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人大陸遊記之認同困境:以連橫《大陸遊記》與吳濁流《南京雜感》為例
書刊名:人文研究學報
作者:陳室如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Shi-Ru
出版日期:2007
卷期:41:1
頁次:頁33-50
主題關鍵詞:認同連橫吳濁流大陸遊記南京雜感IdentityLian HengWu Chou-liuChinese mainland travelogueNanjing random though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17
  • 點閱點閱:38
期刊論文
1.林德政(20051100)。連雅堂在大陸的活動。傳記文學,87(5)=522,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川島真、鍾淑敏(19990600)。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相關資料之介紹(1897-1934)。臺灣史研究,4(2),133-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維菁(19981000)。不列顛之外的粉紅色世界--試讀安東尼.崔珞普的「澳洲行」。中外文學,27(5)=317,136-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炳惠(20000700)。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29(2)=338,288-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千惠(2002)。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新昌(1984)。鐵血詩人吳濁流。台北:臺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濁流(1967)。南京雜感。台北:廣鴻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濁流(1996)。無花果。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月(1994)。青山青史:連雅堂傳。臺北:雨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濁流(1977)。南京雜感。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美玲(2000)。連雅堂文學研究。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孟樊(20010000)。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連橫(1992)。雅堂先生餘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喜夫(1992)。連雅堂先生年譜。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正鋒(19980000)。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柏燕(1994)。吳濁流的大陸經驗。鄉土與臺灣。臺北: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月(1997)。從《雅堂先生家書》觀連雅堂的晚年生活。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台北:政大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震東(1992)。先父生平事蹟略述。連雅堂先生相關論著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義明(2000)。孤兒的眼睛--吳濁流遊記中的自我凝視與他者想像。吳濁流百年誕辰紀念專刊。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叡人(1999)。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