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法吏到民國法官--以「無朝不成院」的北京朝陽大學為例
書刊名:中研院法學期刊
作者:劉恆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Heng-we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8
頁次:頁185-225
主題關鍵詞:清末民國時期中國北京朝陽大學法學教育司法官考試法律專業團體Late QingRepublican ChinaBeijing Chaoyang universityLegal educationJudical examinationLegal profess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1
  • 點閱點閱:81
期刊論文
1.邱澎生(20041200)。以法為名--訟師與幕友對明清法律秩序的衝擊。新史學,15(4),93-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恆妏(20020300)。戰後臺灣司法人之研究--以司法官訓練文化為主的觀察。思與言,40(1),12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建美(2006)。朝陽大學辦學特色及啟示。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報,67,13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里峰(2004)。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的運作成效。歷史檔案,2004(1),10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紀東(1961)。法學教育的基本觀念問題--慶祝母校校慶。法律評論,27(11/12)=928/929,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志紅(2008)。朝陽大學法律教育初探—兼論民國時期北京律師的養成。史林,2,48-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偉(2008)。吳經熊與東吳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1,14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朝陽大學校友會(2001)。朝陽大學中國法學教育之一脈。朝陽校友通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大春(2006)。西學東漸與上海近代法學教育—以東吳法學院為中心。法治論叢,21(6),11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鈞、董芳(2004)。朝陽大學與中國近現代法學教育。法學雜志,6,84-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關吉玉(1961)。憶朝陽。法律評論,27(11/12)=928/929,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孫慧敏(2002)。建立一個高尚的職業:近代上海律師業的興起與頓挫(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恆妏(2005)。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臺灣法學教育之變遷,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龍彥(1974)。清末民初之法政學堂(1905-1919)(博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家力(1998)。中華民國律師制度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美德、許潔英(1999)。中國大學1895-1995,一個文化衝突的世紀。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哲三(1976)。中華民國大學院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從容(2007)。部院之爭:晚清司法改革的交叉路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貴連(2005)。沈家本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魏定熙 (著)、金安平等(1998)。北京大學與中國政治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靜嘉(2006)。中國法制史論述叢稿。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任拓書(1984)。中華民國律師考試制度。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任拓書(1983)。中華民國考選制度。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世英、冷楓(1966)。許世英回憶錄。台北:人間世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熊明安(1997)。中華民國教育史。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韓秀桃(2003)。司法獨立與近代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詠平(1978)。陳果夫傳。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秦孝儀(197906)。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案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德澤(2001)。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啟成(2004)。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程燎原(2003)。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教育部秘書室(1957)。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關曉紅(2000)。晚清學部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金鑑(1977)。中國文官制度史。臺北:華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古鴻廷(19990000)。清代官制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北京朝陽大學(1925)。北京朝陽大學乙丑畢業同學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任遠、馬西屏(1995)。王任遠司法六年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承斌(2000)。朝陽大學的六條辦學特點。法學搖籃—朝陽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國平(2003)。博習天賜庄--東吳大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北平私立朝陽學院(1993)。北平私立朝陽學院概覽。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康雅信 (著)、王健(1997)。培養中國的近代法學家:東吳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教育之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盛振為(2004)。十九年來之東吳法律教育。法學教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惠齡、李壑(1992)。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近現代部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同(2008)。近代社會變遷中的上海律師。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湯能松等(1995)。探索的軌跡—中國法學教育發展史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源盛(2007)。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一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瑾昆(1930)。民法通義總則。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畢連芳(2009)。北京民國政府司法官制度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朝陽大學校友會(1997)。朝陽校友通訊。北京:朝陽大學校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董康(2005)。我國法律教育之歷史譚。董康法學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模(1993)。奇緣此生—李模回憶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沈雲龍、謝文孫、胡耀恒(1996)。張知本先生訪問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夏勤、郁嶷、何超同(1927)。朝陽大學法律科講義《法學通論法院編制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秦(2000)。沈家本修律的歷史環境及其再評價。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薛君度等(2000)。法學搖籃—朝陽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韓培基(2000)。回憶朝陽大學的辦學精神和教學特色。法學搖籃—朝陽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瞿同祖(1998)。法律在中國社會中的作用—歷史的考察。瞿同祖法律論著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謝俊美(1998)。翁同龢評傳。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懷周(2000)。法律評論紀念朝陽大學創立70週年合法律評論創刊60週年專刊簡介。法學搖籃—朝陽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1)。北洋政府教育部檔案。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4)。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檔案。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教育(一)。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傅斯年(1980)。一個問題中國的學校制度。傅斯年全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梁之碩(1948)。中國現行公務員考試制度之檢討及改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阮毅成(1980)。所企望於全國司法會議者。法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鞏濤、林惠娥(2003)。西方法律引進之前的中國法學。法國漢學(第八輯)--教育史專號。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炳松(1997)。三十五年來中國之大學教育。何炳松文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