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中葉賦家對屈原喻託手法的承繼與應用
書刊名:先秦兩漢學術
作者:吳旻旻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Min-mi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5
頁次:頁127-149
主題關鍵詞:楚辭漢賦東漢比興Chu tezHan fuThe Eastern Han dynastyBi-x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5
  • 點閱點閱:45
期刊論文
1.黃桂鳳(2000)。《楚辭》對比興的發展。玉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崑陽(1994)。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中國詩學會議。彰化:彰化師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京大學中文系(1999)。辭賦文學論集。第四届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旻旻(1997)。漢代楚辭學研究--知識主體的心靈鏡像(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逸(1967)。楚辭章句。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統、李善(1971)。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勰、范文瀾(1988)。文心雕龍。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屈原協會(2002)。中國楚辭學。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曉海(1999)。習賦椎輪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北京:中外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袁行霈(2002)。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文鵬、韋鳳娟(2004)。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毅(1999)。楚辭詮微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萬光治(1989)。漢賦通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屈原、朱熹(1987)。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章炳麟(1967)。國故論衡。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復觀(1993)。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ubin, Wolfgang、馬樹德(1990)。中國文人的自然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Yu, Pauline(1987)。The Reading of Imagery in the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1993)。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毓瑜(20000000)。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