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院「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方案的倡導歷程分析
書刊名: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作者:張錦麗
作者(外文):Chang, Ching-li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2
頁次:頁103-148
主題關鍵詞:倡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AdvocacyDomestic violence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3
  • 點閱點閱:51
「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方案的誕生,緣起於家庭暴力的被害人多為社會弱勢族群,在面對司法的過程中,有諸多障礙與困難,為解決此一困境,便興起仿效歐美先進國家所設置的法院社工服務單位,一方面在法院提供家庭暴力求助者更多便利與完整的法律與福利服務,一方面也協助法院體系連結更多外界的資源,再者也企圖協助法院瞭解更多家庭暴力的真實,以作為公平審判的基石,因此,在法院中建構友善的環境,並進一步落實弱勢人權保障,就成為方案的首要目標。而方案的孕育、誕生與推動,並非自然成型,而是在許多家暴防治先驅的努力奔走下,逐漸磨塑產生,本文便是企圖反映此方案誕生與推動中,就其縱向與橫向發展歷程裡,所運用的策略與方法,其中不僅包含對倡導觀點的印證,也包括倡導者本身的觀察與反省,以協助讀者釐清社會工作倡導的內涵與實務運作。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protection for victims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program offers leg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welfare service to ensure victims receive essential and timely support during the judicial process. In addition, it also helps the court to connect with the resource of welfare systems. Besides, it assists the judge to understand the reality of the domestic violence which is the basic for trial. In other words, the important goal of this program is to establish the friendly judicial environment and to ensure the victims receive better protection. Some advocates try very hard to push this progra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rocess and strategy of it .In order to assist readers to clarify the contents and practices of advocacy for social work, it does not include reflection in the theory of advocacy, but also author's observ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the program.
期刊論文
1.陳正芬(20021200)。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在未立案養護機構法制化過程中的倡導角色之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6(2),223-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麗(20031200)。倡導實踐的個案研究--以「性侵害被害人減少重複陳述」方案為例。警專學報,3(4),183-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遠亮(20000500)。回應民事保護令部分問題。律師雜誌,248,72-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現代婦女基金會(2003)。如何建立「友善的司法環境」研討會。如何建立「友善的司法環境」研討會。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麗(2002)。兒時目睹婚暴力之受暴婦女的社工處遇。「走出暴力創傷--兒童保護及家暴目睹兒童個案處遇」研討會,內政部兒童局主辦 。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錦麗(2000)。婦女人身安全資源體系之整合與檢討。全國婦女人身安全會議。台北: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會。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淑真(2003)。被害人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96-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鳳仙(2003)。論美國法院之家庭暴力被害人服務處。「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104-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錦麗(2003)。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運作初探。「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麗評(2003)。美國司法系統家暴被害人服務方案介紹--以聖查爾縣和紐約為例。「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119-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淑文(2003)。士林地方法院法官、書記官訪談整理。「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8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淑文(2003)。士林地方法院暨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組織責信與督導系統建立之重要性。「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姿佳(2003)。個案服務模式。「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舉辦 。台北。3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台北市政府(2000)。台北市第二屆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第六次大會會議補充資料。台北市第二屆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第六次大會會議。台北:台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內政部(2003)。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資料。法院設置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觀摩暨研討會。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劉淑瓊(2002)。台灣地區家庭暴力防治業務取向研究--地方政府推動防治家庭暴力實務運作模式及建構跨專業資源網絡之規劃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麗容(2001)。台灣地區推動性侵害防治工作評估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麗容(1999)。婦女保護網絡建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心怡(2004)。法官對婚姻暴力態度之研究--以北台灣法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雅文(1999)。我國非營利組織議題倡導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楓雁(2002)。台灣地區專業社會工作者實踐倡導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琇姍(1992)。社會工作的倡導觀點--理念與實務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文潔(1997)。台灣社會工作教育之倡導取向分析--以社工相關科系社會工作概論主要教科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祝健芳(2002)。婚姻暴力防治網絡中地方政府社工人員角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誌貞(1998)。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之研究:以婦女團體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Payne, Malcolm S.(1997)。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Chicago, Illinois:Lyceum Books, Inc.。  new window
2.現代婦女基金會(2001)。個案紀錄報告。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淑貞(2004)。台北地方法院行動倡導紀錄。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仰欽(2003)。士林地方法院行動倡導紀錄。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0)。「法院內設置家庭暴力服務處」方案研究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hepard, Melanie F.、Pence, Ellen L.(1999)。Coordinating Community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7.Ptacek, James(1999)。Women in the Courtroom: the Power of Judicial Responses。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ew window
8.Martella, R. C.、Nelson, R.、Marchand-Martella, N. E.(1999)。Research methods: Learning to become a critical research consumer。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new window
9.張錦麗、林美薰(2003)。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工作手冊。台北:內政部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Kettner, Peter M.、Moroney, Robert M.、Martin, Lawrence L.、高迪理(1999)。服務方案之設計與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富源(20000000)。警察與女性被害人:警察系統回應的被害者學觀察。臺北:新迪文化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源協(1999)。社會工作管理。台北:揚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現代婦女基金會(2004)。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暨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第二次聯繫會議紀錄,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現代婦女基金會(2003)。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暨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第一次聯繫會議紀錄,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現代婦女基金會(2003)。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暨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聯繫會報會議記錄,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現代婦女基金會(2002)。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暨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事件聯合服務處聯繫會報會議記錄,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內政部(2003)。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第四次委員會會議紀錄,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麗珍(2002)。增強權能理論與倡導。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 la Vega, Rosa(2001)。Part II: Advocacy Skills。Advocacy For Social Justice。CT:Kumarian Press, Inc.。  new window
3.Cohen, D.(2001)。Part I: Reflections on Advocacy。Advocacy For Social Justice。CT:Kumarian Press, In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