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1. | 耿淑艷(200710)。稀見嶺南晚清聖諭宣講小說《宣講博聞錄》。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8(5),39-42。 延伸查詢 |
2. | 李長森(20100000)。從伯多祿的譯文看澳門早期的翻譯風格--澳門理工學院語言暨翻譯高等學校百年史研究之六。澳門理工學報,13(3)=39,1-15。 延伸查詢 |
3. | 劉羨冰(1997)。〈聖諭廣訓〉葡譯本在澳門出版的歷史意義。文化雜誌,30,181-186。 延伸查詢 |
4. | 林廣志(20080600)。衝突與交融:清代澳門華商的文化堅守與風俗涵化。文化雜誌,67,1-14。 延伸查詢 |
5. | 楊仁飛(20040600)。清代中葉澳門紳士群體分析。文化雜誌,51,53-60。 延伸查詢 |
6. | 何思靈(19990600)。伯多祿和高美士名聞遐邇的澳門土生漢學家。行政:澳門政府雜誌,44,561-565+620-621。 延伸查詢 |
7. | Aresta,Antonio(20011200)。高美士老師與中國文化的教育傳播。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54,1325-1344+1535-1558+1576-1577。 延伸查詢 |
8. | 耿淑艷(2007)。聖諭宣講小說:一種被湮沒的小說類型。學術研究,4,137-143。 延伸查詢 |
9. | 耿淑艷(2007)。一部湮沒的嶺南晚清小說〈宣講餘言〉。廣州大學學報,6(8),83-86。 延伸查詢 |
10. | 程水龍(2010)。徽州汪佑〈五子近思錄〉源流考。安徽史學,2010(3),73-76。 延伸查詢 |
11. | 劉昭仁(2004)。朱熹與呂祖謙的交誼。黃山學院學報,4,48-57。 延伸查詢 |
12. | 李錦全(1998)。朱熹理學的歷史命運與陳獻章的思想體系。齊魯學刊,1,54-59。 延伸查詢 |
13. | 黃海娟(2007)。陳白沙從祀孔廟考。五邑大學學報,9(1),2。 延伸查詢 |
14. | Aresta,Antonio(19961200)。葡萄牙教育中的新儒家思想:澳門教育歷史中的伯多祿[Pedro Nolasco Da Silva]。行政:澳門政府雜誌,34,1061-1082。 延伸查詢 |
15. | Handlin Smith, Joanna F.(1987)。Benevolent Societies: The Reshaping of Charity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Ch'ing。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46(2),309-338。 |
16. | Scott, James C.(1972)。Patron-Client Polit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66(1),91-113。 |
17. | Faure, David、劉志偉(2000)。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型態基礎。歷史研究,265,3-14。 延伸查詢 |
圖書1. | 王文達(2003)。澳門掌故。澳門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 | 黃雁鴻(2012)。同善堂與澳門華人社會。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3. | 陳樹榮(1992)。同善堂一百周年特刊。澳門:同善堂值理會。 延伸查詢 |
4. | (1982)。同善堂九十周年特刊。澳門:慶祝同善堂創立九十周年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 |
5. | (2002)。華政廳批准本堂開講堂醫堂。同善堂一百一十周年紀念集。同善堂值理會。 延伸查詢 |
6. | 鄭觀應(1988)。澳門感事。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7. | 鄭觀應(1982)。澳門窩匪論。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8. | 胡根(2009)。澳門近代博彩業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9. | 張德勝(2002)。儒家與現代社會:義利關係的社會學之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0. | 趙利峰(2010)。尷尬圖存:澳門博彩業的建立、興起與發展。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1. | (2007)。粵東城北廣行善堂章程。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2. | 鄧雨生(2007)。全粵社會寔錄初編。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3. | Forjaz, Jorge(1996)。Famílias Macaenses。Macau:Fundação Oriente/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
14. | Yongzheng、Pedro Nolasco de Silva(1995)。Amplificação do Santo Decreto。Macau:Fundação Macau。 |
15. | 鄭觀應(1982)。訓俗。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6. | Gomes, Luís Gonzaga(1994)。Macau: Factos E Lendas。Macau: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
17. | 游子安(2005)。善與人同--清代善人、善書與善事。歷史上的慈善活動與社會動力。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 |
18. | (1892)。聖學階梯。同善堂。 延伸查詢 |
19. | Hayes, James(2012)。The Hong Kong Region 1850-1911: Institution and Leadership in Town and Countryside。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20. | 吳晗、費孝通(1988)。皇權與紳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1. | Faure, David(2006)。China and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22. | Montalto de Jesus, Carlos Augusto、黃鴻釗、李保平(2000)。歷史上的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 |
23. | Elman, Benjamin A.、趙剛(199803)。經學、政治、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4. | 穆彰阿。(嘉慶)大清一統志。 延伸查詢 |
25. | 劉志偉(2010)。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里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6. | 湯開建、陳文源、葉農(2001)。鴉片戰爭後澳門社會生活記實--近代報刊澳門資料選粹。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7. | 梁元生、陳同(2003)。上海道台研究--轉變社會中之聯繫人物 1843-189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8. | 包筠雅、杜正貞、張林、趙世瑜(199909)。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徳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9. | 鄭觀應、夏東元(1982)。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0. | 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 |
31. |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2009)。澳門編年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2. | 賴文、李永宸(2004)。嶺南瘟疫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3. | 康有為、姜義華、吳根樑(1990)。康有為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4. | 游子安(1999)。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5. | 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36. | 梁其姿(19970000)。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 |
37. | 周振鶴、顧美華(2006)。聖諭廣訓:集解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 |
38. | 婁勝華(2004)。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9. | Lethbridge, Henry J.(1978)。Hong Kong, Stability and Change: A Collection of Essay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40. | 酒井忠夫、劉岳兵、孫雪梅、何英鶯(2010)。中國善書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41. | Rankin, Mary Backus(1986)。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