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系統
:::
網站導覽
國圖首頁
聯絡我們
操作說明
English
(3.144.12.29)
登入
字型: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如為IE7以上、Firefoxy或Chrome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來源文獻查詢
引文查詢
瀏覽查詢
作者權威檔
引用/點閱統計
我的研究室
資料庫說明
相關網站
來源文獻查詢
/
簡易查詢
/
查詢結果列表
/
詳目列表
:::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總合 1 筆
/1
頁
來源文獻資料
引文資料
題名:
喬.彼得.威金的創傷/症狀/昇華
書刊名:
議藝份子
作者:
許皓情
出版日期:
2008
卷期:
10
頁次:
頁73-87
主題關鍵詞:
攝影藝術
;
喬.彼得.威金
;
恐怖美學
;
異質的書寫
;
Joel-Peter Witkin
原始連結:
連回原系統網址
相關次數:
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排除自我引用:0
共同引用:
438
點閱:38
期刊論文
1.
劉紀蕙(20020100)。「現代性」的視覺詮釋--陳界仁的歷史肢解與死亡鈍感。中外文學,30(8)=356,45-82。
延伸查詢
2.
蔡振興(1993)。德勒茲和瓜達裏論精神分裂分析。中外文學,22(1),108-120。
延伸查詢
3.
石計生(20011100)。資訊社會與社會學理論--一個馬克思主義論述傳統與批判。當代,53=171,10-33。
延伸查詢
圖書
1.
Foster, Hal(1995)。Convulsive Identity。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2.
Deleuze, Gillies(1968)。Difference et repetition。Presses Umversitaires de France。
3.
Freud, Sigmund、McLintock, D.(2003)。The Uncanny。London:Penguin Books。
4.
周芬伶(2007)。聖與魔--台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像(1945-2006)。臺北: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
5.
Kristeva, Julia、Roudiez, Leon S.(1991)。Strangers to Ourselve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6.
劉康(1995)。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城邦文化。
延伸查詢
7.
劉千美(20010000)。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立緖文化。
延伸查詢
8.
簡政珍(20040000)。臺灣現代詩美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
9.
汪民安(2007)。文化研究關鍵詞。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圖書論文
1.
Krauss, Rosalind E.、連德誠(1995)。不在遊戲。前衛的原創性。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
2.
Bataille, George(1997)。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Fascism。The Bataille Reader。Oxford:Blackwell。
3.
Foucault, Michel、陳志梧(1993)。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脈絡)。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引用嵌入語法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嵌入語法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
相關期刊
相關論文
相關專書
相關著作
熱門點閱
1.
從《金瓶梅詞話》中的笑話看應伯爵的深層心理及其與西門慶的友誼與權力關係
2.
反抗的要求即是美學的要求:試論作曲家劉韋志的政治性喧嘩
3.
對話理論--博物學式的建築設計操作
4.
試析婀狄.麻絲〈妖魔生活〉之神話原型及隱喻意象
5.
從巴赫汀學圈對佛洛伊德主義的批判論「對話論」另解:以變性敘事為例
6.
「意/義」的後現代:無意象詩的文本政治與語言詩
7.
共文的影片:蔡明亮《不散》的互文性與引用句法結構
8.
當代詩的觀念寫作:以夏宇的詩學與實踐,及其主編的《現在詩》第九期為例
9.
吳明益《睡眠的航線》中神明形象的建構
10.
哀悼的起始:析論郝譽翔《逆旅》
11.
作家之眼與日常之舌--論張愛玲散文中的飲食書寫
12.
重返安閑園--辛永清「食譜文學」中的時空、家國與性別
13.
臺灣當代水墨多義性形式探究
14.
「孟學」或是「荀學」?儒學經典類型詮釋中的問題、方法與實踐
15.
產品設計:文化詮釋的創作事例及其相關思考
1.
紀弦及其詩學研究
2.
方外化物—東方精神之張力表現 徐祖寬水墨創作論述
3.
出境、混合體與疆域─許維頴創作論述
4.
大海洋詩社研究
5.
四大奇書倫理價值義蘊研究
6.
創傷與創造:《莊子》「自然」思想的現代意義
7.
鄙民的政治:從文化解殖到陳界仁的感性生產
8.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話語生態研究
9.
看見「不重要的自己」-一位護理女人追尋自我的旅程
10.
鄉土的逃離與回歸——閻連科及其作品(1979——2013)研究
11.
多重並置與跨介擴延-複合型態水墨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
12.
社會權力中的灰色世界--高甄斈墨彩創作論述
13.
九○年代大陸女性作家的家族書寫
14.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自然生態書寫
15.
內外流轉:論物件至裝置藝術的創作過程
1.
東、西文化交錯下的小説生成:日治時期臺灣漢文通俗小說對東亞/西洋小說的接受、移植與再造
2.
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3.
詩語言的美學革命:臺灣五0、六0年代新詩論戰與現代軌跡
4.
歷史、記憶與展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
5.
芝麻開門:青少年文學的閱讀與創作
6.
《華嚴經》的空間美學:以〈入法界品〉為主
7.
詩役:一九五○、六○年代臺灣軍旅詩歌空間書寫
8.
寒山詩在宋元禪林的傳播研究
9.
布迪厄與臺灣當代女性小說
10.
生命之詩.死亡之吻:臺灣現代詩生死主題研究
11.
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
12.
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
13.
逆寫慈母:臺灣戰後女性小說的母親書寫1950~2000
14.
相似與差異:論南朝文學集團的書寫策略
15.
舟舫、療疾與救國想像:明清易代文人文化新探
無相關著作
1.
「學習→服務→再學習」的循環--北藝大的甘美朗服務學習課程
2.
由《神聖之音IV》的演奏法觀點淺談平義久長笛作品中的幾個音樂語法特色
3.
絲竹縱橫下的泛音空間--布農族弓琴、口簧琴與四弦琴/五弦琴田野調查資料析論
4.
臺灣北管與琉球御座樂之關係探討
5.
中國交腳菩薩像考
6.
葉景成先生捐贈天津市武清區佛像文物鑑定報告--劉氏一族等造像塔(塔身部分)
7.
當科學遇上藝術:以資訊教育整合之創新教學成效初探
8.
緙絲名稱溯源
9.
以地理地質實質空間條件探討佛教石窟空間莊嚴之演化
10.
重探青海瞿曇寺之瞿曇殿 (1) : 《毗盧幻化網續》(rNam snang sgyu dra'i rgyud)「文殊金剛43尊曼荼羅」完整作例的新發現及其藝術史之意義
11.
唐代常民的佛陀意象--以《法苑珠林》‧〈千佛篇〉為考察中心
12.
唐代蓮花童子圖在聖與俗的世界:化生童子在佛教繪畫與世俗嬰戲圖的轉換
13.
從雕塑電影邁向論文電影:論動態影像藝術的敘事傾向
14.
Mariko Mori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Japanese "Cute" Culture: Art and Pop Culture in the 1990s
15.
德國與臺灣的相會:1950~1970德國科倫方濟會省在臺南新營教區的教堂建築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