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鼎革之際治亂之間—論顧炎武以教化為核心的風俗觀
作者:邵芊芸
作者(外文):SHAU,CHIAN-IUN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趙中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顧炎武《日知錄》風俗教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本文以「鼎革之際」與「治亂之間」為題,一方面指明清易代、滿清入關的危局之世;另一方面則是文化方面的更革與治亂危機,顧亭林關懷之處,不只在政權得失,更在人心風俗良窳;不只在明正朔,更在中華文化延續。
第一章「鼎革之際堅守的道德信念」,顧亭林一生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自勉,既憂心於禮教衰遲、風俗頹敗,又關懷國情民輿,重修己治人之實學,從人心、思想、風俗、政治、經濟各層面省思時弊,更可見其經世濟民,發揚儒家教化之志。第二章「顧炎武對風俗的省思與建議」,明季風俗衰蔽,奢侈成風,小人當道,官吏貪黷,於是歷覽各朝風俗,知風俗醇美得賴君臣上下重節義、進厚臣,但淪為澆薄卻只要一人一政即可改易,可見教化之施行多麼不易,據此提出:重清議、立名教、尚廉恥、倡耿介、貶鄉愿,恢復人心風俗,才可化民敦俗,中華文化方得維繫。第三章「顧炎武以待後世聖王的教化構思」,則從余英時「軸心突破」說切入,春秋晚期孔子所重從「德」轉而為「仁」,禮的內涵亦有轉變,將「禮之本」歸宿於「仁」。顧亭林承繼孔子對「仁」的看重,面對「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的亂世,讀書人須「行己有恥」不至悖禮犯義,國家才能有禮義廉恥,使之復歸於王治、仁政,推行教化,風俗自然能改易。第四章「教化與風俗的權力省思及現代意義」,欲以禮樂教化來移風易俗,卻已是亂世危局,更是中華文化的危機,於是對明亡的省思,也由「夷夏之防」逐漸轉而為對於中華文化存續的省思。並藉「亡國亡天下」之辨,將中華文化提高至朝廷政權之上,國家可亡朝代可替,而文化仁義必不可亡,以期能重獲文化話語權。
藉顧亭林對教化風俗的論述,期盼在如今多變、多元價值的時代中:一、重省「仁」與「禮」的價值,在重利重商、人情澆薄、爭逐名利的風氣下,重新檢視文化、風俗的重要性。二、道德與學問的實踐,知識分子不只掌握知識,更要有實踐與行動,尤其是為官者,既有牧養之責,須察知地方利弊根源,瞭解百姓情性所趨、民俗良窳,才能興利除害,教化風俗。三、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氣節,藉由對顧亭林思想的爬梳與整理,除更了解其學術理路外,更須承繼其經世致用的精神,藉此自我期許與警惕,那身為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氣節。
參考書目
一、專著
(一)古籍(依朝代、姓氏筆畫排列)
(漢)司馬遷著,(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前四史》(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前四史》(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初版,1994年11版)
(漢)應劭著,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
(明)沈德符著,楊萬里校點《萬曆野獲編》(上海:上海古籍,2012年)
(明)黃宗羲著《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黃宗羲著,全祖望修補,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北京市:中華書局,1986年)
(明)歸莊著《歸莊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明)顧炎武著,華忱之點校《顧亭林詩文集》(含六種:一、《亭林文集》;二、《亭林餘集》;三、《蔣山傭殘稿》;四、《亭林佚文輯補》;五、《亭林詩集》;六、《熹廟諒陰記事》)(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顧炎武著《肇域志》(全四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1版1刷)
(明)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全校本)》(全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方東樹著《漢學商兌》(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全祖望著《鮚埼亭集‧卷十一》(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清)江藩著《漢學師承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發行
(清)紀昀總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發行
(清)孫希旦著《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清)張穆等著《顧炎武年譜(外七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焦循著,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一版)
(二)今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汎森著《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年4月初版,2014年6月二版)new window
王健文主編《政治與權力》(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
王彬著《禁書.文字獄》(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年)
王爾敏著《近代經世小儒》(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8年4月)
王爾敏著《明清社會文化心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9年6月)
王德昭著《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82年)
王繼如、楊墨秋著《古代士人處世之道》(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
王躍生著《清代中期婚姻衝突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月)
北京古籍出版《康雍乾間文字之獄(外十二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
古鴻廷著《清代官制研究》(台北,五南書局,1999年6月)new window
朱維錚著《中國經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米歇爾.傅柯著《性意識史》(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
米歇爾.傅柯著《規訓與懲罰》(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艾爾曼著《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艾爾曼著《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余英時著《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8月)
余英時著:《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2年1月初版,1988年6月二版)
余英時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余英時著《中國文化與時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11月)
余英時著《中國知識分子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余英時著《論士衡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余英時著《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4月初版第三刷)new window
吳存存著《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6月)
李景林著《教化的哲學—儒學思想的一種新詮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年)
杜維明著,錢文忠、盛勤譯:《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汪學群著《明代遺民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沈嘉榮著《顧炎武論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
周可真著《顧炎武年譜》(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
周可真著《顧炎武中國文化》(黃山書社出版,2009年)
昆山市文化發展中心編《顧炎武研究文集—紀念顧炎武誕辰四百周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2014年9月第一版)
林存陽著《清初三禮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2月)
張分田著《亦主亦奴—中國古代官僚的社會人格》(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張亮采著《中國風俗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張書才、杜景華主編《清代文字獄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張舜徽著《清代揚州學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張舜徽著《顧亭林學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壽安著《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new window
梁啟超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new window
許大齡著《明清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許蘇民著《顧炎武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來著《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3月初版)new window
陳其泰著《清代公羊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陳祖武、朱彤窗著《曠世大儒—顧炎武》(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陳鼎著《東林列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年。)
陳寶良著《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2月)
程樹德著,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第1版,1997年10月第4刷)
費正清、賴肖爾著《中國:傳統與變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黃克武、張哲嘉主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new window
楊向奎著《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葛榮晉、魏長寶著《一代儒宗顧亭林》(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趙園著《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2000年11月第二次印刷)
趙爾巽等著《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臧云浦、朱崇業、王云度著《歷代官制、兵制、科舉制表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
錢穆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
蕭萐父、許蘇民著《明清啟蒙學術流變》(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3年)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叢書595-597冊)

二、碩博士論文(依畢業時間排列)
(一)博士論文
吳超著《經、史視域下的清初實學學風研究—以康熙朝浙籍「博學鴻儒」為考察中心》(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祉會科學學院歷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歐陽斐著《顧炎武政治哲學研究》(湖南師大學哲學博士論文,2013年)
(二)碩士論文
孫劍秋著《顧炎武經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黃曉軍著《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劉冰著《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社會治亂思想初探》(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宋天宇著《顧炎武經世致用思想初探》(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朱余寧著《顧炎武政治旅行研究》(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楊帆著《顧炎武治理思想初探》(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劉永興著《《陔餘叢考》與《日知錄》的比較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三、期刊(依姓氏筆畫排列)
古偉瀛著〈顧炎武玫治思想之回顧〉,《史學評論》第9期,1985年1月
古偉瀛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對歷史知識的態度—以顧炎武為中心〉,《國際歷史教有研討會論文集》,1985年8月
古偉瀛著〈經世思想的特色〉,《台大歷史學報》第14期,1988年7月
古偉瀛著〈顧炎武對《春秋》及《左傳》的詮釋〉,《臺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年new window
吳樹平著〈《風俗通義》雜考〉,《秦漢文獻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原載於《文史》第7輯,1979年。
吳海蘭著〈重禮與顧炎武的歷史治亂思想〉,《史學史研究》,第4期,2005年
李曉梅著〈論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德治思想〉,《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5年1月
李瑞豪著〈遺民世界的黃昏——論顧炎武的悼友詩〉,《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02期,2008年
肖永明著〈顧炎武德育思想的實學特色〉,《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04期,1998年
林麗月著〈「擊內」抑或「調和」?試論東林領袖的制宦策略〉,《師大歷史學報》,第十四期,1986年6月new window
林存陽著〈顧炎武明道救世的禮學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3期,2000年
林聰舜著〈傳統儒者經世思想的困境:從明清之際的顧、黃、王等人談起〉,《哲學與文化》,1987年7月號new window
周文玖著〈黃宗羲顧炎武之比較〉,《孔子研究》,第03期,2003年
周可真著〈顧炎武與中國學術傳統〉,《中國哲學史》,第2期,2003年。
周可真著〈顧炎武的廉政思想〉,《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總第163期),2012年
姜觀吾著〈從風俗的角度分析明王朝覆亡的原因—讀顧炎武《日知錄》〉,《鹽城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1年
高新偉著〈從顧炎武的風俗觀看其「民本」思想的內涵〉,《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5年
高陽著〈清朝的會試〉,《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五期,民國79年7月new window
張京華著〈作為一部古代風俗簡史—顧炎武《日知錄》「周末風俗」五條〉,《長沙大學學報》,第25卷第3期,2011年5月
陳永明著〈降清明臣與清初輿論〉,《漢學研究》第27卷第4期,2009年12月new window
陳國慶著〈顧炎武與中國傳統學術的轉型〉,《河南社會科學》,第14卷第2期,2006年3月
許蘇民著〈明清之際政治哲學的突破—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為例〉,《江漢論壇》,2005年10月
許蘇民著〈論顧炎武政治思想的三大理論特色〉,《湖北社會科學(人文視野)》,2006年
曾聖益著〈《日知錄》與顧炎武之經世思想〉,《中華學苑》,第46期,1995年,頁107-139。new window
賀廣如著〈心學《易》之發展:楊慈湖和王龍溪的《易》學比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52期,2011年1月new window
趙暘著〈顧炎武對明代空疏學風痼疾的深層認識〉,《史學集刊》,第6期,2009年11月
趙暘著〈顧炎武論倫理關係與社會治理〉,《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0卷第11期,2009年11月
趙儷生著〈顧炎武《日知錄》研究──為紀念顧炎武誕生350周年而作──〉,《蘭州大學學報》,第1期,1964年
蔡妙眞著〈顧炎武《日知錄》中之《左傳》學〉,《興大中文學報》,第17期,2005年
魯芳、張秋良著〈論顧炎武的風俗觀〉,《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第22卷第2期,2007年6月
潘志鋒著〈論顧炎武的經學道統觀〉,《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1月
蕭敏如著〈清初遺民《春秋》學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主的考察〉,《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2008年9月
魏長寶著〈論顧炎武的經學思想〉,《孔子研究》,第4期,2000年
魏長寶著〈論顧炎武的理學思想〉,《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04期,2000年
羅光著〈顧炎武的哲學思想〉,《哲學論集》,第13期,1981年new window
龐天佑著〈論明清之際三大學者治學經世致用的特點〉,《史學月刊》,第4期,1999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