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海上花列傳》的時空敘事、人情感喟與圖文參照
作者:熊貴藍
作者(外文):Kuei-Lan Hsiung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賴芳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韓邦慶時空現代性身體人情參差映照Han Bang-qingTime and spaceModernityBodySocial feelingUneven Comparis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時間與空間本為敘事匙鑰,對寫就於十九世紀末葉十里洋場的《海上花列傳》而言,又別具關鍵意義。論文梳理史料連結雲間上海傳奇崛起的歷史虛線,以為析探小說時空基礎,再經與前行研究對話,突顯韓邦慶的出處進退與精神生命,抉發其小說創作、期刊編輯意識及美學觀念。
《海上花列傳》敘事時間充滿異質性,尤以現代時間在租界的植入,對晚清海上市民身心感知、日常作息影響巨大。本文聚焦「自鳴鐘」所表徵的西洋鐘點時間,「自來火」、「電氣燈」隱喻的「夜生活」感知,析論海上市民接受「現代性」洗禮的驚異、抗拒以迄接納、浸潤的身心經驗,驗諸小說人物受現代時間規訓照表操課的行動言語及其踰越夜禁的近代城市生活。
同樣嶄新的洋場空間,從路、里、弄交通動線,石庫門民居,中西花園到茶館、酒樓、說書樓、戲園等休閒娛樂場所,不僅改變市民移動方式,亦使城市生活益趨休閒化。借文獻與圖像比對,將被摺疊的晚清城市空間立體開展,尋索其空間意義變遷,觀照小說人物與所處環境互動互蘊、彼此定義詮釋的城市生活經驗,發微小說敘事意涵。
論文最後,回返「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情欲本然,檢視嫖客妓女如何「扮異為常」,又如何在「做與不做」歡場遊戲規則中,拿捏情慾經濟和情感用事分野。闡發韓邦慶以「穿插」筆法調度多條敘事線路、多層次人物角色、多重意象疊影的網織書寫彰顯出的「參差映照」敘事果效,穿透作者所按文字密碼,將小說含蓄、白描手法「藏閃」的深層情慾流動浮出紙面。
論述過程中輔以「圖像晚清」視域,模擬晚清讀者閱讀情境,對《海上花列傳》做一圖文互詮式的閱讀,借助晚清興盛的畫報、畫冊、小說插畫與小說文字所產生的聚焦、擴充或對峙的敘事張力,開啟與海上畫師、洋場才子作家及市民讀者對話交流契機,挖掘文本隱而未顯意涵,拓展小說研究範域。
參考文獻
以下引用文獻排列方式為:
一、首先列出不同版本之研究文本。
二、報刊文獻依年份排序。
三、畫報、畫冊資料依冊第、頁次排序。
四、傳統文獻先依朝代,次依姓氏筆畫排序。
五、今人論著以姓氏筆劃為排序依據;外文譯書以姓氏英文字母為排
序依據,先外文書次中文書。
六、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序。
七、學位論文依博、碩士畢業年份先後排序。

壹、研究文本
〔清〕韓邦慶:《海上奇書》第一期至第十期(上海:申報館代售,光緒十八年二月至閏六月,上海圖書館館藏影印本,1892年)。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上海:1894年,石印版)。
〔清〕韓邦慶:《青樓寶鑑》(上海:石印版)。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河洛出版社,1980年)。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0月)。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上海:亞東圖書館,1935年)。
〔清〕韓邦慶著、太田辰夫譯:《海上花列傳》(東京:平凡社,1994年3月),收錄於《中國古典文學大系》49輯。

貳、報刊資料
以下《申報》資料參照:中央研究院電子資料庫,《申報》1872-1949。
〈刊行《瀛寰瑣紀》自敘〉,《申報》第141期第一版,1872年10月11日。
〔清〕滬濱寄漁:〈煤燈銘〉,《申報》第218期第3版,1872年1月9日。
〔清〕本館主人:〈請畫友告白〉,《申報》第148期第五版,1872年10月19。
〈本館告白〉,《申報》第169期第一版,1872年11月13日。
〔清〕古月山房薪翹氏:《滬北十景》,《申報》第237期第4版,1873年2月7日。
〈蒐訪新文告白〉,《申報》第980期第一版,1875年7月8日、9日。
〈書請撰小說後〉:《申報》第1712期第三版,1877年11月21日。
〔清〕寓滬遠客:〈有圖求說出售〉,《申報》第1712期第六版,1877年11月21日。
〔清〕寓滬遠客:〈有圖求說出售〉,《申報》第1719期第七版,1877年11月29日。
〈泰西節日〉,《申報》第2046期第二版,1878年12月23日。
〈銀行暫止辦公〉,《申報》第2148期第四版,1879年4月26日。
〈覓書〉,《申報》第2384期第一版,1879年12月18日。
〈節期封行〉,《申報》第2385期第三版,1879年12月19日。
〈重印《鴻雪因緣圖記》出售〉,《申報》第一版,1880年8月10日、12日、13日、14日、16日,五次告白。
〈節期停公〉,《申報》第3205期第二版,1882年4月6日。
〔清〕點石齋主人:〈招請名手繪圖啟〉,《申報》第一版,1884年6月7日、8、9、10、15、17、23日。
〔清〕《申報》館主:〈第六號畫報出售〉,《申報》第一版,1884年7月1日、2、3、4、5日。
〈公司輪船改期〉,《申報》第4669期第一版,1886年4月17日。
〔清〕倉山舊主:〈論滬北弛禁事〉,《申報》第一版,1888年5月16日,第5413版。
〈味蒓園游例〉,《申報》,1886年1月9日。
〈重九試燈記〉,《申報》1886年10月8日。
〈徐園賞菊記〉,《申報》1886年11月8日,第1版,第4874期。
〔清〕委宛書傭:〈密探石室〉,《申報》第4956期第四版,1887年2月5日。
〔清〕大一山人:〈戒煙說〉,《申報》第5848期第一版,1889年7月31日。
〔清〕大一山人:〈論交答問〉,《申報》第5960期第一版,1889年11月20。
〔清〕〈《海上奇書》告白〉,《申報》第6747號第五版,1892年2月6日。
〈徐園悅來客照相館〉,《申報》,1892年2月27日。
〈徐園告白〉,《申報》1896年6月29日,第6版,第8332期。
《上海新報》1862年7月24日、1863年6月27日,收錄於《上海新報》第一册(臺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

叄、畫報、畫冊資料
〔清〕尊聞閣主人編、吳友如繪圖:《申江勝景圖》,收錄於張智主編:《中國風土志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4月)。
〔清〕尊聞閣主人:〈點石齋畫報緣啟〉,收錄於《點石齋畫報》光緒十年卯月第
一號,甲一頁1。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天文臺》,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
圖畫集成續編》第六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2351。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天文臺》,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
圖畫集成續編》第六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2327。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社會之現象.老旗昌開廳之豪舉》,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第六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2404。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江海北關》,收錄於《清末民初報
刊圖畫集成續編》第六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2495。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社會之現象.老旗昌開廳之豪舉》,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第七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2790。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天文臺》,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
圖畫集成續編》第八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3533。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營業寫真.修鐘錶》,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圖
畫集成續編》第九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3841。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社會之現象.妓女在張園拍照之高興》,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第九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4608。
〔清〕孫蘭蓀等著:《圖畫日報.上海之社會現象.報館晨起賣報之擁擠》,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第十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4250。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一冊(上海:上海
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189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二冊(上海:上海
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278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三冊(上海:上海畫
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31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三冊(上海:上海畫
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67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五冊(上海:上海
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77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七冊(上海:上海
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185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十二冊(上海:上
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241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十二冊(上海:上
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161幅。
〔清〕吳友如等著、張奇明主編:《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十二冊(上海:上
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第125幅。
〔清〕蝂川蕙蘭沅主輯:《海上青樓圖記》,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圖書集成(五)》,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頁2035。

肆、傳統文獻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唐〕崔令欽等撰、曹中孚等點校:《教坊記(外七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
〔宋〕朱熹:《書經集傳.詩經集傳》(臺北:世界書局,2014年9月)。
〔宋〕李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頁3985-3991。
〔宋〕洪邁:《容齋詩話》(臺北:廣文書局公司,1971年9月)。
〔宋〕楊潛纂:《紹熙雲間志》,《續修四庫全書.六八七.史部.地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影印)
〔宋〕孟元老等注、周峰點校:《東京夢華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8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卷49上(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
〔明〕冰華梅史:《燕都妓品》,收錄於〔明〕秦淮寓客編:《女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明〕沈德符:《敝帚軒剩語.補遺.山人愚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梅祚鼎:《青泥蓮花記》(合肥:黃山書社,1996年2月)。
〔明〕楊慎:《江花品藻》,收錄於〔明〕秦淮寓客編:《女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女史》原名《綠窗女史》)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8月)。
〔清〕二春居士:《海天鴻雪記》(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4年8月)。
〔清〕王韜校編:《筆記五編.豔史叢鈔》(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8月)。
〔清〕王韜:《海陬冶遊錄》,收錄於王韜等撰:《豔史叢鈔(下)》(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8月)。
〔清〕余懷:《板橋雜記》,收錄於王韜等撰:《豔史叢鈔(上)》(臺北:廣文書局公司,1976年8月)。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11月)。
〔清〕李維清:《上海鄉土志》,收錄於胡祥翰、李維清、曹晟著,吳健熙、施扣柱標點:《上海小志、上海鄉土志、夷患備嘗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清〕改琦:《紅樓夢圖詠》(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年8月)。
〔清〕吳趼人:《上海三十年之豔跡.胡寶玉小傳》收錄於吳趼人著、梅慶吉編:《吳趼人全集》第七卷(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8年2月)。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上海:作家出版社,1955年4月),頁63。
〔清〕香國頭陀輯:《申江名勝圖說》管可壽齋書局版,收錄於:《中國風土志叢刊續編》(揚州:廣陵書社,2015年)。
〔清〕指迷生輯:《海上冶遊備覽》(清光緒九年(1883),寄月軒校刊本)。
〔清〕評花主人:《九尾狐》(臺北:廣雅書店,1984年3月)。
〔清〕俞達:《青樓夢》(臺北:台灣書房出版公司,2012年3月)。
〔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一册(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
〔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十一册(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
〔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十二册(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
〔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十三册(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
〔清〕孫家振,《海上繁華夢》(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14年8月)。
〔清〕孫家振:《退醒盧筆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月)。
〔清〕孫寶瑄:《忘山廬日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
〔清〕章學誠:《丙辰札記》,收錄於朱一玄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上)》(濟南:齊魯書社,1990年2月)。
〔清〕陳森:《品花寶鑑》(臺北:台灣書房出版公司,2012年3月)。
〔清〕曹芹、高鶚著,其庸等校注:《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4月)。
〔清〕畢以堮(小藍田懺情侍者):《海上群芳譜》(上海:申報館仿聚珍版印,1884年)。
〔清〕乾隆御選《唐宋詩醇》(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年6月)。
〔清〕曾樸:《孽海花》(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
〔清〕張春帆:《九尾龜》(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11月)。
〔清〕鄒弢:《海上塵天影》(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4年8月)。
〔清〕鄒弢:《三借廬筆談》,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第二十六冊(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
〔清〕葛元煦:《滬游雜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7月)。
〔清〕葛元煦、黃式權、池志澂著,鄭祖安、胡珠生標點:《滬游雜記、淞南夢影錄、滬游夢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臺北:廣文書局公司,1991年3月)。
〔清〕夢花館主:《九尾狐》(長沙: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年6月)。
〔清〕滬上遊戲主人輯:《海上遊戲圖說》,(上海:出版社未詳,1898年石印本)。
〔清〕蝂川蕙蘭沅主輯,《海上青樓圖記》(上海:花雨小築居,1895年)。
《大明律、附大明令、問刑條例》第14卷(瀋陽:遼寧書社出版,1990年8月)。
《荊楚歲時記》,收錄於《四庫備要.史部》(臺北:中華書局據學津討原本校刊,1969年)。

伍、今人論著
〔日〕樽本照雄:《新編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東京:日本中國文藝研究會),1998
年(1997初版修訂本。)
〔美〕霍賽(Ernest O. Hauser)著、越裔譯,《出賣上海灘》(上海:上海書店出
版社,2000年1月)。
〔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美〕浦安迪(Andrew H.Plaks)講演,收錄於《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美〕韓南(Patrick Hanan):《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
〔法〕路易.加迪等(Louis Gardet)著、鄭樂平、胡建平譯:《文化時間》(臺
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1月)。
〔英〕詹姆斯.喬治.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著、趙昍譯:《金枝》(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英〕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
圖書,2008年9月)。
〔德〕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張旭東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臺北:城邦文化出版,2010年7月)。
〔德〕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林志明譯:《說故事的人》(臺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年12月)。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著:《上海.愛:名妓、洋場才子和娛樂文化1850-1910》(香港:三聯(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4月)。
〔英〕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2016年9月),頁58。
〔英〕哈夫洛克.靄理士(Havelock Ellis)著:《性心理學》(南京:鳳凰出版傳播,2015年10月)。
〔英〕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臺北:麥田出版,2016年7月)。
〔英〕羅莎琳.邁爾斯(Rosa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臺北:麥田出版,2001年10月)。
〔保〕瓦西列夫(K. BachjieB)著、趙永穆、陳行慧譯:《愛情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0年4月)。
〔美〕卜舫濟(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著,岑德彰編譯:《上海租界略史》(北京:商務印會館,1928年)。
于醒民、唐繼無:《上海:近代化的早產兒》(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1年6月)。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臺北:麥田出版,2011年8月)。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9月)。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學生書局,2001年12月)。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86年1月)。
白睿文編訪、朱天文校訂:《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臺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2014年3月)。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87年6月)。
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佚名:《老上海見聞》(臺北:廣文書局,1986年)。
李志宏:《「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8月)。
呂文翠:《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一八四九——一九○八》(臺北:麥田出版,2009年11月)
呂文翠:《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臺北:聯經出版,2016年12月)。
周芬伶:《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臺北:原尊文化企業公司,1999年2月)。
阿英:《晚清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4月)。
阿英:《晚清戲曲小說目》(上海: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8月)。
伍江編著:《上海百年建築史(1840-1949)》(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吳圳義:《清末上海租界社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4年1月)。
胡適:《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4年1月)。
茅伯科主編:《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8月)。
袁進:《中國近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2010年9月)。
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
孫國群:《舊上海娼妓秘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888年8月)。
范伯群:《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7年1月)。
胡適:《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臺北:遠流出版,1994年1月)。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1980年2月)。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4月)。
胡萬川:《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實踐》,(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5月)。
姜慶共、席聞雷:《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孫國群:《舊上海娼妓秘史》(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
施蟄存:《雲間語小錄》(上海:文匯出版社,2000年5月)。
段懷清:《清末民初報人——小說家:海上漱石生研究》(臺北:獨立作家,2013年12月)。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8月)。
侯運華:《晚清狹邪小說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梁啓超等著:《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臺北:新文豐,1989年4月)。
章紅:《大上海——十里洋場:被出賣的上海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
張愛玲:《海上花開》(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12年4月)。
張愛玲:《海上花落》(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10年9月)。
張愛玲:《張看》(臺北:皇冠文學出版,1995年5月)。
張愛玲:《流言》(臺北:皇冠文化出版,1997年10月)。
張愛玲:《色戒》(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07年10月)。
張偉、嚴潔瓊著:《都市風情:上海小校場年畫》(臺北:新銳文創出版,2014年6月)。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1月)。
解弢:《小說話》(北京:中華書局,1919年1月),頁116。
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9月)。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2月)。
陳永健:《三挈海上花》(上海:上海世紀出版公司,2007年8月)。
陳慶浩編:《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2011年3月)。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
陳永健:《三挈海上花:張愛玲與韓邦慶》(上海:上海世紀出版,2007年8月)。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10年,1月)。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敘事模式的改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
月)。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
2008年10月)。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5月)。
陳定山:《春申舊聞——老上海的風華往事》(臺北:獨立作家,2016年3月。
陳伯熙:《老上海》(上海:泰東圖書局,1924年2月)。
陳無我:《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月)。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楊劍虎主編、吳智斌著:《都市風貌與海派氣質——清末民初長篇都市小說上海
敘事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2012年6月)。
漢寶徳:《物象與心境》(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90年6月)。
熊月之、周武主編、爾冬強配圖:《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7月)。
熊月之主編:《上海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劉復:〈讀海上花列傳〉,收錄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4月)。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1月)。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11月)。
康正果:《重審風月寶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4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2010年8月)。
魯迅:《魯迅全集.南腔北調集》第六卷(臺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9月。
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臺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9月)。
顏健富:《從「身體」到「世界」: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2014年12月)。
蔣瑞藻:《小說考證》(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5月),頁221。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3月)。
羅蘇文:《上海傳奇——文明嬗變的側影(1553-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4年12月)。
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羅蘇文:《大上海——石庫門:尋常人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1年10
月)。
羅蘇文:《上海:一座近代都市的小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顧炳權編:《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12月)。
劉達臨:《性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鄭祖安:《上海地名小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1988年10月)。
賴芳伶:《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1895-1911)》(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9月)。
薛理勇:《上海灘地名掌故》(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
薛冰:《插圖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嚴明:《中國名妓藝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8月)。
顧炳權編:《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12月)。
龔篤清:《八股文百題》(長沙:岳麓書社出版,2010年1月)。
龔斌:《情有千千結: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學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1
年12月)。

陸、期刊論文
〔英〕胡夏米(H.H.Lindsay)著、張忠民譯,〈「阿美士德號」1832年上海之行記事〉,收綠於《上海研究論叢》第二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2月),頁269-287。
〔美〕柯必德(Peter Carroll):〈「荒涼景象」——晚清蘇州現代街道的出現與西式都市計劃的挪用〉,收錄於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2005年10月),頁497-553。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從十九世紀上海地圖看對城市未來定義的爭奪戰〉,收錄於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三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7月),頁88-121。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文化記憶的負擔——晚清上海文人對晚明理想的建構〉,收錄於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頁53-63。
〔清〕蠡勺居士:〈《昕夕閒談》小敘〉,收錄梁啓超等著《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臺北:新文豐,1989年4月),頁195-196。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點石齋畫報》例〉,《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集刊》第一九期,1990年,頁135-172。
王鴻泰:〈青樓:中國文化的後花園〉,收錄於《當代》第一三七期,1999年1月1日,頁16-29。
王鴻泰,〈青樓名妓與情藝生活——明清間的妓女與文人〉,收錄於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慾:近現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頁73-123。
王鴻泰:〈美感空間的營造——明清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收錄於《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臺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頁151-155。
王小珏:〈租界、青樓與「現代性」症候〉——閱讀韓邦慶《海上花列傳》,收錄於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頁323-332。
李開軍,〈論《海上花列傳》中的蘇白〉,收錄於《齊魯學刊》總第161期,2001年3月第2期,頁74-80。
李志宏:〈《海上花列傳》的書寫性質及其話語表現〉,收錄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9期,2011年1月,頁169-208。
李孝悌,〈走向世界,還是擁抱鄉野——觀看《點石齋畫報》的不同視野〉,收錄於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十一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頁286-293。
宋莉華:〈近代石印術的普及與通俗小說的傳播〉,《學術月刊》2001年2月號總第381期,頁85-90。
金國平、吳志良:〈從自鳴鐘探討利瑪竇居留北京的內幕〉,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明史研究論叢》第6輯(合肥:黃山書社,2004年),頁125-146。
郭玉雯:〈《海上花列傳》與《紅樓夢》〉,收錄於《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2007年6月,頁371-402。
郭奇正:〈上海里弄〉,收錄於熊秉真編:《睹物思人》(臺北:城邦文化事業,2003年7月),頁211-270。
章培恆:〈《海上花列傳》與其以前的小說〉,收錄於《明清小說研究》第一輯,1985年8月,頁325-334。
賈馨園:〈另眼看待《海上花列傳》〉,收錄於賈馨園:《情多處處有戲——賈馨園談戲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7月),頁54-61。
雷瑨:〈申報館之過去狀況〉,收錄於黃協塤、雷瑨等撰:《最近之五十年》,(上海:申報館1923年2月),頁27。
潘建國:〈鉛石印刷術與明清通俗小說的近代傳播——以上海(1874-1911)為考查中心〉,收錄於《文學遺產》2006年第6期,頁96-107。
趙家琦:〈花落.花開——1950年後張愛玲與《海上花列傳》的平淡寫實〉,收錄於《漢學研究》第32卷第1期,2014年2月,頁243-277。
黃協塤:〈本報最初時代之經過〉,收錄黃協塤、雷瑨等撰,《最近之五十年》,(上海:《申報》館,1923年2月),頁26。
馬珏玶:〈「專以娼論」腸內熱——《青泥蓮花記》的青樓女性觀管窺〉,收錄於《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3期(總第73期),2004年3月,頁125-137。
熊月之:〈張園:晚清上海一個公共空間研究〉,收錄於張仲禮主編:《中國近代城市企業.社會.空間》(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1998年1月),頁336-347。
熊月之:〈近代上海公園與社會生活〉,收錄於《社會科學》2013年第5輯,頁129-139。
張愛玲:〈海上花的幾個問題〉,收錄於《海上花開》(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12年4月),頁22-25。
張愛玲:〈憶胡適之〉,收錄於《張看》(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02年8月),頁142-154。
張愛玲:〈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收錄於《海上花落》(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12年4月),頁343-363。
許敏:〈士、娼、優——晚清上海社會生活一瞥〉,收錄於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113-126。
袁進:〈略談《海上花列傳》在小說城市化上的意義〉,收錄《明清小說研究》總第78期,2005年第4期,頁162-168。
柳雨青:〈文人與錢:稿費制度的建立與晚清文人謀生方式的轉變〉,收錄於《中國文學研究》第四十期,2015年7月,頁359。
唐振常,〈市民意識與上海社會〉,收錄於汪暉、余國良主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頁91-112。
曹勝高:〈論晚唐宵禁制度的鬆弛及其文化影響〉,收錄於《學術研究》2007年第7期,頁110-115。
康韻梅:〈《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藴〉,收錄於洪淑苓等著:《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9月),頁237-281。
陳平原,〈以圖像為中心——關於《點石齋畫報》〉,《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五十九期6月號,2002年6月,頁90-98。
陳思和,〈論海派文學的傳統〉,《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一期,2002年1月,頁1-7。
陳志宏:〈近世中國繡像小說圖文關係序說:以所見幾種元明通俗小說刊本為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0年第一期(總第十期),2010年6月,頁247-264。
趙景深,〈讀《海上花列傳》〉,收錄於〔美〕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河洛圖書,1980年),頁629-631。
趙家琦,〈花開.花落——1950年後張愛玲與《海上花列傳》的平淡寫實〉,《漢
學研究》第32卷第1期,2014年2月,頁243-277。
劉復,〈讀《海上花列傳》〉,收錄於〔美〕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河洛圖書,1980年),頁589-605。
蘇精:〈中文石印,1825-1827〉,收錄於《馬禮遜與中文印刷出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8月),頁171-189。
羅崗,〈性別移動與上海流動空間的建構——從《海上花列傳》中的「馬車」談開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35卷第1期,2003年1月,頁89-97。
薛理勇:〈明清時期的上海娼妓〉,收錄於上海市文史館編:《舊上海的煙賭娼》(上海:百家出版社,1988年11月),頁150-158。
羅錦堂:〈中國小說的變遷〉,收錄於《東西文化》第六期,1967年,頁36-42。
欒梅健:〈《海上花列傳》的現代性特質〉,《政大中文學報》第五期,2006年6月,頁89-103。

柒、學位論文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1月)。
呂文翠:《現代性與情色烏托邦: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7月)。
江江明:《從性別政治論《海上花列傳》中的娼妓存》(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月)。
李慧琳:《晚清狹邪小說《海上花列傳》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9月)。
黃淑貞:《韓邦慶《海上花列傳》人物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王俊玲:《點石齋與晚清時期的小說圖像傳播》(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李季娥:《《海上花列傳》對晚清狹邪小說的承繼與開創》(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莊仁傑:《晚清文人寓於風月之牆的陷溺與自覺——《品花寶鑑》和《海上花列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李侑儒:《明清的鐘錶(1582-191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0年7月),頁10。
李豔如:《《海上花列傳》、《海上繁華夢》、《海天鴻雪記》的城市空間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施曉筠:《現代性轉向與主體展現:韓邦慶《海上花列傳》之主題意識與藝術呈現》(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陳雅惠:《不奇之奇——國語版《海上花》的家與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6月)。

捌、網路資料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2016/4/6,04:30pm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4514/node64526/node64617/userobject1ai58381.html,2017/5/13,03:00pm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429/node70349/node70380/node70383/node70389/userobject1ai70490.html,2018/1/20,12:00pm
「地圖數據庫(VIRTUAL SHANGHAI)」:http://www.virtualshanghai.net/Maps/Collection?ID=261,2017/1/4,08:00PM

玖、地圖資料
葛石卿:《袖珍上海里弄分區精圖》(上海:國光輿地社,1946年12月)。
張越偉、宗宏偉:《上海老地圖.1948》(上海:中華地圖學社,2013年9月)。
宗宏偉:《上海老地圖.1948》(上海:中華地圖學社,2015年1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