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濂《遵生八牋》研究
作者:曾莉莉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文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高濂遵生八牋養生審美生活Gao LianZun Sheng Ba Jianregimenartistic lif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1
高濂《遵生八牋》是明代養生學名著,亦是總結中國歷代以來日常生活體驗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在「尊生」的核心理念下,逐一展開八牋既各自獨立又彼此環環相扣的煉養內容,涵攝了完備且詳瞻的美學理念與養生知識,可說是一部兼具養生、美學與小品藝術的集大成鉅作。該書對養生延年的論述,擴及家居生活的各個層面,如身心修養、起居飲食、吐納導引、靈丹妙藥、品茗飲酒、庭園設計、器物玩賞、蒔花弄草、醫藥調養、休閒旅遊、運動保健、焚香鼓琴、書畫藝術、古董收藏、文物鑑賞等知識與修養,深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高濂尊重個體生命的精神,關注身體與自然的和諧感通,將美學與養生融合並落實在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運用清新雋永的小品來介紹各種養生理念與生活藝術的手法,字裡行間無不令人驚喜。
高濂《遵生八牋》所建構的養生思想體系,在本體論上,包括天道觀、人性觀、生命觀、身體觀等課題。在天道觀方面,高濂從「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角度出發,體會依時處世、與時進退的養生原理。在人性觀方面,主要體現在對情欲的防制以及德化情欲的修養。在生命觀方面,高濂強調「重人貴生」的思想,主動積極的養護生命以提升生活品質、人生境界。在身體觀方面,高濂認為人的生命是由形、氣、神三者構成的統一體,通過煉氣使形、神相合是修煉成仙的前提。在養生方法上,包括心性修持與身體養護。心性修持方面,高濂以為要避免身心陷溺於名利聲色之中,就必須要從思想涵養、精神陶冶以及尚友古今三方面的修為入手。在身體養護方面,可從四時調攝、形體煉養、飲食調理、醫藥保健與房中養護五點來考察。高濂相當重視形體調攝的養生實踐,透過適度的活動,使全身氣血流通,自然百病不生,健康長壽。此外,尊養生命的內容與進程,除了必須將身心修養納入尊生的架構之外,還要創造一個適於安養的審美環境,亦即身心要在審美的環境中才能得到養護與悅樂。高濂所建構的審美生活包括旅遊欣趣、藝文賞鑑、起居安樂與飲食品味四方面內容。透過審美生活的營造與實踐,高濂構築出一個集隱逸、審美、怡情、消遣、養生於一體的生活環境。
Gao Lian’s Zun Sheng Ba Jian is not only a famous book about health science in the Ming by nasty,but also a masterpiece which sums up the daily life experience of each dynasty in China.This book,under the core concept of ”respect for life”,gradually expends the refining contents of the Eight Discourses which are independent but interlocking one another.This book includes complete and detailed concepts of aesthetics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of healthy asience.It can be described as a masterpiece of combining health science,aesthetics and sketch art.The book discusses how tj keep in good health and prolong life,which extends to all aspects of home life,such as yhe knowledge and self-cultivation of body and spirit,daily life diet,guided breathiy,a panacea,drinking tea and wine,landscape design,appreciating utensils,growing flowers and grass,medicine and convalescence,leisure tourism,sports and health care,burning inceuse and playing Guqiu zither,graphic arts,collecting antiques and appreciating cultural relics.All of the knowledge and self-cultivation go deep into daily life in every detail.Gao Lian respected the spirit of individual life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sense of harmony of body and nature.He also integrated aesthetics with health science and then implemented them in lifewisdom of the daily life.Thetechnique that he used clear and meaningful essay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s of keeping in good health and the art of life showed a pleasant surprise between the lines.
The system of health thought ,construsted from Gao Lian’s Zun Sheng Ba Jian,in ontology,concludes such topics as the views toward heaven,human nature,views toward life and notions toward heaven,Gao Lian started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combination of human and Heaven” &;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and Heaven” and then realized timely life skills and health principles with advance and retreat. In the aspect of views toward human nature,Gao Lian mainlyexpres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lust and the cultivatation for morals.In the aspect of views toward life,Gao Lian emphasized the though of respecting life and actively maintained lif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s well as the realm of life.In the aspect of notims toward body,Gao Lian considered human life to be a Lian considered human life to be a unity aonsidered by the bodt,breathing and spirit consistent is the premise to become immortal.Health methods include the cultivation of mentalit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body.In the aspect of cultivating mentality,Gao Lian believed that in order to avoid indulging onself with fame,weulth and sex,one had to start with the followiy three cultivations:the self-restraint of thoughts,the cultivation of spirit and valuing ancient and modern people.In the aspect of body maintenance,it can be observed by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the convalescence based on different seasons,the refinement of body,the modification ofdiet,medicine&;health care,and maintenance in houses.Gao Lian attached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e of the body’sconvalescence.Though appropriate activities,blood can circulate well in the body so that people naturally will not get any disease and they will be healthy and longevous.In addition,as for the contents and procedures of respecting life,the self-cultivation of body and mind must be included in theconstitution of respecting life and an aesthetic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nursing also must be created.In other words,mentality and body definitely can acquire maintenance and pleasure in an aesthetic environment.The aesthetic life,constructed by Gao Lian,includes travel&;interests,appreciation of art&;literature,ease&;happiness ofdailylife,and taste of diet.By building and practing the aesthetic life,Gao Lian aonstructed a living environment intergrating privacy&;ease,appreciatiom of beauty,contribution of inner tranquility,recreation and the way to keep in good health.
一、古籍

(東晉)葛洪撰,《抱朴子內篇》,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
(東晉)葛洪撰,《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91年。
(梁)陶弘景撰,《養性延命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
(唐)王冰注釋,(宋)高保衡校正,《黃帝內經素問》,臺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2月再版。
(唐)孫思邈撰,《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81年。
(唐)孫思邈撰,《存神煉氣銘》,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31冊。
(唐)孫思邈撰,《千金翼方》,台中:自由出版社,1959年8月。
(唐)李德裕撰,《李衛公別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別集類,第19冊。
(唐)施肩吾撰,《西山群仙會真記》,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7冊。
(唐)陸羽撰,《茶經》,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
(唐)《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
(宋)蘇軾、沈括撰,《蘇沈良方》,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宋)張君房輯,《雲笈七籤》,北京:齊魯書社出版發行,1988年9月。
(宋)陳元靚撰,《歲時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宋)蔡襄撰,楊家駱主編,《茶錄》,台北:世界書局印行,《飲饌譜錄》第36冊。
(宋)林洪撰,《山家清供》,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47冊。
(宋)宋徽宗敕編,(清)程林刪定,《聖濟總錄纂要》,台北:商務印書館發行,1983年。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劉景源點校,《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年10月。
(宋)郭熙、郭思撰,《林泉高致集》,北京: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1996年12月,《藏書傳世》集庫。
(宋)趙希鵠撰,《洞天清錄集》外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
(宋)包恢撰,(清)李之鼎輯,《敝帚稿略》,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30冊。
(宋)曾鞏撰,楊家駱主編,《元豐類稿》,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4年3月再版。
(宋)趙時庚撰,《金漳蘭譜》,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筆記小說大觀》5編。
(元)王禎撰,《農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
(元)忽思慧撰,《飲膳正要》,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第80冊。
(元)李鵬飛撰,《三元延壽參贊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59冊。
(明)朱櫹著,王雲五主編,《普濟方》,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
(明)朱權著,《神隱》,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60冊。
(明)文鎮亨撰,楊家駱主編,《長物志》,台北:世界書局印行,《觀賞彙錄》第29冊。
(明)陸紹珩撰,《醉古堂劍掃》,台北: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7月。
(明)李日華撰,《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
(明)李夢陽撰,《空同集》,台北:世界書局,《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別集類,第70冊。
(明)張岱著,夏咸淳校點,《張岱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第1版。
(明)汪道昆著,《太函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17冊。
(明)李漁著,《閒情偶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單錦珩校點,《李漁全集》。
(明)冷謙撰,《修齡要旨》,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60冊。
(明)屠隆撰,《娑羅館清言》,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6月,程不識編注,《明清清言小品》。
(明)陳繼儒著,《養生膚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明)陳繼儒著,《讀書鏡》,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88冊。
(明)陳繼儒著,《巖棲幽事》,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18。
(明)陳繼儒撰,《小窗幽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3月。
(明)陳繼儒撰,《太平清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88冊。
(明)張時徹撰,《攝生眾妙方》,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86。
(明)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台北:文化圖書公司出版,1992年2月。
(明)龔廷賢著、李彤,廖崇明等譯,《壽世保元》,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明)萬全撰,《新刊萬世家傳養生四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第1030冊。
(明)程羽文撰,《清閒供》,臺北:新興書局,1974年,《筆記小說大觀》,第五編,第5冊。
(明)張潮撰,《幽夢影》,台南:大夏出版社印行,1992年12月。
(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著,《三袁隨筆》,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11月,江問魚點校本。
(明)袁宏道著,楊家駱主編,《袁中郎全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90 年11月。
(明)袁宏道撰,《瓶史》,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48。
(明)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袁中道著,《珂雪齋前集》,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5月初版。
(明)胡應麟撰,楊家駱主編,《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0年5月再版。
(明)胡文煥撰,《新刻文會堂琴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藝術類,第74冊。
(明)麻三衡撰,《墨志》,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63。
(明)方于魯撰,《方氏墨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第79冊,。
(明)楊應詔撰,《天游山人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沈德符撰,《野獲編》上、中、下三冊,台北:中華書局出版,1980 年11月。
(明)沈德符撰,《野獲編補遺》,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83年10月。
(明)田藝蘅撰,《煮泉小品》,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第80冊。
(明)姜紹書撰,《韻石齋筆談》,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9。
(明)謝肇淛撰,《五雜俎》,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
(明)張瀚撰,《松窗夢語》,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原刻景印。叢書集成三編之十八。
(明)張謙德撰,《缾花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1冊。
(明)李維禎撰,《大泌山房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54冊。
(明)洪應明撰,《菜根譚》,台北:漢藝色研出版,1991年9月。
(明)繆希雍著,王雲五主編,《神農本草經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
(明)費元祿撰,《鼉采館清課》,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18。
(明)都穆撰,《游名山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91年,《叢書集成初編》。
(明)黃一正撰,《事物紺珠》,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類書類,第200冊。
(明)張大復撰,《梅花草堂集》,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筆記小說大觀》29編。
(明)毛元淳撰,《尋樂編》,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94冊。
(明)李贄撰,《續焚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
(明)劉基著,《多能鄙事》,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7冊。
(明)周履靖編次,《益齡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91年北京第1版,《叢書集成初編》,《保生要錄》(及其他七種)。
(明)馮夢龍著,《喻世明言》,台北:文化圖書公司印行,1991年6月。
(清)薛寶辰撰,王子輝注釋,《素食說略》,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4年10月。
(清)鄭廉撰,《豫變紀略》,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明)張永祺等撰,鑾星輯校,《甲申史籍三種校本》。
(清)葉昌熾撰,王鍔,伏亞鵬點校,《藏書紀事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7月。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四部備要本。
(清)張英撰,《篤素堂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258冊。
(清)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10月。

二、今人專著

王明著,《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0 年2月第1版。
王卡著,《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8月。
王淮注釋,《老子探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1年6月。
陳太義,莊宏達註譯,《黃帝內經素問新解》,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5年2月。
饒宗頤著,《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11 月。
近人專著、工具書
王大淳著,《遵生八箋》,四川: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2年版。
王文進著,《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台北:台灣書店印行,1999年2月初版。
王德保著,《仕與隱》,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
王慶餘,曠文楠著,《道醫窺秘:道教醫學康復術》,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9月。
王爾敏著,《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3月。new window
王德育著,《上古中國之生死觀與藝育》,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譯小組,2000年5月。
尹恭弘,《小品高潮與晚明文化——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評述》,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5月。
毛文芳著,《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2001年12月初版。new window
毛文芳著,《晚明閒賞美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4月。new window
吉元昭治著,楊宇編譯,《中國養生外史》,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月。
朱自振,沈漢著,《中國茶酒文化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84年3月。new window
朱光潛著,《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朱劍心註,《晚明小品選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1年9月。
成復旺著,《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任仲倫著,《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
伊永文著,《明清飲食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2月。
呂鵬志著,《道教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2月。
李龍潛著,《明清經濟探微初編》,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7月。
李敬明編譯,《圖解遵生八箋︰古代名仕養生的第一經典》,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年。
李豐懋著,《探求不死》,臺北:久大文化有限公司,1987年9月初版。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11月。
何小顏著,《花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 次印刷。
何其敏著,《中國明代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吳智和著,《明人飲茶生活文化》,明史研究小組印行,1996年7月初版。
吳蕙芳著,《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7月出版。new window
吳龍輝著,《古董秘鑒--古玩藝術鑑賞經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3年12月。
吳有性編著,《白話養生寶典》,台北:宋林出版社,1997年
余德慧著,《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
宋天彬,胡魏國著,《道教與中醫》,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
范子燁著,《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范宜如,朱書萱著,《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台北:台灣書店發行,1998年3月。
范金民著,《明清江南商業的發展》,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年8月第1次印刷。
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周作人著,《明人小品集》,台北:金楓出版社印行,1987年1月。
周文泉,劉正才主編,《中國傳統養生術》,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1991年7月。
金正耀著,《道教與煉丹術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胡衛國,宋天彬著,《道教與中醫》,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1刷。
徐建融著,《明代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次印刷。
徐希平著,《高尚的天祿-香茶藥酒》,臺北: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1998年2月1版1刷。
徐朔方,《徐朔方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姚一葦著,《審美三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印行,1993年1月初版。
夏咸淳著,《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第1次印刷。
封孝倫著,《人類生命系統中的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施蛰存編,《晚明二十家小品》,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77年9月。
祝亞平著,《道家文化與科學》,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年。
容志毅著,《中國煉丹術考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5月。
郝勤,楊光文著,《道在養生-道教長壽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
郝勤著,《中國古代養生文化》,四川:巴蜀書社出版,1989年12月第1版。
倪泰一編譯,遵生八箋——編譯圖釋本》,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翁維健著,《中國飲食療法》,台北︰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唐大潮著,黃心川,陳紅星主編,《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唐君毅著:《哲學概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張節末著,《狂與逸--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兩種人格特徵》,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1月第1 版。
張欽著,《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四川:巴蜀書社,1999年9月第1次印刷。
陳偉明著,《唐宋飲食文化發展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95年5月。
陳寶良著,《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1 版。
陳萬益著,《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印行,1988年5月初版。
郭英德,過常寶著,《雅風美俗之明人奇情》,臺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康韻梅著,《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4年6月初版。new window
曹淑娟著,《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印行,1988年7月出版。new window
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
程不識譯註,《明清清言小品》,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6月第2次印刷。
彭炎堃等編譯,《命典:白話遵生八箋》,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黃志杰等編,《遵生八箋、茶經、飲膳正要、食物本草精譯》,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年。
費振鐘,《墮落時代》,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5月。
葛兆光著,《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東華書局印行,1989年12月初版。
管衛中編譯,《遵生八牋》無刪節本,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年。
楊墨秋,王繼如著,《古代士人處世之道》,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第1次印刷。
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著,《生死、享樂、自由-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及人生理想》,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3月。
趙伯陶著,《明清小品--個性天趣的顯現》,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1 版。
趙榮光著,《中國古代庶民飲食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3月。
趙立勛等校注,《遵生八牋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年
廖崇明等譯,《遵生八牋.白話全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4年
廖芮茵著,《唐代服食養生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2004年5月初版。new window
劉玉平,周曉琳著,《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臺北: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1988年2月1版1刷。
劉昭瑞著,《中國古代飲茶藝術》,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4月。
鄭金生著,《中國古代的養生》,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年3月第1次印刷。
鄭曉江著,《中國死亡智慧》,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4月初版。new window
滕新才著,《且寄道心與明月-明代人物風俗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謝凝高著,《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繆咏禾著,《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韓廷傑,韓建斌著,《道教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一刷。
羅中峰著,《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2月。new window
顧志興著《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龔鵬程著,《飲食男女生活美學》,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

王韶蔤撰,《雅興與健康:明代文人養生文化研究》,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朱倩如撰,《明人的居家生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2月。
沈薇玉撰,《陳妙常與潘必正——話本〈張于湖傳〉、雜劇《女貞觀》與傳奇《玉簪記》》,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吳非撰,《《遵生八箋》養生思想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林憓瑛撰,《晚明清賞小品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姜萌慧撰,《遵生八箋研究》,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嘉昕撰,《明人的旅遊生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張富鈞撰,《《遵生八牋》的養生思想探析》,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許懷之撰,《高濂《玉簪記》研究——從文學劇本到崑曲演出》,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
許秋群撰,《中晚明詞的傳承與新變》,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4月。
曾芳撰,《高濂研究》,漳州師範學院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
黃妙慈撰,《高濂遵生理念及其生活實踐--以「遵生八箋」為主要範疇》,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楊凱鋒撰,《高濂與《玉簪記》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鄭海濤撰,《明代詞壇與詞風嬗變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四、期刊論文

毛文芳,〈閒賞-晚明美學之風格意涵析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2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出版,民1999年3月。new window
毛文芳,〈晚明美學之主體體驗的美感型態〉,《國文學誌》,第2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出版,民1998年6月。new window
王泰鴻,〈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故宮學術季刊》,第22卷,第1期,2004年秋季。
江潤祥、關培生,〈論高濂《遵生八牋》之養生思想與服食修為〉,《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3年7月。
朱傑、郭海英,〈《遵生八箋》飲食養生精髓探析〉,《江蘇中醫藥》,第5期,2011年。
任玉蘭,〈《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探微〉,《醫古文知識》,第4期,2003年。
吳美鳳,〈明清文人閒情觀--事在耳目之內,思出風雲之表〉,《歷史文物》,第7卷,第9期,1997年12月。new window
吳非、張雪亮,〈以《遵生八箋》為基礎看養生學的研究〉,《第五次全國中西醫結合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周輝,〈明代著名養生學家——高濂〉,《養生月刊》,第11期,2007年。
胡孚琛,〈道家和道教形、氣、神三重結構的人體觀〉,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3月。
李曉琳、李冀,〈《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牋》概述〉,《中醫藥信息》,第24卷,第6期,2007年。
李戎,〈明代文學家高濂的醫學思想〉,《醫古文知識》,第2期,1997年。
李遠國,〈高濂四時調攝法,按月修養〉,《道教月刊》,第26期,2008年2月。
周朝生,〈《遵生八箋》保健按摩法〉,《安徽中醫臨床雜誌》,第1期,1994年。
金迎鋒,〈養生巨著《遵生八箋》〉,《科學養生》,2001年2月。
周貽謀,〈高濂的頤養之道〉(一)~(六),《長壽》,第7期~第12期,2003年。
林齡,〈一本古書——「遵生八箋」的苦心〉,《逍遙》,2006年7月。
耿湘沅,〈眉公《巖棲幽事》所反映之處事態度〉,《中華學苑》,第48期,1996年7月。new window
原所賢,〈高濂及其《遵生八箋》〉,《科學養生》,1996年2月。
范纓,〈《遵生八牋》「飲饌服食牋」簡論〉,《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第8卷,第5期,2006年。
徐波,〈從「仕」與「隱」看歷史上知識分子的價值實現與阻斷〉,《歷史月刊》,1996年4月。
徐朔方,〈高濂的生平和他的《玉簪記》傳奇〉,《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杭州師院學報編輯部,1993年9月。
麻國鈞,〈高濂生平家世及《玉簪記》新考〉,《中華戲曲》,四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時習之,〈遵生之典範,怡養之楷模——解讀《遵生八箋》養生智慧〉,《現代養生》,第3期,2011年。
張應超,〈道教與養生〉,《道教學探索》,第9期,1995年12月。
張贛生,〈中國養生術縱橫談〉,《歷史月刊》,第76期,1994年5月。
張海震、于春風,〈淺論《飲饌服食箋》中菜肴製作特點與飲食養生思想〉,《東方食療與保健》,第10期,2008年。
張燕,〈論《遵生八箋》的審美思想及其成因〉,《湖北美術學院學報》,第1期,2000年。
華慈祥,〈文房四寶.鼎盛明代〉,《典藏美術》,2003年6月。
崔中慧,〈玩古.賞新-明清的賞玩文化〉學術研討會紀實(一),《典藏古美術》,第138期,2004年3月。
陳慧霞,〈晚明文房與市場生活中的古色〉,台北:《故宮文物月刊》,第250期,2004年1月。new window
陳剛俊、汪紅亮,〈掃雪烹茶玩畫 四時調攝養生——論高濂《遵生八箋》中的品茶藝境與養生思想〉,《農業考古》,第5期,2008年。
陳雲飛,〈高濂《遵生八箋.四時幽賞》對茶都品質生活的啟示〉,《茶葉》,第2期,2007年。
陳增岳,〈《遵生八箋校注》舉正〉,《中醫文獻雜誌》,第1期,1999年。
陳增岳,〈《遵生八箋校注》瑣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6期,1997年。
黃強,〈金瓶梅與飲食養生〉,《國文天地》,第170期,1999年7月。new window
黃興宗,〈對中世紀中國藥物「秋石」特性的試驗〉,《中國圖書文史論集》,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郭海英,〈高濂《起居安樂箋》睡眠養生法擷要〉,《山西中醫》,第1期,2002年。
褚君,〈《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家居養生思想淺析〉,《建築與環境》,第6期,2010年。
曾錦坤,〈明儒高濂「遵生八箋」的養生思想〉,《中國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出版,民2005年3月。
舒迎瀾,〈我國最早的插花理論—《遵生八箋.高子瓶花三說》評介〉,《園林》,第1期,2002年。
覃瑞南,〈從「長物志」管窺明代文人的居室美學〉,台南:《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17期,1998年6月。
楊丹、趙戔華,〈高濂的養生導引術淺析〉,《體育文史》,第6期,1998年。
楊樹英、陳煒等,〈《遵生八箋》按摩導引養生思想探討〉,《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第9卷,第2期,2011年1月。
蒲慕州,〈神仙與高僧--魏晉南北朝宗教心態試探〉,《漢學研究》,第8卷,第2期。new window
蔡輝炯,〈佛、儒、道三家養生哲學研究〉,《能仁學報》,第5期,1997年7月。
蔡輝炯,〈論中國養生之學之發展〉,《能仁學報》,第6期,1998年4月。
廖美雲,〈六朝練形養生觀與服食礦物藥餌研究〉,2002年6月,《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new window
薛玲玲、胡淑慧,《當文學粥遇上養生粥——以《遵生八箋》中的粥品為例》,《經國學報》,第26期,2008年7月。
蘇雄飛,〈「遵生八牋」中的運動養生論〉,《體育學報》,第2期,1980年12月。new window
趙立勛,〈《遵生八箋》辨疑數則〉,《中華醫史雜誌》,第4期,1991年。
劉秉果,〈熊經鳥伸,為壽而已--中國古代導引的發展演變〉,《歷史文物》,第115期,2003年2月。new window
劉春平,〈因時食養、宜忌兩顧——《遵生八箋》的食療養生思想〉,《醫古文知識》,第4期,2002年。
劉理想、李志更,〈《遵生八箋》四時養生的實踐途徑探析〉,《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第4卷,第12期,2009年。
劉理想、金香蘭等,〈《遵生八箋》中怡情養生實踐方式初探〉,《江西中醫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10年2月。
鄭志明,〈道教生死觀--「不死」的養生觀〉,第139期,1999年8月。
練正平,〈《遵生八箋》之陶瓷藝術觀初探〉,《臺灣工藝》No.16,國立臺
灣工藝研究所出版,2003年
歐貽宏,〈插花藝術理論的經典之作——我讀《瓶花三說》〉,《中國園林》,第13卷,第1期,1997年。
歐貽宏,〈《遵生八牋》與《考槃餘事》〉(《圖書館館刊》,第1期,1998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