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估傳統,再造國族--臺灣70年代新興詩社的文化振興運動
書刊名:臺灣史料研究
作者:解昆樺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3
頁次:頁22-44
主題關鍵詞:臺灣詩社文化振興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58
期刊論文
1.余英時(19990500)。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聯合文學,15(7)=175,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浩(19900600)。文季研究資料初編。臺灣文學觀察雜誌,1,116-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文標(19730800)。詩的沒落--香港臺灣新詩的歷史批判。文季,1,1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解昆樺(2003)。論台灣現代詩典律的建構與推移:以創世紀、笠詩社為觀察核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正惠(200206)。殖民地的傷痕--臺灣文學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40515)。文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蕭(2000)。現代詩縱橫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賓格勒(1986)。西方的沒落。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懿琳、鍾美芳、楊翠(1993)。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昭瑛(2000)。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維廉(1987)。三十年詩。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亦園(19780000)。文化變遷與文化復興。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93)。民國六十年(1971)前後新詩社的興起及其意義--兼論相關的一些現代詩評論。當代台灣新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獨秀。憲法與孔教。陳獨秀著作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翟志成(199305)。徐復觀的人格和風格。當代新儒家史論。台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明娳(1994)。當代台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93)。在非常變局下中國知識份子的悲劇命運。中國現代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