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評價之研究
書刊名: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作者:黃益松羅麗雲
作者(外文):Huang, Yi-SungLo, Li-Yu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2
頁次:頁17-34
主題關鍵詞:社團參與態度評價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4)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
  • 點閱點閱:58
本研究乃針對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評價做研究,根據資料分析與實證結果,獲得下列主要結果: 一、約有4分之3的大學生有社團經驗,男生多於女生,以參加學藝性社團占多數。 二、有社團經驗及曾擔任社團負責人和幹部的大學生,其課業表現呈現進步現象。 三、目前有參加社團、參與數量較多及學業成績表現較佳的大學生對社團參與有較高的正向肯定評價反應。 四、1年級的大學生對社團參與有助於課業之表現持正向肯定的評價反應較高。
期刊論文
1.黃鳳嬌(19960900)。大學社團經驗之影響。訓育研究,35(3),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宗賢(19770600)。學生個人品質與教師期待及喜愛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9,2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義男(19900300)。大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果的關係。輔導學報,13,79-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ooper, D. L.、Healy, M. A.、Simpson, J.(1994)。Student Development through Involvement: Specific Changes over Time。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35(2),98-102。  new window
5.楊極東(1992)。社團活動與民主教育。訓育研究,3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月鳳(1990)。大專院校學生社團評鑑之調查硏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硏究所集刊,32,261-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amp, W. G(1990)。Participation in student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 A covariance structural analysis。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83(1), No. 5,272-278。  new window
8.Lewis, A. C(1999)。That is not so extracurriculum. Kappan special report。Phi Delt Kappan,70(1), No.9,1-8。  new window
9.Monroe, C. C(1999)。Prediction of adolescent alienation。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39(1), No.9,5-16。  new window
10.Riahinejad, A. R.、Hood, A. B.(1984)。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olleng。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25(1),498-502。  new window
11.Rizzo, T. L.、R. G. Wright(1988)。Physical educations attitudes toward teache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handicaps。Mental Retardation,26(1),307-309。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劉惠琴(1994)。台北地區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對通識教育相關之研究 (計畫編號:NAC-8209364-5200)。台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淑娥(1996)。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幼妃(1977)。我國大學生次級文化之調查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若映(1988)。影響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變項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麗君(1987)。國民中小學師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勝儒(2000)。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貞仰(1990)。企業人事人員對人力資源發展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95)。社會及行爲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ron, R. A.、Greenberg, J.(1990)。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work。Boston, MA:Allyn Bacon。  new window
3.Baron, R. A. and D. Byrne(1984)。Ocial psychology. (4thed.)。Boston:Ellyn and Bacon Inc。  new window
4.楊極東(1976)。我國大學院校學生課外活動現況調查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美枝(1985)。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大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ishbein, M.、Ajzen, I.(1980)。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Addison-Wesley。  new window
7.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厲威廉(1983)。美國近年來大學學生課外活動之發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rown, B. B(1999)。Noninstructional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Final report: Project 2. ERIC ED 340641。  new window
10.Deaux, K.、L. Wrightsman(1988)。Social psychology。Wadsworth。  new window
11.Dillon, H. J.(1949)。Early school leavers: A major educational problem。New York:National Child Labor Committee。  new window
12.吳聰賢(1984)。態度量表的建立。社會及行為科學硏究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