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區分地上權應用及展望之研究
作者:陳銘利
作者(外文):Ming-Lih Chern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指導教授:林誠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區分地上權損失補償Airspace RightLoss of Dam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現代社會由於工商業發達,都會區人口密集,都市土地有限,土地由平面發展至上下空間之立體利用。此土地上下空間之利用,與公共建設有密切關係,如高架道路、高架鐵路、大眾捷運系統、立體停車場、空中纜車、電力線、電信線、自來水管、瓦斯管、下水道、公共管溝、地下街、地下道、地下商場等設施。對此使用他人土地之上下一定空間,如以傳統取得所有權方式辦理,不僅需用土地人需花費大筆購地經費徵購,亦易引起土地所有權人之抗爭,造成社會問題。故使用他人土地之上下空間之空間權理論因應而生。土地上下空間一定範圍之利用,為區分地上權之核心。
In modern society, the prosperous business activities, crowded population and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n megalopolis already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become 3-dimensional layout instead of traditional plane ground arrangement. Furthermore, the 3-dimensional layout kept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ublic constructions, such as overpass, elevated railway, rapid transit, tri-dimensional parking lot, cable car, electricity cable, telecommunication cable, water channel, gas pipe, drain, subway, and under ground shops, etc. For thos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s, certain upper/under estate space of someone else will be utilized. If it was dealt with through traditional way, not only huge cost might be incurred to get the property right, but also the conflicts between original landholder might be caused, which might bring up social problem. Therefore, the space theory on how to apply the upper/under area of land property is developed. The major focus of the theory is how to distinguish the certain scope of upper/under space of the land property.
參考文獻(按姓氏筆劃排列)

壹、中文著作

一、台灣方面

(一)書籍部分:

1.王去非,民法物權論,民國四十五年一月出版,文友書局。
2.王澤鑑,民法總則,二○○○年九月增訂版二刷,自行發行。
3.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通則‧所有權),二○○三年十月增補版,自行發行。
4.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二冊(用益物權‧占有),二○○二年十月初版,自行發行。
5.王澤鑑,時效取得地上權的要件、登記與效力,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第217-239頁,一九九二年九月一版,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new window
6.王澤鑑,關於鄰地通行權之法律漏洞與類推適用,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第217-239頁,一九九二年九月一版,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new window
7.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2000年5月初版,元照出版公司出版。new window
8.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2003年4月初版第1刷,元照出版公司出版。new window
9.尤重道,土地徵收補償實務,90年5月,永然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0.史尚寬,民法總論,五十九年十一月臺初版,自行發行。
11.史尚寬,物權法論,五十二年九月臺再版,自行發行。
12.史尚寬,土地法原論,六十四年二月臺五版,正中書局發行。
13.辛學祥,民法物權論,六十九年十一月初版,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14.李肇偉,民法物權,五十五年十二月臺修訂版,自行發行。
15.李鴻毅,土地法論,八十一年七月修訂,中國地政研究所出版。
16.李光夏,民法物權新論,上海書報社,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出版。
17.李建良,損失補償,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第1225-1286頁,1998年,翰蘆圖書出版公司發行。
18.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1996年6月,自行發行。new window
19.何明楨,土地使用立體化與空間所有權,司法官訓練所第二十一期學員論文選集,七十五年四月。
20.洪遜欣,中國民法總則,四十七年十月初版,自行發行。
21.林清鈞,空間權之理論及實務之探討,司法官訓練所第二十五期學員論文選集,七十八年六月。
22. 林誠二,民法總則講義上冊,八十七年十一月,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3. 林誠二,民法總則講義下冊,八十八年四月修訂版,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4.林誠二,論誠實信用原則與權利濫用禁止之機能,收錄於民法理論與問題研究第4-18頁,八十年七月初版,國立中興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
25.林誠二等,財產法實例研習,2000年9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6.姚瑞光,民法總則論,九十一年九月版,自行發行。
27.姚瑞光,民法物權論,五十六年十月初版,自行發行。
28.邱聰智,民法總則(上),2005年2月初版,三民書局發行。
29.倪江表,民法物權論,五十四年四月台四版,正中書局發行。
30.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下冊),1999年6月五版第一刷,元照出版公司出版。new window
31.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1997年5月,自行發行。
32.陳春山,物權法講義,一九九五年九月出版,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印行。
33.陳明燦,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2001年3月一版,翰蘆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34.陳明燦,國土政策與法律,2006年3月一版,翰蘆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35.梅仲協,民法要義,五十九年九月臺新十版,自行發行。
36.曹傑,中國民法物權論,五十六年三月臺二版,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37.楊與齡,民法物權,76年11月五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
38.黃右昌,民法物權詮解(上)(下),六十六年一月臺一版,
台灣 商務印書館印行。
39.黃茂榮,民事法判解評釋,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增訂版,自行發行。new window
40.黃陽壽,民法總則,九十二年元月,自行發行。
41.張國勳,試從個案論區分地上權之法制化,司法官訓練所第三十三期學員論文選集,八十五年五月。
42.張企泰,民法物權論,大東書局印行。
43.張明焜,地上權登記之研究,七十六年六月,台北市古亭地政事務所印行。
44.焦祖涵,土地法釋論,六十五年九月三版,自行發行。
45.溫豐文,土地法,一九九三年二月,自行發行。
46.溫豐文,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七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國地政研究所發行。new window
47.溫豐文,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之研究,八十二年二月,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三民書局發行。new window
48.劉得寬,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69年11月再版,自行發行。new window
49.劉志敭,民法物權上卷,三十七年十月,上海大東書局發行。
50.葉百修,從財產保障觀點論公用徵收制度,七十八年四月初版,自行發行。new window
51.廖義男,公共建設與行政法理,八十三年二月初版,自行發行。
52.鄭玉波,民法總則,六十五年八月十版,三民書局發行new window
53.鄭玉波,民法物權,五十七年十月修訂五版,三民書局發行。new window
54.鄭玉波,論不動產之相鄰關係,收錄於民商問題研究(一)第351-362頁,六十五年六月,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new window
55.謝在全等合著,物權˙親屬編,2000年9月,元照出版公司。
56.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九十二年七月修訂二版,自行發行。
57.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中),九十二年七月修訂二版,自行發行。
58.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三民書局發行。new window
59.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二),1999年11月初版,元照出版公司。new window
60.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2002年3月初版,元照出版公司。new window
61.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四)-中國民法典立法,2004年11月,台灣財產法及經濟法研究協會發行。new window
62.蘇志超,土地法規新論,八十年十月新修訂九版,自行發行。
63.蘇志超,地權、地稅、與土地政策(論文彙編),八十三年二月臺初版,自行發行。
64.蘇永欽,民法物權爭議問題研究,88年1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65.蘇永欽,民法物權實例問題分析,90年1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66.蘇永欽主編,法律學研究第七輯,八十年十月,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發行。
67.蔡明誠,物權法研究, 2003年6月一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new window
68.內政部編印,地政法規及關係法規彙編,九十二年十二月,地政叢書第七十六輯。
69.內政部編印,土地徵收作業手冊,九十三年八月。
70.內政部編印,地政法令彙編,九十三年二月,地政叢書第八十一輯。
71.司法院印行,各級行政法院法官九十一年度在職研修資料彙編-土地爭訟理論與實務,九十一年十月。
72.司法周刊雜誌社印行,民事法令釋示彙編,八十三年六月。
73.司法周刊雜誌社印行,民事法令釋示彙編(一),八十三年六月。
74.司法院˙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合譯,美國法律整編侵權行為法,七十五年五月,司法周刊雜誌社印行。
75.司法院˙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合譯,美國法律整編判決法˙財產法˙回復法,七十六年六月,司法周刊雜誌社印行。
76.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九十四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法制發展(上冊),九十四年十二月。
77.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物權編研究修正小組會議資料(地上權及區分地上權部分)彙編(五),八十年三月,法務部編印。
78.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物權編研究修正小組會議資料(地役權部分)彙編(六),八十年九月,法務部編印。
79.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物權編研究修正小組會議資料(第三章地上權部分)彙編(十七),八十四年五月,法務部編印。
80.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物權編研究修正小組會議資料(地上權及區分地上權部分)彙編(二十八),八十七年六月,法務部編印。
81.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外國法編譯委員會譯,德國民法,民國五十六年五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發行。
82.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外國法編譯委員會譯,瑞士民法,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發行。57、
83.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上冊(民國16年-87年民事部分),九十年九月,最高法院印行。
84.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上冊(民國17年-89年民事部分),九十年九月,最高法院印行。
85.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2005年7月,台灣行政法學會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

(二)論文部分

1.王榆評,財產權之保障與限制-以土地財產為中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八十九年六月。
2.江穎慧,建立立體地價評估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九年七月。
3.呂衛青,發展權觀念在土地使用計畫上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六十九年五月。
4.李鎮光,以公平補償探討發展權移轉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九年七月。
5.李文輝,地上權應用與展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七年六月。
6.邱有成,不動產役權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九十一年六月。
7.邱萬金,捷運系統工程穿越私人土地下方部分空間權利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七年六月。
8.余敏長,區分地上權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七月。20、
9.林秀惠,論地上權-兼論民法物權編第三章修正草案,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八十八年六月。
10.林漢隆,區分地上權制度與運用之研究-以區分所有建物之再建與民間參與交通建設用地取得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八十九年六月。
11.邵曼璠,論憲法上之制度性保障-以財產權保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一月。
12.殷章甫主持,中外土地法制之比較研究,七十八年九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設法規工作小組出版。
13.陳筱珮,行政上損失補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年五月。
14.郭國任,公有非公用土地設定地上權權利價值評估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八十五年六月。
15.張嘉紋,我國土地徵收法制之探討-以行政法院裁判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九十年七月。
16.黃至羲,立體道路設施穿越私人土地空間使用權取得有關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二年一月。
17.黃鴻湖,從法學觀點論日本之土地徵收制度,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二年六月。
18.曾國修,分層地上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四年六月。
19.曾麗紋,空間權與發展權法制化之研究,90年度自行研究報告地政類14,台中市政府計畫室。
20.蘇志超,地權法制現代化之研究-土地立體化之發展,1990年,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印行。
21.中國土地經濟學會,高速鐵路用地採設定地上權方式取得法制化之研究,八十二年九月。
22.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北市損失補償制度法制化之研究,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編印,九十二年七月。

(三)期刊部分

1.尤重道,時效取得不動產物權問題之探討(二),現代地政˙人與地,2004年9月,第11-19頁。
2.尤重道,土地徵收補償基本原則與非法定補償-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人與地第200期,2000年8月。
3.尤重道,時效取得不動產物權問題之探討(一),現代地政˙人與地,2004年8月,第14-21頁。
4.尤重道,地上權登記實務研究,土地事務月刊,第245期。
5.尤重道,法定地上權諸問題之研究,人與地第185期,1999年5月。
6.李建良,行政法上損失補償制度之基本體系,東吳法律學報第十一卷第二期,第33-102頁,八十八年五月。new window
7.李建良,特別犧牲與損失補償,月旦法學雜誌第36期,1997年5月號。
8.李淳一,財產權與工作權之補償-以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為例,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3期第1-50頁,九十二年十二月。new window
9.朱柏松,空間權法理與區分地上權立法上的幾個問題點,收錄於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物權編研究修正小組會議資料(地上權及區分地上權部分)彙編第337-369頁,民國八十年,法務部編印。
10.吳珮君,區分地上權消滅後之效果-兼論物權編修正草案第八三九條、第八四○及之一、之二條,法令月刊,第52卷第11期,90年11月。new window
11.吳珮君 ,「空間權-土地空間立體使用之立法趨勢」,銘傳大學,「邁向公元2000年」學術研討會-法學組,1998年3月,第11-26頁。
12.吳珮君,區分地上權之探討-以物權編修正草案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69期,90年6月,第101-112頁。
13.吳珮君,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中有關區分地上權之探討-以第八四一條之一及之五為中心,銘傳大學,「展望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法學組, 2000年3月,第87-109頁。
14.吳明芳,時效取得地上權案例研討-不得為時效取得地上權之客體,現代地政2003年5月。
15.邱大展,由土地法到空間法-土地法之新方向,人與地第41期。
16.邱萬金,區分地上權制度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78年7月。
17.邱萬金,公共設施穿越私人土地上空或地下時權利取得之探討,現代地政雜誌第8卷第2期,七十七年三月。
18.邱萬金,區分地上權與其他權利間利用關係之探討,現代地政雜誌第9卷第2期,七十八年二月。
19.邱萬金,論土地所有權效力所及的範圍(上)(下),現代地政雜誌第9卷第7、8期,七十八年七、八月。
20.林英彥譯,空中權之理論與應用,人與地第41期,1987年。
21.林森田,土地徵收補償及其爭議之處理,經社法制論叢第3期,七十八年一月。
22.林森田,土地徵收補償及其爭議之處理,經社法制論叢第三期,第93-111頁,78年1月。
23.林誠二,再論誠實信用原則與權利濫用禁止原則之機能-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台上字第二八一九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2期,2001年5月。
24.林誠二,建築物所有權與基地利用權之一體化-以基地租賃權之利用型態為中心,收錄於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1999年8月,第29-54頁。
25.林泰煌,從美國法準徵收理論論財產權之保障,東吳法律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第113-157頁,八十七年一月。
26.林更盛,物之獨立性的判斷標準,台灣本土法學第三十五期,2002年六月,第154-157頁。
27.林更盛,附屬建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1期, 2002年六月,第159-163頁。
28.林素鳳,日本損失補償之研究,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初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9.高源平,公共建設用地徵收補償標準問題之剖析,土地經濟年刊第三期,中國地政研究所編印。new window
30.郭玲惠,因添附所產生之不當得利,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第12-13頁。
31.陳水樟,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路權取得之作業,捷運技術第14期,八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版。new window
32.陳立夫,土地利用限制是否應予損失補償-日本法理論之介紹,人與地,八十四年八月。
33.陳立夫,區分地上權之登記,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
34.陳立夫譯,日本土地使用管制與損失補償,人與地第161期,86年5月。
35.陳立夫,公共設施保留地之使用與損失補償,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第34-35頁。
36.陳世屺,區分地上權-訪台北市捷運局陳副局長世屺,人與地第41期。
37.陳明燦,從法制經濟觀點論述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一條若干問題-兼論釋字第五七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2005年1月,第160-175頁。
38.陳明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法制分析:以「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9期。new window
39.陳銘祥,區分地上權的設定及其法律問題,現代地政第7卷3期,七十六年三月。
40.陳銘祥,釋論「區分地上權」-訪經建會法規小組陳銘祥先生,人與地第41期。
41.陳銘利,我國區分地上權制度之遞嬗,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十一期。new window
42.陳銘利,安設電力線路之補償與權利設定,收錄於私法學之傳統與現代(中)-林誠二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4年4月一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3.陳愛娥,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指定與財產權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期,2000年五月。
44.陳貽男,違章建築可否取得地上權時效?兼評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二九一號解釋,法學論叢第一四九期,民國八十二年一月。new window
45.陳慶梅,時效取得地上權與憲法保障財產權之研究,現代地政2000年9、10月,第44-49頁。
46.陳聰富,土地所有人「管線安設權」之侵害與林地所有人之損害賠償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22期,2005年7月,第212-217頁。
47.黃宗樂,土地徵收補償法上若干問題之探討,臺大法學論叢第21卷1期,1992年。new window
48.黃志偉,不動產時效取得之探討-兼論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1年3月,第92-115頁。
49.許仁舉,略述時效取的地上權、地役權與登記實務,土地事務月刊第379期。
50.許仁舉,地役權之理論與登記實務,土地事務月刊,第356期。
51.許仁舉,地上權之理論與登記實務,土地事務月刊,第354期。
52.許松˙吳書明,區分地上權之探討,現代地政人與地2003年4月。
53.張文郁,徵收及特別犧牲之補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3期,2003年12月,第169-175頁。
54.張洲鷹,有關時效取得地上權設定登記之實務探討,現代地政2001年4、5月。
55.張義權,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之研究,土地事務月刊第315期,第4-9頁。
56.張梅英˙王國勇,土地徵收條例與其他法律對一般徵收規定之差異比較分析,人與地第200期,2000年8月。
57.曾宏揚,論新型態物權之發展與因應-以用益物權為中心,收錄於司法官四十二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合輯(一),九十二年十二月,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編印。
58.曾國修,所有權取得時效之存在理由及其要件構成-民法物全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之檢討與建議,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財產法學篇(一)第179-208頁,2002年5月。
59.曾惠棠,大眾捷運法審議經過,立法院院聞月刊,第184期。
60.劉榮宗,物權法與經濟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
61.劉宗榮,評民法第八百十一條修正草案,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民法物權爭議問題研究」第169-193頁,民國88年1月初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62.葉百修,行政上損失補之意義,收錄於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初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63.溫豐文,空間權之法理,法令月刊,第39卷第3期。new window
64.溫豐文,不動產附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2003年11月,第193-196頁。
65.鄧榮圻,捷運工程穿越土地下方補償處理之研析,捷運技術第22期,八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出版。new window
66.溫博煌,區分地上權制度之探討(上),現代地政人與地,2002年5月月。
67.溫博煌,區分地上權制度之探討(下),現代地政人與地,2002年6月。
68.楊松齡,基本權、財產權與土地徵收,人與地第165期,86年9月。
69.楊松齡,時效取得制度之「未經登記不動產」之探討,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財產法學篇(一)第129-178頁,2002年5月。
70.楊松齡,財產權保障與公用徵收補償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9期,八十一年一月。
71.楊松齡,民營化下之土地徵收立法-論土地徵收之申請,律師雜誌第二二五期,第29-38頁,八十七年6月15日出版。
72.楊與齡,論分層地上權,法令月刊第38卷第6期,七十六年六月。new window
73.鄭冠宇,動產之附合及混合,月旦民商法雜誌第二期,2003年12月,第17-31頁。
74.鄭冠宇,添附與不當得利-評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度台上字第四三二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86期,2002年7月,第206-212頁。
75.鄭冠宇,動產與不動產之附合,東吳法律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九十三年十二月,第159-202頁。new window
76.謝在全,不動產附合問題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七十六年十一月,第273-291頁。new window
77.謝在全,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要論,法令月刊第53卷第4、5期。new window
78.謝在全,區分所有權之客體-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台上字第一八七七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46卷第7期。new window
79.謝在全,地上權取得時效完成之效力,司法周刊第610期,八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80.謝哲勝,從美國法上的土地準徵收論既成道路公用地役權之妥當性,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
81.謝哲勝,準徵收之研究-以美國法之研究為中心,中興法學第40期。new window
82.謝哲勝,民法上相鄰關係與社區管理之探討,軍法專刊第41卷第11、12期。new window
83.顏愛靜,健全公共建設用地取得制度之探討,人與地第94、95合刊1991年11月。
84.顏愛靜,協助投資興辦公共設施業者取得所需用地途徑之探討,人與地第123、124期,83年3、4月。
85.蘇永欽,區分地上權的立法問題,現代地政第7卷3期,七十六年三月。
86.蘇永欽,重建役權制度-以地役權的重建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65期。
87.蘇永欽,相鄰關係在民法上的幾個主要問題-並印證於Teubner的法律發展理論,法學叢刊第163期。new window
88.蘇志超,大眾捷運法草案中路基用地取得方式之修正意見,現代地政雜誌第7卷第12期,七十六年十一月。
89.蘇志超,宜創制建築用地例體空間分層區分所有權及其他權利-以土地公用徵收及建物區分所有權與他向權利為例,人與地,84年11、12月合刊。
90.蘇志超,土地空間權及發展權觀念法制化之構想與實行,人與地第164期, 86年8月。
91.蘇志超,土地發展權與建物容積較及產權化與法制化之討論,人與地第186期, 1999年6月。
92.蘇志超,建築容積移轉辦法理想與實際之討論,人與地第187期, 1999年7月。
93.蘇志超,土地立體空間之分層使用與土地「區分所有權」之構想,人與地,第41期。
94.蔡勝雄,地上權之沿革及其社會作用,軍法專刊第三十六卷第二期,第18-22期。new window
95.蔡勝雄,地上權之存續期間,軍法專刊第三十六卷第七期,第14-18頁。new window
96.蔡明誠,二○○三年物權法實務見解回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2005年1月,第83-97頁。
97.蔡明誠,公用地役關係類推適用民法取得時效規定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2005年12月,第208-216頁。
98.蔡明誠,習慣與物權法定原則,2004年4月,私法學之傳統與現代(下)-林誠二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313-346頁。



二、大陸地區

(一)書籍部分

1.王利明,物權法論,1998年4月第1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王利明主編,物權法專題研究(上)(下),2002年1月第1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3.王利明,空間利用權研究,收錄於氏著民商法研究第一輯,2001年12月第2版,法律出版社。
4.王利明,相鄰權研究,收錄於氏著民商法研究第四輯,2001年12月第2版,法律出版社。
5.王利明,論物權一物一權原則,收錄於氏著民商法研究第三輯,2001年12月第2版,法律出版社。
6.王利明,物權法中重大疑難問題探討,收錄於氏著民商法研究第二輯,2001年12月第2版,法律出版社。
7.王利明,論物權法定主義,收錄於氏著民商法研究第三輯,2001年12月第3版,法律出版社。
8.王利明,所有權與財產概念的比較分析,收錄於氏著民商法研究第三輯,2001年1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9.王利明,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2004年11月第1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10.王利明,物權法研究,2002年5月第1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王利明,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物權編),2005年6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12.王書江譯,日本民法典,2002年11月第2次印刷,中國法制出版社。
13.王效賢˙劉海亮,物權法˙總則與所有權制度,2005年11月第1版,知識產權出版社。
14.王衛國˙王廣華編,中国土地權的法制建設,2002年6月第1次印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5.尹田,法國物權法,1999年10月初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16.尹飛,物權法˙用益物權,2005年7月第1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17.田山輝明,陸慶勝譯,物權法,2001年3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18.江平主編,中美物權法的現狀與發展,2003年10月第1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19.余能斌,現代物權法專論,2002年3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20.何勤華˙李秀清˙陳頤等編,新中國民法典草案總覽(上卷)(中卷)(下卷),2003年1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21.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說,2003年11月第1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2.吳道霞,物權法比較研究,2004年10月第1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3.孟勤國,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國物權制度理論重構,2002年1月第1版,人民法院出版社。
24.孟勤國˙黃瑩,中國物權法的理論探討,2004年9月第1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25.屈茂輝,用益物權制度研究,2005年6月第1版,中國方正出版社。
26.屈茂輝,物權法˙總則,2005年7月第1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27.馬新彥,美國財產法與判例研究,2001年1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28.高富平,物權法原論(上)(中)(下),2001年9月第1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29.高富平,中國物權法-制度設計和創新, 2005年3月第1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0.梅夏英,物權法˙所有權,2005年6月第1 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31.梁慧星˙陳華彬,物權論,1997年9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2.梁慧星主編,中國物權法研究(上)(下),1998年6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3.梁慧星主編,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2003年5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4.梁慧星主編,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附理由(總則編),2004年1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5.梁慧星主編,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附理由(物權編),2004年1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6.孫憲忠,德國物權法,1999年8月初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7.孫憲忠,中國物權法原理,2004年4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8.孫憲忠,論物權法,2001年10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39.孫憲忠主編,制定科學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討會文集,2003年3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40.郭潔,土地資源保護與民事立法研究,2002年1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41.陳華彬,物權法原理,1998年4月第1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42.陳華彬,外國物權法,2004年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43.陳衛佐譯註,德國民法典,2004年5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44.殷生根˙王燕合譯,瑞士民法典,1999年8月第1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5.張義華,物權法論,2004年1月第1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46.張雙根譯,德國物権法(上冊),2004年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47.崔建遠,土地上的權利群研究,2004年7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48.崔建遠,物權生長與成型,2004年11月第1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9.楊立新˙成嘯˙梅夏英˙朱呈義,物權法,2004年9月第1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0.楊立新點校,大清明律草案˙民國民律草案,2002年5月第1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51.溫世揚,物權法要論,1999年1月第2次印刷,武漢大學出版社。
52.溫世揚˙廖煥國,物權法通論,2005年1月第1版,人民法院出版社。
53.費安玲˙丁玫合譯,義大利民法典,1997年6月第1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4.趙文彶˙徐立˙朱曦合譯,德國民法,1992年2月初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55.齊東祥˙陳剛祥譯,財產法:案例與材料,2003年11月第1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6.羅結珍譯,法國民法典,2000年6月第2次印刷,中國法制出版社。
57.崔建遠主編,我國物權立法難典問題研究,2005年6月第1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58.渠濤編譯,最新日本民法,2006年2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5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著,物權法(草案)參考,2005年7月第1版,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60.中國政法澳門研究中心˙澳門政府法律翻譯辦公室編,澳門民法典,1999年12月第1次印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部分

1.王振山˙王萍,制定以用益為中心的物權法,2004/4/23,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4774
2.王顯勇,論物權客體-兼析股權與法人財產權,2004/6/2,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3596
3.尹田,論一物一權原則及其與雙重所有權理論的衝擊,2004/10/4,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7620
4.尹田,物權法定原則批判之思考-兼論物權法上的私法自治,2004/10/28,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8674
5.余能斌˙王申義,論物權法的現代化發展趨勢,2005/1/5
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41202-000726.htw
6.宋艷麗,我看我國用益物權體系的構建,2005/1/10
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41224-000917.htw
7.馬新彥,美國不動產上地役權之相鄰權研究,2004/8/20,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7716
8.馬新彥,美國衡平法上地役權研究,2004/8/20,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7715
9.房紹坤,關於用益物權體系的幾點思考,2005/1/10
http://www.civillaw.com.cn/lawfore/content.asp?programid=89
10.房紹坤,用益物權與所有權關係辨析,2004/7/28,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7182
11.房紹坤,論用益物權的發展趨勢,2004/8/16,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7466
12.屈茂輝,用益權的源流及其在我國民法上的借鑒意義,2004/8/6,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7520
13.屈茂輝,論人役權的現代意義(上),2004/12/22,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7877
14.屈茂輝,論人役權的現代意義(下),2004/12/22,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7878
15.高富平,相鄰關係與地役權,2004/7/28,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7245
16.高富平,論物權法的基本原則,2004/10/21,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8630
17.高富平,我國不動產物權制度設計的基本框架,2005/1/10
http://www.jrb.com/28m/n365/ca27308.htm
18.袁定波,論我國土地使用權與建築物所有權,2004/4/23,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5265
19.郝磊,現代財產權利客體的新變化及其對我國物權立法的影響,2004/4/23,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4628
30.陳定良,取得時效之研究,2004/12/7,http;//www.law-lib.com/lw-view.asp?no=3486
21.陳祥健,關於空間權的性質與立法體例的探討,2004/4/23,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id=8064
22.陳祥健,論空間權的構成及其三個法律問題,2004/3/4,http;//www.law110.com/lawstudy/320174.htm
23.陳祥健,論空間權的構成及其三個法律問題,2005/1/10
http://www.law110.com/lawstudy/320174.htm
24.陳渝,構築我國地下空間利用權法律制度若干問題淺探,2004/7/28,http;//www.law-lib.com/lw-view.asp?no=1405
25.陳華彬,物權的名稱、物權的概念以及物權的性質,2004/4/23,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5520
26.陳華彬,中國物權法的制定及制定中的疑難問題,2005/1/10
http://www.j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1129
27.陳華彬,物權法的基本內容和在制定中爭論的主要問題,2005/1/10 http://www.yanglx.com/dispnews.asp?id=225
28.馮永軍,論一物一權主義,2005/1/10
http://www.2.zzu.edu.cn/lawc/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0
29.劉保玉,試論物權法基本原則的體系,2004/9/24,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8124
30.劉保玉,所有權的類型與平等保護原則的結合,2005/9/20,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3909
31.劉保玉,現代物權法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立法的啟示,2005/9/20,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3909
32.劉保玉,空間利用權的內涵界定與其在物權法上的規範模式選擇,2006/5/10,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6020
33.劉凱湘,物權法原則的重新審視,2004/12/3,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id=19265
34.劉凱湘,論所有權的限制,2004/12/3,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id=19173
35.錢明星,我國用益物權體系的研究,2005/1/10
http://www.lawintsinghua.com/content/content.asp?id=1578
36.錢明星,論用益物權的特徵及其社會作用,2004/12/7,
http;//www.civillaw.com.cn/weuzhang/?id=19509
37.楊立新,樓頂空間的權屬爭議及解決規則,2004/10/28,http;//www.civillaw.com.cn/weuzhang/default.asp?id=18762
38.楊立新,物權法的基本內容和在制定中爭論的主要問題,2004/6/2,http;//www.civillaw.com.cn/weuzhang/default.asp?id=16245
39.趙衛忠,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間發展利用管理立法研究,2005/1/10
http://www.law110.com/lawstudy/320184.htm
40.鄭瀛,論現代社會對所有權的限制,2005/4/29
http;//www.civillaw.com.cn/weuzhang/default.asp?id=19591























貳、日文著作

(一)書籍部分

1.川島武宜,民法総則,昭和62年9月20日初版第30刷発行,有斐閣。
2.川島武宜編著,注釋民法(7)物権(2),昭和49年5月10日初版第7刷発行,有斐閣。
3.川井 健,民法教室「物権法」,1995年4月25日第1版発行,日本評論社。
4.小高 剛,用地買收と補償,昭和67年9月3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5.小高 剛,損失補償の理論と実際,1997年8月25日初版発行,住宅新報社。
6.小高 剛,損失補償研究,2000年12月25日初版第一刷発行,成文堂。
7.大澤正男,土地所有権制限の理論と展開,平成元年七月一五日初版発行,成文堂。
8.下森 定˙須永 醇,民法総則重要論点研究,1998年8月10日初版第3刷発行,酒井書店。
9.丸山英気,区分所有と登記,現代契約法大系第四卷第418-446頁,昭和60年1月2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10.水本 浩˙戶田修三˙下山瑛二,不動產法制概說,1993年6月10日初版第一刷発行,青林書院。
11.水本 浩,注釋民法(1),1989年9月30日第2版発行,有斐閣。
12.水本 浩,借地借家法の現代的課題,昭和46年8月16日第1版第1刷発行,一粒社。
13.末川 博,物権˙親族˙相続,昭和四十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岩波書店。
14.玉田弘一等編,建物区分所有権法,昭和54年1月22日第1版発行,一粒社。
15.中川 淳,民法Ⅰ(総則、物権法),昭和六一年二月二○日初版発行,法學書院。
16.石田喜久夫,不動產登記法の論点,1988年8月3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17.西埜 章,損失補償の要否と內容,1991年1月18日第一版発行,一粒社。
18.西埜 章,損失補償実体総說,國家補償法大系4第1-30頁,日本評論社。
19.西埜 章˙田辺 愛壹,損失補償の理論と実務,2005年6月20日発行,株式会社プログレス。
20.宇都宮充夫,空間所有権の実現形態,1987年7月20日第1版発行,大成出版社。
21.宇賀克也,國家賠償法,1996年,有斐閣。
22.安藤一良,新版私道の法律問題,1983年1月30日新版発行,三省堂。
23.田中整爾,物権法(現代民法講義2),1995年3月20,初版第8刷発行,法律文化社。
24.田山輝明,通說 物権˙擔保物権法,2005年4月20日第3版発行,三省堂。
25.広中俊雄,物権法,一九八七年九月二五日第2版発行,青林書院。
26.近江幸治,民法講義Ⅱ【物権法】,1991年11月1日初版第4刷,成文堂。
27.我妻 栄,有泉 亨,新訂物権法(民法講義Ⅱ),2004年12月3日第24刷発行,岩波書店。
28.沢井 裕,鄰地通行権,昭和62年5月15日発行,一粒社。
29.舟橋諄一,物権法,平成2年5月1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30.成田賴明,土地政策と法,平成5年5月30日初版発行,弘文堂。
31.阿部泰隆,國家補償法,1990年1月3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32.谷口知平,環境保全と物権の創設,收錄於民法演習2(物権)第1-15頁,1988年11月3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33.松尾 弘˙古積健三郎,物権法,平成17年12越30日初版1刷初版発行,弘文堂。
34.柚木 馨,上空に对する土地所有権の濫用,載権利の濫用(中)第33-53頁,昭和四十七年六月三十日初版発行,岩波書店。
35.星野英一編集,民法講座第二卷物権(1),昭和62年8月2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36.鈴木祿弥˙篠塜昭次編,不動產法,昭和53年2月2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37.高窪喜八郎˙片山金章編著,学說判例総覽民法物権編(上),昭和三十八年四月十五日発行,学校法人中央大学。
38.高原賢治,財產権と損失補償,昭和五十三年十月十日初版第一刷,有斐閣。
39.高島平蔵,物権法制の基礎理論,1986年6月15日初版発行,敬文堂。
40.高島平藏,民法制度の基礎理論,1991年6月15日三刷発行,敬文堂。
41.渡辺洋三,財產権論,昭和60年6月10日第1版発行,一粒社。
42.乾 昭三編,土地法の理論的展開,法律文化社。
43.遠藤 浩˙鐮田 薰,コンメンタール物権,2002年10月25日第5版第1刷発行,日本評論社。
44.遠藤 浩˙水本 浩˙北川善太郎˙伊藤滋夫,物権法,1997年5月30日一刷発行,青林書院。
45.遠山允人,線下補償関係,國家補償法大系4第180-191頁,日本評論社。
46.荒 秀,土地利用規制と補償,現代行政法大系第6卷第257-296頁,昭和58年12月25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47.船越隆司,物権法,2004年4月10日第3版第1刷発行,尚学社。
48.華山 謙,公共事業の施行と補償,現代行政法大系第6卷第297-338頁,昭和58年12月25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49.幾代 通,不動產登記法,昭和49年8月10日発行,有斐閣。
50.幾代 通,民法総則,1985年6月十日第二版第三刷発行,青林書院。
51.潮海一雄,相鄰關係と地役権,載民法演習2(物権)第116-129頁,1988年11月30日初版発行,有斐閣。
52.篠塜昭次,論争民法学1,昭和五六年八月二0日第五刷発行,成文堂。
53.篠塜昭次,論争民法学2,昭和五三年六月三○日第三刷発行,成文堂。
54.篠塜昭次,論争民法学3,昭和五二年八月二○日第三刷発行,成文堂。
55.篠塜昭次,論争民法学4,昭和五三年六月三○日第二刷発行,成文堂。
56.澤野順彥,不動產価格の評価,1989年12月25日初版第五刷発行,有斐閣。
57.澤野順彥,不動產法制概說,昭和58年9月30日初版発行,住宅新報社。
58.澤野順彥˙丸山英氣˙內田勝一,借地借家法の理論と実務,1997年4月30日初版第一刷発行,有斐閣。
59.東京法務局不動產登記研究会,不動產登記簿の見方,平成2年5月20日改訂14版発行。
60.登記制度研究會不動產部会,不動產登記先例判例要旨集,昭和59年7月8日改訂重版発行,新日本法規出版株式会社。
61.收用補償研究會編集,公共補償基準要綱の解說,1989年5月26日17版発行,近代图書株式会社。
62.法務省民事局第三課職員,不動產登記実務総覽,昭和62年12月16日第一刷発行,民事法情報センタ-。

(二)期刊部分

1.小高 剛,大深度地下利用の法的問題点,法律のひろば第43卷第9号第43-48頁。
2.小澤英明,土地所有権の制限-現代社会と土地所有権,ジュリストNO.828第67-75頁,1月1日号,1985。
3.山野木章夫,時間、空間の限られた所有権,ジュリストNO.1126。
4.山田 協,大深度地下の公共的使用に関する特別措置法についで,ジュリストNO.1186第82-86頁,10月1日号,2000。
5.丸山英気,空中権,法律時報64卷3號第15-20頁,MARCH,1992。
6.大浜 啟吉,空中権における公法上の問題,法律時報64卷3號第32-38頁,MARCH,1992。
7.下山瑛二,土地所有權の限界と土地利用,法律時報47卷7号第19-26頁。
8.水本 浩,空中権の展開と課題,法律時報64卷3號第14-15頁,MARCH,1992。
9.水本 浩,土地所有権の規制,ジュリスト增刊,法律学の争点シリ-ズ3,第120-121頁,7月20日号,1978。
10.水本浩,慣習法上の物権,收錄於判例演習(物権法)第1-10頁,昭和42年11月30日出版第6刷,有斐閣。
11.中尾英俊,樹木、山林の取引,收錄於谷口知平等編「新版民法演習2(物権)」第59-70頁,昭和59年10月20日初版第8刷,有斐閣。
12.戶波江二,財產權の保障とその制限,法学セミナNO.466,第74-78頁。
13.戶波江二,財產権の保障とその制限,法学セミナNO.467,第72-76頁。
14.平松弘光,土地収用事業における公共性の認定,早稻田法学64卷4号,第228-252頁。
15.加藤正男,農作物の附合(苗の所有権帰屬),收錄於判例演習(物権法)第137-143頁,昭和42年11月30日初版第6刷,有斐閣。
16.田中康博,私道通行の保護,收錄於民法学の課題と展望(石田喜久夫先生古稀記念)第399-420頁,2000年7月11日初版第1刷。
17.田中英司,ドイツにおける地上権に関する立法の展開過程の一考察,收錄於民法學の課題と展望(石田喜久夫先生古稀記念)第421-441頁,2000年7月11日初版第1刷。
18.宇賀克也,賠償と補償-航空機騷音訴訟を中心として,ジュリストNO.866第20-28頁,8月1日号,1986。
19.宇賀克也,公用制限と損失補償(上)-自然公園法を中心として,ジュリストNO.944第118-124頁,11月1日号,1989。
20.宇賀克也,公用制限と損失補償(下)-自然公園法を中心として,ジュリストNO.945第89-96頁,11月15日号,1989。
21.石田喜久夫,地下所有権の制限の可能性と限界,ジュリストNO.913第10-15頁,7月15日號,1988。
22.白羽 祐三,不動產の附合,收錄於谷口知平等編「新版民法演習2(物権)」第59-70頁,昭和59年10月20日初版第8刷,有斐閣。
23.伊藤 進,大深度地下空間に対する土地所有権の現界,法律論叢61卷第4‧5合併号第585-618頁。
24.成田賴明,地下の高度利用と収用,ジュリストNO.913第16-22頁,7月15日號,1988。
25.阿部泰隆,大深度地下利用の法律問題1,法律時報68卷9号第35-39頁。
26.阿部泰隆,大深度地下利用の法律問題2,法律時報68卷10号第63-68頁。
27.阿部泰隆,大深度地下利用の法律問題3,法律時報68卷11号第62-70頁。
28.阿部泰隆,大深度地下利用の法律問題4,法律時報68卷12号第57-64頁。
29.阿部泰隆,海面下土地所有権再論,ジュリストNO.616第83-88頁,7月1日號,1976。
30.尾島俊雄、佐藤 信彥、中村雄二,東京の地下空間を公的に利用せよ,エコノミスト,1988.10.25。
31.東山始比古,市街地の再開発と私権の种類,ジュリストNO.897第11-15頁,11月15日號,1987。
32.原田純孝,不動產利用における所有権と利用權,ジュリストNO.875第51-57頁,1月1日號,1987。
33.原田純孝,借地権の存續期間,ジュリストNO.939第70-80頁,8月1日号,1989。
34.海老原明夫,損失補償と特別の犧牲(一),ジュリストNO.983第12-13頁,7月15日號,1991。
35.海老原明夫,損失補償と特別の犧牲(二),ジュリストNO.984第10-11頁,8月15日號,1991。
36.海老原明夫,損失補償と特別の犧牲(三),ジュリストNO.985第10-11頁,7月15日號,1991。
37.渡辺卓美,アメリカの空中権と開発権の移転,法律時報64卷3號第40-46頁,MARCH,1992。
38.能見善九,物権法の基本原則,法学教室第254期第43-51頁,2001年。
39.野村好弘,送電線と地役権,日本不動產学会誌,第4号,1986年3月。
40.現代不動產法研究会,地下空間利用の法律問題,ジュリストNO.856第10-51頁,3月15日号,1986。
41.野村好弘,移轉される未利用容積の権利の性格,法律時報64卷3号第21-26頁,MARCH,1992。
42.野村好弘,最近における都市生活と法的問題点,法律のひろば第43卷第9号第4-8頁。
43.野村好弘,大深度地下利用と法(1),法律のひろば第42卷第8号第79-80頁。
44.野村好弘,大深度地下利用と法(1),法律のひろば第42卷第9号第61-65頁。
45.新田敏,附合,收錄於星野英一編「民法講座第3卷物権(2)」第1-31頁,昭和59年10月30日初版,有斐閣。
46.新田 敏,無権原者の植栽と附合,ジュリスト增刊,法律学の争点シリ-ズ3,第124-125頁,7月20日号,1978。
47.曾田 厚,附合の認定基準,ジュリスト增刊,法律学の争点シリ-ズ3,第122-123頁,7月20日号,1978。
48.菅野耕毅,権利濫用理論の現狀,收錄於氏著権利濫用の理論第17-31頁,平成14年8月10日初版第1刷。
49.菅野耕毅,鄰接地ヘの下水管敷設工事と権利濫用,收錄於氏著権利濫用の理論第554-566頁,平成14年8月10日初版第1刷。
50.園部逸夫,大深度地下鐵道の構想と法的課題,ジュリストNO.913第4-9頁,7月15日号,1988。
51.篠塜昭次,地下空間の利用管理はいいかにあべきか-法理論と政策の接点を考える,エコノミスト第22-27頁,1988.10.25。
52.幾代 通,海面下の土地と所有権-田原湾訴訟最判昭和六一、一二、一六,ジュリストNO.882第86-93頁,4月15日号,1987。
53.榊 正剛,道路立体的利用,法律時報64卷3号第27-31頁,MARCH,1992。
54.鎌田 薫,土地法学の課題,ジュリストNO.731第263-267頁,1月1日号,1981。
55.縂合土地対策要綱,大深度地下利用は都市問題の救世主?法学セミナNO.411,第4頁。



叄叄叄參、英文著作

1.Barlow Burke &Joseph A,Snoe,Property,By Aspen Publishers Inc.2003.
2.Diane Chappelle,Land Law,By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3.Eadmund F.Ficek,Thomas P.Henderson,Ross H.Johnson.Real Estat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By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1987.
4.George J.Siedel,Ⅲ,Janis K.Cheezem,Real Estate law,By West Education Publishing.Co,1999.
5.Gerald Korngald.Private Land Use Arrangements,By Shepardsl Mcgraw-Hill,Inc.1990.
6.Janet Diehl,Thomas S.Barrett,The Conservation Easement Handbook,1988.
7.Jan G.Laitos,Natural Resources Law-Casesand Materials,By West Publishing.Co,1985.
8.Jeromes Gross,Encyclopedia of Real Estate Forms,By 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1973.
9.John Stevens,Robert Pearce,Land Law,By Sweet&Maxwell Limited,2004.
10.Kate Green&Joe Cursley,Land Law,By Palgrave Publishers Ltd.2001.
11.Marianne Moody Jennings,Real Estate Law,By 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1992.
12.Mark P.Thompson,Modern Land Law,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3.Robert Kratovil,Raymond J.Werner, Real Estate law, By Prentice- 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1988.
14.Roger J.Smith,Property Law,By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0.
15.Roger H.Bernhardt、Ann M. Burkhart,Real Property,By West Group.2000.
16.Steven L.Emanuel,Property,By Aspen Publishers Inc.200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