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獅子吼--從陳若曦《慧心蓮》考察當代臺灣比丘尼弘法利生志業
書刊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作者:蔣美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Jiang, Mei-hua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
頁次:頁283-311
主題關鍵詞:陳若曦比丘尼慧心蓮佛教事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4
  • 點閱點閱:27
大乘佛教發展至中期(西元五、六世紀),女子大轉法輪做獅子吼的作品,紛紛出現。佛經中每稱菩薩說法為獅子吼,這是因為諸佛菩薩說法時猶如獅子吼,發揮了極大力量,摧伏一切非法惡人。大乘時期,女性為法師的事實,體現了佛法宣揚不分男女的平等性。女性有如獅子吼般的論證說法,除了顯示女人說法能力殊勝,能利益大眾外,亦明示了對男尊女卑思想的嘲弄、婦女對傳統制約束縛的要求解脫、對戒律嚴格化的駁斥,從而說明了大乘對女權運動發展的推動,及女性地位提高的爭取。至於菩薩行為或現男相或現女相,完全是為度化眾生的方便示現。菩薩的慈悲象徵了佛教婦女的美德懿行,因此大乘佛教的女性觀是極富平等性、發展性的,是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偉大精神的發揮。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慈悲思想的敷演,更是婦女慈悲美德的象徵與鼓勵!臺灣佛教界,女眾一向活躍,人數約佔全部信眾的三分之二強。女眾可以出家為比丘尼,接受教育,自由建寺;可以講經說法,傳戒為師;其地位與男眾比丘一樣,可以收徒收孫,經營經懺香火,尤其女眾道場的法會,參加的信徒遠比男眾道場還多。女性宜端正心行以持家、發揮慈悲特質參與善事義舉、運用智慧弘法利生。人身難得,無論是在家或出家的善女人,都該自信地邁入菩提道,最後達到解脫自在。
期刊論文
1.江燦騰(20011100)。從「廢除八敬法」到「人間佛教思想」--有關近期臺灣人間佛教思想與戒律變革的爭辯問題。當代,53=171,11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傳道(200201)。人間佛教的當代對話。當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敏捷(1998)。印順佛教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輔仁(1985)。西藏密宗史略。臺北市:佛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雅姿(199309)。善女人。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觀如(1992)。佛學講義。台北: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若曦(2000)。完美丈夫的秘密。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達賴喇嘛、陳琴富(1997)。藏傳佛教世界。台北:立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重光(199709)。敕修百丈清規。高雄:佛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靜思書齋(200007)。有朋自遠方來:與證嚴法師對話。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若曦(200102)。慧心蓮。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釋清德(200103)。印順導師的律學思想。台北市: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燦騰(19891100)。人間淨土的追尋--中國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白少帆、張恆春、王玉斌、武治純(1987)。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于凌波(1991)。簡明佛學概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釋恆清(199504)。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論文。臺北:東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釋昭慧(1995)。人間佛教的播種者。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radshaw, John、鄭玉英、趙家玉(1993)。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機。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Dalai Lama、康鼎(199012)。達賴喇嘛自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國慶(200011)。考驗--證嚴法師面對挑戰的智慧回應。台北市:商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邢福泉(1981)。臺灣的佛教與佛寺。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藍吉富(1993)。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台北:商鼎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釋見曄、釋自鑰(1999)。走過臺灣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釋天乙。臺北:中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若曦(1999)。女兒的家。臺北:探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釋寶唱(198811)。比丘尼傳。臺北:文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釋從信(199107)。戒律學疑難。臺北: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釋見重(199710)。臺灣佛學院志3.中華佛教學院志。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明暘(199306)。佛法在中國。臺北: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聖嚴(1997)。戒律學綱要。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蔡采秀(199712)。臺中縣的佛寺。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陶五柳(199504)。釋昭慧法師--護教護生闖江湖。臺北:大村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性廣(200012)。另類師生,另類經驗--佛教弘誓學院校舍落成壹週年紀念特刊。桃園:弘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藍吉富(198505)。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南部寺廟調查小組(199712)。臺灣南部寺廟調察暨研究報告。臺南:成功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金德(1991)。現代西藏佛教。高雄:佛光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相燁(198903)。復興基地臺灣之宗教信仰。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姜安(1996)。雪域中的珍寶--藏傳佛教。臺北: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達賴喇嘛(198709)。達賴喇嘛14自傳。臺北:濃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莊耀輝(199703)。達賴喇嘛:我是個平凡僧人。臺北: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奧修、謙大那(1993)。奧修傳。臺北:奧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奧修、謙達那(199205)。密宗譚崔的精神與性。臺北:奧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198801)。一貫道簡介。臺南:天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涂秀蕊(1999)。家庭暴力法律救援。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懺華(2001)。中國佛教史。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郭朋(199108)。印順佛學思想研究。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慧劍(1984)。當代佛門人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冀誠(199309)。西藏佛教密宗。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景琳(1992)。中國古代僧尼生活。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鄭永孝(1985)。陳若曦的世界。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舟橋一哉、佐佐木現順、佐佐木教悟、關世謙(198609)。佛學研究指南。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水野弘元、劉欣如(1996)。佛典成立史。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楊惠南(1991)。當代佛教思想展望。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釋恆清(1995)。菩提道上的善女人。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丘秀芷(1996)。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榮捷、廖世德(1987)。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臺北:文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運華(1998)。中國傳統佛教儀軌。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江燦騰(1992)。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邱貴芬(2001)。日據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丁仁傑(19990000)。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施叔青(2000)。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瞿海源(19970000)。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Lindsey, Michael、McBride, Robert W.、Platt, Constance M.、林明傑、陳文心、陳慧女、劉小菁(2000)。家庭暴力者輔導手冊。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本炫、瞿海源(1993)。宗教與社會變遷。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佐藤達玄、釋見憨、鍾修三、歐先足、林正昭(1997)。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玉珍(19890000)。唐代的比丘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郭朋(1993)。中國佛教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江燦騰(20010000)。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闞正宗(1999)。台灣佛教一百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朱良志、詹續左(199608)。比丘尼傳。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若曦(1993)。陳若曦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釋永明(199111)。佛教的女性觀。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