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命夢想的形成--解讀廖鴻基海洋寫作的一個面向
書刊名:興大人文學報
作者:蕭義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ao, I-li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2(上)
頁次:頁173-195
主題關鍵詞:廖鴻基烏托邦自然寫作海洋寫作臺灣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2) 專書(3) 專書論文(4)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
  • 點閱點閱:63
隨著臺灣本土意識的勃發,臺灣作為海島型國家的地理特性開始為人所重視,故廖鴻基的海洋寫作,可說是九○年代臺灣文壇的股異數,粉演著臺灣新文學先鋒的重要角色。廖鴻基的作品除了與以洋洋為中心的臺灣新文化發展若合符節外,亦常常被歸類在「自寫作」之林。八○年代以來興起的「自然寫作」,由於擁有強烈的土地意識,因而廖文常常被本土論者引為同道。然而不管是「海洋題材創作」或是「自然寫作」,廖鴻基的作品大多被視為對現實的摹寫或報導,在這種解讀策略之下,極易於忽視廖鴻基作品中潛念的「烏托邦心態」。 本文試圖尋找與廖鴻基作品的對話方式,以廖鴻基作品中所呈現的烏托邦特質,作為解讀廖鴻基作品的重要途徑。本文注意到的是,作為廖鴻基生活的重要內容,「海洋」並非一個抽象的意念或場景,故當廖鴻基選擇從陸地上遁景,本文嘗試從人與海、人與魚、人與人三個基本的面向追問:廖鴻基以什麼姿態「參與」海洋?海洋如何回應他的「參與」?廖鴻基如何從中認知自我?並追尋生命意義?此外,當追尋存在意義的按鈕被啟動,廖鴻基為何從「逃遁」陸地的人格姿態轉為「積極參與」?作為人格與風格的互證,本文試圖提出一個解讀廖鴻基作品的面向,並揭櫫廖鴻基生命夢想的真切追尋。
期刊論文
1.張惠娟、林耀福(19860800)。樂園神話與烏托邦:兼論中國烏托邦文學的認定問題。中外文學,15(3)=171,78-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annheim, Karl、艾彥(2001)。意識形態和烏托邦。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4)。林中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鴻基(1996)。討海人。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鴻基(1997)。鯨生鯨世。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鴻基(1999)。來自深海。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98)。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文婷(1998)。願作大海的新郎─漁夫作家廖鴻基。漂流監獄。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華妙(1998)。海洋的呼喚─閱讀廖鴻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