《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2期,頁53~66。
楊章宏撰,〈歷史時期嘉湖地區水利事業的發展與興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6年第1輯。
斯波義信撰,郁越祖譯,盧雲校,〈長江下游地區的城市化和市場發展〉(摘譯),
載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歷史地理研究》第1 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頁392-404。
斯波義信撰,洪偶譯,〈長江下游城市化和市場的發展〉(摘譯),載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歷史地理研究》第2 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9月初版),頁399~407。
斯波義信撰,〈寧波及其腹地〉,載施堅雅主編,葉光庭等譯,陳橋驛校,《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4月初 版2刷),頁469-526。
詹宗佑撰,〈《新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紀、傳之部 1980-1999〉,《建國學報》第19期(2000-6)
詹宗佑撰,〈《新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志之部 1980-2000〉,《建國學報》第20期(2001-6)
詹宗佑撰,〈《新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表之部 1980-2000〉,《建國學報》第20期(2001-6)。
虞浩旭撰,〈論唐宋時期往來中日間的「明州商幫」〉,《浙江學刊》,1998年第1期。
廖志豪撰,〈兩漢時期的蘇州〉,《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12月,頁51~54。
蔡乃武撰,〈《茶經•四之器》質疑---兼論甌窯、越窯、邢窯及相互關係〉,《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頁191~193。
蔡乃武撰,〈越窯的燒造歷史及其範圍散論〉,《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五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頁33~38。
臧 嶸撰,〈關於五代十國時期北方和南方經濟發展估價的幾點看法〉,收入氏撰,《隋唐五代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頁326~333。
樂祖謀撰,〈歷史時期寧紹平原城市的起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6年第1輯。
劉希為撰,〈隋唐交通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載中國唐史學會編,《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頁213-228。
劉淑芬撰,〈三至六世紀浙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載氏撰,《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10月初版),頁195~254。
黎 虎撰,〈唐代的酒肆及其經營方式〉,《浙江學刊》,1998年第3期。
鄭建華撰,〈越窯貢瓷與相關問題〉,《紀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二十週年論文集》,1999年1期,頁174~201。
鄭建華撰,〈浙江青白瓷業遺址初論〉,《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五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頁179~187。
鄭學檬撰,〈唐五代太湖地區經濟試探〉,《學術月刊》,1983年2期,頁19~24。
鄭學檬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