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比例原則論我國競技運動選手之培訓制度
書刊名: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
作者:王凱立游彥皓
出版日期:2001
卷期:9
頁次:頁387-398
主題關鍵詞:比例原則培訓制度學習權工作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20
  • 點閱點閱:28
     比例原則的內涵包括: 適當性( Geeignetheit )、 衡平性( Angemessenheit )及必要性( Erforderlickheit )。我國的競技運動選手培訓制度,目前由政府主導,其 目的之達成與手段之選擇,理應受比例原則規範。本文透過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以比例原 則之三點內涵經由法學方法之論證,檢測國內目前的競技運動選手培訓制度,並對該制度提 出建議。 培訓制度為打造國際運動比賽金牌之手段,而金牌之目的,對外為提升國家知名度,對內則 為帶動運動風氣;就此觀點而言,培訓制度有其存在之適當性。但目前培訓制度易妨礙選手 之工作權或學習權,其所造成之社會成本重大,導致該制度之利益與成本難以衡平。本研究 建議,對於社會人士選手給予維持生計之津貼;對學生選手,則在學校制度上給予延長修業 年限之機會,使能兼顧學業與訓練。如此才能使培訓之成本與效益衡平。 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建議透過租稅減免鼓勵民間機構參與,其次才考慮由政府出資;並根 據不同個案,審慎評估自行訓練或集中訓練之利弊,務使政府之行政成本與個人之工作權或 學習權妨礙成本降至最低,俾符合成本最小之必要性要求。
期刊論文
1.張景媛(19980100)。新學習時代的來臨--建構學習的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資訊,6(1),5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義雄(1991)。從建國八十年談--我國學校體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校體育,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茂寅(19980400)。比例原則在授益行政領域之適用。月旦法學,35,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曾錦源(1988)。公法上比例原則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烊輝(1995)。基本權之抛棄自由及其界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宜忠(1999)。軍人基本權利保障及其法理研究(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清華(1993)。從比例原則論警察行政裁量之界限(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銘輝(2000)。成本效益分析在我國行政法上應用可能性之研究--以解構「比例原則」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鄒其信(2000)。論學生學習權之保障--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震榮(1991)。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台北:蔡震榮。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慶雄(1997)。憲法入門。台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添洲(1994)。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庚(1999)。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吳庚。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宗吉(1996)。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敬一、戴華(19960000)。教育鬆綁。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新民(1990)。論「社會基本權利」。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體委會(1999)。我國參加2000年雪梨奧運會運動選手培訓實施計畫綱要。體育法規彙編。行政院體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