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動賽會與人文素養之理念與關聯性探討
書刊名:運動教練科學
作者:呂碧琴 引用關係黃英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u, Pi-chingHuang, Ying-che
出版日期:2006
卷期:7
頁次:頁21-37
主題關鍵詞:運動運動賽會人文精神人文素養SportSport gamesThe spirit of humanismThe cultured of the spirit of hum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李政達(20060100)。士林哲學與人文主義。哲學與文化,33(1)=380,7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隱(2001)。以運動之名:身體、競技與消費。成品好讀,2001(六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慧貞(20060100)。書評:徐復觀《中國人文精神之闡揚》。哲學與文化,33(1)=380,10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rne, J.、Tomlinson, A.、Whannel, G.(1999)。Understanding Sport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ic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Sport2,12。  new window
5.Pratt, J.(1999)。Norbert Elias and the civilized prison。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50(2),271-296。  new window
6.Suit, B.(1988)。Tricky triad :game, play, and sport。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15,1-9。  new window
7.呂碧琴(20060300)。運動員全人教育的理念與作法。運動教練科學,6,155-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小慧(20060100)。德行倫理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從Virtue Ethics的適當譯名談起。哲學與文化,33(1)=380,1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Holbrook, L.、阮如鈞(1979)。The Spirit of Olympism。中華民國第二屆奧林匹克研討會。臺北市: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2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文忠(1982)。體育史。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鎌德(1997)。人文精神與現代社會。臺北市: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64)。人文精神之重建。臺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樹淵(2003)。運動賽會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立宏(2005)。運動哲學教育。臺北:冠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逵憙、溫明麗(1988)。人文的孕育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ixon II, H. L.、Fery, J. H.、王宗吉(2000)。A Sociology of Sport。臺北市:紅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uizinga(1994)。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中國杭州市:上海美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Jenks, Chris、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1998)。文化。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啟政(20040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宗吉(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銀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oakley, Jay J.(2001)。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McGraw-Hil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牟宗三(1986)。人文主義的基本精神。人文思想與人文教育。臺北市: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榮智(2004)。人文教育素養與國文教學。人文研究與語言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仁德(1986)。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臺北市: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清松(1999)。質的文化指標與生活文化。文化的生活與生活的文化。臺北市: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碧琴(2005)。從文化理路看大眾文化與運動的關聯。運動哲學心理饗宴。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宏一(1999)。從人文化成到文學轉型。人文社會科技的展望。臺北市: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斌(1994)。古代奧運滄桑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百周年紀念專輯。臺北市: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義雄(1983)。體育類似概念歧辨。體育原理。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癸淼(1986)。人文主義價值之重估與復興之道。人文思想與人文教育。臺北市: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湯銘新(1986)。近代奧運會。奧林匹克活動規範。臺北市: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至誠(1997)。文化。社會學。臺北市: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andry, L.、謝國義(1986)。Origin and meaning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奧林匹克活動規範。臺北市: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andell, R.(1984)。Sport before high culture。Sport:A Culture History。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Struna(2000)。Social history and sport。Handbook of Sports Studies。London:SAGE。  new window
15.Weiss, P.(1969)。Play, sport and game。Sport: A Philosophic Inquiry。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劉真(1986)。科技發展與人文教育。人文思想與人文教育。臺北市: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