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本土的理論研究/理論的本土研究:社會理論在臺大社會系
書刊名:臺灣社會學
作者:蔡博方
作者(外文):Tsai, Po-fa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0
頁次:頁203-213
主題關鍵詞:臺大社會系社會學理論本土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3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龍冠海(19621200)。派深思教授社會學理論簡介。文星,11(2)=6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啟政、張震東(20020900)。生產的政治經濟學到消費的文化經濟學:從階級做為施為機制的角度來考察。臺灣社會學刊,28,153-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宏倫(2000)。Rethinking the Global and the National: Reflections on National Imaginations in Taiwan。Theory, Culture & Society,17(4),93-117。  new window
4.孫中興(19930500)。The F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Four Books: A Study in Confucian Ethics。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2,1-48。new window  new window
5.賴曉黎(20040100)。網路的禮物文化。資訊社會研究,6,149-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曉黎(20090700)。回歸資訊本身。資訊社會研究,17,205-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汪宏倫(20010600)。制度脈絡、外部因素與臺灣之「National Question」的特殊性:一個理論與經驗的反省。臺灣社會學,1,183-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啟政(19980600)。「行動」和「結構」的拿捏。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6,53+5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曉黎(20120700)。資通科技的工具面向--從科技決定論談起。資訊社會研究,23,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龍冠海(19631200)。社會學在中國的地位與職務。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中興(19911200)。1949年以前的「中國社會學社」及其核心人物。中國社會學刊,15,120-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曉黎(20131200)。幻象與共謀:布赫迪厄論秩序的自我持存。臺灣社會學,26,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Tang, Chih-Chieh(2013)。Toward a Really Temporalized Theory of Event: A Luhmannian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of Sewell's Logics of History。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52(1),34-61。  new window
14.葉啟政(20160800)。經驗實徵取向主導下的美國社會學:1880~2000年。社會分析,13,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啟政(20170200)。經驗實徵取向主導下的美國社會學:1880~2000年。社會分析,14,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啟政(20180200)。重估Max Weber的「理念型」:後設理論的啟示。社會分析,1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端(19980600)。韋伯論「行動」與「秩序」--以一九一三年「範疇」一文為出發點。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6,281+283-3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龍冠海(19651100)。The Social Philosophy of Motse。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3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龍冠海(19750700)。孔子的社會思想。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1,9-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龍冠海(19770700)。The Social Thought of the School of Taoism in Ancient China。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2,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中興(19900900)。韋伯著作目錄及英文中文翻譯。思與言,28(3),5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承漢(19841200)。先秦儒家的社會思想。社會科學論叢,32,1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承漢(19740700)。王陽明的社會思想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0,5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承漢(19680400)。顧亭林的社會風氣變遷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4,9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厚銘、蘇碩斌(20080900)。在南華思考葉啟政:《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研討會》側記。臺灣社會學會通訊,64,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湯志傑(20180300)。重新認識現代性的必要:來自概念史與知識社會學的初步反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64,49-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啟政(20150600)。對自己感到很無奈的回應。臺灣社會學刊,56,185-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龍冠海(19650700)。商鞅的社會政治思想。社會科學論叢,15,305-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Bogardus, Emory S.、張承漢(19750700)。二十五年來之美國社會學:一九四七至一九七二。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1,2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齊麥曼、張承漢(19690400)。沙樂堅的若干社會學理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5,37-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Wang, Horng-luen(2018)。The Relevance of Modernity to Contemporary East Asia: An Outl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27(1),41-54。  new window
32.Tang, Chih-Chieh(2007)。Struktur/Ereignis: Eine unterentwickelte, aber vielversprechende Unterscheidung in der Systemtheorie Niklas Luhmanns。Soziale Systeme,13(1/2),86-98。  new window
圖書
1.Wan, Poe Yu-ze(2011)。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Ashgate Publishing。  new window
2.鄒川雄、蘇峰山(2009)。社會科學本土化之反思與前瞻:慶祝葉啟政教授榮退論文集。嘉義大林: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中興(2010)。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tes, Frederick L.、Harvey, Clyde C.、張承漢(1982)。社會體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承漢(1990)。二十世紀的美國社會思潮。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宏倫(2014)。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端(2002)。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uhmann, Niklas、湯志傑、魯貴顯(2009)。社會之經濟。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鄒川雄(1998)。中國社會學理論:尺寸拿捏與陽奉陰違。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2010)。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臺北市: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啟政(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臺北市: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啟政(1984)。社會、文化和知識份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啟政(19910000)。制度化的社會邏輯。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allinicos, Alex、萬毓澤(2007)。創造歷史:社會理論中的行動、結構與變遷。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端、Schluchter, Wolfgang(2014)。現代理性主義的興起:韋伯西方發展史之分析。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端(20030000)。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龍冠海(1967)。社會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啟政(20010000)。傳統與現代的鬥爭遊戲。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中峰(20000000)。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綱華(2014)。本土理論再想像: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蕭阿勤、汪宏倫(20160000)。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啟政、何榮幸(2013)。彳亍躓頓七十年: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啟政(20130000)。深邃思想繫鏈的歷史跳躍:霍布斯、尼采到佛洛依德以及大眾的反叛。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啟政(20010000)。社會學和本土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中興(2008)。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啟政(2008)。邁向修養社會學。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中興(1993)。愛.秩序.進步:社會學之父--孔德。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湯志傑、吳鴻昌、林峰燦、蔡博方、林文凱、齊偉先、謝斐宇、鄭祖邦(20190000)。交互比較視野下的現代性:從臺灣出發的反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孫中興(2009)。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台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中興(20130000)。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新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孫中興(2017)。穿越時空,與孔子對話。台北:三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孫中興(20190000)。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孫中興(2019)。學著,遇見愛。台北:三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中興(2019)。論語365。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承漢(1986)。中國社會思想史。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啟政(20130000)。象徵交換和正負情愫交融:一項後現代現象的透析。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葉啟政(2020)。從因果到機制:經驗實徵研究的概念再造。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龍冠海、張承漢(1979)。西洋社會思想史。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弘任(20070000)。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蘇碩斌(2005000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 清末至日治時期臺北空間與權力模式的轉變。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鄒川雄(20000000)。中國社會學實踐:陽奉陰違的中國人。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湯志傑(2009)。本土觀念史研究芻議:從歷史語意與社會結構摸索、建構本土理論的提議。社會科學本土化之反思與前瞻:慶祝葉啟政教授榮退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宏倫(2008)。國族問題中的制度因素、全球脈絡與怨恨心態。跨戒:流動與堅持的臺灣社會。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鴻昌(2014)。社會學家回來做理論吧:論葉啟政社會學的啟發。本土理論再想像: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台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