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宗炳「暢神」說的美學義涵試探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童明昌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
頁次:頁43-65
主題關鍵詞:宗炳畫山水序暢神傅神論味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
  • 點閱點閱:170
討論六朝繪畫美學思想所謂的「傳神系統」時,一般都能注意到劉邵「徵神」、顧愷之「寫神」、宗炳「暢神」的理論遞演,並進一步認為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的「暢神」說之貢獻,在於賦予山水畫有一獨立存在的價值,特別強調「暢神」說所引發的審美愉悅與審美享受的心理過程,或更進甚者認為「暢神」的本質還是在於「體道」,是在觀賞山水畫的過程,實現了「觀道」的目的。這一類的研究,忽略了「暢神」說在藝術批評中的接櫫,特別是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明顯的突出鑑賞地位的重要性。本文企圖重新檢視宗炳的〈畫山水序〉,透過分析,我們將指出「暢神」說與六朝美學所謂「形象批評」的關涉,提供理解宗炳「暢神」說的另一種向度。
期刊論文
1.鄭毓瑜(19880500)。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鑑特色。中外文學,16(12)=192,5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朝成(19921200)。六朝佛家美學--以宗炳暢神說為中心的研究。國際佛學研究,2,177-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振豐(1995)。顧愷之論畫的美學意義。中國文學研究,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昌明(1992)。從形體觀論六朝美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毓瑜(1990)。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朝成(1992)。魏晉玄學的自然觀與自然美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傳席(1990)。六朝畫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用彤(1995)。魏晉玄學論稿、言意之辨。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金川(1993)。梅洛、龎蒂的美學。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錫勇(1998)。老子校正。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湛(1975)。列子、仲尼篇。臺北縣板橋市: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濟昌(1994)。美學論文集。臺北:世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楊勇(199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重刻宋本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堉、王寶連。中國藝術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任繼愈。中國佛教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嶸、王叔岷(1992)。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澤厚、劉綱紀(1999)。魏晉南北朝美學思想.第三章--人物品藻與審美。中國美學史。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復觀(1998)。由人倫鑒識轉向繪畫--傳神與氣韻生動。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復觀(1998)。魏晉玄學與山水畫的興起。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傳席(1990)。重評顧愷之及其畫論。六朝畫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來祥、周紀文(2002)。美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美學概論。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來祥、周紀文(2002)。美學研究的對象與範圍。美學概論。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傳席(1990)。宗炳畫山水序研究。六朝畫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晶。宗炳繪畫美學的佛學底蘊。審美之思--理的審美化存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6)。「言不盡意」前提下的玄學思想方法--名理之學與言意之辨。玄學通論。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曼.殷格頓(1991)。現象學美學:試界定其範圍。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彥遠。論畫體、工用、榻寫。歷代名畫記。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