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象天通神--關於吐魯番墓葬出土伏羲女媧圖的再思考
書刊名:敦煌學
作者:劉惠萍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卷期:27
頁次:頁293-310
主題關鍵詞:吐魯番墓葬伏羲女媧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張家口市文物事業管理所、張家口市宣化區文物保管所(1990)。河北宣化下八里遼金壁畫墓。文物,1990(10),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陝西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1990)。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壁畫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90(4),5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布川寬(1993)。漢代畫像における昇仙圖の譜系。東方學報,6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90)。太原南郊北齊壁畫墓。文物,1990(1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濮陽西水坡遺址考古隊(1989)。1988年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報告。考古,12,1057-1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湖北省博物館(1979)。湖北隨州擂鼓墩二號墓發掘簡報。文物,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勁松(1996)。洛陽淺井頭西漢壁畫墓發掘簡報。中原文物,增刊《洛陽考古發掘與研究》專號,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山東省博物館(1981)。山東嘉祥英山一號隋墓清理簡報--隋代墓室壁畫的首次發現。文物,1981(4),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濟南市博物館(1985)。濟南市馬家莊北齊墓。文物,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9)。濟南市東八里窪北朝壁畫墓。文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潔西卡.羅森、楊瑾(2007)。圖像的力量:秦始皇的模型宇宙及其影響。西安財經學院學,20(3),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鵬鈞、張勛燎(1980)。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題記的時代和有關問題的討論。考古,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洛陽市文物工作隊(1991)。河南洛陽北郊東漢壁畫墓。考古,1991(8),713-721+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1992)。洛陽偃師縣新莽壁畫墓清理簡報。文物,1992(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宿白(1982)。西安地區唐墓壁畫的布局和內容。考古學報,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敬文(1979)。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的的神話史意義。中華文史論叢,19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哲文(1961)。孝堂山郭氏墓祠堂。文物,196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濮陽市博物館、濮陽市文物工作隊(1988)。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渤秋(2003)。吐魯番阿斯塔那225號墓出土伏羲女媧圖與日本龍谷大學藏伏羲女媧圖的綴合。西域研究,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安利(1991)。西安、吐魯番唐墓葬制葬俗比較。文博,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60)。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6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陝西省考古硏究所、陝西省歴史博物館、昭陵博物館(1997)。唐昭陵新城長公主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仁波、何修齡、單暐(1984)。陝西唐墓壁畫之研究。文博,1984(2),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浙江省文管會(1975)。杭州、臨安五代墓中的天文圖和秘色瓷。考古,1975(3),186-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陝西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3)。陝西咸陽唐蘇君墓發掘。考古,1963(9),485+493-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6)。西安西郊唐墓清理記。考古通訊,1956(6),4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9)。長安縣南里王村韋泂墓發掘記。文物,1959(8),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洛陽博物館(1977)。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湯池(1979)。北齊高潤墓壁畫簡介。考古,19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64)。唐永泰公主墓發掘簡報。文物,1964(1),39+7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陜西省博物館、乾縣文教局唐墓發掘組(1972)。唐懿德太子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7),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洛陽博物館(1985)。洛陽金谷園新莾壁畫墓清理簡報。文物資料叢刊,1985(9),163-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Fairbank, Wilma(1941)。The Offering Shrines of "Wu Liang Tz'u"。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6(1),1-36。  new window
34.磁縣文化館(1979)。河北磁縣北齊高潤墓。考古,1979(3),235-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華(1992)。吐魯番出土伏羲女媧絹、麻布畫的藝術風格及源流。西域研究,19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裴建平(1991)。「人首蛇身」伏羲女媧絹畫略說。文博,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征、穆舜英、王炳華(1982)。吐魯番考古研究概述。新疆社會科學研究,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馮華(1962)。記新疆新發現的畫像伏羲女媧像。文物,196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閔丙勳。國立中央博物館藏투르핃出土伏羲女媧圖。美術資料,61,2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片川章雄(2001)。大谷探險隊の足跡。季刊文化遺產,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那波利貞(1962)。喀喇和卓の高昌国人の墳墓内から発見された神像図。西域文化研究,5,297-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鳳君(1983)。試釋吐魯番地區出土的畫像伏羲女媧像。新疆大學學報,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洛陽博物館(1974)。河南北魏元義墓調查。文物,1974(12),5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鄴城考古工作隊(1990)。河北磁縣灣漳村北朝墓。考古,1990(7),601-6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安陽縣文教局(1973)。河南安陽縣清理一座北齊墓。考古,1973(2),9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克林(1979)。北齊庫狄回洛墓。考古學報,1979(3),377-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83)。太原市北齊婁睿發掘簡報。文物,1983(1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咸陽市文管會、咸陽博物館(1987)。咸陽市胡家溝西魏侯義墓清理簡報。文物,1987(12),5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73)。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清理簡報。文物,197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席澤宗(1958)。蘇州石刻天文圖。文物參考資料,195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潘鼐(1976)。蘇州南宋天文圖的考釋與批判。考古學報,19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其海(1975)。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象石墓。考古,1975(2),124-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韓兆民(1985)。寧夏固原北周李賢夫婦墓發掘簡報。文物,1985(11),1-20+9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朱全生(1984)。河北磁縣東陳村北齊堯峻墓。文物,1984(4),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磁縣文化館(1984)。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發掘簡報。文物,1984(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禮泉縣昭陵文管所、王玉清(1977)。唐阿史那忠墓發掘簡報。考古,1977(2),80+132-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湯池(1984)。東魏茹茹公主墓壁畫試探。文物,1984(4),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惠萍(2003)。吐魯番墓葬出土伏羲女媧畫像述論。第六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中國唐代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年11月6-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6)。永城西漢梁國王陵墓與寢園。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五代馮暉墓。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66)。胡適手稿。臺北市:胡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履生(1987)。神畫主神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1991)。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壁畫墓。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發林(1982)。山東畫像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文弼、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4)。吐魯番考古記。北京:中國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處(1998)。五代王處直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1981)。吐魯番出土文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3)。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9)。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岩(2002)。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洛陽區考古發掘隊(1959)。洛陽燒溝漢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Arnheim, Rudolf、滕守堯、朱疆源(1998)。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欣(2006)。神道人心: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蒲慕州(19930000)。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tein, Aurel(1988)。Innermost Asia: report of exploration in Central Asia, Kan-Su and Eastern Iran, rediscovering the ancient Silk Route。New Delhi:Cosmo。  new window
18.劉惠萍(2003)。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75)。新校本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俞偉超。中國畫像石全集‧山東漢畫像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9)。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2‧墓室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在明(1990)。中國文物地圖集‧陝西分冊。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陝西省考古研究所(1998)。陝西新出土唐墓壁畫。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安、高誘(1981)。淮南子‧墜形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班固、顏師古(1975)。新校本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湖北省博物館(1989)。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馮時(2001)。中國天文考古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甘肅省文物隊、甘肅省博物館、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1985)。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長廣敏雄(1965)。漢代畫象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孟凡人。吐魯番十六國時期的墓葬壁畫和紙畫略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葛兆光(1998)。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Needham, Joseph、陳立夫(1971)。煉丹術和化學。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u, Shih(1937)。The Indianization of China: A Case Study in Cultural Borrowing。Independence, Convergence and Borrowing in Institution, Thought, and Ar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柳存仁(2000)。中國人思想裡天上和人間理想的構思。道教史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惠萍(2003)。神話傳說的另一發展--伏羲與墓葬文化。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83)。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墓葬發掘簡報。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83)。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清理簡報。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考古隊、穆舜英(1983)。吐魯番哈拉和卓古墓群發掘簡報。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北大學歷史考古專業(1983)。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發掘簡報。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83)。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發掘簡報(1963-1965年)。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83)。吐魯番縣阿斯塔那363號墓發掘簡報。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文弼(1954)。絹畫伏羲女媧神像圖說。吐魯番考古記。北京:中國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文祺(1988)。臨朐縣海浮山北齊崔芬墓。中國考古學年鑒。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世長(1989)。敦煌星圖的年代。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席澤宗(1989)。敦煌星圖。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長廣敏雄(1965)。墓葬における畫像石の機能。漢代畫像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ombrich, E. H.、楊思梁、范景中(1990)。[象徵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序言。象徵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