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北方麒麟到北方玄武--兼論漢代四象的演變
書刊名:東華漢學
作者:劉惠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Hui-p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特刊
頁次:頁125-154
主題關鍵詞:北宮四象麒麟玄武The north constellationThe forth emblemsKylinXuan-W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
  • 點閱點閱:76
期刊論文
1.陝西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1990)。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壁畫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90(4),5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到、李京華(1973)。唐河針織廠漢畫像石墓的發掘。文物,1973(6),2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久金(1992)。華夏族群的圖騰崇拜與四象概念的形成。自然科學史研究,11(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器文(201012)。玄武龜蛇雙首鈎環圖像探赜。興大中文學報,27(增刊),8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毓慶(1995)。玄武圖的神話內涵及其文化意義。文藝研究,1,102-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葛兆光(2002)。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中國社會科學,2002(4),74-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濮陽西水坡遺址考古隊(1989)。1988年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報告。考古,12,1057-1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湖北省博物館(1979)。湖北隨州擂鼓墩二號墓發掘簡報。文物,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布川寬(1977)。崑崙山への昇仙:古代洛陽博物館〈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呼林貴、孫鐵山、李恭(1991)。西安東郊國棉五廠漢墓發掘簡報。文博,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志傑、朱捷元(1976)。漢茂陵及其陪葬塚附近新發現的重要文物。文物,7,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晨(1997)。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西域研究,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久金(1999)。從北方神鹿到北方龜蛇觀念的演變--關於圖騰崇拜與四象觀念形成的補充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18(2),11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曉紅(2002)。試論北方草原古代藝術中的鹿形象。考古與文物,5,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倪潤安(1999)。論兩漢四靈的源流。中原文物,1999(1),8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良田(2007)。柿園漢墓壁畫考釋。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勁松(1996)。洛陽淺井頭西漢壁畫墓發掘簡報。中原文物,增刊《洛陽考古發掘與研究》專號,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董作賓(19570400)。堯典天文曆法新證。清華學報,1(2),17-40+40_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9)。山西平陸棗園村壁畫漢墓。考古,9,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雷建金(1988)。簡陽鬼頭山發現榜題畫像石棺。四川文物,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濮陽市博物館、濮陽市文物工作隊(1988)。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1985)。江陵張家山漢簡概述。文物,1985(1),9-1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作雲(1960)。敦煌畫中的神怪畫。考古,1960(6),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王建中(2000)。中國畫像石全集6:河南漢畫像石。山東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似孫(1984)。緯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作雲(2002)。孫作雲文集•第4卷•美術考古與民俗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小盾(2008)。四神:起源和體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遵媯(1995)。中國天文學史•星象編。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左丘明、杜預、陸德明、孔穎達(1965)。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哲夫(1993)。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銅鏡篇(上)。臺北:中國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湖北省博物館(2007)。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3)。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畫像磚全集編輯委員會(2006)。中國畫像磚全集3•全國其他地區。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6)。永城西漢梁國王陵墓與寢園。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政協永城縣委員會、永城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永城文史大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河南省商丘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01)。芒碭山西漢梁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鳳九(2007)。丹陽銅鏡青瓷博物館•千鏡堂。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紹傑、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5)。吳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明蘭、郭引強(1996)。洛陽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畫像石全集7•四川漢畫像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馮時(1996)。星漢流年:中國天文考古錄。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陝西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1991)。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壁畫墓。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小盾(2008)。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及其思想體系的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孔祥星、劉一曼(1992)。中國銅鏡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66)。三輔黃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建中、閃修山(1990)。南陽兩漢畫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器文(200109)。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國華(1990)。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安居香山、中村璋八(1994)。緯書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美東(2003)。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洪興祖(2004)。楚辭補注。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釋印順(19750000)。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臺北:華岡。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久金(20010000)。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馮時(2001)。中國天文考古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6)。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奏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統、李善(1976)。志下。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班固、顏師古(1981)。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王梁。新校本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段玉裁(1974)。龜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華(1999)。物性。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野王(1989)。龜部四百五。大廣益會玉篇。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新云(1987)。玄武神的演變故事。諸神的起源:中國遠古神話與歷史。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御手洗勝、王孝廉(1988)。關於四靈神話。神與神話。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暉(1990)。物勢。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璞、邢昜、阮元(1965)。釋天。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玄(1965)。禮運第九。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葛兆光(2005)。關於圖像的思想史研究。思想史研究課程講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璞、邢昺、阮元。釋獸。爾雅注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司馬遷、裴駟集、司馬貞、張守節(1981)。孝武本紀。新校本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玄、賈公彥(1955)。考工記。周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松長(2001)。帛書《刑德》丙篇釋文。馬王堆帛書〈刑德〉研究論稿。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玄、孔穎達(1965)。曲禮上。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孔安國、陸德明、孔穎達(1965)。堯典。尚書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休解詁、陸德明。昭公十七年。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玄、賈公彥。冬官考工記第六.軛人。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孔安國、孔穎達(1965)。堯典。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宗弘曆(1997)。漢尚方鑑六。寧壽鑒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馮雲鵬、馮雲鵷(1968)。漢角王竟一。金石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文典(1989)。天文訓。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