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報導文學的逾越與前衛--藍博洲的〈尋找劇作家簡國賢〉與口述歷史之互文研究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林沛儒
出版日期:2008
卷期:6
頁次:頁183-203
主題關鍵詞:藍博洲報導文學口述歷史互文性簡國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2
  • 點閱點閱:144
本論文中以互文性的理論來看觀看藍博洲的〈尋找劇作家簡國賢〉一文和口述歷史間的相互關係,在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更多書寫者書寫時的深刻意涵,文本的解讀不再是單向性的,應當包含更廣更深的思想網絡。故在對「互文性」做初步的介紹後,首先從文本與文本間的形式談起,論〈尋找劇作家簡國賢〉的寫作技巧,和口述歷史互文手法,在形式轉換間的相異、對立處。再論其形式的使用目的,最後論述兩種文本互文背後的社會實踐意涵,如此一來能更加清楚的從互文具有多層次方向,討論藍博洲逾越且前衛的報導文學創作美學。
期刊論文
1.鄔情(2003)。口述歷史與歷史的重建。學術月刊,2003(6),77-82+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博洲(1994)。關於〈壁〉的出土。聯合文學,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芳上(20020601)。關於口述歷史二三事。近代中國,149,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齊小新(2002)。口述歷史在美國當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文仁(20050600)。從〈幌馬車之歌〉看藍博洲的報導文學創作--兼論臺灣報導文學的幾個文類問題。東華中國文學研究,3,163-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阮桃園(20060700)。真相的顯與隱--論藍博洲二部有關作家和醫生的報導文學。東海中文學報,18,239-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秦海鷹(2004)。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外國文學評論,2004(3),1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須文蔚(2005)。報導文學與口述歷史之互文關係研究--以藍博洲的報導文學作品為例。詹澈、藍博洲作品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8月)。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慶利(2005)。以文字突進歷史的暗角--評台灣作家藍博洲的報告文學創作。詹澈、藍博洲作品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owarth, Ken、陳瑛(2003)。口述歷史。台北:播種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喬(2006)。簡國賢。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康(2007)。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保羅.湯普遜(1993)。過去的聲音:口述歷史。臺北: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須文蔚、向陽(2002)。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祥銀(2004)。口述史學。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廣智、陳恆(2003)。口述史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藍博洲(1991)。幌馬車之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素芬(2001)。臺灣報導文學概論。臺北:稻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iske, John、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芳上、邱慧君(1999)。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 :白色恐怖事件查訪。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risteva, Julia、Navarro, Marie-Christine、吳錫德(2005)。思考之危境:克莉斯蒂娃訪談錄。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薩莫瓦約、邵煒(2003)。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婷(20020000)。克里斯多娃。臺北:生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藍博洲(2005)。消失的臺灣醫界良心--50年代白色恐怖下受難的高貴靈魂。臺北: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紀蕙(1994)。異質符號系統交集的詮釋問題。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赫金(1998)。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的道路。巴赫金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映真(2001)。序。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藍博洲(2001)。尋找劇作家簡國賢。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須文蔚(2002)。導論:再現台灣田野的共同記憶。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