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民族主義
書刊名:公民訓育學報
作者:溫明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on, Ming-chu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0
頁次:頁47-62
主題關鍵詞:民族民族主義民族優越感全球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159
美國希望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可以改變中國。不過中國大陸似乎太可能隨著西方國家的音樂起舞。這除了當政者維護既得利益的考量之外,一些從西方回國的新保守主義份子,了解西方民主制度的運作,為了鞏固其個人在政治上新取得的權位,也主張「以夷制夷」,用西方的一套邏輯來反擊西方對中國的種種指責。 中國的新保守主義份子,受過西方知識的洗禮,了解西方政治的運作,學會了「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以「干涉中國內政」、「強加西方價值」等說詞,反擊西方對中國的指控。 中共不但以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新保守主義份子反擊西方的指控,更聯合同樣遭受西方指控國家(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支持,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西方的價值觀無法適合東方社會。 中共始終以大陸人口太多、素質太差,不適於西方的民主制度,文盲多不能實施西方的直接選舉。同時發展出民主與人權的相對論,認為民主與人權都不是絕對的,必須要適應各國的國情,而大陸的國情是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共此種說法其實是無法說得通的,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其經濟遠較中國為落後,人們教育水準也與中國大陸一樣低下,但是卻努力去推行民主選舉,雖然其民主有很多缺點,至少這些國家是朝民主的方向走去,不像中共一味的抗拒民主。因此,中共以大陸人的教育水準低,不適合實施民主政治是說不通的。
期刊論文
1.Breton, A.(1964)。The economics of nationalism。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2(4),376-386。  new window
2.Johnson, Harry G.(1965)。A Theoretical Model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New and Developing States。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80(2),176-185。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董立文(2000)。中共的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年12月2-3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Bordo, M.、Eichengreen, B.、Irwin, D.(1999)。Is Globalization today Re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Globalization a Hundred Years Ago? (計畫編號:No.7195)。  new window
圖書
1.Ohmae, Kenichi(1995)。The End of the Nation-State : The Rise of Regional Economics。London:Harper Collins。  new window
2.Diamond, L.、Plattner, M. F.(1994)。Nationalism, ethnic conflict, and democracy。Baltimore。  new window
3.Gellner, Ernest(1983)。Nations and Nationalis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Holton, Robert J.(1998)。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new window
5.牟宗三(1996)。中西觀學之會通十四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經濟全球化。台北:米娜貝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倬雲(2000)。從歷史看時代轉移。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穆(1993)。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ellner,E.(2000)。Scale and Nation。National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Scienc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10.Thurow, L.(1996)。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How Today ‘s Economic Forces Will Shape Tomorrow ‘s World。Plate Four: A Global Economy。Plate Four:A Global Economy。  new window
其他
1.趙建民(2001)。大陸威權官僚體制台灣宜沈慎因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汪道涵(2000)。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經濟全球化。台北:知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ntlov, H.、Tonnesson, S.(2000)。Asia in Theories of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National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Scienc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3.Kedourie, E.(2000)。Nationalism in Asia and Africa。Nationalism : Criti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Scienc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