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最近十年(1998-2008年)臺灣清史研究的動向
書刊名: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作者:葉高樹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0
頁次:頁137-193
主題關鍵詞:清史新清史清史工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4
  • 點閱點閱:121
期刊論文
1.賴惠敏、張淑雅(20060600)。清乾隆時代的雍和宮--一個經濟文化層面的觀察。故宮學術季刊,23(4),131-164+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高樹(20061200)。「參漢酌金」:清朝統治中國成功原因的再思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6,153-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炳棣(1967)。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d,26(2),189-195。  new window
4.賴惠敏(20080600)。從杭州滿城看清代的滿漢關係。兩岸發展史研究,5,37-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高樹(20061200)。久著十全贏樹績--莊吉發教授的滿文教學與研究。國文天地,22(7)=259,107-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偉傑(20070600)。論清朝滿漢二元文化結構的形成與其意義。中國邊政,170,8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炳棣(199802)。In Defence of Sincization: A Rebuttal of Evelyn Rawski's "Reenvisioning the Qing"。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7(1),123-155。  new window
8.薛理桂(20070600)。兩岸清代檔案數位資料庫之建置與合作芻議。檔案季刊,6(2),5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awski, Evelyn S.(1996)。Presidential Addres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5(4)。  new window
10.胡健國(19950600)。「清史稿」本紀記事繫日之商榷--以順治八至十年、同治七年為例。國史館館刊,18,5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寬重、劉增貴(19980500)。中央研究院人文計算的回顧與前瞻。漢學研究通訊,17(2)=66,145-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馮明珠(20050900)。故宮博物院與《清史稿》。故宮學術季刊,23(1),573-624+6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賴惠敏(20021200)。鐵杆莊稼?清末內務府辛者庫人的家戶與生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8,7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惠敏(19971200)。乾隆朝內務府的當鋪與發商生息(1736-17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8,133-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惠敏(20071200)。清政府對北京藏傳佛寺之財政支出及其意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8,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賴惠敏(20020300)。從高樸案看乾隆朝的內務府與商人。新史學,13(1),7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錚雲(19980900)。舊檔案、新材料--中研院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現況。新史學,9(3),135-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賴惠敏(20030900)。乾隆朝內務府的皮貨買賣與京城時尚。故宮學術季刊,21(1),101-134+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高樹(20040600)。深維根本之重:雍正皇帝整飭旗務初探。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2,8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賴惠敏(19991200)。從契約文書看清前期的旗地政策與典賣(1644-182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123-125+12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歐立德(20061200)。滿文檔案與新清史。故宮學術季刊,24(2),1-18+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永昌(20030900)。政軍基礎的延續力量--論清代乾隆年間對新疆與西藏實施的貨幣政策。故宮學術季刊,21(1),135-180+2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馮明珠(20050300)。清國史館人表屬辭則例--兼介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國史館檔大臣年表。故宮學術季刊,22(3),91-130+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莊吉發(20051200)。清史館與清史稿--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的纂修及其史料價值。故宮學術季刊,23(2),161-199+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士鉉(20061200)。乾隆時代的貢馬與滿洲政治文化。故宮學術季刊,24(2),51-108+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偉傑(2006)。論金國初期滿洲文化制度化與女真本位主義的形成。中國邊政,168,5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歐立德(2002)。清代滿洲人的民族主體意識與滿州人的中國統治。清史研究,4,8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莊吉發(1980)。清代國史館的傳記資料及列傳的編纂。幼獅學誌,16(1),153-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莊吉發(1993)。整修清史芻議─以清史本紀為例。國史館館刊,225-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恢(1991)。整修《清史稿‧地理志》之商榷。國史館館刊,11,179-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宇清(1992)。《清史稿‧輿服志》整修記。國史館館刊,13,225-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健國(1999)。《清史稿校註》補─太祖本紀。國史館館刊,27,2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000)。《清史稿校註》補─太祖本紀一。國史館館刊,29,2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2002)。《清史稿校註》補─太祖本紀二。國史館學術集刊,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永江(2004)。蘭陽論清史─佛光大學第一屆清史學術研討會綜述。清史研究,2,11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馮明珠(2007)。巨編零簡 匯為淵藪─「史館檔」的滄桑與展望。故宮學術季刊,24(4),120-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莊吉發(2008)。傳統與創新─清朝國史館既民初清史館纂修列傳體例初探。故宮學術季刊,25(3),70-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2002)。清代檔案與清史研究。清史研究,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2002)。附錄二‧陳捷先教授與故宮檔案的整理與出版。臺北。496-5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2)。附錄一‧文獻足徵:陳捷先教授與故宮檔案的整理與出版。臺北。492-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吉發(2002)。知道了─奏摺硃批諭旨常見的辭彙。臺北。183-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家駒(2000)。康熙皇帝的振興法教與平定西藏。臺北。1029-1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高樹(2007)。習染既深,風俗難移:清初旗人「漸染漢習」之風。臺北。24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運治(2000)。清代對蒙古地區的封禁政策。臺北。851-8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8)。由本紀看清國史到清史稿校註─官修正史的省思。臺北。925-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麗君(2006)。孝治天下--入關前後滿族孝道觀之轉化及其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士鉉(1999)。清季東北移民實邊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秋燕(2000)。盛清諸帝治蒙宗教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承誌(2007)。分鎮巖疆‧駐衛內裏--清朝駐防八旗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怡靜(2007)。從奏摺硃批看清前期君臣一體之關係(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志群(2004)。清初的統治正當性問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振陽(2001)。「天命靡常」與「夷夏之防」:談清初支配正當性的建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偉傑(2005)。論清朝前期的滿洲文化復興運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士鉉(2006)。清朝前期的滿洲政治文化與蒙古,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國華(2001)。清代宗室婚姻政策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孟惠。清代皇室女性婚姻之研究─以后妃、公主為例,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富翔(2008)。清代江寧滿城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倩倫(1999)。清代東北封禁政策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溫浩堅(2003)。清朝蒙古的封禁隔離政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孔拉普(1999)。清代蒙古游牧經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又新(1998)。清朝前期經營西藏之成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彭嘉楨(2000)。清代熱河地區巡幸活動的區域發展關係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賴惠敏(2007)。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惠敏(1997)。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定宜庄(2003)。清代八旗駐防研究。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桂淳(1993)。清朝八旗駐防興衰史。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吉發、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叢刊編輯委員會(1983)。故宮檔案述要。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高樹(2002)。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吉發(1982)。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吉發(2000)。清朝宗教政策的探討。明清文化新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吉發(2006)。從現存史館檔看清史的纂修。清史論集(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成勉(2006)。沒有交集的對話─論近年來學界對「滿族漢化」之爭議。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戴逸(2006)。談清史纂修。清史論集(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智和、賴福順、高明士(2004)。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明清史。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明清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惠民(2007)。1945-2005年臺灣地區清史論著目錄。1945-2005年臺灣地區清史論著目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莊吉發(2006)。回顧與前瞻─清宮檔案的整理出版與檔案術語的規範。清史論集(17)。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志群(2008)。「夷狄之有君」:清初統治正當性問題與康熙帝《日講四書解義》的經典詮釋改造。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高樹(2008)。滿洲君主塑造政權認同的論述。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三)。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鍾翰(1999)。清代民族宗教政策。王鍾翰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吉發(2006)。清史研究的前景─新史料的發現與新清史研究。清史論集(17)。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馮明珠(2006)。從《清史》到《清史稿校註》─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整編《清史》之經過。清史論集(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006)。清史論集(上)。清史論集(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004)。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討論集。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討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戴逸(2004)。在臺北清史纂修座談會上的講話(2003年12月2日)。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討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戴逸(2004)。纂修清史‧此其時也。清史編纂體例討論集(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004)。季羨林教授等十三位專家關於纂修大型清史致李嵐清副總理的信(2001年4月6日)。清史編纂體例討論集(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鄒愛蓮(2006)。清史纂修工程與檔案的整理利用。清史論集(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士朋,楊慶平,黎裕權(2006)。清代檔案人名權威資料的檢索與應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明珠,許玉純(2008)。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家型數位計畫;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全文影像資料庫」數位化流程與使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家型數位計畫;數位典藏‧2007-2008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喆(1989)。天聰朝臣工奏議,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清高宗。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御製文三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恩顯(2000)。清朝在新疆的政策制度分析初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英時(2004)。重修清史─沒必要且荒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捷先(1988)。從清初中央建置看滿洲漢化。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究會。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