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元以前戲曲樂器淵源考
書刊名: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作者:陳采玉
作者(外文):Chen, Tsai-yu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3
頁次:頁137-158
主題關鍵詞:戲曲史雅樂鼓吹樂立部伎戲曲樂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7
  • 點閱點閱:47
音樂是影響戲曲演出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傳統「詩歌、音樂、舞蹈三者融為一體」的觀念深植人心。隨著時代演進,戲劇樂的結合越發緊密,鎔鑄了歷朝歷代不同的文化特色,以及對音樂的詮釋與喜好。藉由研究戲曲樂器的運用方式,們可以瞭解音樂對於劇情進行的幫助,與開場吸引觀眾、劇中高潮渲染乃至做為重要劇情鋪陳的關鍵道具都有關連。本文依中國古典曲史為經,歷代樂器之演變為緯,配合相關文獻與文物八料;先說明中國傳統樂器的使用狀況,再將民間散樂、鼓吹樂、唐代「立部伎」三者與中國搶典戲曲中樂器配置之繼承關係,以歷代文獻記載為依據,佐以相關文獻證明,分析中古典戲曲中樂器之使用情形,期能藉由戲曲樂器的研究,詮釋音樂與戲劇、人心之間的交互影響及美學課題。
期刊論文
1.羅麗容(20040500)。中國古劇場演變初探。東吳中文學報,10,205-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永義(20031100)。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臺大文史哲學報,59,215-2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薛宗明(1983)。中國音樂史.樂譜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念茲(1989)。宋元戲曲文物與民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陽修、楊家駱(198502)。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居易、汪立名(1961)。白香山詩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仲德(1993)。中國音樂美學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昫、楊家駱(1981)。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仲德(2003)。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南揚(1990)。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元老(1980)。東京夢華錄。台北:大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忌(1959)。宋金雜劇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蔭瀏(1997)。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大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麗容(2003)。曲學概要。臺北:里仁書局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永義(1994)。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騫(1982)。元雜劇的結構。從詩到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家駱(1976)。中國音樂史料第一輯。中國音樂史料第一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家駱(1976)。中國音樂史料第二輯。中國音樂史料第二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元)無名氏(1998)。漢鍾離度脫藍采和。全元曲。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郭茂倩(1961)。樂府詩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漢)張衡(1991)。西京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令狐德棻(1971)。宣帝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