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宋四家詩與宋型文化關係之研究
作者:蔡淑月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周益忠
張簡坤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南宋四大家宋型文化文化詩學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the four greatest poet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culture of Song DynastyCultural Poetics Lu YouYang WanliFan ChengdaYou ma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8
本文從文化詩學的視角研究南宋四大家詩與宋型文化間的關係,經由歸納宋代政治制度上的佑文政策、國家局勢的積弱不振、相黨政治下的文人黨爭以及宋學滲透下的理性精神等,政治、社會、學術各面向探討,並從中析出宋型文化影響下的宋士大夫群體意識,如淑世精神、憂患意識、仕隱情懷、孔顏之樂等特質,對南宋四大家的詩歌意識指向作主題式探討。此外,本文也剖析四大家詩歌創作實踐與創作主張對宋調典型─江西詩派的背離,從橫向的文化聯繫與縱向的詩歌內部傳統的繼承與轉型研究,發現南宋四大家擺脫書齋雅興,投身現實的精神,促使四大家之詩作朝向唐詩以社會、自然為創作契機的審美範式回復。
This thesis which adopted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oetics to study and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greatest poets' poem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culture of Song Dynasty. There are four main points in this thesis , including the policy to bless culture in Song Dynasty's political system, the weakness of National situation , the strife of literate under the political factions and the rational spirit infiltrated by Neo-Confuciu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ose sides about politics , society and academy , the thesis analyzed four main popular consciousness of literate in Song Dynasty , for example the earnest feeling of reality , the concerned consciousness , the mood of being in and retiring from government service and the happiness of Confucius and Yan Hui. In addition , this thesis also analyzed the four greatest poets' poems and their poetics theories which getting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Jiangxi Poetry School .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four greatest poets' spirit to go out of the door and seek the social reality. The spirit which made the four greatest poets' poetry style inclined to the Tang Dynasty's esthetic sense.
參 考 文 獻

1.書目分為「古代文獻」與「近人論著」二大類。
2.「古代文獻」依《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順序排列。各部資料先按朝代先後,再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3.「近人論著」分「專書」、「學位論文」、「單篇論文」。「專書」按姓氏筆畫排列,翻譯作品及外文作品置後;「學位論文」先博士論文,次碩士論文;引用「單篇論文」亦依姓氏筆畫先後排列。

一、古代文獻

(一)經部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宋〕朱熹集註:《四書集註》(台南:臺南東海出版社,1989年9月)
〔宋〕陳祥道撰:《論語全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程頤撰:《伊川易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萬里撰:《誠齋易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衛湜撰:《禮記集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蘇轍撰:《論語拾遺》(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胡震撰、胡光大續:《周義衍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劉瑾撰:《詩傳通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史部

〔吳〕韋昭注:《國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漢〕司馬遷撰:《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8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8月)
〔南朝宋〕裴駰撰:《史記集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註:《三國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後魏〕楊衒之撰:《洛陽伽藍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柡撰:《燕翼詒謀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撰:《伊洛淵源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呂中撰:《宋大事記講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范曄撰、〔晉〕司馬彪撰志:《後漢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撰:《南唐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撰:《入蜀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歐陽修、宋祁等敕撰:《新唐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時舉撰:《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不著撰人:《宋史全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脫脫等修:《宋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脫脫等修:《金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馮琦原編、陳邦瞻增輯:《宋史紀事本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楊士奇等編:《歷代名臣奏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趙翼撰:《二十二史劄記》(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3月)
楊家駱主編:《宋會要輯本》(台北:世界書局,1977年5月)

(三)子部

〔周〕莊周撰、〔晉〕郭象注:《莊子》(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93年6月)
〔漢〕賈誼撰:《新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漢〕劉向撰:《新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梁〕宗懍撰:《荊楚歲時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晉〕郭璞註:《穆天子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晉〕葛洪撰:《抱朴子內外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鞏撰:《聞見近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曾撰:《王文正筆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編:《二程遺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編:《二程外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呂祖謙同編、葉采集解:《近思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孟元老撰:《東京夢華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煇撰:《清波雜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胡仔纂集:《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12月)
〔宋〕洪邁撰:《容齋隨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洪邁撰:《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月)
〔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張載:《張子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張邦基撰:《墨莊漫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撰:《老學庵筆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黃震撰:《黃氏日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時撰:《二程粹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6月)
〔明〕徐伯齡:《蟫精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黃宗羲編、缪天綬選註:《宋元學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2月)
〔明〕解縉等纂:《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4月)
〔清〕顧炎武:《日知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余嘉錫戔疏:《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3月)
李漁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3月)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10月)

(四)集部

〔梁〕劉勰撰、王利器校戔:《文心雕龍校證》(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
〔梁〕劉勰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5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9月,影印清胡克家覆宋淳熙本)
〔晉〕陶潛撰:《陶淵明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白居易撰:《白氏長慶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2月)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唐〕李翱撰:《李文公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韓愈撰、〔宋〕魏仲舉集注:《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尤袤撰:《梁谿遺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安石:《臨川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尹焞:《和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撰:《晦蓭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撰:《楚辭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6月)
〔宋〕李綱:《梁谿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敦頤:《周元公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必大:《文忠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
庫全書)
〔宋〕周行己撰:《浮沚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林景熙:《霽山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邵雍撰:《擊壤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姜特立:《梅山續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
〔宋〕范成大撰:《石湖詩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范成大著、富壽蓀標校:《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
〔宋〕范成大撰:《攬轡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范仲淹:《范文正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劍南詩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宋〕陸游:《渭南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九淵:《象山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張鎡:《南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
〔宋〕張元幹:《蘆川歸來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傅良:《止齋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淳撰:《北溪大全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黃庭堅撰:《山谷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黃榦撰:《勉齋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曾慥:《宋百家詩選》(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宋〕楊萬里撰、楊長孺編:《誠齋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萬里撰:《誠齋詩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憶等編:《西崑酬唱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
〔宋〕樓鑰:《攻媿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克莊:《後村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辰翁撰:《須溪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歐陽修:《文忠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魏了翁:《鶴山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魏慶之撰:《詩人玉屑》(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9月)
〔宋〕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蘇軾:《東坡全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蘇軾著、〔清〕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宋〕蘇轍:《欒城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蘇轍:《欒城第三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方回:《瀛奎律髓》(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方回:《桐江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0月,宛委別藏)
〔元〕方回:《桐江續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點校:《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元〕陳世隆編、徐敏霞校點:《宋詩拾遺》(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明〕王世貞撰:《弇州四部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李夢陽撰:《空同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歸有光撰:《震川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隆十五年敕編:《御選唐宋詩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西南書局有限公司,1979年11月)
〔清〕朱尊彝:《曝書亭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宋長白撰:《柳亭詩話》(台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本)
〔清〕何文煥訂:《歷代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9月)
〔清〕呂留良、吳之振等輯:《宋詩鈔》(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呂留良、吳之振等輯:《宋詩鈔》(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
〔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5月)
〔清〕周之鱗、柴升編:《宋四名家詩鈔》(台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本)
〔清〕袁枚:《隨園詩話》(台北:宏業書局,1987年3月)
〔清〕厲鶚輯:《宋詩紀事》(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清〕趙翼:《甌北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12月)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
丁仲祜編纂:《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6月)
丁仲祜編纂:《陶淵明詩箋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丁福保(仲怙)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12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傅璇琮等編:《全宋詩》39、40、41、42、43冊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

刁抱石撰編:《宋陸放翁先生游年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4月)
于北山:《陸游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
于北山:《楊萬里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于北山:《范成大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
孔凡禮、齊治平編:《陸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
孔凡禮:《范成大年譜》(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5月)
王鍾陵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詩詞曲論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王水照等編:《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王水照等撰:《宋遼金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3月)
王國維:《靜安文集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
王國維:《宋代之金石學》(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
王更生注釋:《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
王南:《中國詩性文化與詩觀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王曾瑜:《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王文進:《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台北:臺灣書店,1999年2月)
王文進:《南朝邊塞詩新論》(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12月)new window
白政民:《黃庭堅詩歌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李春青:《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new window
沈松勤:《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呂肖奐:《宋詩體派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阮忠:《唐宋詩風流別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年12月)
何俊:《南宋儒學建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杜立選注:《歷朝詠史懷古詩》(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
汪業芬、肖志清選注:《歷朝懷遠思鄉詩》(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
吳洪澤、尹波主編:《宋人年譜叢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邱鳴皋:《陸游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5月)
周裕鍇:《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1月)
周裕鍇:《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周汝昌選注:《楊萬里選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5月)
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季明華:《南宋詠史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1月)
姚瀛艇主編:《宋代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3月)
范玉剛:《睿思與歧誤─一種對海德格爾技術之思的審美解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11月)
胡明:《南宋詩人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6月)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
孫燕文主編:《范成大詩欣賞》(台南:文國書局,2004年6月)
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
張高評:《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2000年8月)new window
張高評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3期(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張君瑞:《楊萬里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張劍霞:《范成大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張宏生:《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張晶:《禪與唐宋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6月)
張建業:《中國詩歌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6月)
張京媛主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許總:《宋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年7月)
許鋼:《詠史詩與中國泛歷史主義》(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8月)new window
陶文鵬:《唐宋詩美學與藝術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8月)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陳寅恪:《隋唐政治史述論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8月)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new window
陳育德:《靈心妙悟:藝術通感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莊嚴、章鑄:《中國詩歌美學史》(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
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9月)
曹順慶、李天道:《雅論與雅俗之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11月)
梁昆:《宋詩派別論》(台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12月)
陸心源輯:《宋詩紀事補遺》(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
郭鵬:《詩心與文道》(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12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7年4月)
湛之編:《楊萬里范成大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9月)
傅璇琮:《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8月)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6月)new window
傅小凡:《宋明道學新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5月)
傅伯星、胡安森:《南宋皇城探秘》(杭州:杭州出版社,2002年11月)
童書業:《中國疆域沿革略》(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74年12月)
童慶炳主編:《文化與詩學》(北京:新華書店,2004年2月)
楊慶存:《黃庭堅與宋代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楊師群:《大宋王朝之謎》(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9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9月)
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葉維廉:《中國詩學》(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3月)new window
暢廣元主編:《文學文化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歐小牧:《陸游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劉方:《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8月)
劉楊忠等編:《宋代文學研究年鑑1997-1999》(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年10月)
劉揚忠等編:《宋代文學研究年鑑2000-2001》(武漢:武漢出版社,2002年10月)
劉寧:《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6年6月)
諸葛憶兵:《宋代文史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1月)
蔣寅、張伯偉主編:《中國詩學》(第五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
蔣寅、張伯偉主編:《中國詩學》(第六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樂黛雲、張輝主編:《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錢鍾書:《宋詩紀事補正》(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錢鍾書:《宋詩選註》(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
錢鍾書:《談藝錄》(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2月)
錢鍾書:《管錐編》(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
霍然:《宋代美學思潮》(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年8月)
蕭翠霞:《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5月)
蕭榮華:《中國詩學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
缪鉞等撰:《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3月)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90年2月)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0月)new window
龔鵬程:《游的精神文化論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奧〕佛洛依德著、王嘉陵等編譯:《佛洛依德文集》(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
〔德〕海德格爾著、郜元寶譯:《人,詩意地安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日〕鈴木虎雄著、洪順隆譯:《中國詩論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9月)
〔英〕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美〕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12月)
〔美〕潘乃德(R.Benedict)著、黃道林譯:《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5月)
Brook Thomas , The New Historicism and Other Old-Fashioned Topics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91.
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 編,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 (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Giles Gunnt & Stephen Greenblatt , ed. Redrawing the Boundaries, New York :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2.
Stephen Greenblatt ,"Towards a Poetics of Culture", in H. Aram Veeser ed. ,The New Historicism , New York , Routledge , 1989.
Stephen Greenblatt , Renaissance Self-Fashioning: From More to Shakespea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ago Press , 2005.

(二)相關學位論文

1.博士論文
吳鷗:《南宋四家詩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博士論文,1997年)
李建軍:《宋代《春秋》學與宋型文化》(成都: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李致洙《陸游詩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博士論文,1989年)new window
宋邦珍《陸游詩歌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new window
徐丹麗《陸游詩歌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陳義成:《楊萬里生平及其詩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82年)new window
陳鵬翔:《中英古典詩裡的秋天:主題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博士論文,1978年)new window
張玖青:《楊萬里思想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張金花:《宋詩與宋代商業》(保定:河北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郭豔華:《楊萬里文學思想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彭庭松:《楊萬里與南宋詩壇》(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楊理論:《中興四大家詩學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歐純純:《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比較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new window
韓立平:《南宋中興詩壇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2.碩士論文
王曉雯《陸游蜀中詩歌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王瑄琪《父子更兼師友分─陸游教子詩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王厚傑《陸游詩中花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文寬洙:《范成大田園詩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
付玲玲:《陸游茶詩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付曉琪:《范成大蜀中詩文研究》(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汪美月:《楊萬里山水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余霞:《陸游、范成大的巴渝詩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李健莉:《誠齋詩及詩論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林珍瑩:《楊萬里山水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
林天祥:《范成大山水田園詩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
胡明珽:《楊萬里詩評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66年)
胡建升:《楊萬里園林詩歌研究》(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洪清雲:《陸游詠物詩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侯美霞:《楊萬里文學理論研究─以詩為主》(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2年)
柳品貝:《范成大詠花詩研究》(台北:銘傳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高碧雲:《范成大紀遊詩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徐佩霞:《陸游茶詩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徐恬恬:《論陸游之夢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康育英《陸游紀遊詩研究》(台中:逢甲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
黃忠天:《楊萬里易學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7年)
楊昇:《陸游的鄉居生活與「鏡湖詩」創作》(杭州: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楊秀萍《楊萬里、范成大山水詩比較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農遼林:《陸游晚年閒適詩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董小改:《論陸游川陜詩歌及其「功夫在詩外」》(西安: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劉桂鴻:《楊萬里生平及其詩》(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70年)
劉奇慧《陸游紀夢詩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劉薇:《范成大酬贈詩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歐陽炯:《楊萬里及其詩學》(台北:東吳大學碩士論文,1981年)
蔡文晉:《宋代藏書家尤袤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碩士論文,1987年)
鄭全蕾:《楊萬里山川景物詩新變》(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謝進昌:《陸游鄉居詩研究》(汕頭:汕頭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謝旻桂《陸游讀書詩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龍珍華:《楊萬里詩歌及其詩論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蕭翠霞:《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2年)
顏文武:《論南宋中興詩人對江西詩派的超越》(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三)本文引用單篇論文

王利華:〈范成大詩所見的吳中農業習俗〉,《中國農史》第14卷第2期(1995年)
王水照:〈重提「內藤命題」〉,《文學遺產》第2期 (2006年)
王岳川:〈新歷史主義的文化詩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期(1997年)
朱剛:〈從「先憂後樂」到「簞食瓢飲」─北宋士大夫心態之轉變〉,《文學遺產》第2期(2009年3月)
牟發松:〈「唐宋變格說」三題─值此說創立一百周年而作〉,《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 (2010年)
李煌明:〈孔顏之樂─宋明理學中的理想境界〉,《中州學刊》第6期(2003年11月)
李煌明、李保才:〈「孔顏之樂」辨說〉,《求索》(2007年10月)
何開粹:〈治桂三年、嶺表流芳─記范成大在桂林〉,《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第3卷第1期(2003年9月)
吳洪澤:〈尤袤著述考辨〉,《四川大學學報》第4期 (1999年)
吳洪澤:〈尤袤詩名及其生卒年解析〉,《文學遺產》第3期 (2004年)
胡傳志:〈論南宋使金文人的創作〉,《文學遺產》第五期(2003年)
徐新國:〈論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詩〉,《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第4期(2000年)
徐潤拓:〈文學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文學─有關文學理論與批評的定位與方向的思考〉,《文藝理論研究》第4期 (2003年7月)
唐明邦:〈楊萬里《誠齋易傳》中的革新思想和憂患意識〉,《孔子研究》第5期(2002年)
陳義成:〈南宋四大家間之交游考述〉,《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 (2003年5月)new window
陳義彥:〈從布衣入仕情形分析北宋布衣階層的社會流動〉,《思與言》第9卷第4期 (1971年11月)new window
張仲謀:〈詩壇風會與詩人際遇─尤袤詩論略〉,《文學遺產》第2期 (1994年)
張毅:〈二十世紀宋代文學研究觀念和方法的變遷〉,《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6月)
張邦緯、陳盈潔:〈范成大治蜀述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5期(2004年9月)
張艮:〈南宋詩人尤袤詩文思想內容探微〉,《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第1期(2008年2月)
梁黎麗、鄧心強:〈仕與隱的千古糾結─論古詩文中漁父儒道合一的二重意象〉,《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2007年)
傅璇琮、孔凡禮:〈陸游與王炎的漢中交游〉,《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1995年)
傅潔琳:〈試析格林布拉特文化詩學理論的語境與方法〉,《齊魯學刊》第4期(2010年)
童慶炳:〈文化詩學是可能的〉,《江海學刊》第5期(1999年)
童慶炳:〈植根于現實土壤的「文化詩學」〉,《文學評論》第6期(2001年)
鄒志方:〈陸游會稽石帆別業小考〉,《文學遺產》第二期(2006年)
劉揚忠:〈北宋的民族憂患意識及其文學呈現〉,《長江學術》(2006年4月)
劉延剛:〈儒家式憂患意識及其人學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總第194期(2007年10月)
劉項:〈中唐時期文儒的轉型與宋學的開啟〉,《學術月刊》(2009年3月)
霍然:〈論南宋田園題材作品的美學意蘊〉,《殷都學刊》第三期(2006年)
韓書堂:〈文學研究的文化模式的演變〉,《文藝理論研究》第4期 (2003年7月)
羅炳良:〈尤袤《遂初堂書目》序跋考辨〉,《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7年8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