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資書為詩到比興寄託:陸游讀詩詩析論
書刊名: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作者:張高評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Kao-pi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6=47
頁次:頁283-312
主題關鍵詞:宋代陸游讀詩詩讀書詩比興寄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
  • 點閱點閱:81
期刊論文
1.程杰(1990)。從陶杜詩的典範意義看宋詩的審美意識。文學評論,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高評(20061200)。北宋讀詩詩與宋代詩學--從傳播與接受之視角切入。漢學研究,24(2),191-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靜芝(19700300)。詩北興釋例。中山學術文化集刊,5,557-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高評(20070400)。印刷傳媒與宋詩之學唐變唐--博觀約取與宋刊唐詩選集。成大中文學報,16,1-3+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高評(2005)。印本文化與南宋陳普詠史組詩。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臺北:大安出版社。201-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高評(2007)。唐代讀詩詩與閲讀接受。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05/20)。臺中:逢甲大學唐代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淺見洋二(2006)。論「拾得」詩歌現象以及「詩本」、「詩材」、「詩料」問題--以楊萬里、陸游為中心。第四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6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秦寰明(1994)。論宋代詩歌創作的復雅崇格思潮。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612-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益忠(1989)。宋代論詩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致洙(1991)。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北山(1985)。陸游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小牧(1981)。陸游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高評(2004)。宋代文學研究集刊。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萬曼(1982)。唐集敘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東潤(1961)。陸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健(1986)。陸游。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中玉(1994)。意境•典型•比興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文治(1998)。吳渭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昌熾、王鍔、伏亞鵬(1999)。藏書紀事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千帆、吳新雷(1991)。兩宋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陶文鵬、韋鳳娟(2004)。靈境詩心 : 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題老學庵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庭珍(1983)。筱園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翼(1983)。甄北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嘉瑩(1991)。常州詞派比興寄託之說的新檢討。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健(1985)。陸游的文學理論研究。文學批評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莫礪鋒(2001)。陸游「詩家三昧」辨。唐宋詩論稿。瀋陽: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致洙(1991)。悲憤說。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啟方(1997)。陸游記夢詩考釋。宋代詩文縱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宿白(1999)。南宋的雕版印刷。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文治(1998)。放翁家訓。陸游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陸游(2006)。楊夢錫集句杜詩序。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游(2006)。跋岑嘉州詩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陸游(2006)。跋金奩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陸游(2006)。跋許用晦丁卯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游(2006)。何君墓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陸游(2006)。跋唐御覽詩。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游(2006)。跋山谷先生三榮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陸游(2006)。跋齊驅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游(2006)。跋半山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陸游(2006)。跋唐盧肇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陸游(2006)。跋東坡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陸游(2006)。跋樊川集。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啟方(1985)。陸游讀書詩考釋。兩宋文史論叢。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毅(2001)。陸游研究。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立元(1989)。文學作品論:本文的召喚結構。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陸游(2006)。書巢記。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于北山(1985)。六月,老學庵命名,約在此時。陸游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歐陽炯(1992)。活法說。呂本中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運熙、顧易生(1996)。詩家三昧、詩外工夫。宋金元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譚其驤(1991)。前言--論《方輿勝覽》的流傳與評價問題。宋本方輿勝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清水茂(2003)。印刷術的普及與宋代的學問。清水茂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善(1967)。讀書須知出入法。捫蝨新話。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陸游(2006)。東籬記。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黎靖德、王星賢(1988)。詩一•綱領。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英雄(1992)。賦比興的語言結構。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伯海(1996)。正本篇•唐詩的風骨與興寄。唐詩學引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健(2003)。感物興情:「興」的興發感動機制。比興思維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健(2003)。托物寓情--「比」的詩性創作表徵。比興思維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程杰(1993)。從陶杜詩的典範意義看宋詩的審美意識。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東潤(1983)。陸游的創作道路。中國文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袁行霈(1996)。陸游詩歌藝術探源。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吳渭。詩評。月泉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胡明(1990)。陸游詩歌主題瑣議。南宋詩人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益忠(1987)。全盛期。論詩絕句。臺北:金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